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锂浓度‑应力耦合模型计算锂离子电池活性物质颗粒锂浓度的算法。这一算法包括四个步骤,依次为取定计算所需的锂浓度‑应力耦合模型参数、计算锂离子电池活性物质颗粒表面锂通量、计算锂离子电池活性物质颗粒中心锂浓度、计算锂离子电池活性物质颗粒非中心锂浓度。利用这一算法,能够高速、精确地计算锂离子电池活性物质颗粒锂浓度,从而使之能够用于锂离子电池仿真与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电站中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估计。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锂例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有尖晶石相结构,尖晶石相结构含有孪晶晶界。本申请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在尖晶石相结构中引入一定量的孪晶晶界,孪晶晶界的存在显著提高了锂离子的迁移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尖晶石相锰酸锂材料组装的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电池以及预固态锂电池。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片,该锂电池正极片含有正极活性材料、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和添加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括第一含锂化合物,所述添加剂含有第二含锂化合物和Li2Sx,其中,2≦x≦7。还涉及一种制备锂电池正极片的方法和全固态锂电池以及预固态锂电池。本发明制得的全固态锂电池或预固态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库伦效率,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锂离子电池电极和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至少两个绝缘层及位于相邻两个绝缘层之间的抑锂层,所述抑锂层含有可嵌锂物质、第一粘结剂及导电剂。该锂离子电池电极,包括集流体及位于集流体上的活性材料层,所述活性材料层表面还设有绝缘层及位于绝缘层表面的抑锂层,所述抑锂层含有可嵌锂物质、第一粘结剂及导电剂。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耐过充性。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三维复合金属锂负极及制备方法和锂金属电池、锂硫电池。所述三维复合金属锂负极包括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导电体和金属锂;所述金属锂嵌入填充于所述导电体的三维多孔结构中。本发明的三维复合金属锂负极组装成电池后可以抑制电池循环过程中锂枝晶的产生和引起体积的变化,有利于金属锂负极的商业化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涂料,该涂料包括核/壳结构的陶瓷/聚合物复合粒子,其中陶瓷粒子为核,熔融温度为100‑200℃的低熔点聚合物为壳包覆陶瓷粒子。本发明还涉及用该涂料涂覆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和用该隔膜制作的锂离子电池。采用该涂料涂覆在基膜上制成涂层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后,陶瓷粒子可以为涂层和隔膜提供耐高温性能,低熔点聚合物材料可以在电池发生过热时熔融,关闭隔膜的孔隙,实现热关闭性能。而且,所采用的聚合物为憎水型聚合物材料,因此包覆的涂层粒子水分含量极低。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涂料可提升锂离子电池隔膜在电池体系的电性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含锰钴镍的锂复合氧化物 Lia (NibCocMnd)M1-b-c-dO2(式中 M为至少一种选自Cr,Zn及Sn的金属原子,a=0.97-1.07, 0<b<1,0<c<1,0<d<1,0.9≤b+c+d<1=。本发明还公 开了含锰钴镍的锂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 在可控气氛环境下,将M盐(为至少一种选自Al,Mg,Cr, Zn,Ti及Sn金属的金属盐)及锰、镍、钴盐的混合水溶液加至 碱液中,共沉淀生成Ni-Co-Mn-M复合氢氧化物;(b)洗涤、 干燥(a)步骤制得的复合氢氧化物后与氢氧化锂混磨,并于240 -550℃下热处理此混合物;以及(c)于650-850℃下热处 理步骤(b)中所得的产物。按此法制备的锂复合氧化物粒度较均 匀,密度较大,结构稳定性及加工行为好,电化学充放电及循 环性能优异。本发明还公开了含锰钴镍的锂复合氧化物作为锂 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涂覆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材料;所述负极材料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高分子粘结剂;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经过碳包覆处理的FePO4。该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的负极材料通过选择经过碳包覆处理的FePO4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从而使得制得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磷酸钒锂的制备方法。