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叶片根部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加固层、螺栓套夹持层和外层结构,其中内层是有复合材料预制成型的加固层,螺栓套夹持层层结构包括拉挤成型的螺栓套夹持条,其中布设螺栓套,螺栓套尾端布置楔形条,各组件之间用粘接剂使用热压工艺以完成螺栓套夹持层结构单元的制备。与传统预埋螺栓一体化真空吸注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化的组合式叶片根部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整体吸注引入的气泡、缺胶以及螺栓套与楔形条之间的富胶等缺陷,提高螺栓套与叶片复合材料的连接强度,可以根据需要定制,自由组合,同时这种模块化的组装方法可以大幅降低叶片工艺成型难度,组件独立成型,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包括转子和对称设置在转子两侧的定子,定子包括端盖、多个安装块、内压圈以及外压圈,相邻安装块之间形成一安装槽,每一安装槽内均固定安装有一定子铁芯,定子铁芯的顶部延伸出两个安装部,其中一个安装部上绕设有定子绕组,另一个安装部上固设有软磁复合材料,转子包括转子支架和多个永磁体,转子支架内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一永磁体固定在每一安装孔内。使用时,当转子处于高速旋转时,由于设置在转子两侧定子上的软磁复合材料的电阻率高,磁、热各向同性,涡流损耗小,从而提高效率。
一种竹基纤维式潜水笼,其中横梁、纵梁、竖梁均为竹基纤维,横梁、纵梁、竖梁两端均与多个对接块装配而组成为一个长方体笼体;多个吊臂对称固定于多个对接块上,吊臂上套有从吊绳,多个从吊绳套合于吊环;主吊绳套于吊环上。利用竹基纤维复合材料优异的抗压强度保障笼体于潜水作业时的牢固性,其主要框架均为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的空心结构,故而能使整个笼体的设计质量限定于较小范围之内,在吊绳断裂时,潜水员即使不能提前开启开合门,依然可以托住整个轻质笼体向上游动,克服了现有潜水笼因断绳下坠的危险性,并在处于掠食鱼种区域的上游逃生过程中不必离开笼体,增加了潜水作业的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发动机进气道对接结构,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一种唇口与进气道对接结构,所述对接结构包括橡胶圈、螺栓和螺母,橡胶圈套设于进气道上,并通过螺栓、螺母固定在进气道上,唇口插接于橡胶圈内,橡胶圈密封唇口与进气道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唇口进入喇叭口橡胶圈的装配形式,有利于进气道拆装,解决了复合材料进气道与唇口碰撞导致多余物进入发动机的问题。2、用螺接取代铆接固定,减少了复合材料损伤。3、利用压板固定橡胶圈能够保证唇口与进气道连接的紧密性和稳定性,满足进气道气流稳定性要求。
一种箱式变压器阻尼复合减震垫,包括上层、中间层和底层。上层为结构层,为长方体结构,是一种高模量高阻尼复合材料;底层为阻尼层,为长方体结构,是阻尼性橡胶层;所述中间层为夹芯层,位于结构层与阻尼层之间。所述夹芯层为钢铁材质,由长方形夹芯板与二块长方形挡板构成工字形结构,形成开口向上与开口向下两个凹槽;阻尼层嵌入夹芯层下面的凹槽,结构层嵌入夹芯层上面的凹槽。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的阻尼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阻尼性能无法统一,成本较高,工艺复杂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将高模量材料与高阻尼的橡胶有机结合,使隔震垫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较高的结构阻尼,从而具有较好的减震降噪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集成墙板用自动化生产线,包括竹木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装置、搅拌装置、双螺杆挤出机、复合板模具、真空定型装置、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所述竹木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装置下方通过第一输料管与搅拌装置进料口相连通,所述搅拌装置出料口通过第二输料管与双螺杆挤出机进料口相连通,所述双螺杆挤出机出料口右侧依次与复合板模具、真空定型装置、牵引装置和切割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回收废旧木料和塑料等制备竹木粉、石粉及塑料粉末原料,进而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加工制备出环保并且防虫防霉的竹木纤维复合墙板,充分的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一种新型超快速升温加压烧结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液压系统(2)、加热器(3)、点火器(4)、模具(5)、压头(6)、固体燃烧反应物料(7)、待烧结物料原胚(8)、干砂(9)、热电偶(10)和数据采集器(11)。本实用新型烧结装置利用高温燃烧反应,能为复合材料的烧结提供超快升温速度(1200~2600℃/min),最高温度可达到2700℃,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烧结,有效避免了高温烧结过程中晶粒的长大,同时在高温下施加较高的机械压力,可使复合材料组成相形成良好的界面结合。
