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子和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压气体产生负压吸力的发生单元以及吸附传输带。
背景技术:
2.在光伏行业的光伏硅晶片/电池片;电子行业柔性电路板/硬板;3c数码行业的手机或电脑液晶屏/led屏/屏幕膜;印刷或包材行业的印刷纸皮/彩盒;物流分选以及其他行业中薄片工件的生产制造中,用于吸取薄片工件的吸附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现有的吸附设备是利用真空泵或真空电磁阀产生负压气体来起到吸附效果的,其存在以下的缺陷:
3.1.工作环境必须要有负压气源,即需要使用真空泵或真空电磁阀来产生负压气源,装置结构复杂。
4.2.真空泵产生的负压虽然足够强,但是制造成本较高,运行噪音大,而且需要经常维护;真空电磁阀成本尚可,但提供的负压吸附力较低。无论是真空泵,还是真空电磁阀,都需要使用较长的气路来传递负压,反应时间不够快。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正压气体产生负压吸力的发生单元,具有设计简洁、制造成本低、反应速度快,控制简单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
7.一种正压气体产生负压吸力的发生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元本体、设于单元本体中的气腔、一端连通所述气腔,另一端连接正压气源的进气孔和连通所述气腔与外界的喷射流道,所述单元本体还包括一个吸附表面,所述吸附表面上具有吸槽,所述吸槽连通所述喷射流道。
8.使用时,正压气源往气腔内输入正压气体,气体经喷射流道高速流出至外界,由此在连通喷射流道的吸槽处形成一个负压,由此实现对薄片工件的吸附。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单元本体包括基板和负压发生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凹腔,所述负压发生板置于所述第一凹腔内,所述负压发生板朝向所述第一凹腔的表面上设有第二凹腔,所述第一凹腔和所述第二凹腔对合构成所述气腔,所述进气孔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吸附表面、喷射流道与吸槽设于所述负压发生板上。采用分体式的单元本体能够便于加工和组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负压发生板突出所述第一凹腔外,所述吸附表面为所述负压发生板突出所述第一凹腔的一侧表面,所述喷射流道具有连通所述气腔的进口端以及连通所述负压发生板突出所述基板的侧壁的出口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喷射流道水平布置于所述负压发生板的第二凹腔的两侧,所述吸槽对
声明:
“正压气体产生负压吸力的发生单元以及吸附传输带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