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技术资讯

分类:
全部
技术资讯
产品资讯
新闻资讯

有色金属技术资讯

700 Wh/L 纯硅负极 Silyte™ 问世:荷兰 LeydenJar 让电池体积缩小一半,碳排放却骤减 85%

700 Wh/L 纯硅负极 Silyte™ 问世:荷兰 LeydenJar 让电池体积缩小一半,碳排放却骤减 85%

9 月 2 日,荷兰电池创新企业 LeydenJar 正式推出 100% 纯硅负极 Silyte™,体积能量密度高达 700 Wh/L,比传统石墨提升 50%,且无需外部压力即可循环 500 次仍保持 80% 容量。这一突破直接瞄准折叠屏手机、eVTOL、AI 穿戴设备等“寸土寸金”场景。本文从材料机理、工艺路线、量产进程到商业化路径,解析 Silyte™ 如何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打开“体积革命”大门。

来源:SMM 503        0
钙钛矿光伏领域再传捷报:中和嘉能组件效率突破22.26%创行业新高

钙钛矿光伏领域再传捷报:中和嘉能组件效率突破22.26%创行业新高

厦门中和嘉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0cm×30cm钙钛矿光伏组件,经国际标准测试流程验证,实现稳态效率22.26%、初始效率22.70%的突破性数据。

来源:钙钛矿见闻 692        0
西电电力系统领衔,国家级10MW磁悬浮飞轮储能研发项目挺进“深水区”

西电电力系统领衔,国家级10MW磁悬浮飞轮储能研发项目挺进“深水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0MW级磁悬浮飞轮储能关键技术”项目由西电电力系统牵头,近日顺利通过中期评估。专家组现场核查核心设备并听取汇报后,肯定团队在惯量飞轮、高速单机、变流器等方面实现多项创新,管理有序、指标全达。评估指出,下一步需聚焦示范工程落地,深化产学研协同,尽快形成可复制推广模式,支撑电网调频和新能源消纳规模化应用。

来源:西电电力系统 529        0
平果铝产业阳极铝钢直焊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 规模化应用正式启动

平果铝产业阳极铝钢直焊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 规模化应用正式启动

联合团队构建了"研发-试验-优化"的闭环管理体系。电解铝厂技术团队先后完成23项专项工作方案编制,将设备调试、焊接参数标定、高温环境适应性测试等关键环节细化为128个质量控制点。

来源:平果铝 696        0
像棉花糖一样溶解的电池:麻省理工让电动车电池“出生”就准备回收

像棉花糖一样溶解的电池:麻省理工让电动车电池“出生”就准备回收

本文把麻省理工学院最新公布的“可回收固态电解质”讲成人人都能听懂的“电池故事”:为什么以往的电动车电池拆不得、拆不起?新材料究竟怎样做到“水里一泡就散开”?它离我们的车还有多远?看完你就知道,一块“为回收而生”的电池长什么样。

来源:SMM 482        0
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无盐介质媒介的电极预锂化助力快充和高比能锂离子电池

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无盐介质媒介的电极预锂化助力快充和高比能锂离子电池

孙永明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以环状碳酸酯(如氟代碳酸乙烯酯 FEC等)为介质的无盐接触预锂化策略。该介质无需添加锂盐,通过与金属锂自发反应原位生成mM级锂离子,可在电极深度方向实现锂离子扩散与材料本征反应速率的精细平衡,达成时空均匀的预锂化。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补偿硅基负极的初始锂损失,还能构建具有优异锂离子传输性能的富无机固体电解质界面(SEI)。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534        0
铝电解柔性生产专利池:破解清洁能源适配难题的技术利器

铝电解柔性生产专利池:破解清洁能源适配难题的技术利器

郑州大学与郑州轻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历时十余年联合攻关,成功构建铝电解柔性生产技术体系,通过40余项核心专利形成技术护城河,为行业破解清洁能源适配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598        0
从灰烬到稀土:澳大利亚“煤灰炼金术”能否重塑全球供应链?

