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铀矿废水等离子体协同处置方法和系统,包括废水储槽、除酸装置、重金属处理装置、等离子体熔融装置、废气处理装置和玻璃回收装置,废水储槽用于将待处理的废水进行前置处理,除酸装置与废水储槽相连接,将来自废水储槽内经过前置处理的废水中的酸性物质进行中和处理。本发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尾渣减容效果显著,采用等离子体技术,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可在1000℃‑1500℃下运行,熔融处理后尾渣体积减小70%以上,且尾渣熔融形成的玻璃态炉渣致密性良好且无空隙,重金属及各有害元素被包覆在Si‑O晶体结构中,对玻璃态路渣的迁移特性、浸出特性试验表明所有元素的浸出浓度均远低于规定的标准水平。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冷轧稀碱废水达标处理方法和系统。所述冷轧稀碱废水通过进水泵进入气浮除油池,气浮池停留时间为30~45分钟;气浮除油池出水通过二级提升泵进入高效除油生化池,高效除油生化池中放置钙‑硅基改性聚氨酯填料;所述冷轧稀油废水经过高效除油生化池后进入高效吸附塔,高效吸附塔中放置锰改性电气石滤料,滤料填充率为78~88%,滤速为12~16米/小时,反冲洗周期为380~540小时,反冲洗强度为20L/(s·m2);所述冷轧稀碱废水经过整个工艺处理后,COD为11~19mg/L,总油为0.2~0.5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含高氨氮假发废水处理的增强型CFBR工艺。本发明将菌株陶厄氏菌属(Thauera sp.)FDN‑01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 sp.)FDN‑02进行扩大培养,制成高效脱氮工程菌剂,在CFBR处理装置的缺氧池和低氧池中分别投加高效脱氮工程菌剂,在多种脱氮功能酶的作用下,强化去除假发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和总氮。本发明工艺应用于处理实际假发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在常温条件下,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且远低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的A级限值,假发废水中的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很高。本发明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处理成本和能耗均较低。
一种去除冷轧酸性废水中氨氮和COD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使PH为1~3、氨氮11~17mg/L、COD为18~29mg/L的冷轧酸性废水通过进水泵进入中和池,在中和池加碱后冷轧酸性废水出水pH为6~9之间,然后通过一级提升泵将pH值为中性的酸性废水打入搅拌混合池,脱氮药剂加药系统通过自控系统往搅拌混合池中投加脱氮药剂,脱氮药剂按体积比0.5~1.5%投加,搅拌混合池中,搅拌器的旋转速度为80~100转/分钟,停留时间为25~35min。本发明提出了完整的冷轧酸性废水中除氨氮和COD技术方案,系统解决了冷轧酸性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
一种提高光整液废水可生化性能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光整液废水流入粗砂过滤器,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杂质颗粒,然后,出粗砂过滤器的光整液从触反应塔底部进入设置有空气源臭氧发生器的接触反应塔,接触反应塔中放置堇青石蜂窝陶瓷负载锰铁催化剂填料,由所述空气源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从接触反应塔底部进入接触反应塔,在接触反应塔内发生废水、臭氧和催化剂共同进行的水气多相催化反应,以提高光整液废水的可生化性,即提高光整液废水中BOD/COD的比值。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减少环境污染,积极应对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纺腈纶生产聚合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絮凝的气能絮凝装置、用于氧化处理的多元催化氧化装置、生化进水池、用于生物反应的膜生物反应器和生化出水池。该处理方法包括:气能絮凝前处理,以及一次或多次进行的如下步骤:多元催化氧化处理;膜生物处理。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气能絮凝技术作为聚合废水前处理,气能絮凝独有的涡流三相混合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化学药剂、充分捕捉细小污染颗粒及胶体,对聚合废水浊度去除率高,能有效保障后续多元催化氧化和生化的进水水质要求。
