本发明公开一种导电导热UHMWPE/天然鳞片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UHMWPE粉料89~99.7份、天然鳞片石墨烯0.1~11.8份、抗氧剂0.1~0.6份,偶联剂0.1~0.6份组成。其制备工艺如下:原料干燥;高速混合制备天然鳞片GNP/UHMWPE导电导热共混粒子;高温压制成型。本发明的导电导热UHMWPE/天然鳞片石墨烯复合材料,随着天然鳞片石墨烯含量增加,形成了导电导热通路,同时具备了导热导电功能。达到了导电复合材料功能化抗静电的用途;当天然鳞片石墨烯添加量为10wt%时,导热系数达到0.8(W·m‑1·K‑1),相比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导热系数提高了2倍。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碳掺杂改性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氮碳掺杂改性二氧化锰复合材料具有核壳结构,中心为多孔碳,多孔碳外表面包覆由二氧化锰纳米线构成的夹层,最外层为氮碳复合层。其制备方法包括,制备ZIF‑8颗粒,经煅烧处理后得多孔碳,然后通过水热反应在多孔碳表面负载二氧化锰,最后通过含碳聚合单体的自聚合形成聚合物外层,煅烧处理后得具有多孔结构的碳外壳。所述氮碳掺杂改性二氧化锰复合材料作为锂电池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二氧化钼/硅/碳复合材料、包含其的电池负极及锂离子电池,所述碳/二氧化钼/硅/碳复合材料为纳米碳纤维上均匀负载纳米二氧化钼和纳米硅粒子,最外层包覆碳层。包含所述碳/二氧化钼/硅/碳复合材料的电池负极用于制作锂离子电池,在0.1A/g时的放电比容量不低于750mAh/g,3A/g时放电比容量至少达到250mAh/g,在0.5A/g倍率下循环5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然保持在480mAh/g及以上,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铝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气相氧化法,在臭氧氛围内,制备表面粗化的碳纤维,气相氧化法使碳纤维的表面增加活性官能团,同时增加其表面粗糙度,本发明采用的气相介质为臭氧,用臭氧对碳纤维进行氧化,其工艺参数易于控制,氧化处理后的效果明显,由于臭氧具有很较短的半衰期,极其容易分解,分解后的氧原子会和碳纤维表面的不饱和碳原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含氧基团,可以有效提高碳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活性,从而可以提高铝熔体对碳纤维的润湿能力,改善两者之间的渗浸度,减少脆性碳化物碳化铝的生成,提高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骨料混凝土复合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水泥280kg、粉煤灰50kg、矿粉30kg、增强剂1.5kg、减水剂6kg、水160kg、浮石100kg、火山渣50kg、粉煤灰陶粒60kg、膨胀矿30kg、珠页岩陶粒50kg、河沙350kg、大理石200kg、花岗岩300kg;本发明的轻骨料混凝土复合材料的表观密度比普通混凝土小,隔热性能改善,可使结构尺寸减小,增加建筑物使用面积,降低基础工程费用和材料运输费用,其综合效益良好,同时轻骨料混凝土复合材料可以适用于高层和多层建筑、软土地基、大跨度结构、抗震结构、要求节能的建筑和旧建筑的加层多种建筑结构,此混凝土具有重量轻,密实度高以及保温性能高的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鞋用环保耐磨防滑泡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泡沫材料领域。所述鞋用环保耐磨防滑泡沫复合材料由以下原料制成: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复合耐磨防滑剂、发泡剂AC、硬脂酸、硬脂酸锌、氧化锌、过氧化二异丙苯,所述复合耐磨防滑剂为氧化石墨烯改性的脱硫灰。本发明制备的耐磨防滑防滑鞋用泡沫复合材料,配方科学合理,工艺流程简单实用,采用氧化石墨烯改性的脱硫灰作为复合耐磨防滑剂,添加量少,与基体相容性好,容易分散,耐磨防滑效果优异、并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也为今后为开发新型复合耐磨防滑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探索,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底於泥内重金属回收用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该复合材料整体为渔网结构,所述渔网结构由多条复合丝组成,所述复合丝由芯部、吸附材料及吸附结构构成;其中芯部构成复合丝轴线,吸附结构套装在芯部表面,厚度为2mm‑2.5mm;所述芯部为直径0.4mm‑0.5mm、经表面发蓝处理的VDCrSi油淬回火钢丝;所述吸附材料包括按质量配比为3∶2∶5∶2的木质素磺酸钠、芥子醇、沸石、红泥;所述吸附结构具体为经改性的耐磨大孔硅胶I型。本发明的河底於泥内重金属回收用复合材料可吸附河底淤泥内的重金属材料、回收可利用资源、减少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海藻酸或海藻酸盐加入至铅盐水溶液中,制备得到海藻酸铅;将海藻酸铅在碳化炉中高温碳化,制备得到铅炭复合材料,其呈三维微孔结构,比表面积为1~3000m3/g,铅和碳均匀混合,其中铅和碳的总含量在70%以上,且铅和碳的质量比为0.6~1.5 : 1;该铅炭复合材料可以进一步制备得到铅炭电池正极和负极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孔发光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硝酸镧、琥珀酸和异烟酸以摩尔比为1:2:1用水溶解,调节体系为弱酸性,用不锈钢内衬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密封加热至150-170℃反应2-4天,降温得无色晶体,产率为41%。