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曲面多点热压成型设备,涉及复合材料曲面成形技术。本发明主要由成形室壁板、隔膜、多点可重构模具、加热装置及真空泵组成;所述的成形室壁板与隔膜或上部壁板围成密闭的复合材料成型室;所述的多点可重构模具由冲头、单元体、调形机构组成,固定在底部成形室壁板上方;所述的加热装置倒置固定于隔膜上方或倒置固定在上部壁板内侧;所述的真空泵位于复合材料成型室外部,其通过侧向成形室壁板上的抽真空口与复合材料成型室连接。本发明实现复合材料曲面多点热压成型,并降低成型时间50%,节省设备成本80%。此外,本发明不仅适合成形1-10米小尺寸复合材料曲面,还适合成形10米以上大尺寸复合材料曲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总成,包括复合材料板弹簧簧身、下金属夹板、上金属夹板、U型螺栓金属夹板,下金属夹板、复合材料板弹簧簧身、上金属夹板、U型螺栓金属夹板由下至上依次叠放后通过两个U型螺栓夹紧固定,复合材料板弹簧簧身两端分别螺栓连接有金属接头。复合材料板弹簧簧身采用E玻璃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制作,经过高压RTM工艺一体成型,复合材料板弹簧簧身的纤维铺层均为0度,纤维体积含量为58%。本发明提高复合材料板弹簧的轻量化水平,同时提高汽车板弹簧的使用寿命,且成本低,易于装配和维护。本发明同时公开了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板弹簧总成的装配方法。
一种轨道车辆复合材料侧墙线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复合材料线槽断面形状为匚字形,沿车体侧墙高度方向设置,线缆从空腔区域穿过,线槽开口端与复合材料侧墙外蒙皮连接,线槽封闭端与复合材料侧墙内蒙皮连接,内外蒙皮之间且线槽周围铺设有泡沫芯材,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材料侧墙线槽结构,采用碳纤维预浸料连续铺贴、高温加压固化成型,适合与碳纤维复合材料车体连接,成型过程中结构变形量小;能够有效的降低线槽结构重量,较之传统的金属车体线槽结构的减重效果明显,契合目前轨道车辆关于车体结构轻量化的设计需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化硼‑羧基化聚芳醚‑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导热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氮化硼与羧基化聚芳醚上的羧基产生氢键的相互作用力,将氮化硼分散在羧基化聚芳醚中富集形成导热相,为声子导热过程传输提供通道,降低声子在界面处的散射,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本发明利用聚酰亚胺织物作为力学支撑网络,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克服复合材料在填料添加量较大时力学性能遭到破坏的问题,赋予复合材料良好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自动切料设备及切割方法,该设备由切割称重工作台、进料车身和后台架三部分组成。所述切割称重工作台位于整个设备的前侧,后台架位于切割称重工作台的后侧,所述进料车身设置在后台架上,待加工的复合材料从设备的后台架进入设备,经进料车身预处理并进行单向切割后,进入切割称重工作台实现多角度、多方向的精确切割及称重。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材料自动切料设备,能满足不同尺寸复合材料的高精度、多角度裁剪需求;其在复合材料切割过程无需人工处理,能够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切割精度,减少材料成本20‑30%,降低人工生产成本60‑70%。
环氧树脂基中子和γ射线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屏蔽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屏蔽材料的屏蔽性能与其它物理力学性能难以兼顾、不能满足应用灵活性和施工多样性的要求,且制备工艺复杂的技术问题。该复合材料由5-15重量份的环氧树脂、2-9重量份的固化剂、1-10重量份的快中子慢化剂、2-20重量份的热中子吸收剂、65-85重量份的γ射线屏蔽剂、0-3重量份的惰性稀释剂、0-3重量份的活性稀释剂、0-2重量份的促进剂和0.5-5重量份助剂组成。该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中子及γ射线混合场屏蔽性能,且材料低毒、无气味、制备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可广泛应用于严格要求防辐射的各个领域中。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层间增韧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含磷聚芳醚酮及其增韧膜。本发明针对RTM成型工艺用双马树脂体系制备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特定工艺要求,设计了一种与双马树脂RTM成型工艺相匹配的层间增韧用含磷聚芳醚酮薄膜。其特征是在双马树脂注射阶段薄膜基本不溶于树脂体系,保持完整的膜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注射过程中薄膜溶解使树脂体系粘度突增,造成树脂流动困难等问题,但在完成树脂注射后的升温、固化工艺阶段,增韧膜与树脂基体发生溶解、分相产生增韧效果,形成层间增韧结构提高复合材料的损伤容限,使复合材料的层间韧性得以大幅提升。同时,含磷聚芳醚酮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不会影响复合材料的耐热性。
一种通过亚胺键共价连接的聚亚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其是分别用脂肪族二醛与脂肪族二胺反应制备硬度90~100HRR的聚亚胺材料PI-S和用芳香族二醛与脂肪族二胺反应制备硬度115~125HRR的聚亚胺材料PI-H;然后将两种聚亚胺材料PI-S和PI-H分别粉碎成粉末,过80~120目筛;再用球磨机混合30~60min使进一步混合均匀;最后将混合的聚亚胺材料粉末热压成型,即可得到通过亚胺键共价连接的聚亚胺复合材料。本发明产物的高分子链通过碳氮双键连接,可在70~80℃发生动态共价化学的亚胺复分解反应,具有低温塑性,本发明可在低温热压条件下得到机械性质优良的聚亚胺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高介电性能聚芳醚酮/聚苯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的技术领域。复合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磺化聚醚醚酮酮和聚苯胺包覆的碳纳米管,按质量计聚苯胺包覆的碳纳米管占10~50%,其余为磺化聚醚醚酮酮。制备方法是利用聚苯胺-碳纳米管作为改性填充材料,磺化聚醚醚酮酮作为基体材料,N-甲基吡咯烷酮作为溶剂,溶液共混搅拌均化;再浇铸成模。本发明由于填充材料的有机包覆层不仅可以使粒子均匀分散,而且可以降低渗流电流产生的可能,在保证介电常数的同时,降低其介电损耗;由本发明得到的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优良介电性能的高介电复合材料,可以在嵌入式电容中获得应用。