是将硫酸亚铁溶液和偏钒酸铵溶液加入搅拌反应釜中反应0.5~8h,再将足量的双氧水加入溶液中反应0.2~0.5h,陈化2~4h,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高活性的FeVO4·xH2O粉末;将FeVO4·xH2O粉末经过500℃热处理后得到纯相FeVO4;再将纯相FeVO4、锂源化合物、磷源化合物、复合碳源及复合金属化合物为原料,将铁、钒、磷、锂、碳元素及复合金属元素摩尔比配比为1∶1∶2.5∶2.5∶(0.1~10)∶(0.01~1),然后以水为介质进行机械活化0.5h~10h,采用喷雾干燥方式得到含复合碳源和复合金属元素的磷酸铁锂-磷酸钒锂复合材料前驱体,再在一定的气氛保护下于600~900℃焙烧4~20h,得到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磷酸钒锂复合正极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过磷酸铁锂理论容量的磷酸铁锂基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所述磷酸铁锂基复合材料包括内核以及包覆所述内核的复合包覆层,所述内核由无机碳基体及附着在所述无机碳基体上的磷酸铁锂构成,所述复合包覆层的组成包括一水七氧化三钒颗粒和无机碳。所述方法包括:1)制备由无机碳基体及附着在所述无机碳基体上的磷酸亚铁构成的复合前驱体;2)将复合前驱体与锂源和磷源混合,焙烧,得到内核;3)将内核、钒源、可溶性有机碳源、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混合得浆料,水热反应,得到磷酸铁锂基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磷酸铁锂基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高、扣电容量可达170mAh/g以上,且倍率性能良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包括石墨烯和纳米In2S3颗粒,所述石墨烯和纳米In2S3颗粒均匀混合。该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具有高的比容量且循环性能良好。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方便,条件温和。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包含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极片,以及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包含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锂化极片、预锂化极片的制备方法以及锂离子电池,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预锂化极片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金属薄膜的制成;S2、三明治形状薄膜的成型;S3、金属锂层的成型,采用离子铣技术将上、下两层薄膜基材的表面刻蚀出多个阵列分布的待镀区,且待镀区贯穿于薄膜基材和活性材料层;在薄膜基材的表面镀上金属锂,金属锂填充待镀区,在薄膜基材的外表面形成金属锂层;S4、薄膜基材的剥离,对金属薄膜上表面的薄膜基材与活性材料层之间、金属薄膜下表面的薄膜基材与活性材料层之间实现剥离,得到预锂化极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安全性能更高,还能够为锂电池提供远远不断的锂源,实现了安全与能量密度的完美平衡。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锂复合片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锂复合片,包括锂片,所述锂片表面包覆有偏铝酸锂材料层,所述偏铝酸锂材料层包括偏铝酸锂。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用锂复合片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中,能够补充负极极片在首次充电过程中消耗的不可逆锂,还能够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保持极片的结构稳定,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在锂离子电池内部温度上升时,也能较好地保持电芯不发生严重的结构变化。
为克服现有锂离子电池中存在钝化膜阻抗大和高、低温性能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和磷酸酯类化合物,所述磷酸酯类化合物包括选自结构式(Ⅰ)所示化合物:结构式(Ⅰ)其中,R1、R2、R3各自独立地选自1~5个碳原子的烷基、1~5个碳原子的氟代烷基、芳香基、氟取代芳香基、2~5个碳原子的不饱和烃基、‑Si(CmH2m+1)3,m为1~3的自然数,R1、R2、R3中至少一个为不饱和烃基,且R1、R2、R3中至少一个为‑Si(CmH2m+1)3基团。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上述非水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提供非水电解液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和低温存储性能。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该锂离子电池负极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极包括集流体、设置在集流体上的防过放涂层以及设置在防过放涂层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防过放涂层由钛酸锂和粘结剂组成,所述钛酸锂的化学式为LixTi5O12,其中4≤x≤9。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钛酸锂与粘结剂、溶剂混合后配制成浆料;将所述浆料涂覆于负极集流体表面,干燥辊压后得到表面具有防过放涂层的集流体;2)将负极浆料涂覆于步骤(1)中得到的表面具有防过放涂层的集流体的表面,干燥辊压后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本发明提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通过在集流体与负极活性材料层之间设置一层含有钛酸锂的防过放涂层,能够有效的避免锂离子电池过放状态下SEI膜分解,并同时解决了电池过放状态下现有负极集流体易氧化溶解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含钛酸锂涂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其中,包含钛酸锂涂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包括集流体、形成于集流体表面的正极材料层及形成于正极材料层表面的钛酸锂涂层,所述钛酸锂涂层厚度为0.1-30μm,所述钛酸锂涂层包含比重为80%-98%的钛酸锂、0.5%-10%的粘结剂和0.5%-10%的导电剂;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在保证锂离子电池电性能前提下,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添加剂,为由单质锂粉末以及包覆在所述单质锂粉末表面的聚合物形成的核壳包覆结构,该聚合物能够溶解于碳酸酯溶剂中,并且聚合物不能与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2-甲基吡咯烷酮、四氢呋喃、丙酮或甲醇反应,以及聚合物在0~150℃温度下稳定存在。