一种石墨掺杂聚席夫碱/羰基铁粉复合隐身材料,该材料由石墨、聚席夫碱,羰基铁粉复合制得。石墨的质量占整个复合材料的12%-19%,聚席夫碱的质量占整个复合材料的18%-25%,余量为羰基铁粉。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同时具有吸收频带较宽、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密度低的优点,作为电磁波吸收材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原子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对作为前驱体的富含氮和碳的有机物进行高温聚合反应,制得块体氮化碳材料,之后进行剥离处理,获得氮化碳超薄纳米片;使包含所述氮化碳超薄纳米片、过渡金属源和溶剂的水热反应体系进行水热反应,制得过渡金属氧化物/氮化碳复合材料;以及,对所述过渡金属氧化物/氮化碳复合材料进行煅烧、刻蚀处理,获得单原子催化剂。本发明通过在氮化碳超薄纳米片负载过渡金属单原子,并进一步通过氨化处理,大大提高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固氮性能,产氨效率可达675μmol·g‑1h‑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嗪基和磷酸酯的可光固化超支化膨胀阻燃剂的制备方法,采用三聚氯氰、1-叔丁氧羰基哌嗪、三氯氧磷、乙醇、丙烯酸羟乙酯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集气源和酸源一体的新型氮/磷复合光固化膨胀阻燃剂;本阻燃剂具有与树脂相容性好、黏度低、可光固化、成炭性能好等特点,可应用于钢材、塑料、复合材料以及木材表面等的防火保护。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应用广泛;本发明的阻燃剂可用辐射固化,其固化速度快,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本发明阻燃剂与光固化涂层结合可制得具有无卤、低烟、无毒、无腐蚀,阻燃性能优良,对环境友好的产品;本发明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容易获得,且制备方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热塑性短纤维复材舱体成型工艺,使用短纤维热塑性材料,利用短纤维热塑性材料的二次共固化融合产生无明显复合材料界面的舱体。利用热塑性短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高温高压下纤维短距离移动并互相渗透、基体树脂可经过多次熔融而不改变分子结构),以达到整体成型复材结构能力,并降低工艺难度和制造成本。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接枝碳纤维增强体的方法,具体的步骤为:1)纳米二氧化硅巯基化处理;2)碳纤维的酸化处理;3)碳纤维表面氨基化处理;4)烯丙基缩水甘油醚接枝碳纤维的制备;5)利用巯基-烯点击反应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接枝碳纤维增强体。碳纤维表面接枝纳米二氧化硅以后,表面粗糙度提高,与树脂的浸润性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进而提高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此外,碳纤维表面接枝纳米二氧化硅后,其热稳定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该发明方法反应周期短、产率高,副产物无害,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柔性耐折叠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一种高柔性耐折叠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采用除蜡剂浸渍除蜡;S2:将除蜡后的玻纤布采用聚乙烯醇‑增韧分散液进行浸渍处理,干燥得到增韧处理的玻纤布;S3:将增韧后的玻纤布采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液浸渍处理;S4:将浸渍有聚四氟乙烯分散液的树脂复合波纤布进行干燥并烧结得到高柔性耐折叠聚四氟乙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采用本发明的方案能够提高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力,且大大提高了玻璃纤维材料的耐折叠性和柔韧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穿戴及医疗耗材领域的发热源,包括采用金属纯镍制备而成的发热源主体加工与封装工艺、隔热保温新材的使用、温控模块,适用于制造需要更为柔性的智能穿戴或医疗耗材产品。发热源主体采用金属纯镍(N6)作为电热材料,相比现有材料,其具备高性能的导电率与导热率,以及良好的延展性与柔韧性;发热源主体采用激光雕刻机的雕刻工艺进行生产加工;然后采用涤纶或尼龙布结合高周波高温热压进行的封装工艺,实现发热源柔软、绝缘防水及可车缝等性能;发热源主体的表面结合复合材料使用,以达到蓄热保温避免温度散发流失,复合材料是由高分子闭孔结构的隔热材料与保温棉复合而成;发热源主体配合温控模块进行温度管控。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特别是一种简单快速制备纳米WC-Co复合粉的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溶液的配置;第二步,WC-Co复合粉前驱体的制备;第三步,纳米WC-Co复合粉的制备。本发明可以达到分子的均匀混合,制备出的WC-Co复合粉分散性好;简化了生产设备和工艺路线,无需使用H2、CH4、CO等有潜在危险的还原性气体或惰性保护气体,节约了成本。
一种基于真空负压法的钢构件加固工艺步骤是,在受损钢构件需要加固区域周边涂好密封胶,依次铺上碳纤维布、涤纶脱模布和导流乙烯网布;再铺上真空袋,设置树脂注入口和抽气口,打开真空泵抽真空,当树脂容器内的乙烯基树脂流满真空袋时,让内部树脂浸润纤维,乙烯基树脂充分固化后,撕去涤纶脱模布后完成加固。本发明通过乙烯基树脂的流动及渗透实现利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布加固钢构件,本方法加固钢构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层数可根据需要设计与铺设,且能够较好的贴合加固面,适用于复杂曲面钢结构的加固,其工艺简单、容易操作、无环境污染、成本较低,且加固后的界面力学性能优异。
