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
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架设有外型模,所述外型模的纵截面呈U形且其左右两端和顶部均敞口,所述外型模的左右两端的上部均开设有插槽、顶部的前后两外侧上均固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沿左右方向水平固设有呈倒U形的第一定位架,所述第一定位架内侧的第一限位板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一单杆液压缸,所述第一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双杆液压缸;所述外型模左右两侧的底座上均固设有竖板,两竖板上均水平固设有第二单杆液压缸,两第二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外型模的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插板、另一侧的顶端固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挡板可抵压封堵在外型模的侧部且插板可插接在对应的插槽中,所述第二限位板上沿前后方向水平固设有呈倒U形的第二定位架,所述第二定位架内侧的第二限位板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三单杆液压缸,所述第三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双杆液压缸;所述外型模后侧的底座上竖向设有倒L形支架,所述支架的水平部分朝前设置且其上竖向固设有第四单杆液压缸,所述第四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内芯模,所述内芯模的前后左右四侧顶部均固设有顶板,每块顶板上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内芯模可插入外型模中且此时前后侧的顶板抵压在第一限位板上、左右侧的顶板抵压在第二限位板上、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均贯穿对应顶板上的通槽,所述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的活塞杆均可抵压在对应的顶板上,所述内芯模与外型模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模腔,所述模腔一侧对应的顶板上开设有浇筑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型模的外底部上设有振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另一侧对应的顶板上开设有溢流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型模的内表面、挡板靠近外型模的一侧表面以及内芯模的外表面上均涂覆有脱模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与对应的外型模侧部相适配且其上的插板与对应的插槽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均与对应的通槽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模与外型模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处于收缩状态时,两者的活塞杆均位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内侧,所述第二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处于伸长状态时,两者的活塞杆均可伸出至对应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外侧。
说明书: 一种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溜槽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背景技术[0002] 目前,在
有色金属铜的冶炼和熔炼转运过程中都要用到输送金属溶液的溜槽,该溜槽的生产流程一般包括有配料、混料、浇筑成型和干燥等。其中,在浇筑成型工序中,需要用到相适配的模具,该模具一般包括外型模和内芯模,两者配合形成模腔以进行浇筑成型。但现有常规的模具的内芯模与外型模之间的定位固定不够稳固牢靠,内芯模易出现偏移,导致模腔不够标准,影响了成型质量,且在浇筑成型前后模具的组装和分离操作均是由人工手动进行的,较为费时费力,操作不便,不利于快速脱模,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可实现模具的自动组装、分离以及可靠定位和连接固定,以解决上述问题。[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架设有外型模,所述外型模的纵截面呈U形且其左右两端和顶部均敞口,所述外型模的左右两端的上部均开设有插槽、顶部的前后两外侧上均固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沿左右方向水平固设有呈倒U形的第一定位架,所述第一定位架内侧的第一限位板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一单杆液压缸,所述第一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双杆液压缸;所述外型模左右两侧的底座上均固设有竖板,两竖板上均水平固设有第二单杆液压缸,两第二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靠近外型模的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插板、另一侧的顶端固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挡板可抵压封堵在外型模的侧部且插板可插接在对应的插槽中,所述第二限位板上沿前后方向水平固设有呈倒U形的第二定位架,所述第二定位架内侧的第二限位板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三单杆液压缸,所述第三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双杆液压缸;所述外型模后侧的底座上竖向设有倒L形支架,所述支架的水平部分朝前设置且其上竖向固设有第四单杆液压缸,所述第四单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内芯模,所述内芯模的前后左右四侧顶部均固设有顶板,每块顶板上均开设有通槽,所述内芯模可插入外型模中且此时前后侧的顶板抵压在第一限位板上、左右侧的顶板抵压在第二限位板上、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均贯穿对应顶板上的通槽,所述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的活塞杆均可抵压在对应的顶板上,所述内芯模与外型模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模腔,所述模腔一侧对应的顶板上开设有浇筑口。