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带材,其具有弹性的和非弹性的区域,由该复合材料带材可分离或者可冲裁尿布封闭元件,该复合材料带材包括:无纺织物带材,其构成复合材料带材的第一外侧面;彼此间隔开的、可弹性伸缩的条带,其设置在无纺织物带材上;无纺织物材料,其在复合材料带材的第二外侧面上遮盖所述可弹性伸缩的条带;和至少一个由带钩材料构成的、非弹性的条带,其桥接在两个相邻的、可弹性伸缩的条带之间的区域。根据本发明,无纺织物材料与由带钩材料构成的条带的边缘搭接,并且所述由带钩材料构成的条带在其由无纺织物材料搭接的边缘上具有凸起,这些凸起延伸进入到无纺织物材料内。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复合材料带材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聚氨酯(PU)复合材料、用于制备该PU复合材料的方法和含有该PU复合材料的覆盖制品;所述PU复合材料包含35至75重量%的增强纤维,基于PU复合材料的总重量计;其中所述增强纤维包含75至100重量%的连续相形式的增强纤维和0至25重量%的不连续相形式的增强纤维,基于增强纤维的总重量计。
本公开涉及复合材料部件、形成复合材料部件的方法和系统。所述复合材料部件包括复合材料的多个层片。至少一个层片是混合层片。所述混合片材是由多个不同层片块限定的,并且所述多个不同层片块中的至少一个不同层片块限定与所述多个不同层片块中的至少一个其他不同层片块的对应层片块性质不同的至少一种层片块性质。所述方法包括选择至少一个不同层片块并且定位所述至少一个不同层片块。所述方法还包括选择至少一个其他不同层片块并且定位所述至少一个其他不同层片块。所述系统包括限定复合材料部件和/或执行所述方法的系统。
本发明提供B阶化容易并且以短时间表现固化性,可获得具有高耐热性的树脂固化物的环氧树脂组合物。进一步通过使用这样的环氧树脂组合物,从而提供抗弯强度优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此外,以提供包含能够平稳且均匀地进行树脂固化的环氧树脂组合物,可获得表面品质良好并且抗弯强度优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片状模塑料作为课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环氧树脂组合物包含以下的(A)~(E)的成分。(A)环氧树脂,(B)双氰胺或其衍生物,(C)多异氰酸酯化合物,(D)式(1)所示的脲化合物(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H、CH3、OCH3、OC2H5、NO2、卤素、或NH‑CO‑NR3R4,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烃基、烯丙基、烷氧基、烯基或芳烷基,或R3和R4一起形成同时包含R3和R4的脂肪族环,所述烃基、烯丙基、烷氧基、烯基、芳烷基、脂肪族环的碳原子数为1~8),(E)选自季铵盐、
一种导电长纤维复合材料,其在模塑产品中使用时提供改进的表面电阻率和/或冲击强度。该复合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碳长纤维;和玻璃长纤维;其中碳长纤维和玻璃长纤维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约2毫米,且其中导电长纤维复合材料在模塑成制品时显示表面电阻率小于或等于约10欧姆每平方厘米,以及缺口艾佐德冲击强度大于或等于约10千焦每平方米。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发动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涡轮发动机(10)的过渡部分(16),其包括由陶瓷基复合材料构成的一个或多个构件。过渡部分(16)可以以流体的方式连接燃气轮机发动机(10)内的高压涡轮(12)和低压涡轮(14)。过渡部分(16)可包括过渡导管(33)和可变截面涡轮喷嘴(44)。过渡导管(33)和可变截面涡轮喷嘴(44)其中之一或两者可由陶瓷基复合材料构成。
连续腔室泵的定子、转子和/或挠性轴由复合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和树脂,以带或不带粘接的弹性体的多种组合构成。选择复合材料的成分,在所需要的地方提供弹性和非弹性。在旋转动力源与转子之间的挠性轴由复合材料制成,并设计成可吸收转子的轨道和旋转运动。
本发明涉及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通过上述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本发明可提供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上述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利用通过无电解及电解连续工序制备的高导电性碳纤维,使得导电性突出,表面电阻低,从而适合电磁干扰(EMI)的屏蔽,且生产率及经济性突出。并且,本发明的电磁波屏蔽复合材料插入于手机壳、手机包,从而可用于隔断电磁波,还可适用于便携式显示器产品的液晶显示器(LCD)保护用托架。
本发明涉及多层射流喷网非织造复合材料,它适 用于作制品,如包含该非织造复合材料的家具或床垫中的阻燃 组分,还涉及制造非织造复合材料和用非织造复合材料阻燃制 品的方法。该多层非织造复合材料包含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 第一层包含75~25重量%在空气中以20℃/min的速率加热到 700℃时保留至少10%其纤维重量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和25~75 重量%耐热纤维,所述第一层的基础重量为1~5盎司/码 2(34~170g/m2);所述第二层包 含最多75重量%在空气中以20℃/min的速率加热到700℃时 保留至少10%其纤维重量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和25~100重量 %变性聚丙烯腈纤维,所述第二层的基础重量为1~5盎司/码 2 (34~ 170g/m2),该非织造复合材料的 总基础重量为2~7盎司/码2 (68~237g/m2)。