一种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检测槲皮素的方法,本发明方法以大比表面积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为增敏材料,利用酶中的氨基、羧基与金纳米粒子之间的配位作用将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到电极表面,构建了测定槲皮素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电化学传感器。本发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增敏作用,在过氧化氢存在下被酶催化氧化的槲皮素的还原作用,可以灵敏、准确、特异性地检测槲皮素。本发明适用于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金纳米粒子的辣根过氧化物酶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槲皮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四环素的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为:先制备氧化石墨烯纳米带,再制备巯基化环糊精/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溶液,然后加入HAuCl4溶液,借助水合肼的强还原性并利用S‑Au作用制备了AuNPs/SH‑β‑CD‑GNRs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构筑了AuNPs/SH‑β‑CD‑GNRs/GCE电极。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作为良好电导体可以有效加快电极与溶液之间的电子转移,从而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在最优条件下,利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对四环素进行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05μM~240μM,检测限为0.016μM(S/N=3),并且具备较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
本发明公开了航空发动机尾喷管高性能专用隔热件,隔热件包括第一不锈钢钣金层、隔热层和第二不锈钢钣金层,隔热层位于第一不锈钢钣金层和第二不锈钢钣金层之间,隔热层由多孔发泡复合材料制成,多孔发泡复合材料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抗燃纤维20%~30%、无机硅预聚物30%~55%、膨胀石墨15%~25%、无卤阻燃剂10%~15%、氧化钛粉7%~11%、添加剂2~4%。多孔发泡材料采用无机硅材料作为基体,而氧化钛粉作为增强体,使得隔热件的组合物具有较高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有效防止隔热件在制造或组装过程中垮塌,避免有效性丧失,此外,在多孔发泡材料的两边设置不锈钢钣金层,进一步提高其结构稳定性,避免其在组装过程中垮塌。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金属效果的3D打印用改性聚乳酸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包括:聚乳酸80~90份、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10~20份、扩链剂1~3份、相容剂0.5~2.5份、改性碳酸钙0.4~1份、氧化锌2~4份、改性金属粉复合材料1~2份、片状云母1~2份、改性硅藻土1~2份;制备方法包括:将改性金属粉复合材料和改性硅藻土混合;将聚乳酸、聚已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扩链剂、相容剂和改性碳酸钙混合;最后加氧化锌和片状云母;将预混物干燥,使预混物中的水分含量小于700ppm,挤出拉丝,即得。本发明制备的改性聚乳酸材料具有金属效果和光泽度、韧性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外壳,其由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原料包括:聚丙烯、玻璃纤维、改性石墨烯、蒙脱土、纳米二氧化硅、水滑石、聚磷酸铵、双季戊四醇、氧化铋、抗氧剂、成核剂;改性石墨烯的制备工艺包括:将氧化石墨烯水分散液、硝酸铝水溶液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微波加热至80‑170℃反应5‑8min得物料A;在氮气保护、氯铂酸催化的条件下使4‑烯丙氧基‑1,2,2,6,6‑五甲基哌啶与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反应得物料B;将物料A置于无水乙醇中分散均匀,加物料B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升温至55‑60℃反应30‑60min,加入抗氧剂565,搅拌30‑120min,过滤、干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CuFe2O4/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的CuFe2O4/C材料是采用回流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再将其高温煅烧而得。具体为将硝酸铜、硝酸铁溶于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再将均苯三甲酸加入溶液;所得溶液移入至反应器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回流反应,离心分离,真空干燥,得到混合金属有机框架前驱体Fe/Cu(BTC),所得前驱体煅烧后即可得到所述CuFe2O4/C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易于操作,材料的稳定性高;碳材料复合可以加快钠离子和电子传输速度,增加材料的电化学活性。本发明工艺成本低,步骤简单,实用化程度高,且得到的CuFe2O4/C具有良好的储钠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延迟NTC效应的高温聚合物PTC材料的制备方法。材料包括:导电炭黑(CB)、聚合物基体聚苯硫醚(PPS)和聚四氟乙烯(PTFE),其配方按照质量百分比为:CB含量3%~15%,PPS含量42.5%~67.9%,PTFE含量25.5%~48.5%,其中PPS与PTFE质量比为5/5~7/3;制备方法是将CB偶联剂改性处理,然后与PPS粉末和PTFE粉末在无水乙醇中分散,球磨混合均匀后将溶剂挥发,然后在一定温度下热压烧结得到CB/PPS/PTFE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有延迟NTC效应的高温聚合物PTC材料的特点是:不需要使用交联设备辐射交联消除材料的NTC效应,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复合材料的室温电阻率可以通过调节CB含量和PPS与PTFE重量比进行调节。