本发明涉及用FENTON法代替活性染料染色后皂煮处理及染液废水脱色的方法,包括:(1)将活性染料在室温下入染,并加入30-80G/L元明粉促染,升温至40-80℃,染色10-30分钟后,加入12-20G/L碳酸钠固色30-60分钟;(2)活性染料染色完毕后,待染液温度降至室温-60℃,用盐酸将PH调至3-6,使用FENTON试剂进行FENTON法处理2-20分钟,取出布样,继续处理20-60分钟,用氢氧化钠将PH调至8-10,终止反应。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可以降低活性染料染色废水量,处理后的废水色度低,脱色率可达到80%以上;处理温度高时,COD去除率可达到30%以上,降低了排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热泵的热力废水处理装置,包括:废水蒸发器、热泵和废水循环泵;废水蒸发器从上至下由废水除氧区、饱和蒸汽区、除雾器、高浓度废水滞留区、换热区、疏水储存区和高浓度废水分配区组成。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采用热泵的热力废水处理方法,将废水先蒸发成水蒸汽,利用热泵提高蒸汽参数后供给换热区的高浓度废水冷却放热后成合格的冷凝水疏水外排。高浓度废水吸收高参数蒸汽的汽化潜热后又有部分高浓度废水蒸发成水蒸汽,完成一个热量循环。本发明只在启动的过程中需要热量,其他时间利用装置内的热量循环,以降低装置能耗,本发明装置简单,占地面积小,成本低,且废水的出水位冷凝水品质能达到国家高标准。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含铬废水处理的高效磁性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结合静电纺丝技术与高温煅烧技术,制备出一种用于含铬废水处理的高效磁性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能够快速而且高效地处理含铬废水,达到含铬废水无害化,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所制备的磁性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可以利用磁性有效地回收再利用,经脱附后吸附效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节约了成本。首先用0.5?1.5ml/g聚苯乙烯的环氧氯丙烷作为接枝剂,采用0.5?2g/g聚苯乙烯的氧化铝或者三氯化铝作为催化剂,对聚苯乙烯进行接枝改性,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改性聚苯乙烯纤维,纤维直径0.5?2微米。经过浓度为3?10%的九水硝酸铁/无水乙醇溶液完全浸润,30?60℃烘箱干燥至完全后,冷冻干燥10?20小时后400?600℃煅烧0?3小时,得到用于含铬废水处理的高效磁性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钠碱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氧化部、固液分离部、污泥槽、中间水槽和多效蒸发系统,所述氧化部用于将废水中的Na2SO3氧化成Na2SO4,所述氧化后的废水进入固液分离部,分离后的固体进入污泥槽,分离后的上清液进入中间水槽,所述中间水槽与多效蒸发系统相连,多效蒸发系统用于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并生产高纯硫酸钠产品。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钠碱法烟气脱硫废水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预处理脱硫外排液的pH在4‑5之间后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脱硫废水的零排放,并获得高纯硫酸钠产品。该系统经济可行,操作简单,基本杜绝了脱硫废水的二次污染,系统能耗低,硫酸钠再生效率高,可长期使用。
