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焙烧回转窑,包括窑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窑体(1)的一端设置有预热模块(2),所述预热模块(2)靠近所述窑体(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21),所述窑体(1)与所述连接槽(21)对应设置并相插接,所述预热模块(2)内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原料仓(22),所述原料仓(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号转轴(23),所述一号转轴(23)远离所述原料仓(2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中空结构的原料筒(24),所述原料筒(24)的外径与所述原料仓(22)的内径相一致,所述原料筒(24)上开设有进料口(25),所述预热模块(2)内并位于所述原料仓(22)的下方设置有圆形结构的预热仓(3),所述预热仓(3)与所述原料仓(22)相连通并与所述进料口(25)对应设置;
所述的预热仓(3)内设置有二号转轴(31),所述二号转轴(31)上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转子(32),所述转子(32)的外径与所述预热仓(3)的内径相一致,所述转子(32)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弧形结构的凹槽(33),所述凹槽(33)内均设置有三号转轴(34),所述三号转轴(34)的一端均贯穿所述转子(32)并固定安装有一号齿轮(35),所述预热仓(3)的内壁上呈环形分布设置有齿槽(36),所述一号齿轮(35)分别与所述齿槽(36)对应设置并相啮合,所述二号转轴(34)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杆(37),所述凹槽(3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结构的底板(38),所述底板(38)内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管(39),所述转子(32)内并位于所述凹槽(3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号滚轴(4),所述一号滚轴(4)两两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所述一号滚轴(4)之间套设有耐高温材质的保温膜(41),所述保温膜(41)均贯穿所述转子(32)分别覆盖在对应设置的所述凹槽(33)上,所述保温膜(41)上均设置有窗口(42),所述窗口(42)分别与所述凹槽(33)对应设置;
所述的预热模块(2)内并位于所述预热仓(3)的下方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出料仓(5),所述预热仓(3)与所述出料仓(5)相连通,所述出料仓(5)位于所述连接槽(21)的上方,所述出料仓(5)远离所述预热仓(3)的一端贯穿所述预连接槽(21)与所述窑体(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杆(37)相互交错设置,所述搅拌杆(37)上均设置有滚筒(37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仓(5)内设置有四号转轴(51),所述四号转轴(51)上设置有球阀(52),所述球阀(5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仓(5)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球阀(52)上对称设置有接料斗(53),所述接料斗(53)分别与所述凹槽(33)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膜(41)内均设置有若干钢丝(43),所述钢丝(43)均呈经纬交织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号转轴(31)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弹簧珠(311),所述预热仓(3)内并位于所述一号转轴(3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槽(312),所述弹簧珠(311)分别与所述定位槽(312)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焙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仓(22)内远离一号转轴(23)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五号转轴(26),所述五号转轴(26)远离所述原料仓(22)内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原料筒(24)内并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27)。
说明书: 一种焙烧回转窑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水泥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焙烧回转窑。背景技术[0002] 回转窑是一种冶炼设备,也叫旋转窑,一般用于建筑材料的煅烧或冶炼,按其功能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
[0003] 在水泥制备领域,为了煅烧水泥熟料,常会用到焙烧回转窑,但一般的焙烧回转窑在焙烧时其内部的温度较高,直接将水泥原料导入回转窑内,容易产生炸裂,具有较大的安
全隐患,因此,在向回转窑内添加水泥原料时,需要先对原料进行预热,而常规的预热方式
大都是将原料放入预热装置中进行越热,再将预热后的原料取出,导入回转窑内,这种方式
费时费力,同时预热后的原料在取出后热量会快速散发掉,影响预热的效果,同时常规的预
