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稀土浸出液中磷的方法。
背景技术:
2.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矿种齐全,主要有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氟碳铈矿和氟碳铈-独居石混合型矿,其中独居石中含有大量的磷,目前该矿种的冶炼工艺主要是浓硫酸焙烧-浸出-中和除杂。由于对精矿中钍的处理工艺不同,浓硫酸焙烧又分为高温焙烧(600-800℃)和低温焙烧(约300℃)。无论其属于高温焙烧还是低温焙烧工艺,在稀土浸出的过程中(包括:焙烧、浸出、中和除杂),磷会以离子的形态存在于浸出液中,在中和除杂时,其会与稀土离子相结合,形成磷酸稀土沉淀,造成了稀土的损失,降低稀土收率。
3.磷的去除通常采用的工艺方法是:在稀土精矿中混掺一定量的铁精粉,再加入相应比例的硫酸,保证铁精矿与硫酸的质量比为1.15~1.45,经回转窑加热焙烧后,铁精粉在回转窑内直接达到固磷和除磷的效果。具体方程式如下:
4.2repo4+3h2so4=re2(so4)3+2h3po45.fe2o3+3h2so4=fe2(so4)3+3h2o
6.2feo+2h2so4=fe2o3+2h2o+so2↑
+so3↑
7.2h3po4+fe2(so4)3=2fepo4+3h2so48.该方法存在硫酸、天燃气、铁精粉消耗量大、尾气处理量大且处理困难(内热式回转窑)、精矿投入量小、操作环境差等问题。
9.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稀土精矿与铁精粉都为固体颗粒粉末,存在混合不彻底的现象,并且铁精粉、精矿与硫酸反应速度不同,经常出现焙烧窑体内局部酸矿比不足,造成精矿或铁精粉粘在回转窑内壁上而形成“结圈”现象,需停窑、停料后进行单独处理“结圈”现象,增加了劳动负荷,抑制了产能的提升。除此之外,由于“结圈”或精矿与铁精粉混合不彻底,还存在焙烧矿中铁含量不均衡的现象,在铁含量不足的情况下,中和除杂时(去除铁和铝等杂质),“多余”的磷会与稀土形成磷酸稀土沉淀,最终随浸出渣排出系统外,造成了稀土的损失,降低稀土收率。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稀土浸出液中磷的方法,在不影响稀土收率的前提下,在浸出过程中加入(聚合)硫酸铁,中和除杂时固磷、除磷,避免了煅烧稀土精矿过程中铁精粉的使用,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结圈”、混合不彻底的现象。
11.本发明使用的技术解决方案:
12.去除稀土浸出液中磷的方法,包括:
1
声明:
“去除稀土浸出液中磷的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