一种去除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其特点是:废水采用酸化处理-过滤-纤维素固载壳聚糖吸附工艺。所述的纤维素固载壳聚糖吸附工艺,是将壳聚糖先溶解在酸性水溶液中,然后用碱调节溶液至弱碱性,让壳聚糖在纤维素上析出而制成的吸附材料,吸附材料中壳聚糖含量为1-6%,将纤维素固载壳聚糖吸附剂放入聚氯乙烯管制成复合吸附柱。废水处理过程是:首先在废水中加入酸性水溶液,调节废水PH至5±0.5,静置、过滤,然后让废水流过纤维素固载壳聚糖复合吸附柱进行处理,使用过的纤维素固载壳聚糖用碱性水溶液淋洗再生。本发明具有工艺路线短、处理设备简单、能量消耗低、吸附速度快、复合吸附剂可再生循环使用和处理费用低等优点。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钢铁综合废水处理回用方法及其装置,其方法包 括如下工艺步骤:一、废水预处理,二、回用水的处理。其结构是利用“格 栅-曝气除油池-废水调节池-高效沉淀池-新型滤池-自清洗过滤器-UF-保 安过滤器-RO1-RO2-MB”将钢铁综合废水进行处理并加以回用。优点:针对 钢铁综合废水给出了一种废水预处理与回用水处理工艺;将除油、沉淀、 过滤与膜分离技术进行完整的组合;新型滤池采用带回水孔的滤砖,反冲 均匀效果好;利用UF、RO、MB可以满足不同的回用目的;出水水质稳定可 靠,达到了节水和企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低盐废水分离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与电厂各废水终端相连接的废水输送泵,每个所述废水输送泵均与各自单独的电导率表相连接,每个所述电导率表均各自经过单独的回流阀返回与所述电厂各废水终端连接,每个所述电导率表均还各自经过单独的高盐废水输送阀与高盐废水池相连接,每个所述电导率表均还各自经过单独的低盐废水输送阀与回收水池相连接;与系统配套的方法中,通过在线电导率表对废水进行高低盐区分,并设备不同的管路、阀门已经处理水池对区分除的高、低盐废水进行分别处理,低盐废水可以重新回收利用,高盐废水直接通过蒸发塔蒸发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节能环保、提高废水利用效率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废水处理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锅炉水处理循环回路,所述的处理循环回路包括第一循环回路,该第一循环回路上包括:锅炉装置(1),用于储存有待处理锅炉水;水处理站(2),用于将待处理锅炉水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的水部分回流到锅炉装置(1);所述的水处理站(2)的出水口与造纸机(21)相连,用于处理完毕后的水部分运输到造纸机(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将锅炉中的水重复利用、解决初期雨水收集要求、避免大量水资源浪费、创造了节水和环保社会价值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废水废气处理系统,包括燃烧装置、废水储存装置、氮氧化物净化装置、加热蒸发装置、除尘装置、脱硫装置和排出装置,燃烧装置用于形成废气;废水储存装置用于储存废水;氮氧化物净化装置与燃烧装置相连接,用于对燃烧装置形成的废气进行氮氧化物去除;加热蒸发装置分别与废水储存装置和氮氧化物净化装置相连接,用于对废水储存装置储存的废水进行汽化,以及对氮氧化物去除后的废气进行加热,并且,废水汽化后的废气和加热后的废气进行混合;除尘装置与加热蒸发装置相连接,用于对混合后的废气进行除尘;脱硫装置与脱硫装置相连接,用于对除尘后的废气进行脱硫,排出装置与脱硫装置向连接,用于排出脱硫后的废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裂岩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与装置。将压裂岩废水依次经混凝沉淀处理系统、芬顿氧化处理系统、软化处理系统、ED处理系统进行处理,ED处理系统处理后得到的浓度高于设定值的废水再经过蒸发结晶进行处理,浓度低于设定值的废水则通过生化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其中,混凝沉淀处理系统、芬顿处理系统、软化处理系统处理废水后所得污泥进行统一处理。本发明处理后的废水满足回用要求,可以达到废水零排放的目的;蒸发结晶副产品纯度高,可以增加经济收入;系统运行稳定,在线设备齐全,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操作。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印染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装置包括废水处理模块、污泥处理模块和沼气资源化模块,前处理废水在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中通过厌氧菌群进行降解,染色废水在高效脱色厌氧反应器中通过厌氧微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染料还原,得到的废水在气升式外循环涡旋强化生物脱氮反应器中进行硝化——反硝化脱氮处理,所得的生化污泥和物化污泥混合后脱水并在水热反应器中进行水热反应使得难降解颗粒物热水解为易降解有机物,并最终在高效厌氧消化器中降解消化转化为沼气。