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技术资讯

分类:
全部
技术资讯
产品资讯
新闻资讯

有色金属技术资讯

为什么说多孔碳是硅碳负极的“房子”而不是“配角”?

为什么说多孔碳是硅碳负极的“房子”而不是“配角”?

在追求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竞赛中,硅碳负极已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然而,当聚光灯都打在“硅”身上时,真正决定其成败的,或许并非硅本身,而是那个常常被视为“配角”的材料——多孔碳。 是时候重新认识它的价值了:多孔碳不是配角,而是为硅精心建造的“房子”。一座结构精良的房子,不仅能提供容身之所,更能保障居住者的安全、舒适与长久发展。

来源:杭州嘉悦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1066        0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提出名为RAFAEL的新型光谱成像技术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方璐教授提出名为RAFAEL的新型光谱成像技术

光谱学是解析物质结构与化学成分的关键工具,广泛应用于天文学、生物追踪、医学、食品安全及环境监测等多个科学领域。然而,传统光谱技术依赖于狭缝或光栅进行分光,存在光谱分辨率与光学透射率之间的固有矛盾,导致无法同时实现高灵敏度与高效率的测量。尤其是现有窄带滤波快照光谱成像仪(NFSSI)和宽带调制快照光谱成像仪(BMSSI)分别受限于极低的透射率或有限的光谱分辨率,难以满足高动态、高分辨率成像的需求。因此,发展一种兼具高透射率、高光谱分辨率与快照采集能力的新型光谱成像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529        0
成果登Nature!复旦团队研发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成果登Nature!复旦团队研发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长期以来,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高度依赖铅元素,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和健康隐患,难道高性能光伏材料必须含铅?其实未必!不依赖有毒的铅元素,只借助绿色无害的锡元素,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梁佳青年研究员团队研发出的锡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不仅实现了全生命周期无害,甚至突破了光电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这一创新成果攻克了无铅、可持续绿色光伏技术的关键难题,标志我国在清洁能源材料领域再获突破,未来有望融入人类日常生活。

来源:复旦大学 732        0
昆明理工大学许磊教授团队在微波冶金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

昆明理工大学许磊教授团队在微波冶金应用领域取得新进展

日前,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许磊教授团队在微波能冶金应用方面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Multilayered gradient Ti2AlC0.5N0.5 prepared by crystal/amorphous C diffusion for efficient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and thermal shielding为题,发表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481        0
哈工大马欲飞课题组实现基于超密集光斑多通池的光致热弹光谱超高灵敏度气体检测

哈工大马欲飞课题组实现基于超密集光斑多通池的光致热弹光谱超高灵敏度气体检测

近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马欲飞教授课题组实现基于超密集光斑多通池的光致热弹光谱超高灵敏度气体检测,相关研究成果以《一种基于多目标算法设计的超密集光斑多通池的超高灵敏度光致热弹光谱传感器》(An ultra-highly sensitive LITES sensor based on multi-pass cell with ultra-dense spot pattern designed by multi-objective algorithm)为题发表于《智汇光学》(PhotoniX)。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567        0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突破再生铝合金技术,开启汽车废铝循环经济新篇章

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突破再生铝合金技术,开启汽车废铝循环经济新篇章

近日,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成功研发出革命性再生铝合金材料RidgeAlloy,为废旧汽车铝材回收开辟了全新应用场景。这项创新技术通过特殊工艺将混杂废铝转化为符合汽车结构件标准的高性能材料,彻底改变了传统废铝只能降级使用的行业局限。

来源:轻金属时代 610        0
加点Si,发一篇Nature!

加点Si,发一篇Nature!

耐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能源转换和高温动力系统等领域中关键的结构材料。传统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虽然在强度和蠕变阻力方面表现优异,但在进一步提高工作温度、抗氧化能力以及燃烧环境适应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414        0
北大重磅科研成果:新型芯片算力可超顶级GPU千倍!