一种不同结晶度的轻质聚醚醚酮或其复合材料板材及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是将聚醚醚酮或其复合材料板材置于近临界或超临界CO2流体中,在320~360℃的饱和温度和5~30MPa的饱和压力下进行溶胀和渗透,饱和时间为30min~3h,然后快速卸压至常压,并冷却至室温;重复上述操作1~3次,最后退火处理,即可得到具有不同结晶度、不同泡孔尺寸和高发泡倍率的轻质聚醚醚酮或其复合材料。本发明克服了以往在制备结晶性聚醚醚酮或其复合材料泡沫膨胀倍率小、泡孔尺寸单一、气体饱和困难等缺点,拓宽了聚醚醚酮的应用领域,改善现有结晶性聚醚醚酮或其复合材料发泡技术上的瓶颈。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韧性抗冲击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抗冲击性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100重量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8重量份成核剂、2‑3重量份偶联剂、10‑15重量份聚苯乙烯空心微球、5‑8重量份硅溶胶、1‑2重量份马来酸酐接枝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4重量份环氧大豆油、1‑1.5重量份热稳定剂和0.5‑1重量份抗氧剂组成。该复合料材的抗冲击性好,经试验检测:该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达到38‑45KJ/m2。
本发明提供一种溴化银(银)‑铁酸铜‑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领域。该复合材料表示为:AgBr(Ag)/CuFe2O4/MIL‑101(Cr)。该方法操作简单,设备和环境要求低,便于投入实际使用:在去离子水中将溴化钾、MIL‑101(Cr)、铁酸铜混合搅拌,向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并保持剧烈搅拌,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在模拟太阳光灯下照射并缓慢搅拌,混合物进行磁分离、洗涤、干燥,得到溴化银(银)‑铁酸铜‑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复合材料。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可以高效选择性地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且上述具有磁性的复合材料能够解决传统粉体光催化材料不易分离回收的问题,因而其在处理硝酸盐污染的地下水工程实践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化的富含聚硫醇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所述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聚硫醇/硫复合材料以还原氧化石墨烯作为导电改性相、聚硫醇提供与硫的共聚位点,以此增强该复合材料的容量和充放电稳定性。选用升华硫、氧化石墨烯、L‑半胱氨酸盐酸盐、氨水和去离子水,以90℃为聚合、还原温度,真空抽滤后,经冷冻干燥后,得到富含聚硫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然后,将其与升华硫混合并经过热处理得到硫化的富含聚硫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该方法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且所得到的硫化的富含聚硫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橡胶硅藻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如何提供一种具备很好的吸附性能的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由100重量份天然橡胶、20‑40重量份丁腈橡胶、3‑5重量份硅油、5‑8重量份硅藻土超细粉、0.5‑2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1‑3重量份硫磺、0.5‑2重量份硫化促进剂、0.5‑2重量份氧化锌、1‑2重量份硬脂酸和2‑5重量份防老剂组成。该复合材料对甲醛具备很好的吸附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铅炭电池负极的碳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制备比例可控的碳基铅化合物复合材料,其中铅化合物在碳材料表面均匀的分布并保持碳材料原本的结构特征。制备方法如下:将碳材料和铅离子溶液在反应器皿中混合均匀,缓慢滴加沉淀剂,使铅离子完全沉积在碳材料表面,过滤,洗涤干燥获得前驱体,再通过高温处理获得复合材料,铅化合物质量比例在1‑90%之间。表面的氧化铅颗粒可以使复合材料和铅酸电池负极活性物质之间具有更好的结合,同时使用该复合材料添加剂制备的电池负极的负极比容量有明显的增加,降低了负极析氢量,使负极活性物质利用率也有较大提升,其部分荷电状态的高倍率充放电的循环寿命有显著提高。
一种三波段光感无机/量子点/有机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的设计方法属于半导体材料技术领域。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最大障碍,即太阳能电池成本高、转化效率低下的难点问题,本发明提出太阳能电池的硅量子点敏化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及其器件。主要包括软化学法制备多枝状氧化锌纳米阵列,以及官能团功能化的硅量子点在氧化锌纳米阵列中的自组装。在这些量子点修饰的纳米结构中填充有机导电聚合物(P3HT),形成有机/无机复合纳米网络结构。该复合材料的设计不仅充分考虑到硅量子点超电子效应的发挥,而且硅作为有机和无机材料间的交联剂,使得氧化锌与有机层接触更加牢固,有助于加快电荷的转移。除此之外该复合结构中作为光吸收媒介的三种物质可以实现对太阳光的分层吸收,提高基于该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最终实现紫外/近红外/可见三波段光感型无机/量子点/有机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