本发明提供一种孔隙含量超声多功能评价方法及装置,属于无损检测领域。本发明通过对声速、声衰减系数及超声非线性系数的测量,建立复合材料孔隙微缺陷与各参量的内在联系和评价方法,并研制孔隙含量超声多功能评价装置。装置包括上位机模块(a)、信号激励与接收模块(b)和换能器模块(c)。上位机模块可操纵上位机软件评价界面对信号进行处理,信号激励与接收模块可用于激励和接收信号,同时还具有滤波放大等功能。本发明实现了声速、声衰减系数以及超声非线性系数等多参量评价复合材料孔隙含量,克服了专用设备的系统性能不稳定及系统集成问题,提高了孔隙缺陷的检出能力和可靠性。
一种可同时检测和吸附去除水体中亚铁离子和铜离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是以壳聚糖和5-氨基-1,10-邻菲啰啉反应得到的复合材料。该材料遇水体中的亚铁离子和铜离子会发生成线性的颜色变化,凭肉眼就可定性和定量检测水体中的亚铁离子和铜离子,对亚铁离子的检测限为:0.1ppm;对铜离子的检测限为:0.1ppm。同时,其对亚铁离子的最大吸附量高达115.2mg/g,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高达121.9mg/g,又是该两种离子良好的吸附去除材料。该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检测方法简单,吸附量大的优点,在检测及去除亚铁离子和铜离子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无骨雨刷无骨弹片的制作方艺,包括步骤;材料制备,将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浸泡树脂内;制备,将浸泡完树脂的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放入无骨雨刷无骨弹片金属模具中;成型,通过硫化设备高温高压,固化成型;冷却,对固化成型的半成品冷却;裁切,根据使用需求裁切。具有工艺简单、稳定性好、报废率低、耐腐蚀的特点。
丙烯酸类聚合物接枝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方法,它涉及碳纤维增强体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为:1)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处理;2)在氧化处理碳纤维表面接枝硅烷偶联剂;3)通过碳纤维表面接枝的硅烷偶联剂与链转移剂反应得到链转移剂接枝碳纤维;4)在链转移剂接枝碳纤维表面引发丙烯酸类单体接枝聚合,最终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接枝碳纤维多尺度增强体。本发明的优点是:可大大提高碳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同时可以引入大量的活性官能团,提高碳纤维表面的反应活性,改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浸润性和粘结性,其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40%~50%。
一种8‑羟基喹啉铝/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2)8‑羟基喹啉铝/锌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的制备。所述锌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化学式为:{[Zn2(TDA)2(azopy)2].2DMF}n,式中:n为1到正无穷的自然数;TDA为2,5‑噻吩二羧酸脱质子所得;azopy为4,4’‑偶氮联吡啶;DMF为N,N‑二甲基甲酰胺;所述框架材料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3.3482(6)Å,b=18.6033(6)Å,c=15.7532(4)Å,α=90°,ß=96.689(4)°,γ=90°。所述框架材料在空间上表现为三维层柱状pcu alpha‑Po primitive cubic网络结构。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合成简便易于实施、产率高、稳定性好、量子效率等多种优势,因此其在白光固态器件的制备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金刚石表面制备可控纳米二氧化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刚石粉与硅粉混合均匀形成混料后加入复合粘结剂;(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含有复合粘结剂的混料制备成形状规则的预制坯;(3)先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预制坯干燥处理得到金刚石粉和硅粉的混料骨架,再放入管式炉内在大气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制备得到金刚石表面分布有均匀纳米二氧化硅的预制坯。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纳米二氧化硅的大比表面积,强吸附力的优势,依附于金刚石表面,将复合材料中的元素吸收,在金刚石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化合物层,对金刚石表面进行界面改性,增大了金刚石与金属的润湿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包括透明电极、给体材料、活性层材料、受体材料和金属电极。透明电极采用覆盖有ITO、FTO、ATO、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共轭聚合物薄膜的透明基体,给体材料采用共轭聚合物与金属纳米材料、半导体量子点纳米材料的纳米复合材料,活性层材料为改性剂存在下共轭聚合物与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纳米复合材料,受体材料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或富勒烯及其衍生物,金属电极采用银浆、铝浆、银铝浆或金浆。采用喷墨打印机依次在透明电极上打印给体材料、活性层材料、受体材料和金属的浆体,并依次经过50~100℃下干燥处理,即得到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该电池对太阳光的利用率高、载流子迁移率高、给体和受体相容性好、光电转换效率高、制备工艺简便,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西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