本发明将前处理废水和染色废水分别进行厌氧生物处理,提高了针对性,使得印染污泥减量化、资源化,降低了系统热损失。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结烟气脱硫过程中烟气冷却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处理后产物的用途,包括以下步骤:A.在冷却废水中加入电厂废灰,在反应池中充分混合,废灰的加入量为1-5KG/吨,将废水的PH调至8.0-9.0;B.混合结束后,将冷却废水在沉淀池中沉淀使渣水分离;C.沉淀结束后,将沉淀上清液经过滤后回用。该方法能中和吸附烧结烟气脱硫冷却废水,处理后废水在烧结系统内就近利用,产生的废渣泥就近利用为转炉钢渣的调质剂,该方法简单实用,且无废水或废渣泥排放到环境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焦化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焦化废水进入厌氧池和缺氧池,利用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然后进行两级好氧生物处理,通过硝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氮、硝态氮,生化出水还不能达标排放,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即A/A/O1/O2(厌氧/缺氧/一级好氧/二级好氧)混凝组合工艺。本发明方法不需要投加甲醇等外加碳源,以废水中有机物作为碳源,通过反硝化去除,减轻了后续好氧段负荷,减少了动力消耗。含酚碳酸钠废水、反硝化产生的碱度能提供硝化反应所需的碱度,降低了氢氧化钠药剂的消耗,运行费用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盐含硫含氟废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高盐含硫含氟废水通过强制氧化将亚硫酸盐氧化成硫酸盐,接着调节pH至4以下,脱除废水中碳酸根;其次,回调废水pH至5‑10后加入除氟剂将溶液中的氟离子脱除,生成的悬浊液经过陶瓷膜分离脱除固体杂质,最后,脱固后的废水再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脱除废水中的钙离子,离子交换树脂再生产生的废水返回到除氟反应釜作为除氟剂,脱钙后的废水进入MVR,回收粗盐,陶瓷膜分离出的固体杂质通过厢式压滤机压滤分离,分离出的废水返回膜分离池。本发明提高了缩短了传统高盐含氟废水的工艺流程,减少了药剂添加量和污泥产生量,解决了污水排放超标技术难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厂锅炉柠檬酸清洗废水的处理方法,属废水处理领域。即本发明主要通过生石灰中的Ca2+与电厂锅炉柠檬酸清洗废水作用后,生成主要成分为柠檬酸钙的残渣,残渣经脱水灼烧后又转化为主要成分为CaO粉末,此粉末又可循环用于电厂锅炉柠檬酸清洗废水的处理,而无需另作处置。本发明的一种电厂锅炉柠檬酸清洗废水的处理方法,残渣每次重复利用后,其重量逐渐减少,无需另外处置,处理费用很低,废水处理效果很好。经本发明处理后,固体残渣能100%重复利用,无需另外处置,废水的CODCr降至100mg/L以下,达到排放标准。
一种基于光化学反应的废水处理系统以及一种水处理方法,该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化学发生器以及光化学反应池,该光化学发生器提供一光助非均相FENTON反应区域,该光化学反应池提供一紫外光辐射区域,该至少一个光化学发生器和该反应池串联,且在光化学发生器和该至少一个光化学反应池之间形成废水循环流动系统,该废水循环流动系统的废水流动路径经过该光化学发生器的光助非均相FENTON反应区域,且经过该光化学反应池的紫外光辐射区域。该水处理方法利用光化学发生器以及光化学反应池循环流动废水,达到对废水进行高效、快速处理的目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处理工艺,其步骤包括:(a)物化预处理:将有机废水通入微电解还原池,在鼓风曝气搅拌作用下使有机废水发生铁碳微电解反应,向电解后的机废水中加入双氧水进行Fenton氧化,然后使有机废水进入混凝沉淀池并加入NaOH和PAM进行混凝沉淀;(b)厌氧水解酸化处理:将经物化预处理的有机废水通入高效厌氧酸化水解池,加入高效复合微生物进行生物催化氧化;(c)TCBS系统处理:将有机废水通入TCBS反应器,同时加入高效复合微生物,使有机废水与脱氮后的高浓度回流污泥混合。本发明能够提高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增强系统耐毒性与耐冲击性、强化系统生物脱氮功能、通过逐级削减污染负荷使有机废水的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硫酸铵废水的低温浓缩处理装置。