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一种高阻尼Mg-Si多孔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通过常压高温反应烧结工艺制备的Mg-Si多孔复合材料,采用密封容器作为承载体,将含Si重量百分比含量为15%~30%的镁粉装入容器中并密封,防止空气与粉末接触,烧结温度为690~700℃,烧结时间为2~3小时。在该烧结过程中Mg和Si通过原位内生法生成Mg2Si颗粒并形成多孔复合材料,这种多孔材料具有高阻尼性能。本发明可进一步推动高阻尼镁合金在航空、航天、交通等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种制备原位Al3Ti颗粒增强Al-Si-Cu复合材料的方法,将冰晶石粉与钛粉按1.1~1.5 : 1的质量比均匀混合、烘干;将Al-Si-Cu铝合金锭放入石墨坩埚过热至800~820℃,再将预热过的超声变幅杆探头置于熔体中,对熔体间歇超声,每次1~2s,每次超声释放2.0~2.5s,超声功率1.0~2.0kw,频率20kHz,总时间3~9min,超声的同时每隔30~40s用钟罩将铝箔包覆的冰晶石粉与钛粉混合粉末分批压入熔体,加入总量占铝合金熔体质量2.1wt.%~15.0wt.%,每批加入量为总加入量的10wt.%~15wt.%,边超声边搅拌,超声结束后立即精炼、扒渣、浇入预热金属模具内,冷却后取样。本发明工艺操作简便,成本也低,安全可靠,复合材料组织显著改善,晶粒为细小枝晶状、蔷薇状甚至近球状,Al3Ti增强相呈细小块状、颗粒状,尺寸达亚微米级,分布较弥散。
本发明申请属于金属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稀土氧化物包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材料配制、球磨混粉、干燥处理、制备柱状坯锭、热挤压处理、热处理。本方案主要应用在通过稀土氧化物包覆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性能的过程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时存在的碳纳米管与镁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差,以及碳纳米管在镁基体中分散不均匀的问题。
一种钴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涉及一种钴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污染物双氯芬酸降解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将无水氯化钴和乙酸钠进行电化学电沉积方法将钴氧化物复合沉积在泡沫镍上,通过控制沉积时间、外加电压、氯化钴和乙酸钠的投加量使其复合,形成以泡沫镍为基底的复合钴氧化物阴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CoO@Nifoam复合材料作为工作电极电催化降解双氯芬酸。本发明制备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所制备的CoO@Nifoam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对有机污染物双氯酚酸有良好的脱毒效果和优异的电催化降解性能(降解率达到96%),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掺杂TiO2/环氧杂化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乙酰丙酮为络合剂,无水乙醇为溶剂,使改性碳酸正丁酯与蒸馏水发生水解,浓硝酸为稳定剂,制备TiO2溶胶。将处理过的碳纳米管掺入其中,经过搅拌,加热去除大部分溶剂,获得稳定凝胶。将环氧树脂、固化剂、促进剂分别加入所得凝胶中,搅拌均匀,得到玻璃钢树脂基体,手糊法制备玻璃钢。所得样品于400℃加热1小时,获得纳米管掺杂TiO2/环氧杂化玻璃钢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在400℃处理后仍有一定的力学性能,而普通的玻璃钢只能在低于60℃使用。该材料中引入了碳纳米管,改善了材料的力学、电学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纳微米级植硅体新型PMMA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所述PMMA复合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PMMA填充剂0.1~0.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50~75份和过氧化二苯甲酰0.1~0.2份;其中,所述PMMA填充剂为植硅体粉末,或者所述PMMA填充剂为植硅体粉末和白炭黑粉末,所述植硅体含量为纳微米级植硅体新型PMMA复合材料总质量的0.2~0.6%;当所述PMMA填充剂为植硅体粉末和白炭黑粉末,所述植硅体粉体:白炭黑粉体的重量比例为1.5~2.5: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微米级植硅体新型PMMA复合材料,采用纳微米级的植硅体粉体粉末和白炭黑粉体作为填充原料,并辅以粉体改性,提高PMMA制备产品的多元化,同时提高PMM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力学性能。
一种3R‑MoS2/碳布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水热合成的MoS2纳米片制备过程复杂,对U(VI)的吸附量低、不容易回收的技术问题,本方法:一、将KCl、NaCl、钼盐和硫盐加热熔融,并加入碳布;二、以金属钼为工作电极,钼丝为辅助电极进行恒电流电解,然后将碳布取出,洗涤、烘干,得到3R‑MoS2/碳布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作为吸附剂、电解水制氢的催化剂或光催化的催化剂。作为吸附剂去除水中U(VI)时,吸吸咐量为170~190mg/g,吸咐平衡时间仅为1分钟,可应用于电解水制氢、吸附和光催化领域。