[0005] 优选的,所述外型模的外底部上设有振动器。[0006] 优选的,所述模腔另一侧对应的顶板上开设有溢流口。[0007] 优选的,所述外型模的内表面、挡板靠近外型模的一侧表面以及内芯模的外表面上均涂覆有脱模剂。[0008]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对应的外型模侧部相适配且其上的插板与对应的插槽相适配。[0009]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均与对应的通槽相适配。[0010] 优选的,所述内芯模与外型模相适配。[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处于收缩状态时,两者的活塞杆均位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内侧,所述第二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处于伸长状态时,两者的活塞杆均可伸出至对应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外侧。[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浇筑前,先进行模具的拼接组装,具体为:先运行两第二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挡板朝向外型模移动,直至挡板抵压到外型模对应的侧部上,此时插板可插接到位在对应的插槽中,使得通过两第二单杆液压缸与对应两挡板的相互配合,可将外型模的左右两侧有效封堵住,以便于配合形成模腔。然后,运行第四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带动内芯模下移,使顶板能够通过其上的通槽与对应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套接,直至顶板抵压到对应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上,此时内芯模伸入外型模中并与外型模和两挡板配合形成U形模腔,而通过顶板与对应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的套接,加上第四单杆液压缸提供的抵压力,可实现对内芯模的初步有效定位固定。接着,运行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到对应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的外侧,再运行第一单杆液压缸和第三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即可带动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下移,直至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的活塞杆抵压到对应的顶板上,便可完成整个模具的组装,且能进一步实现对内芯模的限位和压紧固定,使其与外型模和挡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防止其偏移错位,更能保证模腔的标准,从而不影响溜槽的成型质量;[0013] 完成模具的组装后,即可通过浇筑口将制备好的浇筑料注入模腔中并等待浇筑料凝固成型。之后,便可进行拆模起模操作,具体为:先运行第一单杆液压缸和第三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带动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上移复位,再运行第一双杆液压缸和第二双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退回到对应的第一定位架和第二定位架的内侧,即可解除对内芯模的压紧固定。然后,运行第四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即可带动内芯模上移复位。接着,运行两第二单杆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即可带动两挡板远离外型模而复位。之后,由人工将成型的溜槽从外型模上起出即可。以此,可在浇筑前后实现模具各部分的自动组装和分离,操作更加简单便捷且省时省力,更有利于浇筑作业的快速开展以及成型后的快速脱模,更加实用。附图说明[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非工作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型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0017]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型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18]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右侧挡板的左视结构示意图;[0019]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右侧挡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0]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芯模的右视结构示意图;[0021]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芯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0022]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内芯模插入外型模时的右视结构示意图。[0023] 图中标号:1为底座,2为外型模,3为插槽,4为第一限位板,5为第一定位架,6为第一单杆液压缸,7为第一双杆液压缸,8为竖板,9为第二单杆液压缸,10为挡板,11为插板,12为第二限位板,13为第二定位架,14为第三单杆液压缸,15为第二双杆液压缸,16为支架,17为第四单杆液压缸,18为内芯模,19为顶板,20为通槽,21为模腔,22为浇筑口,23为振动器,24为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0024]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5] 如图1至9所示,一种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架设有外型模2,外型模2的纵截面呈U形且其左右两端和顶部均敞口。外型模2的左右两端的上部均开设有插槽3、顶部的前后两外侧上均固设有第一限位板4,第一限位板4上沿左右方向水平固设有呈倒U形的第一定位架5,第一定位架5内侧的第一限位板4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一单杆液压缸6,第一单杆液压缸6的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一双杆液压缸7。