本发明涉及聚芳醚复合材料改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聚芳醚复合材料进行浸润性改性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聚芳醚复合材料进行浸润性改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芳醚复合材料进行飞秒激光处理后,对所述聚芳醚复合材料的表面进行微观结构的加工,得到浸润改性聚芳醚复合材料。所述方法可以在保证其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其浸润性可控(水接触角在0°~155°的变化)的目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应用。一种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混合液;将反应液进行超声处理并向反应液中滴加钛酸四丁酯得到反应液,对反应液进行超声处理1小时~4小时得到前驱体溶液;将前驱体溶液加热至100℃~200℃进行水热反应12小时~120小时后固液分离得到固体物,将固体物洗涤并干燥得到初产物;对初产物进行研磨处理;及将研磨处理后的初产物在350℃~450℃下煅烧得到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上述二氧化钛‑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工艺较为简单且能提高锂离子电池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手风琴结构的石墨烯‑二硫化钼/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复合材料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备:a、根据改进的Hummers方法制备氧化石墨;b、通过酸刻蚀法制备层状Ti2C;c、通过水热法制备rGO‑MoS2/Acc‑TiO2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作为析氢反应(HER)的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起始电势为90mV,塔菲尔斜率为49.5mV dec‑1,与同条件制得的Ti2C、MoS2和MoS2/Acc‑TiO2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该复合材料经过150000圈循环伏安测试后,电流密度几乎没有衰减,并且在200000s计时电位测试后,电位衰减仅有5%,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还可以拓展到其它催化剂的设计,为发展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发明提供一种波长可调的荧光防伪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荧光防伪复合材料领域。该复合材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由下列组分组成:碲化镉量子点0.5‑5%;聚氨酯材料95‑99.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波长可调的荧光防伪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制备碲化镉量子点溶液;然后制备聚氨酯预聚体;最后将碲化镉量子点溶液在搅拌下加入到聚氨酯预聚体中进行乳化,得到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在室温下放置溶剂完全挥发后再真空干燥,得到波长可调的荧光防伪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荧光防伪复合材料为隐形防伪材料,可以在正常图案中掺入部分复合材料,使其在紫外灯下发出有异于可见光下不同颜色的可见光,从而形成新的图案,起到防伪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包括聚乳酸和氧化石墨烯,所述氧化石墨烯占所述聚乳酸的质量百分数为0.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水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b)搅拌的条件下,将聚乳酸溶液加入到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溶液静置分层,过滤后得到母料;c)将所述母料与聚乳酸共混,得到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石墨烯/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79MPa、拉伸弹性模量可达3100MPa、缺口冲击强度可达12kJ/m2、热变形温度可达95℃。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元复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型复合材料。按重量%计各原料组份为:聚乳酸(PLA):45.0-80.0,聚丙撑碳酸酯(PPC):3.0-38.0,聚已内酯(PCL):3.0-38.0,聚3-羟基丁酸酯(PHB):3.0-38.0,其余为各种助剂。本发明的四元复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型复合材料是一种热塑性复合材料,改善了聚乳酸制品的成型加工性、耐热性、撕裂强度及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该四元复配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聚乳酸型复合材料可以通过吹塑成型的方法来制备物理化学性能优良的膜制品。该膜制品生物降解速度可控,广泛用于包装行业及农用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制备工艺,采用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匹配的铟钢为材料,制备与待制备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镜面结构相同的模具;在模具表面电镀一层金属层;采用可实现表面粗糙度增大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金属层未与模具结合的一面进行处理,使其完全粗化;按照铺层设计、铺层工艺要求,将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铺贴于金属层粗化面上,将铺贴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浸料固化成型,脱模,得到金属层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基底一体化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镜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镜坯进行研磨、表面镀金属反射膜,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该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可一体化成型。