一种三维多级孔洞的石墨烯/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它涉及一种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生物电化学系统生物质浓度低、电子转移差、微生物亲和力弱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制备氧化石墨烯胶体悬浮液;二、循环伏安沉积。本发明的三维多级孔洞的石墨烯/聚吡咯复合材料作为生物电极应用于生物电化学系统中。本发明制备的三维多级孔洞的石墨烯/聚吡咯复合材料具有开放的多孔三维互连导电支架,具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有利于微生物定植和细胞外电子转移到电极上。本发明的三维多级孔洞的石墨烯/聚吡咯复合材料具有三明治结构,其中的石墨烯层被聚吡咯层所保护,便于微生物的定植。
本发明涉及碳化硅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温脱粘自粘合的SiCfTi基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55~70份微米Ti粉、10~25份微米SiCf粉、8~15份微米玻璃粉,其中,玻璃粉由平均粒径≤2.6um的30%wtBi2O3、20%wtB2O3、20%wtZnO、8%wtAl2O3、8%wtSiO2、14%wtMgO组成。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高温脱粘自粘合的SiCfTi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SiCf/Ti基复合材料,在高温的使用环境下,Ti基体与碳化硅纤维脱粘后,无法实现自动粘合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孔SnO2/C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碳水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锡无机盐为原料,用酸性水溶液将原料溶解混合,进行液相反应,再经干燥、固化、焙烧、水洗、烘干等步骤,制得介孔SnO2/C复合材料。通过原料加入量的改变,制备了一系列不同SnO2含量(0~40%)的介孔SnO2/C复合材料。相应的比表面积为2050~1300m2/g,总孔容为1.7~0.8cm3/g,孔径为3~5nm。这些复合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其中,SnO2含量20%介孔SnO2/C复合材料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270mAh/g且保持85%容量时循环次数可达300次。
一种基于超声制备半固态Mg2Si颗粒增强Mg-Al-Mn复合材料流变模型的建立方法,1)用超声振动法,制备Mg2Si颗粒增强Mg-Al-Mn复合材料半固态浆料;2)超声条件下得出Mg2Si颗粒增强Mg-Al-Mn复合材料表观粘度与Mg2Si增强相体积分数、固相率的关系,用ηmmc/ηm=(1+afMg2Si+bf2Mg2Si)表达;3)在基体材料的表观粘度测量基础上,ηm=Aexp(Bfs),其中B为常数项,fs为固相率,A为关于超声功率的幂函数;参数A采用A=cP-d式子进行表达,其中c,d为常数项,P为超声功率;4)根据2)、3)得出流变模型:ηmmc=cexp(Bfs)P-d(1+afMg2Si+bf2Mg2Si)。本发明可以获得超声制备的半固态Mg2Si颗粒增强Mg-Al-Mn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对于优化流变成形工艺参数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xWyC‑Bainite成分和组织双梯度复合材料。传统陶瓷‑金属复合材料耐磨性与韧性相矛盾,此消彼长的现象非常严重。该FexWyC‑Bainite成分和组织双梯度复合材料按垂直于基板表面沿高度方向梯度变化,成分依次为铁基均质材料、5vt%Co/WC‑Fe复合材料、10vt%Co/WC‑Fe复合材料,形成了成分梯度;同时各梯度层基体发生不同程度的贝氏体相变,分别生成了贝氏体组织、贝氏体+碳化物、贝氏体+碳化物+马氏体/奥氏体混合组织,最终实现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结构,形成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复合材料,使材料兼备了贝氏体(Bainite)材料的韧性和金属化合物(FexWyC)的耐磨性。本发明降低了材料内部热应力,解决了金属材料耐磨性与韧性难以匹配的问题,形成了成分和组织双重梯度复合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三乙胺(TEA)燃烧的方法制备具有多孔八面体结构的Fe2O3/Fe3O4@carbon/graphene(Fe2O3/Fe3O4@C/G)复合材料。采用一种金属有机框架(Fe‑MOF)为前驱体,将其均匀地负载在氧化石墨烯上,然后用TEA点燃,Fe‑MOF作为自牺牲模板生成Fe2O3/Fe3O4纳米颗粒,而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从而得到Fe2O3/Fe3O4@C/G复合材料。该方法不同于以往常规报道过的通过管式气氛炉煅烧的方式制备金属氧化物和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制得的Fe2O3/Fe3O4@C/G复合材料具有多孔的八面体结构,且该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快速、有利于节约能源和时间,制备的多孔Fe2O3/Fe3O4@C/G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良好的导电性,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显示出较好的性能优点。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该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由以TiB2为核心的核壳式结构的增强组织和作为基体的Fe64Ni36因瓦合金构成;以TiB2为核心的核壳式结构的增强组织均匀地分布在基体内,通过调整所添加的Ti/B原子比,形成不同结构的增强相;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成分由单质Fe、Ni、Ti和Fe‑B合金混合粉末激光沉积而成;所述混合粉末的粒径大小为140~300目,形状为球型,化学成分为:单质Fe、Ni、Ti均为99.9%高纯粉末,Fe‑B合金粉中B元素含量为20wt.%。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壳式TiB2‑Fe64Ni36因瓦基复合材料,该材料成分可控,性能优越,可同时兼顾材料的因瓦特性和耐磨性能,通过改变Ti/B的原子比,在Fe64Ni36复合涂层中制备出以TiB2为核心的壳核式组织。