热装置的预热效果不佳,容易造成原料受热不均匀,给回转窑的使用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焙烧回转窑,可以直接水泥原料进行快速预热,避免水泥原料在导入回转窑时产生热量的逸散,同时可以提高水泥原料预热的均匀
性,保证了预热的效果。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焙烧回转窑,包括窑体,所述窑体的一端设置有预热模块,所述预热模块靠近所述窑体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窑体
与所述连接槽对应设置并相插接,所述预热模块内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原料仓,所述原料
仓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号转轴,所述一号转轴远离所述原料仓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中空
结构的原料筒,所述原料筒的外径与所述原料仓的内径相一致,所述原料筒上开设有进料
口,所述预热模块内并位于所述原料仓的下方设置有圆形结构的预热仓,所述预热仓与所
述原料仓相连通并与所述进料口对应设置;
[0006] 所述的预热仓内设置有二号转轴,所述二号转轴上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转子,所述转子的外径与所述预热仓的内径相一致,所述转子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弧形结构的凹槽,
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三号转轴,所述三号转轴的一端均贯穿所述转子并固定安装有一号齿
轮,所述预热仓的内壁上呈环形分布设置有齿槽,所述一号齿轮分别与所述齿槽对应设置
并相啮合,所述二号转轴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杆,所述凹槽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结
构的底板,所述底板内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管,所述转子内并位于所述凹槽的两端均设
置有一号滚轴,所述一号滚轴两两对应设置,对应设置的所述一号滚轴之间套设有耐高温
材质的保温膜,所述保温膜均贯穿所述转子分别覆盖在对应设置的所述凹槽上,所述保温
膜上均设置有窗口,所述窗口分别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
[0007] 所述的预热模块内并位于所述预热仓的下方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出料仓,所述预热仓与所述出料仓相连通,所述出料仓位于所述连接槽的上方,所述出料仓远离所述预热
仓的一端贯穿所述预连接槽与所述窑体相连通。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搅拌杆相互交错设置,所述搅拌杆上均设置有滚筒。
[000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出料仓内设置有四号转轴,所述四号转轴上设置有球阀,所述球阀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料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球阀上对称设置
有接料斗,所述接料斗分别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保温膜内均设置有若干钢丝,所述钢丝均呈经纬交织设置。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二号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弹簧珠,所述预热仓内并位于所述一号转轴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弹簧珠分别与所述定位槽对
应设置。
[00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原料仓内远离一号转轴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五号转轴,所述五号转轴远离所述原料仓内壁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原料筒内并均匀设
置有若干搅拌叶片。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0014] 1.本发明可以直接水泥原料进行快速预热,避免水泥原料在导入回转窑时产生热量的逸散,同时可以提高水泥原料预热的均匀性,保证了预热的效果。
[0015] 2.本发明设计了转子,通过转子上的凹槽可以对水泥原料进行定量输送,在输送的同时可以对水泥原料进行预热,同时可以将预热后的水泥原料直接排放至窑体中,避免
了水泥原料在预热后产生热量的逸散。
[0016] 3.本发明设计了三号转轴,三号转轴通过一号齿轮和齿槽可以在转子旋转的同时实现自转,配合搅拌杆可以对凹槽内的水泥原料进行搅拌,可以提高水泥原料预热的均匀
性。
[0017] 4.本发明设计了保温膜,保温膜通过旋转可以覆盖在凹槽上,可以对凹槽进行保温,避免凹槽内的热量逸散,可以提高预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19]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20]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0021] 图3是本发明的预热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2] 图4是本发明的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0023] 图5是本发明的保温膜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4] 图6是本发明的预热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0025] 图7是本发明的齿槽的结构示意图;[0026] 图8是本发明的原料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
