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冲击钻的增效机构,包括电机(6)、传动机构与冲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与电机齿轮(5)连接,且电机齿轮(5)与传动机构的一端啮合,所述冲击机构包括被动凸轮固定件(11)、设在被动凸轮固定件(11)上的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分别设在主传动轴(2)外壁左右两侧的主动凸轮(12)与复位弹簧(15)、刀具夹具(1),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横向贯穿被动凸轮固定件(11)内下方与主动凸轮(12)啮合,且被动凸轮固定件(11)右侧壁上方设有与主动凸轮(12)咬合的齿键,所述齿键内横向开设有活动槽一,且被动凸轮固定件(11)右侧壁上方横向开设有活动槽二与滑槽,所述活动槽一与活动槽二通过滑槽连通,所述主传动轴(2)的一端插设在活动槽一中,且主传动轴(2)的另一端与刀具夹具(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的增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次传动轴(9)、分别固定在次传动轴(9)外壁左右两端的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与次传动轴第二齿轮(14)、设在次传动轴(9)外壁中部的次传动轴第二轴承(10),所述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与电机齿轮(5)啮合,且次传动轴第二齿轮(14)与主动凸轮(12)啮合,所述次传动轴(9)外壁套设有次传动轴第一轴承(4),且次传动轴第一轴承(4)位于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的右侧,所述次传动轴第二轴承(10)的外圈固定在被动凸轮固定件(11)内下方,且次传动轴第二轴承(10)的内圈与次传动轴(9)外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钻的增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且电机(6)、传动机构与冲击机构均设在壳体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容纳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的活动槽三,且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位于活动槽三中,所述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的连接端贯穿活动槽三内壁进入壳体内,且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的连接端与被动凸轮固定件(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钻的增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主动凸轮(12)外壁、壳体内壁连接,且主传动轴(2)与主动凸轮(12)相背离的一端横向贯穿壳体与刀具夹具(1)连接,所述次传动轴第一轴承(4)的内圈与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外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冲击钻的增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开关控制器(7)与扳机(8),且开关控制器(7)与扳机(8)、电机(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钻的增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凸轮固定件(11)与主动凸轮(12)均采用高耐磨金属件。
说明书: 冲击钻的增效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冲击钻和直流钻技术领域,具体为冲击钻的增效机构。背景技术[0002] 电动冲击钻因为体积小巧易于携带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与多种场所,常用来对一些不便于移动的物体进行加工作业。[0003] 现有的交流冲击钻包括电机、冲击装置、电钻冲击转换装置、传动轴以及其与电机连接部,通常是通过电机轴齿和输出轴齿直接传动的。例如,公告号为CN101036983A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手持式电动工具机”,其工作方式就是通过电机直接与动力输出传动结构连接(主动凸轮相连并带动主动凸轮沿着其轴线作转动),此种通过电机齿轮直接与动力输出传动结构相连的方式,对于电机的要求过高,从而导致电机易过载的问题,且直流电机无法进行直接替换使用。对于现有的直流钻的冲击功能的现实,都是通过弹簧离合,只有旋转方向的力且该力度轻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冲击钻的增效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对于电机的要求过高,从而导致电机易过载的问题,且直流电机无法进行直接替换使用的问题。[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冲击钻的增效机构,包括电机、传动机构与冲击机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电机齿轮连接,且电机齿轮与传动机构的一端啮合,所述冲击机构包括被动凸轮固定件、设在被动凸轮固定件上的电钻冲击切换滑块、分别设在主传动轴外壁左右两侧的主动凸轮与复位弹簧、刀具夹具,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横向贯穿被动凸轮固定件内下方与主动凸轮啮合,且被动凸轮固定件右侧壁上方设有与主动凸轮咬合的齿键,所述齿键内横向开设有活动槽一,且被动凸轮固定件右侧壁上方横向开设有活动槽二与滑槽,所述活动槽一与活动槽二通过滑槽连通,所述主传动轴的一端插设在活动槽一中,且主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刀具夹具连接。[0006]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次传动轴、分别固定在次传动轴外壁左右两端的次传动轴第一齿轮与次传动轴第二齿轮、设在次传动轴外壁中部的次传动轴第二轴承,所述次传动轴第一齿轮与电机齿轮啮合,且次传动轴第二齿轮与主动凸轮啮合,所述次传动轴外壁套设有次传动轴第一轴承,且次传动轴第一轴承位于次传动轴第一齿轮的右侧,所述次传动轴第二轴承的外圈固定在被动凸轮固定件内下方,且次传动轴第二轴承的内圈与次传动轴外壁固定连接。[0007] 优选的,还包括壳体,且电机、传动机构与冲击机构均设在壳体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容纳电钻冲击切换滑块的活动槽三,且电钻冲击切换滑块位于活动槽三中,所述电钻冲击切换滑块的连接端贯穿活动槽三内壁进入壳体内,且电钻冲击切换滑块的连接端与被动凸轮固定件连接。