从灰烬到稀土:澳大利亚“煤灰炼金术”能否重塑全球供应链?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团队正在推进一项颠覆性技术——利用无害酸液从燃煤灰烬中提炼稀土金属。若成功商业化,每年可回收4.5万吨稀土,相当于澳洲现有年产量的两倍,且无需开新矿即可实现稀土库存翻倍。本文梳理技术原理、环保优势、经济可行性及产业化前景,并探讨其对中澳稀土贸易与全球能源转型的潜在冲击。

来源:SMM 385        0
中俄联合攻克煤灰转化难题:环保与资源利用的双重突破

中俄联合攻克煤灰转化难题:环保与资源利用的双重突破

该工艺通过“磁选提铁-高温酸浸提铝-深度净化除铁”三步协同,实现了高效转化。磁选工艺可提取煤灰中34.4%的铁元素,产出可直接用于冶金的铁精矿;高温酸浸环节在特定温度下,用混合溶液提取78%的铝元素,同时将硅转化为惰性残渣;最后通过离子交换树脂深度净化,确保铝原料纯度。

来源:网站hayka 599        0
蔡司InCycle Pro原位FIB系统:革新利器,破局固态电池研发瓶颈

蔡司InCycle Pro原位FIB系统:革新利器,破局固态电池研发瓶颈

全固态锂电池以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质,被视为下一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核心方向,但界面复杂、循环寿命短、工艺苛刻等瓶颈仍阻碍产业化。蔡司InCycle Pro原位FIB系统借助FIB-SEM、EDS与宽温压控制,可在-100~100 ℃、0~125 MPa环境下,实时观测充放电中固固界面裂纹、元素迁移、阻抗演变及失效机理,将硅负极膨胀、电解质剥离等“黑箱”过程变为可视数据,为材料配方、工艺优化提供精准依据,显著缩短研发周期,加速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

来源:OFweek锂电网 439        0
我国氦气提取技术实现里程碑式跨越,成功制备99.99997%顶级纯氦

我国氦气提取技术实现里程碑式跨越,成功制备99.99997%顶级纯氦

8月22日,万瑞冷电自主研制的低温精制脱氖装置在陕西天然气提氦项目通过验收,首次产出99.99997%超纯氦,氖杂质低于0.3ppm,填补国内低丰度天然气提氦空白。团队6年攻关,创新“前脱氢+多级膜+变压吸附+低温精制”联合工艺,发明超低温吸附分离技术,攻克氖氦难分难题;装置双塔结构,年运行8000小时,体积减四成,效率升五成。至此我国高纯氦进口依赖有望缓解,战略资源安全获强支撑。

来源:中国化工报 419        0
榆林新材料集团攻克3D打印铝合金粉末制备技术难题

榆林新材料集团攻克3D打印铝合金粉末制备技术难题

该技术已形成完整的工艺控制体系,建立了涵盖原料配比、雾化压力、冷却速率等20余项参数的标准化操作规程。研发中心正与多家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领域的头部企业开展联合测试,验证粉末材料在典型构件打印中的工艺适应性。

来源:榆林新材料集团 651        0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严锋教授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严锋教授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严锋教授课题组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题为“Flexible fibre-shaped fuel cells with gel-mediated internal pressure encapsulation”的研究论文。论文以苏州大学第一及通讯署名单位发表,第一作者为苏州大学博士生袁永江、刘子央,通讯作者为苏州大学严锋教授、孙哲副研究员,以及东华大学朱美芳教授。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393        0
突破34%!华晟光伏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创世界新纪录

突破34%!华晟光伏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创世界新纪录

华晟新能源在晶硅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实现双突破:实验室1cm²电池效率达34.02%,产线级210HP大尺寸电池效率29.01%,领先全球。团队以双钝化、大绒面沉积等原创技术攻克均匀性与稳定性难题,打通实验室到量产路径,印证叠层电池突破晶硅极限、推动绿电成本低于一美分/瓦的可行性,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华晟新能源 473        0
Angew.:基于锂键的深共晶电解质溶液助力高温锂金属电池