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添加剂可作为锂源加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用以补偿锂离子电池负极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的锂消耗。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含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添加剂的锂离子电池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该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高且循环寿命长。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方法,包括:将废旧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放电、拆解得到正极片;将正极片溶解在酸中,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液中加入氨水,同时搅拌,直至所得的溶液pH为1.0‑1.6,得到含有硫酸锂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B和磷酸铁沉淀;向混合溶液B中加入氨水,同时搅拌,直至所得的溶液pH为5.4‑7.0,得到硫酸锂滤液和氢氧化铝沉淀;向硫酸锂滤液中加入含磷化合物和碱,搅拌,直至所得溶液pH为9.0‑14.0,过滤得到沉淀后干燥,得到磷酸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磷酸锰铁锂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上述制得的磷酸锂和磷酸铁作为原料制得磷酸锰铁锂或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掺杂富锂固溶体正极复合材料,化学式为:xLi2MnO3·(1-x)LiMO2·yMaMb,其中0< x< 1,0< y< 0.1,M为Ni、Co、Mn、Ti、Al、Zr、Fe、V、Mg和W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Ma为Na和K中的一种或组合,Mb为F、N和P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该双掺杂富锂固溶体正极复合材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因结构坍塌导致的电压平台下降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双掺杂富锂固溶体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该双掺杂富锂固溶体正极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以及包含该锂离子电池正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三维锂离子电池的装置、方法及三维锂离子电池,属于电池制造领域。本发明的装置包括运动平台和设置在运动平台上的打印部件,所述打印部件包括3路结构相同的挤出装置及与分别与3个挤出装置相连的共挤出喷头,所述挤出装置包括用于容纳并挤出打印用浆料的挤出件、驱动所述挤出件挤出浆料的驱动装置,设置在驱动装置上、与接触件接触,用于控制挤出件挤出浆料速度的传感器;所述共挤出喷头内设有三条分别与3个挤出件输出口相连的流道,在所述流道的底端还设有分别与三条流道相通的共挤出流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制造出外形尺寸小,高性能的三维锂电子电池,柔性高,且成本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多功能涂层,所述多功能涂层中含有如下组分:导电剂100重量份,陶瓷材料颗粒20~5000重量份,粘结剂10~500重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多功能涂层浆料,所述多功能涂层浆料中含有如下组分:导电剂100重量份,陶瓷材料颗粒20~5000重量份,粘结剂10~500重量份,溶剂200~8000重量份。本发明同时提供了上述多功能涂层和浆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采用这种多功能涂层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多功能涂层浆料分散后稳定性好,使用此材料制作锂离子电池,可大幅度降低了活性层与集流体间的电阻,从而降低了电池内阻,提高电子传输速度,提高电池倍率性能,同时加入的陶瓷材料颗粒,在电池被热滥用和挤压时,其良好绝缘和隔热性能,可有效减少热量的产生和传递,防止电池发生热失控,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新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所述磷酸铁锂的铁位和磷位同时被部分取代,其具有分子式LiFe1-xMxP1-ySyO4,M表示钠元素或钾元素,S表示硫元素,0<x≤0.5,0<y≤0.5。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铁位、磷位同时部分取代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具备较高的高倍率充放电容量和良好的电池循环性能。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该负极片包括:金属集流体,在所述金属集流体的表面涂覆有碳层,在所述石墨层的表面还涂覆有次钒酸锂层。