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通讯和高频电子设备的应用,产生了严重的电磁干扰和辐射污染
吸波材料,通过多种损耗机制可将电磁能转化成热量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高性能吸波材料,是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 [1~4]
理论和实验表明,高吸波性能吸波材料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和较强的电磁损耗能力,前者使尽可能多的入射电磁波进入吸波涂层内部,后者则使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在有限的涂层厚度内完全衰减吸收
决定吸波材料阻抗匹配程度和衰减能力的是其电磁参数,包括相对复磁导率和复介电常数
电磁参数,受材料的组成、尺寸、形貌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单一组分吸波材料,难以同时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和较强的电磁衰减性能
通过可调组成和异质界面可设计由不同电磁特性组元构成的复合吸波材料,如介电/介电、介电/磁性、磁性/磁性等体系
调控电磁参数,可同时平衡材料的阻抗匹配和电磁能量转换能力,使其具有强吸收、宽频带和低厚度等性能[5~7]
磁性与介电材料相结合,克使复合材料兼具高磁损耗和介电损耗,产生磁/介电损耗协同效应而使其具有更好的阻抗匹配和综合吸波效果
吸波材料的微观形态和颗粒尺寸,对材料的介电和磁性能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其电磁特性和吸波性能
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如纳米纤维和纳米管等,其较高的形状各向异性使其具有比各向同性粉体更高的磁损耗或介电损耗能力,较大的长径比使较低的填充量即可构成三维网络结构,有利于微流、多重反射和散射等方式消耗更多的电磁能[8]
FeCo合金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磁性微波吸收剂[9,10]
用FeCo合金与介电材料制备的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备受关注
Liu等[11]合成FeCo/C复合材料,研究了Fe/Co比例对其吸波性能的影响,发现Fe/Co比例为1:1的样品厚度为2.0 mm时的最小反射损耗达到-32.9 dB,有效吸收带宽为3.3 GHz(8.8~12.1 GHz);Zhou等[12]报道了多孔FeCo/ZnO纳米片的吸波性能,填充量为5 vol%、涂层厚度为2.3 mm时的最小反射损耗为-21.99 dB,具有7.92 GHz (10.08~18.00 GHz)的有效吸收带宽
现有基于FeCo合金的纳米复合吸波材料主要集中在与各种碳质材料,如多孔碳、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或石墨烯等的复合,与介电氧化物材料的复合主要有零维和二维结构
关于一维FeCo/介电氧化物复合纳米结构的电
声明:
“FeCo/SnO2 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