外型模2左右两侧的底座1上均固设有竖板8,两竖板8上均水平固设有第二单杆液压缸9,两第二单杆液压缸9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0。挡板10靠近外型模2的一侧的前后两端均设有插板11、另一侧的顶端固设有第二限位板12,挡板10可抵压封堵在外型模2的侧部且插板11可插接在对应的插槽3中。第二限位板12上沿前后方向水平固设有呈倒U形的第二定位架13,第二定位架13内侧的第二限位板12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三单杆液压缸14,第三单杆液压缸14的活塞杆朝上并固定连接有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的第二双杆液压缸15。外型模2后侧的底座1上竖向设有倒L形支架16,支架16的水平部分朝前设置且其上竖向固设有第四单杆液压缸17,第四单杆液压缸17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内芯模18,内芯模18的前后左右四侧顶部均固设有顶板19,每块顶板19上均开设有通槽20,内芯模18可插入外型模2中且此时前后侧的顶板19抵压在第一限位板4上、左右侧的顶板19抵压在第二限位板12上、第一定位架5和第二定位架13均贯穿对应顶板19上的通槽20。第一双杆液压缸
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的活塞杆均可抵压在对应的顶板19上,内芯模18与外型模2之间存在间隙形成模腔21,模腔21一侧对应的顶板19上开设有浇筑口22;
[0026] 浇筑前,先进行模具的拼接组装,具体为:先运行两第二单杆液压缸9,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挡板10朝向外型模2移动,直至挡板10抵压到外型模2对应的侧部上,此时插板11可插接到位在对应的插槽3中,使得通过两第二单杆液压缸9与对应两挡板10的相互配合,可将外型模2的左右两侧有效封堵住,以便于配合形成模腔21。然后,运行第四单杆液压缸17,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带动内芯模18下移,使顶板19能够通过其上的通槽20与对应的第一定位架5和第二定位架13套接,直至顶板19抵压到对应的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12上,此时内芯模18伸入外型模2中并与外型模2和两挡板10配合形成U形模腔21,而通过顶板19与对应的第一定位架5和第二定位架13的套接,加上第四单杆液压缸17提供的抵压力,可实现对内芯模18的初步有效定位固定。接着,运行第一双杆液压缸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使其活塞杆伸长到对应的第一定位架5和第二定位架13的外侧,再运行第一单杆液压缸6和第三单杆液压缸14,使其活塞杆收缩,即可带动第一双杆液压缸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下移,直至第一双杆液压缸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的活塞杆抵压到对应的顶板19上,便可完成整个模具的组装,且能进一步实现对内芯模18的限位和压紧固定,使其与外型模2和挡板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防止其偏移错位,更能保证模腔21的标准,从而不影响溜槽的成型质量;
[0027] 完成模具的组装后,即可通过浇筑口22将制备好的浇筑料注入模腔21中并等待浇筑料凝固成型。之后,便可进行拆模起模操作,具体为:先运行第一单杆液压缸6和第三单杆液压缸14,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带动第一双杆液压缸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上移复位,再运行第一双杆液压缸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使其活塞杆收缩退回到对应的第一定位架5和第二定位架13的内侧,即可解除对内芯模18的压紧固定。然后,运行第四单杆液压缸17,使其活塞杆收缩,即可带动内芯模18上移复位。接着,运行两第二单杆液压缸9,使其活塞杆收缩,即可带动两挡板10远离外型模2而复位。之后,由人工将成型的溜槽从外型模2上起出即可。以此,可在浇筑前后实现模具各部分的自动组装和分离,操作更加简单便捷且省时省力,更有利于浇筑作业的快速开展以及成型后的快速脱模,更加实用。[0028] 在本实施例中,外型模2的外底部上设有振动器23,可在浇筑时产生振动力作用在外型模2上,以使浇筑料能更好的流动并均匀充满模腔21,提高溜槽的浇筑成型质量。[0029] 在本实施例中,模腔21另一侧对应的顶板19上开设有溢流口24,可在浇筑时通过观察溢流口24是否有浇筑料溢出来直观判断浇筑料是否充满模腔21,当溢流口24有浇筑料溢出时,即可停止浇筑料的注入,然后等待浇注料凝固成型即可。[0030] 在本实施例中,外型模2的内表面、挡板10靠近外型模2的一侧表面以及内芯模18的外表面上均涂覆有脱模剂(图中未示出),以更好地完成脱模,脱模剂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具体可根据所用浇筑料的类别选择相适配的脱模剂即可。[0031] 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0与对应的外型模2侧部相适配且其上的插板11与对应的插槽3相适配,以保证挡板10对外型模2左右两侧的有效封堵,使其可与内芯模18配合形成有效的模腔21,从而配合实现溜槽的浇筑成型,防止浇筑时的漏料。[003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架5和第二定位架13均与对应的通槽相适配,以保证内芯模18可顺利下移进外型模2中、顶板19可顺利抵压到对应的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12上。[0033] 在本实施例中,内芯模18与外型模2相适配,以便于形成有效模腔21,配合实现溜槽的浇筑成型。[003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双杆液压缸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处于收缩状态时,两者的活塞杆均位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架5和第二定位架13内侧,第二双杆液压缸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处于伸长状态时,两者的活塞杆均可伸出至对应的第一定位架5和第二定位架13外侧,以保证顶板19与对应的第一限位板4和第二限位板12之间能顺利抵接和分离,以及第一双杆液压缸7和第二双杆液压缸15的活塞杆能顺利抵压在对应的顶板19上。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铜冶炼溜槽用浇筑模具”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