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球形颗粒的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2.化肥发展的初期,产品多为粉状,虽然粉状肥料混合起来比较容易,但离析,难以控制结块,流动性差,在施用过程中易形成粉尘而流失等。解决以上问题的途径之一是肥料的颗粒化,肥料的颗粒化可以适应机械化施肥,颗粒肥料具有物理性能好,装卸时不起尘、长期存放不结块,流动性好,施肥时易撒布,并可实现飞机播肥、减少损失等优点,同时还可起到缓释作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我国的大部分肥料仍为粉状产品,如普通尿素、碳铵、普钙、硫铵、氯化铵、氯化钾等。其中的一部分成为复混肥的原料,但大部分约70%仍以粉状形态施用到农田中。虽然,碳铵、普钙等产品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由于在我国基数大,今后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占有一定的比重。
3.当前,农业生产的方式正逐步放弃小农经济,向大农场转变,大农场是家庭农场与公司化大农场的结合体。家庭农场模式的自有耕地在200-1000亩之间,拥有各种农业机械,耕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喷洒农药、收割等机械一应俱全。公司化大农场实行公司化管理,品牌化运作,这种公司可以运作从几千亩到几十万亩不等的大型农场,实现更大规模的农业生产,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还能对粮食进行品牌化运营。
4.大农场条件下,复合肥的缺点较为突出。比如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多样的。因此,大农场模式下会进行测土,了解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后改施单质肥。单质肥指只含有一种植物必须营养元素的肥料,其只含有一种大量元素氮、磷、钾。单质肥颗粒表面包被一层半透性或难溶性膜,用作包膜材料的种类主要有硫黄、高分子聚合物、树脂、石蜡、沥青等。这些成膜物质包裹在单质肥颗粒的表面,避免肥料与土壤和作物根系直接接触,水分进入薄膜内使养分溶解,渗透压升高,促使养分透过薄膜向土壤溶液扩散,减少可溶性养分的淋失、氨的挥发损失和磷的固定等,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5.单质肥通过滚筒造粒机直接挤压成型,这种方式存在成品颗装袋破碎率高、颗粒呈扁平状、大小不均匀等缺陷。其不均匀性导致出厂品质降低,扁平状颗粒不利于包膜作业中与包膜材料的滚动混合,会导致包膜材料用量不均匀,加大包膜材料用量的同时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
声明:
“硫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球形颗粒的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