北大重磅科研成果:新型芯片算力可超顶级GPU千倍!

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孙仲研究员团队与集成电路学院团队联合攻关,在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电子学》发表了突破性研究成果——成功研制出基于阻变存储器的高精度、可扩展模拟矩阵计算芯片,首次实现了在精度上可与数字计算媲美的模拟计算系统。

来源:科技日报 663        0
浮选工艺 | 镍矿选矿方法和处理工艺

浮选工艺 | 镍矿选矿方法和处理工艺

随着全球对绿色矿山建设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视,硫化铜镍矿选矿技术迎来新突破。该类型矿石主要为岩浆熔离型铜镍矿,其中含镍 3%以上的富矿可直接冶炼,而 含镍低于3%的低品位矿石需经选矿提纯。近年来,绿色选矿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并降低了环境影响,为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来源:西安矿源有色冶金研究院 295        0
科学家研制出新材料 解决碲基相变存储材料电阻漂移难题

科学家研制出新材料 解决碲基相变存储材料电阻漂移难题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全国重点实验室材料创新设计中心(CAID)团队在非晶合金材料领域取得开创性成果。该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具有几乎完美八面体局部结构的铬-碲(CrTe3)非晶合金,这项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相变存储器件长期存在的电阻漂移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为发展高精度相变类脑计算器件提供了关键材料基础。

来源:中国科学报 387        0
北理工姜澜院士AFM:飞秒激光超快合成Pt-镧系金属合金用于高效MOR和原位谱学机理研究

北理工姜澜院士AFM:飞秒激光超快合成Pt-镧系金属合金用于高效MOR和原位谱学机理研究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凭借其燃料来源多样性、适宜的能量密度以及与现有基础设施的高度兼容性等显著优势,被广泛认为是下一代便携式与移动能源领域的优选技术方案。然而,其核心电化学过程——甲醇氧化反应(MOR),目前仍受限于铂基催化剂的高成本、反应动力学速率低以及中间产物(如一氧化碳)毒化催化剂活性位点等关键技术瓶颈。尽管传统铂钌合金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催化性能和抗毒化能力,但其高昂的经济成本和有限的长期材料稳定性显著制约了DMFC的规模化应用与商业化进程。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420        0
安徽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实现磨矿技术突破 钢球自动补加系统成功投用

安徽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实现磨矿技术突破 钢球自动补加系统成功投用

近日,安徽铜陵有色冬瓜山铜矿完成半自磨机钢球自动补加系统改造,实现日常加球无人化、精准化运行。该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磨矿效率,也为安全生产和设备管理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503        0
石墨化过程解析

石墨化过程解析

石墨化是指碳材料在超高温(通常2000~3000℃)条件下,内部碳原子重新排列,逐渐形成规则的石墨晶体结构的过程。该工艺广泛应用于锂电池负极、导电材料等领域,能够大幅提升材料的导电、导热及化学稳定性。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 577        0
复旦大学/东北师大:专治“水土不服”,高熵唤醒聚阴离子框架材料

复旦大学/东北师大:专治“水土不服”,高熵唤醒聚阴离子框架材料

在追求大规模储能解决方案的道路上,安全、低成本、环保的水系电池一直备受瞩目。其中,水系钾离子电池(APIBs)因钾资源丰富、成本低廉,以及钾离子具有快速的传输动力学,被视为极具潜力的候选者。

来源:能源学人 609        0
中科院金属所固态锂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电动汽车产业或迎革命性变革

中科院金属所固态锂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电动汽车产业或迎革命性变革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近日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基础性突破,成功攻克固态电池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等世界性难题。该突破性研究为彻底解决电动汽车续航短、充电慢、安全隐患等行业痛点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来源:车域无疆 403        0
中国科学家突破全固态锂电池关键技术 成果登顶《自然》子刊