该产物的结构为微孔型复合材料,且具有吸脱附水表现发光波长显著红移的特点。新制的含水样品在室温下发射光波长为354-364nm,将材料加热200℃至脱水,可发射光波长为423nm。该微孔发光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良好,可稳定存在于pH2.5-9.0的酸碱环境中,其制备方法简便,重现性佳。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O型复合材料的成型方法及其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O型复合材料通过偏心滚轮将挤出机挤出的风管进行偏心拉伸整形,来形成一个轮胎状的圆形风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薄膜裁切的问题,这种圆形风管既可以用于碳纤维轮圈的成型用,也可以直接用于轮胎的内胎使用,具有成型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加工用除尘台面,包括操作台面、滑槽、滚轮、外壳、混合分离结构和净化仓,通过左右滑动外壳,可以实现对操作台面不同位置的加工后的灰尘进行收集,避免了吸尘口吸取范围有限等问题;通过混合分离结构可以将吸取进来的复合材料的灰尘与水完全的混合,避免了收集时产生扬尘等现象,提高了对于复合材料灰尘收集的效果,并且再通过过滤网,可以使的固液进行分离,提高了清洁和固体的收集效率;通过滤芯的可拆卸设置,可以快速进行安装或换装,可以对滤芯进行清洗,并且同时污水通过滤芯的过滤,从排出口排出干净的水,保护了生态环境。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选择性电磁屏蔽/防刺双功能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包括基层,基层上面至少设有一层周期性导电图案层,周期性导电图案层上面至少设有一层芳纶织物层、芳纶织物层上面至少设有一层整体涂层。本实用新型利用纺织品成形加工工艺、局部金属化加工技术、涂层技术的合理结合来制备选择性电磁屏蔽/防刺双功能复合材料,选择性电磁屏蔽功能和防刺功能均可设计,且可采用不同的多层结构来强化,产品具有一定的柔性、可挠曲、轻质化特性,可应用于战场指挥帐篷、轻质雷达罩、个体防护服等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卤阻燃PPO/HIPS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由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PO100‑120份、HIPS10‑30份、增强纤维8‑16份、阻燃剂10‑20份、增韧剂5‑25份,抗氧剂0.1‑1份、润滑剂0.1‑1份,所述增强纤维是以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的纤维材料为基底,表面修饰官能化POSS制备得到。与常规使用的无碱玻璃纤维相比,本发明在PPO/HIPS复合材料中加入增强纤维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具有显著改善效果。
本发明属于导热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导热环氧树脂/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取聚乙二醇与石墨烯在高于聚乙二醇熔点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共混,首先制备聚乙二醇/石墨烯混合物;将制备的聚乙二醇/石墨烯混合物加入到配置好的环氧中,共混均匀,热压固化成型,得到超高导热环氧/石墨烯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引入PEG分子先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由于PEG与环氧树脂有良好的相容性,PEG的存在可大幅度提高石墨烯的添加量,同时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本发明制备方式简单,形状规格可调控,可大规模制备超高导热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碳复合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包括石墨烯层和多孔碳层,所述层状结构为多孔碳层/石墨烯层/多孔碳层。所述方法包括:1)将酚醛树脂或生物质原料与水混合,加入氧化石墨烯(GO)和无机或有机胺,再经水热法得到前驱体;2)将前躯体加热进行高温活化。所碳复合材料可用于超级电容电极材料,能够有效提高超级电容的容量。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保型抗菌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环保型抗菌复合材料包括纤度2.0D、长度51mm、含量为30-50wt%的再生涤纶短纤维,纤度2.5D、长度64mm、含量为25-40wt%的再生涤纶短纤维,以及纤度2.0D、长度51mm、含量为25-35wt%的竹浆纤维,该环保抗菌复合材料在后整理工序时的整理液由下述组分组成:高分子乳液:20-30重量份;淀粉:10-20重量份;重钙:25-35重量份;清水:40-50重量份;负氧离子粉:3-5重量份。本发明通过竹浆纤维、负氧离子共同制成的板材,具有抑菌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去除异味的功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高密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干燥、偶联处理、混合、熔融挤出、牵引切粒、干燥、包装步骤。