本发明提供一种硒化镉量子点和锆基微孔配位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制法。所述的复合材料是由硒化镉量子点和锆基配位聚合物所构成,硒化镉量子点通过界面相互作用生长在锆基配位聚合物的内部或者外表面;所述的锆基配位聚合物为UIO-66或其类似物,它们有同样的拓扑结构,脱水的通式写成ZrOL,其中的L为有机配体,六个锆离子被氧以及带有羧基的有机配体的氧连接在一起形成团簇,每个团簇通过十二个有机配体与十二个同样的团簇相连构成三维的空间网络结构,结构中包含四面体笼和八面体笼。复合材料中CdSe的质量含量在3~50%之间,比表面在200~1800m2/g,能利用可见光光谱,用于光劈裂水制氢,光催化及光降解。制备CdSe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工艺简单,复合材料能再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高介电性能的聚芳醚酮/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材料是由功能化聚芳醚酮和碳纳米管组成,按两者体积分数和为100%计算,碳纳米管占0.5~20%,其余为功能化聚芳醚酮。具体是利用碳纳米管(未修饰的碳纳米管和羧酸修饰的碳纳米管)作为改性填充材料,功能化聚芳醚酮(磺化聚芳醚酮、氨基功能化聚芳醚酮及氰基功能化聚芳醚酮)作为基体材料,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高介电性能的功能化聚芳醚酮/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同时解决了介电损耗高及填充量过高加工性能下降等问题。
本发明涉及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在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中的装饰板加工生产之后可对两端进行快速加工切割,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制备装置对接到生产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产品流水线上,并将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承接放置固定在制备装置内;步骤二:利用制备装置将承接固定的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进行旋转位置,并使得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垂直于地面竖直放置;步骤三:将垂直于地面竖直放置的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任意一端进行切割成弧形;步骤四:将垂直于地面竖直放置的可降解木塑复合材料的任意一端进行打磨成梯形。
本发明提供了体型聚氨酯在聚乳酸增塑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体型聚氨酯增塑聚乳酸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结构中,聚乳酸分布在体型聚氨酯网格结构中。本发明提供的体型聚氨酯增塑聚乳酸复合材料,将聚乳酸分布于体型聚氨酯网格结构中,获得的体型聚氨酯增塑聚乳酸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模量、高韧性、结构稳定的特性。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体型聚氨酯增塑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特定制备方法,将多元醇与聚乳酸进行溶液共混,然后在低温下加入多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反应完成后形成聚乳酸分布于体型聚氨酯网格中的结构,蒸发除去溶剂,得到体型聚氨酯增塑聚乳酸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酞菁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激光防护领域。本发明的碳纳米管酞菁纳米复合材料为碳纳米管与酞菁的复合物,其中碳纳米管为表面经过羧基化或者胺基化的碳纳米管,酞菁为无金属酞菁。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金属酞菁溶于浓硫酸中,再加入去离子水,然后将羧基化或者胺基化的碳纳米管加入其中,进行加热反应,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碳纳米管酞菁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的纳米复合材料是由羧基化或者胺基化的碳纳米管与无金属酞菁进行复合制备的功能化碳纳米管‑酞菁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的复合材料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良好,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可用于激光防护。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这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手糊成型工艺,在起增强作用的增强相或带来附加功能的功能相上涂刷已用溶剂溶解的基质,基质浸润增强相或功能相,待溶剂挥发,置于激光器下进行扫描,增强相或功能相将激光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并将热能迅速的传递给浸润增强相或功能相的基质,基质发生熔融、交联,重新填充由于溶剂挥发所留下的微孔,随着激光头的移动,熔融区由于激光射线或其它能量的射线的移除,迅速固化,令基质完全进入到增强相或功能相中,形成了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强镁基复合材料,其构成重量 百分比为 Al12Mg17粉末为3-20%,锌粉为1%,镁粉为79-96%; Al12Mg17为纳米粉末,锌粉、镁粉为粒度均小于1微米的粉末。 经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证实该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为纳米 Al12Mg17粉末,扫描电镜照片分析表明增强相弥散均 匀。本发明先通过铝粉与镁粉的固相反应合成出所需的 Al12Mg17粉末,再以 Al12Mg17粉、锌粉和镁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装置实现原 料的充分混合。在压锻过程中,叶蜡石作为密封与传压介质, 起到充分隔绝氧气并均匀传递压力的作用。通过半固态流变压 锻技术,无需加入任何晶粒抑制剂即可得到细晶粒组织,消除 了传统铸造合金中的柱状晶和粗大的枝状晶,得到的高强镁基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吉林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