Angew.:基于锂键的深共晶电解质溶液助力高温锂金属电池

以特殊应用场景为目标的电池技术,需要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特别是在高温应用中,如深地探测、地下热源开发设备等,可靠的高温电源对于提高工业效率和操作安全性至关重要。锂金属电池(LMBs)因其极高的理论容量和能量密度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有潜力的高温应用电池体系。然而,锂金属在高温下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导致锂枝晶快速生长以及与电解液发生严重的副反应,从而引发容量衰减和安全风险。此外,传统液体电解液在高温下容易分解,导致在电极表面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和正极电解质界面(CEI)不稳定。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490        0
东北铝材“破局”轻量化:吉林启翔专利让汽车平衡架再减重10%

东北铝材“破局”轻量化:吉林启翔专利让汽车平衡架再减重10%

吉林启翔铝业凭“竖高横窄”异形截面+一体化螺栓预埋,拿下汽车平衡架铝型材实用新型专利,实现减重10%、降本6%、装配简化的三重突破。已在一汽解放新能源重卡小批验证,单车年省电费120元,并获吉林省示范项目背书。该专利不仅填补了东北汽车结构铝设计空白,也标志着东北铝业从幕墙型材向底盘轻量化的战略跃迁。

来源:SMM 291        0
校企联合攻关:柔性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实现关键跃升

校企联合攻关:柔性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实现关键跃升

钙钛矿材料因其轻质、可弯曲特性被视为颠覆性光伏技术,但柔性基板制备的器件长期存在缺陷密度高、效率衰减快等问题。传统工艺采用刚性玻璃基板时,光电转化效率已突破33%,但柔性塑料基板因热膨胀系数差异大,薄膜结晶过程中易产生微裂纹,导致效率不足20%。

来源:钙钛矿见闻 615        0
柔性钙钛矿光伏技术获突破 金属电极材料成关键

柔性钙钛矿光伏技术获突破 金属电极材料成关键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柔性钙钛矿光伏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创新性"气体淬火辅助原位涂层技术",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该技术突破为柔性光伏产品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其中金属电极材料的优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来源:新华财经 280        0
莫纳什大学创新技术:从废弃物中高效提取稀土元素

莫纳什大学创新技术:从废弃物中高效提取稀土元素

每年便可提取出4.5万吨稀土金属,这一数字是澳大利亚2021年稀土产量的两倍多,占全球稀土产量的近30%,足以支持150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

来源:自然资源部全球地质矿产信息系统 721        0
中国科学家创新退役锂电池与尾渣协同回收技术

中国科学家创新退役锂电池与尾渣协同回收技术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袁浩然研究员团队与过程工程研究所的杨军研究员携手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针对退役LiMn2O4电池阴极材料(S-LMO)和浸出渣磷酸铁(S-FP)的协同处置技术。

来源:广州能源研究所 639        0
柯能新能源钙钛矿技术新突破:叠层组件效率破32% 产业化进程加速

柯能新能源钙钛矿技术新突破:叠层组件效率破32% 产业化进程加速

公司在钙钛矿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果。其钙钛矿大面积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且顺利通过了德国TÜV的IEC61215、61730全套序列测试认证,这标志着公司具备了量产供货的能力。

来源:钙钛矿见闻 658        0
中子技术突破全固态电池电极缺陷检测瓶颈

中子技术突破全固态电池电极缺陷检测瓶颈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利用中子深度剖面分析技术成功识别全固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关键缺陷。该技术首次实现电极纵向锂浓度梯度的精准观测,为改进电极设计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来源:财联社 270        0
西宁特钢创新冶炼工艺实现钒锰资源高效回收

西宁特钢创新冶炼工艺实现钒锰资源高效回收

西宁特钢通过优化转炉炉底渣工艺,成功提升钒锰元素回收效率,实现钢中钒锰含量显著提升。新工艺使吨钢成本明显降低,同时促进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为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提供实践案例。

