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氯化物体系湿法炼锌工艺。
背景技术:
2.湿法炼锌即锌的湿法冶炼过程,也称为电解锌。目前传统的电解锌生产,是在硫酸——硫酸盐体系下进行的。该工艺是以硫酸为浸出剂,对氧化锌原料进行浸出。浸出液通过净化除杂后,与一定浓度的硫酸混合成电解液,最后在电解槽内通过电解,在阴极得到锌皮或锌板。该工艺目前已成型数十年之久,在生产中不断摸索完善,目前已成为湿法炼锌的主流工艺。但经实践检验,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缺陷:1.在该体系中,电解时使用的是铅合金阳极,该阳极对氯离子耐受度低,当系统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氯离子时,会因腐蚀严重缩短使用寿命;2.该体系必须依赖高锰酸钾、双氧水等作为氧化剂进行除铁操作,其中高锰酸钾价格较高,且作为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管控较严格,采购和库管成本较高,双氧水价格较低,但易分解,氧化效率低;3.电流效率低、槽电压高且易发生烧板故障。
3.近年来新出现了一种冶炼工艺,是以氯化铵溶液为主要体系,进行电解生产的方法。该方法使用nh3?
nh4cl作为浸出剂,浸出液通过净化除杂后,在中性
?
弱酸性条件下进行电解,最终得到锌板。该工艺具有对氯耐受度高,工艺流程短、槽电压低、电流效率高等优点。但经实践检验发现,其具有如下缺陷:1.zn(nh3)2cl2溶解度较低,难以制得高浓度溶液,动力消耗成本高;2.zn(nh3)2cl2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在温度降低时,会有大量结晶析出,造成管道堵塞等故障;3.电解时消耗氨,须定量补充液氨或氨水,成本高;4.氯的耐受度存在上限;5.原料中如含有钾钠离子,会在液体中富集,并降低铵根离子浓度,进而导致浸出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问题,提供了一种氯化物体系湿法炼锌工艺,本工艺以氯气为浸出剂对氧化锌、硫化锌原料进行浸出,浸出后得到以氯化锌为主要成分的水溶液。将此水溶液进行净化,除去其中的铅、铜、铟、等杂质,得到氯化锌电解液。将电解液泵入电解槽内,通电进行电解,阳极析出的氯气通过管道集中输送至浸出工序,对原料进行浸出,在阴极析出金属锌,将此金属锌从阴极表面剥离下来得到产品锌板。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氯化物体系湿法炼锌工艺,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7.s1:将含锌原料与水或电解质溶液按1:2.5~1:10的比例
声明:
“氯化物体系湿法炼锌工艺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