一种复合材料电路板结构,包括一基材、一复合材料介电层以及一图案化导线层。复合材料介电层是位于基材上,并包括一催化介电层及一保护介电层。催化介电层包括一介电材料与一催化颗粒并接触基材,而保护介电层包括此介电材料并接触催化介电层。图案化导线层则位于催化介电层上。
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翼具备:复合材料翼主体(11),其通过模具成型得到且由热固化性树脂或者热塑性树脂与强化纤维的复合材料形成;金属套(12),其经由对丝网浸渍硬质粘接剂而成的薄膜粘接剂(13)而与包括复合材料翼主体(11)的前缘(11a)及其附近的翼面(11b)的前缘部(11A)接合,来覆盖前缘部(11A),在复合材料翼主体(11)的前缘部(11A)的前缘(11a),配置有在将模具成型后残留于前缘(11a)的余料(15、16)去除的阶段形成的不需要进行前缘倒角加工的切缺部(11d)。能够实现制造时间缩短以及制造成本减少。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乙烯类纳米复合材料组合物以及制备该氯乙烯类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纳米材料均匀分散于其中的净氯乙烯类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在使用基于亲水性组成的氯乙烯类纳米复合材料组合物制备水分散悬浮液后,在保护胶体助剂和聚合引发剂的存在下使氯乙烯单体悬浮聚合时使用该氯乙烯类纳米复合材料组合物。
提供一种能够缩短成形时间且能够通过抑制合模压力来使压力机小型化的复合材料的成形方法和复合材料的成形装置。一种复合材料的成形方法,其是如下成形方法:在能够开闭的成形模具内的模腔配置碳纤维,在对成形模具施加了合模压力的状态下向模腔内注入树脂,使树脂硬化而对复合材料进行成形,在该复合材料的成形方法中,将模腔内的压力的阈值设定得低于合模压力,在向模腔内注入树脂时,对树脂施加合模压力以上的注入压力而注入树脂直到模腔内的压力达到阈值为止(S4、S5),在模腔内的压力达到了阈值之后,对模腔内进行抽吸(S6~S9)。
通过在复合材料的每个纤维层之间掺入一种与所述基体树脂不同的坚韧性适当且较低模量的硅树脂来制造出具有更高抗分层能力的纤维增强硅基体树脂基复合材料。优选地,用预定的硅基体树脂浸渍的玻璃或碳纤维编织毡片被更坚韧的填充层硅树脂的前体涂布。树脂—纤维层和更坚韧的硅树脂填充层交替间隔所产生的叠合层提供了一种更坚韧的硅基复合材料。
可变化拉伸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设置在可延展底物的第一区域内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弹性体组件、和设置在可延展底物的第二区域内不同于第一弹性体组件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弹性体组件,从而为复合材料的所述区域提供可变化的性能。复合材料被递增拉伸来至少部分地破碎底物结构来降低其拉伸抗力。可变化拉伸的复合材料可用于一次性制品和耐用制品,一次性吸收制品包括如包括尿布、套穿尿布、训练裤、失禁贴身短内裤、经期服装、婴儿围兜及类似制品,耐用制品包括如包括运动服、外套及类似制品的服装。本发明也涉及形成这种可变化拉伸复合材料的方法。
一种复合材料(40)的接合方法,其中,使用具备熔融材料(41)、以及含有耐热构件(42M)和结合构件(42N)的陶瓷层等耐热材料(42)的复合材料(40),在对使陶瓷层彼此面对的一对陶瓷隔离膜进行接合之际,利用超声波加工变幅杆(141)按压陶瓷隔离膜,同时施加超声波,利用加热构件(147)对结合构件赋予热(T),加热到该结合构件的玻化温度以上且小于熔融材料的熔点的温度,从而在使含有熔点较大程度不同的熔融材料和耐热材料的复合材料的耐热材料彼此面对的状态下相互接合。
本发明涉及具有完全穿透的增强物的织造碳纤维增强的钢基体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包括钢基体与由穿透进入该基体至显著深度的单个纤维形成的增强碳纤维。纤维通常具有限定的直径和穿透深度与纤维直径的大比率。用于形成该复合材料的指定方法具有实现穿透深度与纤维直径的大比率的独特能力。
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制备所述复合材料的方法和预浸复合层。所述复合材料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包括至少一层单向带。第二层与第一层相邻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复合层。所述至少一个复合层包括薄的连续基质层片,该片上具有多个无规取向的单向带片段。第三层与第二层相邻并且包括至少一层单向带。相对于包含所有单向层的复合材料,陶瓷基质复合材料提供约15%-约20%强度,并且陶瓷基质复合材料的弯曲长度基于Shirley刚度测试为3cm-25cm。
一种模具(16,36),用于制造由复合材料制成的产品(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功能部分(24,41),连接至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围绕功能部分(24,41)至少部分突出的至少一个界面(16a,36a),所述模具(16,36)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机械紧固装置(20,34,37,48,55)用于连接至少另一种模具(16,36),并由多个纤维层(17,18,19,21,22)制成,特别是碳纤维层,用树脂预先浸渍。本发明还涉及可以采用用于制造该模具的主设备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热绝缘,特别是用于防火的毫微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可通过组合(A)(B)(C)组分而制得。