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加工技术

> 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及制备方法

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及制备方法

322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惠州市华达通气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2023-11-30 11:12:4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第一管道经过调节阀输送至氨液分离器底部,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第二管道将液氨输送至二氧化碳冷凝器底部,并保持液氨在所述氨液分离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中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2)在二氧化碳冷凝器中换热升温气化的液氨通过弯头开口朝下的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氨液分离器的中部进口阀;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上部的氨气通过弯头开口朝上的第四管道输送至制冷压缩机入口,并依次经过蒸发式冷凝器循环回流到液氨罐中;

(3)二氧化碳冷凝器里面设置有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气态二氧化碳从上部管道进入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冷凝后从下部管道出来制备成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重力自动流向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所述调节阀控制缓慢流动,防止液氨过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内壁有减波缓冲层,控制氨液分离器中的液面稳定。

4.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氨罐、氨液分离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所述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第一管道经过调节阀输送至氨液分离器底部,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第二管道将液氨输送至二氧化碳冷凝器底部;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中换热升温气化的液氨通过弯头开口朝下的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氨液分离器的中部进口阀;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上部的氨气通过弯头开口朝上的第四管道输送至制冷压缩机入口,并依次经过蒸发式冷凝器循环回流到液氨罐中;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里面设置有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气态二氧化碳从上部管道进入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冷凝后从下部管道出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液分离器的顶部,在所述第四管道的入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和气压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是一条水平管道,使液氨在所述氨液分离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中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重力自动流向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所述调节阀控制缓慢流动,防止液氨过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内壁有减波缓冲层,控制氨液分离器中的液面稳定。

说明书: 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及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方案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二氧化碳液化装置。背景技术[0002] 现有的二氧化碳液化装置的体积较为巨大,降低了空间利用率,安装方式均为一个平面布置,未充分节约空间,而且冷量转换率不高。现二氧化碳液化流程为液氨通过管道

及调节阀进入二氧化碳液化器的壳程,调节阀控制液位,液氨在二氧化碳液化器壳程减压

气化,其中气体会占用大部分的换热面积,导致此设备会很大,同时刚进来的液氨与气氨会

成过热状态,影响换热效果。传统的二氧化碳液化器壳程的液位不稳定,液面波动大,存在

液体过热,常发生剧烈的沸腾。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及制备方法,集成设备占用空间小,冷量转换率高,可保证液位稳定,防止过热沸腾。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制备方法,包括步骤[0005] (1)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第一管道经过调节阀输送至氨液分离器底部,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第二管道将液氨输送至二氧化碳冷凝器底部,并保持液氨在所述氨液分离

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中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0006] (2)在二氧化碳冷凝器中换热升温气化的液氨通过弯头开口朝下的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氨液分离器的中部进口阀;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上部的氨气通过弯头开口朝上的第

四管道输送至制冷压缩机入口,并依次经过蒸发式冷凝器循环回流到液氨罐中;

[0007] (3)二氧化碳冷凝器里面设置有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气态二氧化碳从上部管道进入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冷凝后从下部管道出来制备成产品。

[0008] 进一步,所述步骤1中,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重力自动流向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所述调节阀控制缓慢流动,防止液氨过热。

[0009]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内壁有减波缓冲层,控制氨液分离器中的液面稳定。

[001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包括液氨罐、氨液分离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所述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第一管道经过调节阀输送至氨液分离器底部,所述氨液

分离器底部通过第二管道将液氨输送至二氧化碳冷凝器底部;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中换热

升温气化的液氨通过弯头开口朝下的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氨液分离器的中部进口阀;所述

氨液分离器腔室上部的氨气通过弯头开口朝上的第四管道输送至制冷压缩机入口,并依次

经过蒸发式冷凝器循环回流到液氨罐中;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里面设置有铝制翅片式板式

换热器,气态二氧化碳从上部管道进入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冷凝后从下部管道出来。

[0011] 进一步,所述氨液分离器的顶部,在所述第四管道的入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和气压传感器。可以准确控制进入制冷压缩机的氨气量,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

