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利斯集团(Novelis)宣布在氢能冶金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旗下的Warrington工厂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工业级氢能铝回收实证测试,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铝工业的清洁化生产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2月19日,由中国稀土集团主导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稀土新材料”重点专项中的“锆基稀土陶瓷和耐氢稀土永磁材料关键制备技术”项目,在集团总部举行了盛大的启动会及实施方案论证会。
该项目位于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占地面积达503.9亩,预计总投资高达81.6亿元。一旦全面建成,这里将安装22条高效单晶电池生产线,成为隆基绿能在全球范围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电池生产车间。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将有力促进一大批光伏、新能源电池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生产厂商在铜川集聚,为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2月21日,宁德时代官方宣布,已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聚焦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深化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研发、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开发具有成本竞争力的电池产品。此外,双方还将探索电池回收、换电、V2G等前沿领域,助力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把握市场机遇,推动电动化进程。
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额为5亿元。项目占地面积92亩,建筑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400MW/800MWh的磷酸铁锂化学储能电池组,以及办公楼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
技术与市场竞争压力同样巨大。日韩企业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上占据优势,欧美本土企业也在加速崛起,挤压了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国内产能过剩导致海外扩张需求迫切,但海外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给中国企业的海外拓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工作要点》着重强调,要充分利用北京市的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打造国际新兴绿色技术的发源地和创新要素的聚集地。目标使有效绿色技术发明专利数量同比增长约10%,同时支持氢能、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等领域的创新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建设,推动形成综合性的绿色产业中试验证平台。
据悉,此次签约的动力电池高值化利用零碳工厂项目,在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等各个环节都深度融入了“碳中和”理念。项目将充分利用园区独特的“轻工+化工”协同发展的产业配套优势,打造年处理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的生产线。
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正在加速推进,其新能源汽车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巴西、匈牙利、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建立了乘用车生产基地。1月,比亚迪乘用车海外销量同比增长83.4%,刷新了月度纪录。
华能集团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澜沧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以及周边地区的新能源潜力,规划总规模达到9000万千瓦(90GW)。这一规划不仅考虑了水能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还注重了水风光多能互补,以实现基地开发规模的最大化。
2040财年将其电力结构中的可再生能源份额提升至40%至50%,相较于2023年的22.9%有显著增长,从而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国家能源系统的核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被寄予厚望,计划在2040年前实现20GW的装机容量,以适应低承载能力的屋顶和建筑物墙面。
三峡集团正式公布了其2024年光伏组件框架集中采购(第二批次)的中标结果。此次招标项目覆盖了集团公司各项目单位所需的光伏发电组件,特别是针对580Wp及以上N型TOPCon组件及其附属设备,预估总采购容量高达2.5GWp。
京能电力表示,此次收购岱海新能源39%的股权,将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效益。岱海新能源作为风力发电企业,其发电上网与岱海发电共用同一送出通道,为华北电网提供了稳定的绿色电能。京能电力在岱海新能源的持股比例将由51%提升至90%,而能投公司的持股比例则相应降至10%。
根据报告,到2024年,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将突破2,000TWh大关,相当于全球发电量的7%,比2023年的5%份额有了显著提升。这一增长背后,是太阳能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各国政府的政策支持。
该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2亿元,旨在引入国内顶尖的单晶硅生产设备,包括单晶炉、切片机、切方机、单晶硅带锯床、滚圆机、清洗机以及硅片、硅棒检测设备等,并配备相关的辅助设施,以确保生产流程的顺畅与高效。
据了解,此次技改项目旨在提升产品多元化水平,通过对现有工艺参数的优化,新增一条年产能为1万吨的高纯多晶硅生产线和一条同样年产能的粒状硅中试线。项目完成后,通威股份的多晶硅年产能将达到10.1万吨,其中包括9万吨太阳能级多晶硅、1万吨太阳能级粒状硅以及0.1万吨电子级多晶硅。
具体来看,1月份全球原铝产量的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各行业对铝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推动了铝冶炼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铝冶炼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也为产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弘昌晟铝业近日宣布,其电解一车间和电解二车间三工段的74台电解槽已全面启动复产。这一举措标志着企业在年度生产目标冲刺中迈出关键一步,预计将显著提升铝产能,为行业供应注入新动力。
美联新材近日透露,其研发的普鲁士蓝钠离子电池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面市。这一新型电池技术以其高能量密度和低成本优势,有望在新能源领域掀起新一轮技术革新,为储能市场注入新活力。
新疆东佳新材料有限公司近日在喀什地区巴楚县启动30万吨钛白粉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包括钛白粉、硫酸、硫酸铵及硫酸亚铁生产线,一期将建设10万吨钛白粉和30万吨硫磺制酸生产线。该项目将推动巴楚县钒钛产业链延伸,助力南疆绿色矿业发展。
Ascot Resources近日宣布完成4500万美元融资,用于重启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Premier金矿项目。该项目曾是北美最大的金矿之一,此次融资将支持其开发计划的执行,包括地下矿山的建设。Ascot还与Sprott Private Resource达成协议,释放750万美元资金,进一步推动项目进展。
Northisle Copper and Gold近日发布了北岛项目(North Island)的最新初步经济评估报告,显示该项目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开发潜力显著提升。通过分阶段开发,项目预计在29年的矿山寿命内生产7.53亿吨可开采材料,年均铜当量产量达1.57亿磅。新评估进一步巩固了该项目在全球铜金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智利国有铜业巨头Codelco与英美资源集团(Anglo American)近日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联合经营位于智利中部的Andina矿和Los Bronces矿。这一合作预计将使铜产量增加12万吨/年,持续21年,且无需额外投资。双方将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化运营,提升矿区效率,同时应对环保挑战。
2025年2月,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这一政策引发全球铝市场关注。尽管对中国直接出口美国的影响有限,但转口贸易渠道可能受阻,同时美国国内铝价或将上涨,全球铝产品贸易格局面临重塑。中国通过多元化出口策略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积极应对贸易摩擦。
象屿铝业在2023年春节期间保持高效生产,营口象屿铝业扁锭产线1月产量达4.9万吨,超额完成月度计划。同时,企业在创新研发、市场拓展及区域协同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华峰铝业近日宣布,将年产15万吨新能源汽车用高端铝板带箔项目升级为年产45万吨智能化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增至26.19亿元,新增用地约500亩,建设热轧车间、冷轧车间及智能化生产线,产品涵盖高端铝板带箔材料及热轧铝板带箔坯料,建设期为两年。
东轻公司近日成功研发出新型高强可焊多层复合板,该产品在钎焊前后的力学性能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通过用户试制验证。该复合板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及储能领域,具有高强度、轻量化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
2月20日,方大炭素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能源材料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整合各自在炭素材料和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势,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助力零碳能源生态链的构建,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铝山西新材料在高端铝合金研发领域取得新进展,成功开发了石墨烯高导电合金棒等3款高性能铝合金产品。这些产品在导电性、强度和轻量化方面表现优异,满足了市场对高端材料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广东鸿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肇庆金利高新区投资的广东鸿图科技园项目取得新进展。二期项目主体建筑已封顶,设备安装进入关键阶段,预计2025年3月试投产。项目专注于汽车轻量化零部件智能制造,达产后年产量预计达270.84万件汽车铸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