来源:新浪 343        0
洛阳万基铝加工:新型铝板校直装置技术获得新​突破

洛阳万基铝加工:新型铝板校直装置技术获得新​突破

公司注册资本达15亿元,业务覆盖铝板带箔生产、精密加工及装备制造等多个环节。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可见,该企业保持着活跃的技术创新态势,累计参与各类招投标项目271次,持有有效专利211项,同时获得145项行政许可认证。

来源:金融界 627        0
EX电解铝技术重磅发布!EGA以30年创新引领行业标杆升级

EX电解铝技术重磅发布!EGA以30年创新引领行业标杆升级

阿联酋全球铝业(EGA)自主研发的第十代电解铝技术EX在阿布扎比中试项目成功完成全部电解槽启动,标志着规模化应用迈出关键一步。该技术以更少的能耗和排放实现更高产铝量,巩固EGA全球技术领先地位,并计划输出至美国奥克拉荷马项目,为行业树立绿色高效新标杆。

来源:铝加网 590        0
基于Li10GeP12S2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

基于Li10GeP12S2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

本文研究了基于Li10GeP12S2(LGPS)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的热稳定性。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同步热分析-质谱联用(STA-MS)技术,分析了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正极、负极及其混合物的产热产气特性。研究发现,当温度升高至200℃时,NCM92正极发生相变,释放大量氧气,与LGPS电解质发生轻微反应,生成P2Sx和微量SO2。当温度升高至310℃时,LGPS和正极混合样品发生剧烈放热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磷酸盐等。本研究为全固态锂电池的材料选择和安全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 484        0
锂电池石墨复合电极力-电耦合性能原位测量分析:揭示电极力学响应与循环寿命的关系

锂电池石墨复合电极力-电耦合性能原位测量分析:揭示电极力学响应与循环寿命的关系

本文通过原位测量手段,对锂电池石墨复合电极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力-电耦合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锂化过程的进行,石墨电极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大,表现出硬化趋势,偏摩尔体积随锂浓度呈阶段性变化。不同厚度的集流体对电极内部的应力、应变有显著影响,较厚的集流体在抑制活性层应变方面效果更显著。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石墨负极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力学响应特征及其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源:储能科学与技术 356        0
中科院新进展--无掺杂策略实现高性能无缺陷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中科院新进展--无掺杂策略实现高性能无缺陷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正极(钴酸锂材料,LiCoO2;三元材料,LiNi1-x-yMnxCoyO2等)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从晶体结构角度,这类材料中锂离子和过渡金属离子交替占据在由氧离子立方密堆积形成的骨架中,具有很高的能量储存密度。但另一方面,当结构中锂离子大量脱出后,氧离子由于缺乏锂离子电荷屏蔽导致层间滑移产生不可逆相变或失氧,材料性能快速衰减。因此,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储锂能力难以被完全利用。钴酸锂材料通过掺杂可提升充电电压,但高含量惰性元素掺杂又会降低能量密度,而且更高电压下电池体系也面临电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 566        0
郑州研究院攻克低碳TiB2可湿润阴极技术难关  实现铝电解效能跃升

郑州研究院攻克低碳TiB2可湿润阴极技术难关 实现铝电解效能跃升

采用纳米级TiB2颗粒与改性碳基体的复合工艺,突破了传统TiB2-C复合陶瓷阴极存在的润湿性差、界面电阻高等技术瓶颈。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新型阴极材料的接触角从125°降至38°,表面电阻率降低至8.5μΩ·cm,较商用材料提升42%。

来源:郑州研究院 701        0
中国铜业成立专业矿山研究院 聚焦深地开采与绿色选矿技术

中国铜业成立专业矿山研究院 聚焦深地开采与绿色选矿技术

中国铜业矿山研究院近日在昆明正式成立,该研究院将重点突破深地开采和绿色高效选矿等关键技术。通过整合集团技术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矿山研发平台,为铜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铜业公众号 416        0
上一页 1 2 3 4 5 ... 61 下一页
共61页    到第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设备推荐
展开更多 +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