中国科学家突破全固态锂电池关键技术 成果登顶《自然》子刊

中国科学家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记者从中科院物理所获悉,由该所黄学杰研究员领衔,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机构组成的科研团队,创新性地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成功攻克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不良这一世界性难题。7日,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可持续发展》期刊上。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341        0
南大朱鹏臣/朱嘉&港理工殷骏&大连理工王敏焕合作Joule|增强晶格相互作用实现应变均质化以构筑高效稳定的四端钙钛矿/硅太阳电池

南大朱鹏臣/朱嘉&港理工殷骏&大连理工王敏焕合作Joule|增强晶格相互作用实现应变均质化以构筑高效稳定的四端钙钛矿/硅太阳电池

将宽带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晶硅(c-Si)电池结合,其效率有望突破单结太阳能电池的肖克利-奎伊瑟(S-Q)极限。然而,钙钛矿薄膜中的不均匀残余应变通常会引发化学势梯度,进而加速离子迁移和缺陷形成,严重影响叠层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现有策略主要关注钙钛矿薄膜在一个方向上(垂直/水平)的应变释放,而忽略另一个方向的晶格畸变。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659        0
AFM:Zn/Cu共沉积诱导动态界面重构实现稳定锌金属电池

AFM:Zn/Cu共沉积诱导动态界面重构实现稳定锌金属电池

锌金属电池因其理论容量高、安全性好、成本低廉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锌金属负极在实际应用中深受不可控的锌沉积行为困扰,严重制约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可靠性。为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在锌阳极表面构建界面功能层的方案取得一定成效,但往往面临成本较高和界面功能层在长期循环中易失效的挑战。金属铜因其高亲锌性和低成核势垒被广泛用于锌金属电池的集流体,同时电池循环过程中铜表面原位形成的Zn/Cu合金层也有助于引导锌的均匀沉积。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588        0
清华大学团队突破快充电池技术瓶颈 新型正极材料实现30秒闪充

清华大学团队突破快充电池技术瓶颈 新型正极材料实现30秒闪充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电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其在新兴电动汽车、智能终端、电力存储等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在探索更优储能方案的过程中,如何在保证电池安全性的前提下提升充电速度成为关键科学问题。现有商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实现快速充电时面临着固有缺陷,主要表现为能量密度不足、离子扩散速率有限等问题。

来源:中国储能网新闻中心 586        0
科研团队突破赤泥高值化利用技术瓶颈 全球铝工业固废治理迎来新曙光

科研团队突破赤泥高值化利用技术瓶颈 全球铝工业固废治理迎来新曙光

近期,我国科研团队在固体废渣赤泥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以多项核心专利为支撑的赤泥固废协同高值化利用技术体系。该项技术为困扰全球铝工业数十年的赤泥环保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来源:资源循环研究院 706        1
高熵合金,再登Nature!

高熵合金,再登Nature!

高熵合金(HEAs)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在催化、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方法如快速冷却凝固被广泛用于捕获高温高熵态,以合成包含固有不混溶元素组合的HEAs。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767        0
我国催化技术获革命性突破 贵金属原子利用率逼近100%

我国催化技术获革命性突破 贵金属原子利用率逼近100%

近日,中国科学家在催化材料研究方面实现重要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制备技术,使贵金属原子利用率接近理论极限(近100%)。这一进展为未来研发高效、低成本的工业催化剂提供了全新思路,将推动化工生产向更低碳、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来源:上游新闻 730        0
固态电池,我国科学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固态电池,我国科学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张强领衔的团队在固态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研究领域取得进展。其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该电解质通过热引发原位聚合技术,有效增强了固态界面的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来源:财联社 623        0
北京理工大学姚长江/梅仕林Angew:氢键助力实现-40℃低温有机钾离子全电池稳定运行