本发明属于激光熔覆高性能涂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预置片法进行激光多层熔覆制备复合涂层的方法。该以预置片法进行激光多层熔覆制备复合涂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对待基材表面进行预处理,清洗掉工件表面的锈蚀、油垢及灰尘,并干燥;B、粉末处理:将待制成预置片的粉末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80℃下烘干24h,平铺在铺有平整T300斜纹碳纤维布的夹具凹槽平板内,均匀喷洒粘结剂溶液形成均匀水层;C、将步骤B中预处理的预置片连同凹槽平板平稳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在75‑90℃下真空加热硬化4h;D、激光熔覆:将步骤C中制备的预置片放置于基材设定位置,在保护气氛下进行多层熔覆,使其与基材结合形成一定厚度的熔覆层。
本发明涉及柔性混合电子与无线传感器网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柔性自供电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应用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柔性自供电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包括基于振动的柔性混合能量收集装置、柔性传感器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微处理器与主控单元;能量收集单元采用电磁感应和压电相结合的发电方法,将机械振动能转化为电能,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供电。采用柔性混合电子与低温焊接技术将所有的功能单元均集成到同一块柔性电路板上,保证自供电传感器节点的弯曲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网架结构高强空调楼板层,由楼面层、轻质层、钢承重层、空调结构层组成。空调层由空调内胆及下层室内顶棚组成,内胆上设有进出口及连接管道,与空气源相接。楼面层、轻质层及顶棚内均设有钢网架结构。本发明可利用楼板层对下层空间,顶面进行人工温度调节控制,具有整体性好、防震性强、自重轻、承重力强、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绝缘性能好、功能全、维修方便等。
一种羧基改性聚苯胺/银/磷酸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制备出N‑取代羧基聚苯胺,在含有N‑取代羧基聚苯胺的原位聚合体系中引入银源和表面活性剂,反应形成含银的复合材料前驱体;最后引入磷源,利用银与磷间成核机理,且由于N‑取代羧基聚苯胺将部分银离子还原成银单质,最终形成N‑取代羧基聚苯胺/银/磷酸银光电材料。本发明所制得的改性聚苯胺/银/磷酸银复合材料中,由于N‑PANI充当银/磷酸银离子的载体基质,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粒子团聚,提高催化性能,而且由于聚苯胺空穴受体的作用,加速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降低了磷酸银的光腐蚀性,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保证了该复合催化材料的催化效率和循环使寿命。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并[b]芴酮系列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为:以1,1-二芳基-3-(2-(对甲苯基乙炔基)苯基)丙-2-炔-1-醇作为反应底物,使其在氧化剂的作用下,无需任何金属元素参与,直接在有机溶剂中发生分子内的“一锅法”串联氧化环化反应,高效地合成苯并[b]芴酮系列化合物。反应完毕,采用碳酸钠碱性溶液洗涤以及乙醇重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产品。反应无需任何金属元素参与,是一种“绿色”的化学合成方法,反应的产率极高、化学选择性良好、条件温和、底物适用性广、操作简便、成本较低、副产物少、便于分离提纯、可适用于较大规模的制备。
一种金属铜白屈菜氨酸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工艺方法步骤为:将碱式碳酸铜,白屈菜氨酸按照3∶4的摩尔比例进行混合,然后放入盛有10毫升蒸馏水的体积为25毫升的高压釜中,然后恒温在413K烧4天,最后当温度降至室温时得到绿色柱状晶体,目标化合物产率约为87%。本发明的优点是:1.荧光特性好,其荧光强度较大,峰比较宽,具有低温有序的反铁磁性;2.与大多数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低不同,所合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3.合成方法简单,易操作、原料来源充足、生产成本低廉、化合物合成的产率较高,纯度也很高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使得其适合扩大化生产的要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分利用铋银氧化物深度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处理调节pH;第一阶段:在废水中加入铋酸钠和硝酸银生成铋银氧化物进行氧化降解反应;经降解一定时间后,如污染物去除率≥85%,则将废水收集进入第二阶段处理,铋银氧化物回用于下一批次废水的氧化降解处理;如污染物去除率<85%但>3%,则将铋银氧化物回用于下一批次废水的氧化降解处理;如污染物去除率<3%,则认为铋银氧化物彻底丧失氧化活性,将铋银氧化物洗涤后投入第二阶段用作光催化剂在光照下与废水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该两段式处理方法实现了铋酸钠的全生命周期利用,使不同生命周期的铋银氧化物在不同的废水处理阶段都能发挥对应的功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轨力在线监测的柔性多功能电子装置,涉及轨道交通轮轨关系与柔性电子领域,包括温度感知、动态应变感知和压电振动感知功能模块,均集成到同一柔性基板上,安装在车轮辐板曲面上,与之保持共形接触,利用辐板动态应变和振动信息计算轮轨之间的作用力,实现了高速列车轮轨接触状态(温度、动态应变和振动信息)的实时监测,发明了微机电加工和激光剥离技术制备一种柔性多功能电子装置,为柔性电子技术在轮轨关系中的监测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无线无源生理健康监测装置,包括压电/热电血压监测模块、热电偶/热电体温测量单元、基于表面电极的电生理势测量模块等。