(A)至少35重量%的毫微量级的任意表面改性的无机化合物颗料;(B)10~60重量%的具有至少二个能与毫微级颗粒(A)的表面基团反应和/或相互反应的化合物;(C)1~40重量%的水和/或没有或仅有一个在(B)中定义的官能基团的有机溶剂,其中,上述百分比基于组分(A)、(B)和(C)之总和,以及(D)=0~10重量%(基于毫微复合材料)的添加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与其制造方法以及应用复合材料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制造方法,包括:提供氧化石墨烯和活性炭;将所述氧化石墨烯和所述活性炭均匀分散于一醇类中,以形成一混合物;以及对所述混合物进行单一步骤的微波加热,以均匀地将所述氧化石墨烯还原于所述活性炭的表面活性位置上,而形成一复合材料。实施例的复合材料也适合应用于电容脱盐(CDI)及超级电容(supercapacitor)的电极制作。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其包括使用复合材料的投影机色轮与发光二极管(LED)组件、所述复合材料的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膜。所述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显著地提升。使用所述复合材料的发光装置也具有广色域。
本公开描述了一种可用于制造薄膜聚酰胺复合材料膜的添加剂。薄膜聚酰胺复合材料膜用于诸如反渗透和纳滤的过滤过程中。所述添加剂可为氨基-硅氧烷化合物。所述氨基-硅氧烷化合物包含具有至少一个胺官能团的键合至氧的硅的重复基团。任选地,所述氨基一硅氧烷化合物也可包含亲水性基团。所述添加剂与水相和有机相反应,以在多孔基材上形成薄的聚酰胺膜。
用于制备多孔的可压缩制品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下物质的组合:多个增强纤维;多个聚酰亚胺纤维;和多个聚合的粘合剂纤维;其中所述聚合的粘合剂纤维的熔点低于所述聚酰亚胺纤维;形成所述多孔的可压缩制品的方法;和含有所述多孔的可压缩制品的制品。也披露了一种制品包括热成型的双基质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复合材料显示出峰值热释放的时间,通过FAR25.853(OSU试验)测得,2分钟总热释放,通过FAR25.853(OSU试验)测得,和在4分钟NBS光学烟雾密度小于200,根据ASTM E-662(FAR/JAR25.853)测定。
新的复合材料、它们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新的复合材料的制造,特别是适合用作内部结构中的材料,用于衬里、结构和用于制造家具和类似产品的复合材料,以及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载体,B)在载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施加织物表面结构,织物表面结构含有至少一种处于B级状态的粘合剂、并含有至少一种功能材料,C)将根据步骤B)获得的结构在压力和热的作用下进行层压,以便以B级状态存在的粘合剂接受其最终的硬化,D)可选地施加至少一层另外的保护层并干燥。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各种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水分散体的方法。所公开的方法包括在存在至少部分页状分离的未改性粘土以及聚合物分散体与至少部分页状分离的未改性粘土分散体的混合物的条件下进行原位聚合。所公开的纳米复合材料分散体可用于制备各种材料,例如涂料、粘合剂、填缝剂、密封剂、塑料添加剂和热塑性树脂。还公开了制备聚合物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粉末的方法以及这些粉末作为塑料树脂和塑料添加剂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以简便的方法定量评价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状碳纳米结构体的解纤状态的技术。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评价方法是含有聚合物和纤维状碳纳米结构体的复合材料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工序(A),在非活性气体环境下加热复合材料,从复合材料中除去聚合物成分,得到聚合物去除体;工序(B),在含氧环境下进行聚合物去除体的热重分析,测定聚合物去除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工序(C),根据在工序(B)中得到的聚合物去除体的质量变化与经过时间的关系,评价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状碳纳米结构体的解纤状态。
本文公开了制备碳-硅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a)制备包含硅浆液、单体和交联剂的硅-聚合物基质浆液;(b)对所述硅-聚合物基质浆液进行热处理以制备硅-聚合物碳化基质;(c)将所述硅-聚合物碳化基质粉碎以制备硅-聚合物碳化颗粒;和(d)将所述硅-聚合物碳化颗粒与第一碳原料混合,和接着进行碳化过程;所述碳-硅复合材料,通过施加所述碳-硅复合材料制备的用于二次电池的阳极,和包含所述用于二次电池的阳极的二次电池。
一种制备多层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多层复合材料包含具有粘合剂释放特性的塑料层,产生所述释放特性的材料位于塑料层内。该方法包括:在制备所述复合材料的过程中在粘合剂层的一侧提供第一织物;接下来设置具有所述释放特性的塑料层,再将该塑料层粘结到第二织物上。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其他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