本发明制备的高密度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以热塑性工程塑料或热固性塑料为基材并在其中添加高密度填充料制成的新型复合材料,它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镍锰钛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镍锰钛复合材料包括内核以及包覆于内核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的组分为镍锰钛氧化物,且镍、锰、钛三种元素在内核中呈梯度分布,镍和锰的含量沿内核径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降低,钛的含量沿内核径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升高,所述包覆层的组分为钛酸锂。本发明提供的镍锰钛复合材料对应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线性膨胀系数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原料组分包括聚丙烯树脂、增韧剂以及其他助剂;所述增韧剂包括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乙烯/乙烯/丙烯)‑b‑聚苯乙烯以及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按重量计,所述聚丙烯树脂、乙烯‑辛烯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乙烯/乙烯/丙烯)‑b‑聚苯乙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比值为(50~60):(5~15):(3~10):(3~10)。本发明提供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在高温区仍具有低线性膨胀系数性能,同时,所得聚丙烯聚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和较高刚性,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灰/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制备干法改性脱硫灰和不饱和聚酯树脂;将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干法改性脱硫灰混匀后,加入苯乙烯和二甲基对甲苯胺,混匀得到不饱和聚酯树脂/脱硫灰浆料;在所述不饱和聚酯树脂/脱硫灰浆料中加入过氧化苯甲酰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固化,得到所述脱硫灰/不饱和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工业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出无二次污染的复合材料,其原料来源丰富,且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较温和,工艺参数易于控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BT复合材料,其制备原料如下:PBT复合树脂70‑80份、PET‑ABS混料组合物10‑30份、复合玻纤20‑30重量份、相容增韧剂5‑20份、表面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珠3‑5份、硅烷偶联剂处理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1‑5份,以及助剂0‑3份。所制备的PBT复合材料有效改善无机材料与有机聚合物相容性差的缺陷,在具有良好缺口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收缩率的基础上,复合材料能够获得平衡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硫化镉包裹的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光催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首先制备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然后对其进行除杂和活化,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再与巯基乙胺、Cd(Ac)2·2H2O、硫代乙酰胺反应得到硫化镉包裹的金属有机框架MIL‑101(Cr)光催化复合材料,该材料在光催化选择性还原硝基化合物中具有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对优化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拓展其在选择性有机转换反应中的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微晶纤维素增强大豆油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先采用改性剂、催化剂对微晶纤维素进行改性,将获得的改性微晶纤维素再与大豆油树脂、引发剂、溶剂混合均匀,注入模具固化成型,制得具有高性能且环境友好的改性微晶纤维素增强大豆油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所得的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耐水性。