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8]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焙烧回转窑,包括窑体1,窑体1的一端设置有预热模块2,预热模块2靠近窑体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槽21,窑体1与连接槽21对应设置并相插接,预热模块
2内设置有圆弧形结构的原料仓22,原料仓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号转轴23,一号转轴23远离
原料仓22内壁的一端设置有圆柱形中空结构的原料筒24,原料筒24的外径与原料仓22的内
径相一致,原料筒24上开设有进料口25,预热模块2内并位于原料仓22的下方设置有圆形结
构的预热仓3,预热仓3与原料仓22相连通并与进料口25对应设置,窑体1用于焙烧水泥原
料,预热模块2用于对水泥原料进行预热,连接槽21用于使窑体1与预热模块2相连接,原料
仓22用于水泥原料的放置,一号转轴23用于连接原料筒24并带动其旋转,原料筒24通过旋
转配合进料口25可以带动水泥原料间歇落入预热仓3内,预热仓3用于对水泥原料进行预
热。
[0029] 预热仓3内设置有二号转轴31,二号转轴31上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转子32,转子32的外径与预热仓3的内径相一致,转子32上对称设置有若干弧形结构的凹槽33,凹槽33内均
设置有三号转轴34,三号转轴34的一端均贯穿转子32并固定安装有一号齿轮35,预热仓3的
内壁上呈环形分布设置有齿槽36,一号齿轮35分别与齿槽36对应设置并相啮合,二号转轴
34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杆37,二号转轴31用于连接转子32并带动其转动,转子32转动依
次带动凹槽33与原料筒24相对应,用于放置原料筒24内掉落的水泥原料,实现定量输送,一
号齿轮35配合齿槽36可以在转子旋转的同时带动三号转轴34同步自转,三号转轴34配合搅
拌杆37用于对凹槽33内的水泥原料进行搅拌,可以提高水泥原料的预热效果。
[0030] 凹槽33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弧形结构的底板38,底板38内均固定安装有若干加热管39,转子32内并位于凹槽33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号滚轴4,一号滚轴4两两对应设置,对应设
置的一号滚轴4之间套设有耐高温材质的保温膜41,保温膜41均贯穿转子32分别覆盖在对
应设置的凹槽33上,保温膜41上均设置有窗口42,窗口42分别与凹槽33对应设置,底板38配
合加热管39可以对凹槽33内的水泥原料进行加热,达到预热的目的,一号滚轴4用于支撑保
温膜41并带动其转动,保温膜41可以对凹槽33进行密封,可以提高凹槽33的预热效果,保温
膜41通过旋转可以带动窗口42移动至凹槽33的上方,用于实现水泥原料落入凹槽33内。
[0031] 预热模块2内并位于预热仓3的下方设置有圆柱形结构的出料仓5,预热仓3与出料仓5相连通,出料仓5位于连接槽21的上方,出料仓5远离预热仓3的一端贯穿预连接槽21与
窑体1相连通,出料仓5用于将预热后的水泥原料排入窑体1内。
[0032] 搅拌杆37相互交错设置,搅拌杆37上均设置有滚筒371,滚筒371用于配合搅拌杆37用于水泥原料进行搅拌,滚筒371可以避免大块的水泥原料卡接在搅拌杆37上。
[0033] 出料仓5内设置有四号转轴51,四号转轴51上设置有球阀52,球阀52的两端分别与出料仓5的内壁相接触,球阀52上对称设置有接料斗53,接料斗53分别与凹槽33对应设置,
四号转轴51用于连接球阀52并带动其转动,球阀52通过转动依次带动接料斗53与凹槽33相
对应,可以接住凹槽33内掉落的经过预热的水泥原料,通过球阀52的转动,可以将预热后的
水泥原料倒入窑体1内,球阀52可以阻挡窑体1内的高温。
[0034] 保温膜41内均设置有若干钢丝43,钢丝43均呈经纬交织设置,钢丝43可以提高保温膜41的强度。
[0035] 二号转轴31的两端均设置有若干弹簧珠311,预热仓3内并位于一号转轴3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槽312,弹簧珠311分别与定位槽312对应设置,弹簧珠311配合定位槽312可以实
现转子32转动角度的精确定位,可以带动凹槽33分别与原料筒24和接料斗53相对应。
[0036] 原料仓22内远离一号转轴23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五号转轴26,五号转轴26远离原料仓22内壁的一端延伸至原料筒24内并均匀设置有若干搅拌叶片27,五号转轴26用于带
动搅拌叶片27在原料筒24内旋转,可以避免水泥原料堵塞进料口25。
[0037] 使用时:[0038] 将水泥原料放置在原料仓22内的原料筒24内,原料筒24旋转带动进料口25移动至原料仓22的底部时,原料筒24内的水泥原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掉落至预热仓3内,通过
转子32的旋转带动凹槽33移动至指定位置,自动掉落至预热仓3内的水泥原料会落入凹槽
33内,通过原料筒24的继续旋转,带动进料口25移动,使原料筒24自动闭合,实现定量输送;
[0039] 落入凹槽33内的水泥原料在底板38上进行加热,在加热的同时,操作保温膜41转动,使保温膜41覆盖在凹槽33上,操作转子32旋转,在预热的同时对水泥原料进行输送,三
号转轴34在一号齿轮35的带动下进行自转,对凹槽33内的水泥原料进行搅拌,提高预热的
均匀性;
[0040] 当放置了水泥原料的凹槽33在转子32的带动下移动至预热仓3的底部时,操作保温膜41旋转,使窗口42与凹槽33对齐,此时,凹槽33内经过预热的水泥原料自动掉落至接料
斗53内,通过球阀52的旋转可以带动接料斗53移动,实现翻转,使预热后的水泥原料自动落
入窑体1内。
[004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
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
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
界定。
声明:
“焙烧回转窑”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