废水泵将待处理的硫酸铵废水泵送至第二换热器,通过其冷侧的冰晶对待处理的硫酸铵废水实行第一次预冷,将第一次预冷后的硫酸铵废水送至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通过其冷侧的低温浓缩的硫酸铵废水对第一次预冷后的硫酸铵废水进行第二次预冷;分离器对第二次预冷后的硫酸铵废水进行冷却;低温泵将冷却后的硫酸铵废水注入冷冻装置;冷冻装置对冷却后的硫酸铵废水进行冷冻以制取冰晶,得到冰晶与浓缩的硫酸铵废水的混合物,而且将混合物回流至分离器;而且,分离器进一步将冰晶经由第二换热器的换热而以液体的方式从第二换热器排出,而且将浓缩的硫酸铵废水经由第一换热器换热后排入浓液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处理的生物质载体持久产酶方法及其装置,其方法是以废弃甘蔗渣作为白腐真菌产酶的生物质载体和产酶主要基质,将有机废水进入产酶罐后再进入废水处理罐,通过对产酶罐进行温度及限氮培养基的调控,实现产酶和废水处理的耦合:其装置包括温控室、加热装置、产酶罐及有机废水处理罐,温控室为密闭空间,加热装置、产酶罐及有机废水处理罐设于其内,产酶罐及有机废水处理罐为顶部敞开的罐体,产酶罐与有机废水处理罐通过管道连通。本发明产酶和废水处理同步,使产酶和废水处理费用显著降低。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轧酸性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和处理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所述冷轧酸性废水通过进水泵进入改性脱硫灰过滤塔,改性脱硫灰过滤塔中放置改性脱硫灰填料,改性脱硫灰填料占改性脱硫灰过滤塔体积的85~95%;冷轧酸性废水从改性脱硫灰过滤塔底部进入上部流出;冷轧酸性废水通过一级提升泵进入曝气式搅拌反应池,曝气式搅拌反应池分为两部分,冷轧酸性废水在曝气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为18~26min;经过曝气式搅拌反应池后,冷轧酸性废水通过排水泵达标排放。经过本发明方法和系统处理后的冷轧酸性废水pH为7.1~8.6,氨氮0.6~2.3mg/L,总有机碳为2.1~3.7mg/L。
一种表面活性剂类废水快速处理循环回用方法,属于环保节水技术领域。首先进行废水的粗滤过程,粗滤过程由过滤筛网完成,去除废水中体积较大的悬浮物,然后直接进入微滤阶段,微滤阶段主要由微孔陶瓷膜完成,去除废水中细小悬浮颗粒物以及细菌类物质,经微滤后废水再由微型循环泵增压进入复合纳滤膜元件进行纳滤处理,纳滤膜通过孔径限制和电荷排斥作用,去除废水中色、表面活性剂及病毒类物质,达到废水净化目的,经纳滤处理后的出水引入储水箱备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表面活性剂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水质稳定;节能、少污染、运行可靠性高;处理过程无需添加剂,操作简便。
本发明提出一种含氟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对含氟废水进行pH值检测;根据pH值检测的结果调整碱性或者酸性溶液的投加量,以控制含氟废水的pH值;对含氟废水进行氟离子浓度检测,根据结果决定钙盐投加量;将含氟废水依次输入第一反应罐和第二反应罐进行搅拌,并充分混合反应;将处理后的废水输入到第三反应罐进行搅拌,并投加凝集剂,以产生絮凝反应,实现固液分离,将氟化钙自废水中分离出来;将处理后的废水输入到第四反应罐进行搅拌,并投加助凝剂,以提高沉淀效果;最后将处理后的废水输入到沉淀池,将清液排放,淤泥压滤成泥饼。本发明提出的含氟废水处理方法具有理想的处理效果,同时节约化学品消耗量,降低处理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鱼糜加工废水中回收制备鱼油、鱼蛋白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鱼糜加工废水进行预处理;向预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絮凝剂,搅拌混合;采用气浮工艺处理絮凝后的废水,以分离出废水中的有机质;酶解有机质,离心分离,得到鱼油和鱼蛋白液;将鱼蛋白液过滤,接着,使用离子交换树脂或者超滤系统去除鱼蛋白液中的絮凝剂小分子,浓缩;喷雾干燥成粉,获得鱼蛋白肽。该方法能够高效地从鱼糜加工废水中回收制备鱼油、鱼蛋白肽这两种合格的产品,同时使得该鱼糜加工废水的COD从16000~30000mg/L下降到2000~3000mg/L,解决了鱼糜加工废水容易堵塞管道而无法长距离输送的难题,同时变废为宝,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方法的处理过程快速、且投资成本较低。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上海上海有色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