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大气治理技术

> 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

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

18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杭州商环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2024-05-13 16:36:47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加强圈(12)与耳座(25),所述加强圈(12)的一侧设置有支座(21),所述桶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外桶孔板(13),所述外桶孔板(13)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桶孔板(15),所述桶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下盖板(16),所述下盖板(16)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封头(17),所述第二封头(17)的内侧面设置有出料管(18),所述出料管(18)的下端面设置有卸料盖(22),所述第二封头(17)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气弯头(20),所述进气弯头(20)的外表面设置有方法兰(19),所述第二封头(17)的下端面设置有钢管(24),所述钢管(24)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板式法兰(23),所述桶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上盖板(11),所述上盖板(1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封头(10),所述第一封头(10)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板式法兰(14),所述第一封头(10)的上端面设置有排气管(5),所述排气管(5)的上端面设置有滤网(6),所述第一封头(10)的内侧面设置有进料管(9),所述进料管(9)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3),所述第一法兰(3)的上端面设置有装料盖(4),所述排气管(5)的一侧设置有测温管(7),所述测温管(7)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法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圈(12)与耳座(25)均焊接于桶体(1)的外表面,所述支座(21)焊接于加强圈(12)的一侧,所述外桶孔板(13)固定连接于桶体(1)的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孔板(15)固定连接于外桶孔板(13)的内侧面,所述下盖板(16)固定连接于桶体(1)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封头(17)固定连接于下盖板(16)的下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18)固定连接于第二封头(17)的内侧面,所述卸料盖(22)活动连接于出料管(18)的下端面,所述进气弯头(20)焊接于第二封头(17)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兰(19)焊接于进气弯头(20)的外表面,所述钢管(24)焊接于第二封头(17)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板式法兰(23)焊接于钢管(24)的下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1)固定连接于桶体(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封头(10)固定连接于上盖板(11)的上端面,所述连接管(2)焊接于第一封头(10)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式法兰(14)焊接于连接管(2)的外表面,所述排气管(5)焊接于第一封头(10)的上端面,所述滤网(6)活动连接于排气管(5)的上端面,所述进料管(9)固定连接于第一封头(10)的内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法兰(3)焊接于进料管(9)的上端面,所述装料盖(4)法兰连接于第一法兰(3)的上端面,所述测温管(7)活动连接于排气管(5)的一侧,所述第二法兰(8)固定连接于测温管(7)的上端面。

说明书: 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背景技术[0002] 现有技术中大规模工业生产,通常会伴随产生大量有毒有害工业废气,为了去除排放的混合气体中的有害物质、提高空气质量,目前最常见的吸附罐包括一个桶体,桶体上

分别对应设置出气口、进气口、加料口和排料口,桶体内设置有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将气体

中的有害物质留在吸附罐中,并经过吸收处理后排出吸附罐,越来越多地低浓度工业采用

活性炭吸附、脱附工艺来治理有机废气或者把其当成重要的前处理方法,该工艺处理效率

高,脱附后的有机物可以回用,且避免过多的非活性炭等危废产生。

[0003] 存在以下问题:[0004] 1、现有的活性炭吸附罐体积较大,在移动时需要用钢丝绳对桶体进行捆绑后采用吊卸机来完成,捆绑过程中容易对吸附罐桶体造成损伤,使得吸附罐的使用寿命缩短,增加

经济成本。

[0005] 2、工业废气在吸附结束后的排出过程中,废气由出气口排出时容易携带活性炭与杂质一同进入到大气内,对环境造成破坏,危害人们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解决了桶体移动过程中容易受损与废气排出时容易携带活性炭等杂质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加强圈与耳座,所述加强圈的一侧设置有支

座,所述桶体的内侧面设置有外桶孔板,所述外桶孔板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桶孔板,所述桶体

的下端面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封头,所述第二封头的内侧面设

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端面设置有卸料盖,所述第二封头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气弯头,

所述进气弯头的外表面设置有方法兰,所述第二封头的下端面设置有钢管,所述钢管的下

端面设置有第二板式法兰,所述桶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上端面设置有

第一封头,所述第一封头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板式法

兰,所述第一封头的上端面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上端面设置有滤网,所述第一封头

的内侧面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所述第一法兰的上端面设

置有装料盖,所述排气管的一侧设置有测温管,所述测温管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法兰。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圈与耳座均焊接于桶体的外表面,所述支座焊接于加强圈的一侧,所述外桶孔板固定连接于桶体的内侧面。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桶孔板固定连接于外桶孔板的内侧面,所述下盖板固定连接于桶体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封头固定连接于下盖板的下端面。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料管固定连接于第二封头的内侧面,所述卸料盖活动连接于出料管的下端面,所述进气弯头焊接于第二封头的外表面。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兰焊接于进气弯头的外表面,所述钢管焊接于第二封头的下端面,所述第二板式法兰焊接于钢管的下端面。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于桶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封头固定连接于上盖板的上端面,所述连接管焊接于第一封头的外表面。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板式法兰焊接于连接管的外表面,所述排气管焊接于第一封头的上端面,所述滤网活动连接于排气管的上端面,所述进料

管固定连接于第一封头的内侧面。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法兰焊接于进料管的上端面,所述装料盖法兰连接于第一法兰的上端面,所述测温管活动连接于排气管的一侧,所述第二

法兰固定连接于测温管的上端面。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该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通过设置耳座,将钢丝绳伸进耳座并固定,吊卸机吊起钢丝绳实现对活性炭吸附罐的移动,防止钢丝绳损害吸附罐桶体,降低经济成本。