当前模块均是利用生物组织的血压流动、体温变化、以及电生理势差等原理将血压、温度、电生理势直接转化为电压信号,无需外加电源。所设计的多功能无线无源生理健康监测装置,具有一定的拉伸变形能力,主动适应柔软皮肤表面,实时记录人体的生理健康信息(体温、血压、心电图、肌电图等)。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功能无线无源生理健康监测装置的加工制备方法,具有柔软与重量轻和长时间、稳定记录人体生理信息等特点,不影响人体的日常行为,提高了器件的舒适性与便携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重质非水相卤代污染物降解的有机改性的黑云母负载超细纳米零价锌及其制备方法。将黑云母水洗后加入ZnCl2溶液中混匀,获得锌离子饱和黑云母;将正己醇、十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正己烷混匀,再加入偶氮二异丁腈与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充分搅拌至形成透明微胶束状,获得单体溶液1;在单体溶液1中加入Ce(BH4)3搅拌混匀,获得单体溶液2;将单体溶液1与单体溶液2及锌离子饱和黑云母颗粒混匀,发生架枝聚合反应,获得有机改性的黑云母负载超细纳米零价锌。该有机改性的黑云母嵌载纳米零价锌,既能改善零价锌在DNAPL相中的团聚形态,又能使零价锌的反应域在DNAPL相中保有水分,具有高效降解活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纶纤维多孔导电纸的制备方法。在本发明中,所述对位芳纶短切纤维和对位芳纶浆粕纤维作为纸基功能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大的优异特性,与碳纳米管复合,能够相互交错而形成多孔的网络结构,使最终得到的芳纶纤维多孔导电纸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芳纶纤维多孔导电纸的电阻为30Ω/m2,可以承受300g的砝码且不会破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低共熔溶剂体系的磁性温敏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3‑丙烯酰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低共熔溶剂体系作为功能单体提升了印迹产物的吸附能力,重复使用性较高。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作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对决明子样品中大黄酸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新方法。为进一步证明该分子印迹技术的适用性,采用上述低共熔溶剂体系作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另外两种磁性温敏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可用于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和马兜铃酸类物质的高效分析,揭示了基于低共熔溶剂体系的磁性温敏型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复杂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光热水凝胶海绵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高稳定性的光热水凝胶海绵通过海绵基体吸取高浓度溶液后,使高浓度溶液以薄层的形式附着在海绵表面又不堵塞海绵孔道,通过后续的单宁酸与三价铁离子的配位反应,以及单宁酸与高分子化合物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在海绵表面原位生成高稳定性薄层水凝胶;制得的薄层水凝胶保留了海绵的高孔隙率,有利于盐离子扩散回流,实现连续稳定处理高浓度盐水的目的;另外高稳定性的光热水凝胶海绵制备时间短,可在1分钟之内制得,能耗低,可实现工业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整体式工字型泵,包括工字型骨架,所述工字型骨架由横梁和设置在横梁两边的端部板组成,所述横梁的中部向内凹入形成一个空腔油缸,且该横梁的内部设有分别连通于空腔油缸两端的出油道和进油道,且所述出油道和进油道贯穿于所述端部板与外界连通;所述空腔油缸的腔口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下部固定着一张密封于空腔油缸腔口的弹性薄片,所述弹性薄片的下部固定着一个可上下活动的功能材料块。本实用新型减少油路的接头和零件数,增强液压系统的密封性,减少油液的泄露。
本发明公开一种一锅法合成磁性3D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的方法,其制备方法在于:将石墨烯分散液与复合组分进行一锅反应,通过控制温度、调整pH值使其复合,形成3D石墨烯复合吸附材料。该方法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过程中不需要分离操作,有利于低成本大批量地生产功能材料。所得产品具有磁性,对氟离子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在处理大体积氟污染废水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西南昌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