北京理工大学姚长江/梅仕林Angew:氢键助力实现-40℃低温有机钾离子全电池稳定运行

钾离子电池(PIBs)凭借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及与锂电相似的电化学特性,被广泛认为是后锂电时代的重要候选体系。然而,其低温运行性能仍受到严重制约,尤其是缺乏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稳定工作的高性能正极材料。相比于刚性晶格结构的无机正极,有机分子正极因其柔性骨架、可逆性强和分子结构可设计性高,在理论上更适合缓解K+大半径带来的体积效应,并具备实现可逆储能的潜力。但其固有缺陷同样显著:电子导电性差、易在电解液中溶解、循环寿命有限,这些问题在低温下进一步放大,导致容量快速衰减和倍率性能下降。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768        0
比亚迪混动技术走进清华课堂,中国制造树立全球混动新标杆

比亚迪混动技术走进清华课堂,中国制造树立全球混动新标杆

清华教材再选比亚迪DM技术做封面,不是广告,是投票。2008年F3DM起步,四代破43%热效率,五代飙到46%,油耗压到2.6升,续航2100公里,把日系标杆挤下讲台。销量跟着技术涨:秦PLUS夺年度轿车冠军,秦L七个月改写中级车格局,中国插混市占96%,全球每四辆插混三辆中国造。以前教材翻丰田,现在学生抄比亚迪,自主技术成了标准答案。

来源:天极车讯 552        0
我国突破8英寸硅基氮化镓MicroLED混合集成关键技术

我国突破8英寸硅基氮化镓MicroLED混合集成关键技术

近日,杭州的烟山科技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与CMOS芯片的Hybrid Bonding(混合键合)微互连工艺。这一技术突破为MicroLED与驱动芯片的集成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向MicroLED的AR应用产业化迈出了坚实一步。

来源:CBC金属网 796        0
华南理工大学刘军团队最新综述AM:锌空气电池中的高熵电催化材料: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刘军团队最新综述AM:锌空气电池中的高熵电催化材料: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

近期研究表明,高熵材料(HEMs),即由四种及以上等摩尔或近等摩尔比主元素构成的多组分体系,凭借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可调变的电子特性及丰富的活性位点,在双功能催化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多元素协同效应不仅有助于形成高效的吸附与反应中心,也为设计适用于锌空气电池的高性能双功能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提升HEMs在电催化过程中的性能表现,亟需对其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活性位点的精确识别以及催化反应路径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来源: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849        0
破局续航焦虑!一道新能与合作伙伴重磅发布硅基碳纳米管电池

破局续航焦虑!一道新能与合作伙伴重磅发布硅基碳纳米管电池

近日,一道新能与河北大学联手,把碳纳米管“卷”成电池:用CNT:PSS做空穴传输层,室温涂一涂,单晶硅片立马变身CNT:PSS/Si电池,效率已破23.3%,理论可冲29%。材料便宜、工艺简单,还能直接套在钙钛矿叠层上。成果登刊ACS Energy Letters,产学研一起“卷”,为中国光伏续命,也给全球同行递了新梯子。

来源:一道新能 633        1
高容量、可逆低温储氢登上Science!

高容量、可逆低温储氢登上Science!

氢气因其高丰度和低分子量而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能量载体。然而,在高压气罐中储存液态氢气带来了许多挑战,例如安全问题。目前储氢合金已被广泛探索,以使用热力学或电化学手段在固态下安全储存氢气。其中,热力学储氢是最具代表性的方法,但它受到能够在合理低温下有效储存或释放氢气的高容量材料的可用性的限制。

来源:材料人 683        0
韩国能源研发出新技术,或打破电池材料进口依赖

韩国能源研发出新技术,或打破电池材料进口依赖

韩国能源研究所(KIER)近期宣布取得一项重大技术突破,可将工业石墨副产品转化为高纯度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该研究由Yu-Jin Han博士和Sang-Hoon Park博士共同主导,若实现产业化,有望显著降低韩国在电池原材料领域对进口石墨的依赖。

来源:盖世汽车 549        0
上一页 1 2 3 4 5 ... 62 下一页
共62页    到第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设备推荐
展开更多 +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