[0008] 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主动凸轮外壁、壳体内壁连接,且主传动轴与主动凸轮相背离的一端横向贯穿壳体与刀具夹具连接,所述次传动轴第一轴承的内圈与次传动轴第一齿轮外壁固定连接。[0009]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开关控制器与扳机,且开关控制器与扳机、电机连接。[0010] 优选的,所述气被动凸轮固定件与主动凸轮均采用高耐磨金属件。[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12] 本实用新型电动冲击钻采用二级转动轴的结构,通过齿轮之间的互相转换来改变了电机本身的扭矩,有效的提高了整体效率。从而提升了电动冲击钻的整体功率,降低了本身对于电机的功率的要求。达到有条件通过缩小电机尺寸来进一步小型化轻便化冲击钻功能的同时,工作时的功率还能进一步提升。附图说明[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与主传动轴、次传动轴爆炸示意图;[0015] 图3本实用新型被动凸轮固定件与主动凸轮结构示意图。[0016] 图中:1、刀具夹具;2、主传动轴;3、电钻冲击切换滑块;4、次传动轴第一轴承;5、电机齿轮6、电机;7、开关控制器;8、扳机;9、次传动轴;10、次传动轴第二轴承;11、被动凸轮固定件;12、主动凸轮;13、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4、次传动轴第二齿轮;15、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19] 实施例:[0020]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冲击钻的增效机构,包括电机6、传动机构与冲击机构,所述电机6的输出轴与电机齿轮5连接,且电机齿轮5与传动机构的一端啮合,电机6工作通过电机齿轮5将动力输送给传动机构,所述冲击机构包括被动凸轮固定件11、设在被动凸轮固定件11上的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分别设在主传动轴2外壁左右两侧的主动凸轮12与复位弹簧15、刀具夹具1,通过复位弹簧15能够使得主动凸轮12与被动凸轮固定件11进行咬合碰撞,从而实现主传动轴2的轴向往复旋转运动,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横向贯穿被动凸轮固定件11内下方与主动凸轮12啮合,传动机构能够带动主动凸轮12转动,从而带动主传动轴2转动,且被动凸轮固定件11右侧壁上方设有与主动凸轮12咬合的齿键,所述齿键内横向开设有活动槽一,且被动凸轮固定件11右侧壁上方横向开设有活动槽二与滑槽,所述活动槽一与活动槽二通过滑槽连通,所述主传动轴2的一端插设在活动槽一中,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通过移动主传动轴2旋转固定点(即主传动轴2在活动槽一或活动槽二中)来改变主动凸轮12与被动凸轮固定件11之间的接触面积来进行模式的切换,且主传动轴2的另一端与刀具夹具1连接。[0021]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次传动轴9、分别固定在次传动轴9外壁左右两端的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与次传动轴第二齿轮14、设在次传动轴9外壁中部的次传动轴第二轴承10,所述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与电机齿轮5啮合,且次传动轴第二齿轮14与主动凸轮12啮合,所述次传动轴9外壁套设有次传动轴第一轴承4,且次传动轴第一轴承4位于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的右侧,所述次传动轴第二轴承10的外圈固定在被动凸轮固定件11内下方,且次传动轴第二轴承10的内圈与次传动轴9外壁固定连接。[0022] 其中,该增效机构还包括壳体,且电机6、传动机构与冲击机构均设在壳体中,所述壳体上设有能够容纳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的活动槽三,且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位于活动槽三中,所述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的连接端贯穿活动槽三内壁进入壳体内,且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的连接端与被动凸轮固定件11连接。
[0023] 所述复位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主动凸轮12外壁、壳体内壁连接,且主传动轴2与主动凸轮12相背离的一端横向贯穿壳体与刀具夹具1连接,所述次传动轴第一轴承4的内圈与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外壁固定连接。[0024] 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开关控制器7与扳机8,且开关控制器7与扳机8、电机6连接,所述气被动凸轮固定件11与主动凸轮12均采用高耐磨金属件,提高了耐磨性能。[0025] 工作原理:使用时,按压扳机8,扳机8将信号输送给开关控制器7,开关控制器7控制电机6工作,电机6工作带动电机齿轮5转动,电机齿轮5转动通过次传动轴第一齿轮13带动次传动轴9转动,次传动轴9在次传动轴第一轴承4与次传动轴第二轴承10的内圈中进行转动,次传动轴9转动的同时带动次传动轴第二齿轮14转动,次传动轴第二齿轮14转动带动主动凸轮12转动,从而带动刀具夹具1转动,通过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对工作状态进行调节,当主传动轴2的一端位于活动槽一中时,由于复位弹簧15产生的作用力将主动凸轮12向被动凸轮固定件11的方向推进,从而使得主动凸轮12与被动凸轮固定件11上的齿槽进行不完全接触,当主动凸轮12转动时主动凸轮12上的齿槽与被动凸轮固定件11上的齿键相互排斥,从而带动主动凸轮12产生轴向运动,由于复位弹簧15的作用力能够将主动凸轮12复位,从而实现主传动轴2在进行旋转运动的同时也在进行轴向运动,带动刀具夹具1轴向运动实现冲击动作;通过移动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的位置能够对本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如图1所示,将电钻冲击切换滑块3向正前方移动,能够带动被动凸轮固定件11移动,使得主传动轴2从活动槽一中顺着滑槽移动进入活动槽二中,移动过程中时复位弹簧15被压缩,从而使得被动凸轮固定件11上的齿槽与主动凸轮12分离,主动凸轮12无法与被动凸轮固定件11上的齿键配合,当次传动轴9转动时,通过次传动轴第二齿轮14带动主动凸轮12转动,主动凸轮12带动主传动轴2与刀具夹具1转动实现电钻功能。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002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声明:
“冲击钻的增效机构”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