[0012] 进一步,所述第二管道是一条水平管道,使液氨在所述氨液分离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中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0013] 进一步,所述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重力自动流向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所述调节阀控制缓慢流动,防止液氨过热。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内壁有减波缓冲层,控制氨液分

离器中的液面稳定。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0015] (1)集成安装设置了液氨罐、氨液分离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氨液分离器对液氨进行储存,可以准确控制进入制冷压缩机的氨气量,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独立安全控制液氨

储存。

[0016] (2)二氧化碳液化器采用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大大提高了冷量转换率,体积比传统二氧化碳液化器小,占地面积小,设备投资小成本低。

[0017] (3)氨液分离器中的液氨通过重力供给二氧化碳液化器,不用抽吸装置,不存在液体过热,且不存在气体进入换热器,影响换热效果。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内壁有减波缓冲

层,控制氨液分离器中的液面不波动。氨液分离器中的液位相对传统的二氧化碳液化器壳

程的液位稳定,没有剧烈的沸腾。

附图说明[0018]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包括液氨罐1、氨液分离器2和二氧化碳冷凝器3,所述液氨罐1中的液氨通过第一管道11经过调节阀输4送至氨液

分离器2底部,所述氨液分离器2底部通过第二管道22将液氨输送至二氧化碳冷凝器3底部;

所述二氧化碳冷凝器3中换热升温气化的液氨通过弯头开口朝下的第三管道33输送至所述

氨液分离器2的中部进口阀;所述氨液分离器2腔室上部的氨气通过弯头开口朝上的第四管

道44输送至制冷压缩机5入口,并依次经过蒸发式冷凝器6循环回流到液氨罐1中;所述二氧

化碳冷凝器3里面设置有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7,气态二氧化碳从上部管道55进入铝制翅

片式板式换热器,冷凝后液态二氧化碳从下部管道66出来。

[0021] 进一步,所述氨液分离器2的顶部,在所述第四管道44的入口处设置有控制阀门8和气压传感器9。可以准确控制进入制冷压缩机的氨气量,达到最佳的冷凝效果。

[0022] 所述第二管道22是一条水平管道,使液氨在所述氨液分离器2和二氧化碳冷凝器3中位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重力自动流向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

所述调节阀控制缓慢流动,防止液氨过热。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内壁有减波缓冲层,控制氨

液分离器中的液面稳定。

[0023]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制备方法,包括步骤[0024] (1)液氨罐中的液氨通过第一管道经过调节阀输送至氨液分离器底部,所述氨液分离器底部通过第二管道将液氨输送至二氧化碳冷凝器底部,并保持液氨在所述氨液分离

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中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0025] (2)在二氧化碳冷凝器中换热升温气化的液氨通过弯头开口朝下的第三管道输送至所述氨液分离器的中部进口阀;所述氨液分离器腔室上部的氨气通过弯头开口朝上的第

四管道输送至制冷压缩机入口,并依次经过蒸发式冷凝器循环回流到液氨罐中;

[0026] (3)二氧化碳冷凝器里面设置有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气态二氧化碳从上部管道进入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冷凝后从下部管道出来制备成产品。

[0027] 一种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集成安装设置了液氨罐、氨液分离器和二氧化碳冷凝器,氨液分离器对液氨进行储存,可以准确控制进入制冷压缩机的氨气量,达到最佳的冷凝

效果,独立安全控制液氨储存。二氧化碳液化器采用铝制翅片式板式换热器,大大提高了冷

量转换率,体积比传统二氧化碳液化器小。氨液分离器中的液氨通过重力供给二氧化碳液

化器,不用抽吸装置,不存在液体过热,且不存在气体进入换热器,影响换热效果。所述氨液

分离器腔室内壁有减波缓冲层,控制氨液分离器中的液面不波动。氨液分离器中的液位相

对传统的二氧化碳液化器壳程的液位稳定,没有剧烈的沸腾。



声明:
“新型二氧化碳液化装置及制备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2024退役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