一种负载于碳粉表面的铂金钴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功能材料。所述铂金钴纳米复合材料由铂、金和钴组成,整体粒径为2~50nm。所述制备方法:配制无机钴盐的乙醇溶液,搅拌并加入硼氢化钠的乙醇溶液,再加入表面活性剂于溶剂中,反应后得产物,将产物进行洗涤,离心得钴纳米颗粒;将钴纳米颗粒分散在溶剂中,搅拌并加入铂盐和金盐,再加入表面活性剂,油浴加热,加入经过超声的分散在溶液中的碳粉,冷却至室温,洗涤,离心得到负载于碳粉表面的铂金钴纳米复合材料。方法简单,易操作,易重复性,反应条件较温和;纳米材料具有稳定性、电催化活性、低成本和抗甲醇毒化等优点,在电化学催化、化学传感器与光催化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石墨烯基纳米硼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采用超声方法将氧化石墨烯、烷基酚、NN二甲基乙酰胺、水混合后再进行超声分散获得混合液,2)混合溶液在电动机搅拌下加入十六烷基硼酸钙、纳米硼酸铈进行恒温一段时间,继续搅拌并缓慢加入硼氢化钠和柠檬酸钠形成混合溶液,3)在电机搅拌器搅拌下在油浴中进行回流反应,反应温度在150~200℃之间,反应结束后趁热抽滤,洗涤,干燥,可得到石墨烯基纳米硼酸盐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溶液合成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同时制备纳米硼酸盐复合材料,其主要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容易实现批量生产,操作方便。
本发明提供了儿茶酚功能化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后通过低温等离子辐照将儿茶酚接枝到纤维膜上,最后将纤维膜与海藻酸钠复合得到儿茶酚功能化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海藻酸钠复合材料。利用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高孔隙率和大比表面积可快速吸收血浆,使血细胞积聚在表面上,从而促进血液在伤口表面凝结。利用儿茶酚粘附基团和壳聚糖多孔纳米纤维膜的吸水协同作用,赋予复合材料高效快速止血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多孔碳球/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氮掺杂多孔碳球/S复合材料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A溶液与B溶液混合,在特定温度范围下反应;分离固相产物,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后获得白色粉末;A溶液包括锌盐和去离子水;B溶液包括2‑甲基咪唑和去离子水;将干燥样品进行碳化后获得氮掺杂多孔碳球材料;再将氮掺杂多孔碳球与升华硫混合均匀并进行热处理,得到氮掺杂多孔碳球/S复合材料。本发明通过低温调控水系ZIF配位行为,热处理所得到氮掺杂多孔碳球材料对多硫化物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吸附作用以及大比表面积,能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效应,降低正极电子传输阻力,缓解充放电产物体积变化,提高硫利用率,最终获得长循环稳定性锂硫电池。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芯基生物炭和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玉米芯基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玉米芯依次进行粉碎、清洗和干燥,将所得干燥玉米芯粒于温度600~800℃下隔氧炭化3~8h,冷却至室温,之后将所得炭化后的玉米芯粒进行酸化处理,过滤之后水洗至中性,将所得水洗固体产物烘干,并将所得炭化玉米芯研磨成粉。本发明提供的玉米芯基生物炭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并且与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良好,基本不会影响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昂贵的石墨烯,将该玉米芯基生物炭作为导热填料对尼龙树脂进行改性,所得尼龙复合材料兼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的装置,所用部件包括原料储存盘、张力稳定装置、喂料单元、实时监控器、压实辊轮、切料单元和红外加热器等。该装置采用远红外加热,结合纤维铺放与原位固化技术,实现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的快速制造,具体工作过程为:原料在喂料单元的控制下往下端输送,通过红外加热实现材料的熔融,然后在压实辊轮的作用下实现上下两层的黏合,循环往复打印出整个构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和军事国防等基础领域,突破国外长时间对我国形成的技术垄断,推动我国航空航天用复合材料构件快速制造、快速修复等方面的发展。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缝自愈合的SMA‑ECC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水、细砂、胶凝材料、减水剂、SMA纤维和辅助纤维,其中水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0.2~0.4;砂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0.3~0.4;减水剂与胶凝材料的质量比为0.002~0.005;SMA纤维和辅助纤维占SMA‑ECC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体积比为1%~3%。该水泥基复合材料SMA与ECC之间变形相协调,具有高延性,产生分布式微裂纹,且裂缝产生因素消失后,裂纹可以有效的自愈合。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福建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