[0017] 2、该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通过设置滤网,废气在排出过程中所携带的活性炭与杂质被滤网阻隔,避免杂质进入大气对环境造成破坏,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进气弯头俯视图。[0022] 图中:1、桶体;2、连接管;3、第一法兰;4、装料盖;5、排气管;6、滤网;7、测温管;8、第二法兰;9、进料管;10、第一封头;11、上盖板;12、加强圈;13、外桶孔板;14、第一板式法

兰;15、内桶孔板;16、下盖板;17、第二封头;18、出料管;19、方法兰;20、进气弯头;21、支座;

22、卸料盖;23、第二板式法兰;24、钢管;25、耳座。

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4]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包括桶体1,桶体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有加强圈12与耳座25,加强圈12的一侧设置有支座21,

桶体1的内侧面设置有外桶孔板13,外桶孔板13的内侧面设置有内桶孔板15,桶体1的下端

面设置有下盖板16,下盖板16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封头17,第二封头17的内侧面设置有出

料管18,出料管18的下端面设置有卸料盖22,第二封头17的外表面设置有进气弯头20,进气

弯头20的外表面设置有方法兰19,第二封头17的下端面设置有钢管24,钢管24的下端面设

置有第二板式法兰23,桶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上盖板11,上盖板1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封头

10,第一封头10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管2,连接管2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板式法兰14,第一封

头10的上端面设置有排气管5,排气管5的上端面设置有滤网6,第一封头10的内侧面设置有

进料管9,进料管9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3,第一法兰3的上端面设置有装料盖4,排气管5

的一侧设置有测温管7,测温管7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法兰8。

[0025] 本实施方案中,连接管2与干燥装置相连接,对桶体1内的活性炭进行干燥,滤网6将废气排出过程中所携带的杂质阻隔在吸附罐内,支座21提高吸附罐工作的稳定性,卸料

盖22避免活性炭与杂质掉落,钢管24将废气中吸附的液体排出。

[0026] 具体的,加强圈12与耳座25均焊接于桶体1的外表面,支座21焊接于加强圈12的一侧,外桶孔板13固定连接于桶体1的内侧面。

[0027] 本实施例中,加强圈12增强桶体1的刚性,外桶孔板13对废气进行二次过滤处理,耳座25便于钢丝绳的固定从而吊卸桶体1。

[0028] 具体的,内桶孔板15固定连接于外桶孔板13的内侧面,下盖板16固定连接于桶体1的下端面,第二封头17固定连接于下盖板16的下端面。

[0029] 本实施例中,内桶孔板15对废气进行初步过滤处理,上盖板11与下盖板16配合给活性炭提供放置空间,第二封头17支撑下盖板16。

[0030] 具体的,出料管18固定连接于第二封头17的内侧面,卸料盖22活动连接于出料管18的下端面,进气弯头20焊接于第二封头17的外表面。

[0031] 本实施例中,出料管18是活性炭等杂质的排出口,进气弯头20是废气进入吸附罐桶体1的入口,焊接使第二封头17与进气弯头20的连接更加牢靠,使得进气弯头20在使用过

程中不偏。

[0032] 具体的,方法兰19焊接于进气弯头20的外表面,钢管24焊接于第二封头17的下端面,第二板式法兰23焊接于钢管24的下端面。

[0033] 本实施例中,方法兰19将进气弯头20与废气排放管相连,焊接增加方法兰19与进气弯头20连接的稳定性,第二板式法兰23连接液体收集装置。

[0034] 具体的,上盖板11固定连接于桶体1的上端面,第一封头10固定连接于上盖板11的上端面,连接管2焊接于第一封头10的外表面。

[0035] 本实施例中,第一封头10保护吸附罐的内部结构,焊接提高连接管2与第一封头10的连接牢固性。

[0036] 具体的,第一板式法兰14焊接于连接管2的外表面,排气管5焊接于第一封头10的上端面,滤网6活动连接于排气管5的上端面,进料管9固定连接于第一封头10的内侧面。

[0037] 本实施例中,第一板式法兰14便于连接管2与干燥装置的连接,排气管5将吸附结束后的废气排出,进料管9给活性炭添加至吸附罐内提供便利。

[0038] 具体的,第一法兰3焊接于进料管9的上端面,装料盖4法兰连接于第一法兰3的上端面,测温管7活动连接于排气管5的一侧,第二法兰8固定连接于测温管7的上端面。

[0039] 本实施例中,第一法兰3给装料盖4提供支撑,装料盖4在加料结束后对进料管9进行密封,测温管7检测吸附罐内的温度情况。

[0040] 本实施例中测温管7为已经公开的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已知技术,测温管7的型号为WZPK?236。

[004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钢丝绳伸进耳座25固定,实现对吸附罐桶体1的捆绑,有效防止钢丝绳对吸附罐桶体1造成损害,降低经济成本,吊卸机吊起钢丝绳,

将活性炭吸附罐移动至需要安装的地方,取下装料盖4,将活性炭由进料管9添加至桶体1

内,打开连接管2处的干燥装置,废气由进气弯头20处导入,废气首先进入内桶孔板15内,完

成初步过滤后进入外桶孔板13内进行二次过滤,然后到达桶体1内,废气继续上升由排气管

5排到外界,废气在排出过程中所携带的活性炭与杂质等被滤网6阻隔,避免杂质进入大气

中对环境造成破坏,保护环境,废气中由活性炭吸附的液体通过钢管24流入液体收集装置

中,在吸附罐工作完成后,关闭吸附罐开关,取下滤网6进行清洗,保证滤网6的整洁性,在吸

附罐长时间使用后,取下卸料盖22使失活的活性炭由出料管18流出,在活性炭完全流出后,

将卸料盖22重新安装,从进料管9处添加新的活性炭。

[004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

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立式高效废气活性炭吸附罐”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