应用该负极片有利于避免隔膜穿刺,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短路几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制备方法及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正极制片:对正极集流体进行打孔处理,将经过打孔处理的正极集流体双面涂覆预先制备的正极浆料,制成第一极片,然后将所述第一极片辊压,裁切分条制成正极片;步骤S2,负极制片:对负极集流体进行打孔处理,将经过打孔处理的负极集流体双面涂覆预先制备的负极浆料,制成第二极片,然后将所述第二极片辊压,裁切分条制成负极片;步骤S3,装配成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升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扣式锂离子电池以及链式锂离子电池组。电池包括:叠片电芯体,以及壳体,叠片电芯体封装在壳体内,叠片电芯体包括至少两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隔膜间隔在任意两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的两纵向边缘分别为相对向外凸起的弧形边缘,各正极片以及负极片的两宽度边缘分别为水平边缘,在其中一水平边缘的端部还沿纵向延伸有一极片延伸部,在叠片电芯体上,各正极片、负极片的两宽度端部的水平边缘分别正对层叠,各正极片、负极片的极片延伸部分别相对地位于叠片电芯体的两宽度端部。采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体积狭小的扣式电池的电池容量以及放电倍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锂离子导电聚合物锂盐,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Y为‑N‑C(=O)‑R1‑或‑N‑S(=O)2‑R2‑,R1、R2分别选自亚烷基、卤代亚烷基、亚烷氧基、卤代亚烷氧基、亚烯基、卤代亚烯基、亚烯氧基、卤代亚烯氧基、亚芳基、卤代亚芳基、亚芳氧基、卤代亚芳氧基中的任意一种;Z1、Z2、Z3、Z4、Z5分别选自氟、氯、溴、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卤代烷氧基、烯基、卤代烯基、烯氧基、卤代烯氧基、芳基、卤代芳基、芳氧基、卤代芳氧基中的任意一种。该锂盐兼具阻燃和单锂离子导电特性,可提高电池安全性能、循环和倍率性能。本发明还提供了锂二次电池电解液和锂二次电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锂离子电池负极和锂离子电池。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含有插层改性锂皂石和GeO2,其中,所述插层改性锂皂石的插层剂至少部分来自于所述GeO2,所述插层改性锂皂石的层间距d001为1.2-5nm。与仅采用GeO2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相比,采用本发明的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显示出高的可逆容量、良好的循环性能以及优异的高倍率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和大倍率放电性能,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基体外包覆有纳米复合导电材料,粒度为5~50μm,比表面积为5~25m2/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湿法超细球磨、液相混合反应、喷雾干燥、预处理、焙烧处理、包覆复合导电材料、融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纳米颗粒二次成型液相法合成正极材料磷酸钒锂,其产品的纯度高,有效地阻止了颗粒团聚,合成的磷酸钒锂正极材料具有4V左右的放电电压和3个放电电压平台区域、较高的充放电容量、优异的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成本较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该负极活性材料为核壳结构,该核壳结构的内核层为碳源材料,所述碳源材料选自天然球形石墨、软碳和硬碳中的至少一种;该核壳结构的外壳层含有无定形碳、锡钴合金和碳纳米管;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碳源材料,无定形碳的含量为1.5-8重量份,锡钴合金的含量为5-20重量份,碳纳米管的含量为0.5-3重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含有该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含有该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负极,含有该负极的锂离子电池。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核壳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活性材料制成的锂离子电池的首次效率高,体积比容量高,倍率性能高,循环稳定性强。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锂金属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锂金属、锂硫、锂空气电池。所述锂金属负极,包括锂金属片以及附着在所述锂金属片表面的液态金属合金层。本发明的锂金属负极由于表面附着有一层液态金属合金层,该液态金属合金层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杜绝锂金属负极组装成锂金属电池或者锂硫电池或者锂空气电池后锂金属片枝晶化的可能性,也减少电解液被大量消耗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液态金属合金层具有良好的锂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能够有效提高锂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的容量及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性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广东深圳有色金属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