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首先在器件阳极上构筑导电聚合物/导电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作为器件的空穴注入层,再进行器件其它功能层及电极薄膜的制备。空穴注入层中的导电聚合物包含了导电聚合物及其纳米粒子,具有电导率高、薄膜平整度好的特点。本发明不仅用于制作高发光效率、长寿命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而且可应用于彩色液晶显示的背光灯、照明灯板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塑性塑料,其原料组成和质量比为:聚丙烯70-90份,可光固化交联单体5-20份,低聚物8-25份,光引发剂2.5-5.5份,光敏剂0.5-1.5份,所述可见光交联单体为丙烯酸酯类单体,低聚物为双酚A环氧二丙烯酸酯、改性环氧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光引发剂为1-羟基-环己基-苯甲酮。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相对少量的可光固化交联单体、低聚物、光引发剂和光敏剂与大量的热塑性塑料进行共混,使混合体系的粘度降低,这样既改善了热塑性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性,避免了高温成型可能发生的潜在阵解,又能使热塑性塑料的优异性能得以保留。
本项目涉及一种农作物秸秆制全生物质增强纤维板的制备工艺,该产品主要用作汽车内装饰零部件衬板。该材料是利用大宗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稻草、麦草、棉杆、玉米杆等生物质作为原材料,经去泥沙、切段、碾压、揉搓、开松、混匀后,混入脂肪水解酶、蛋白水解酶和纤维水解酶,控制水解程度,使纤维表面的蜡状脂肪、纤维及胶原蛋白发生部分水解生成一定分子量的水性多羟基、羧基和氨基的生物质胶粘剂,将其填装在模具中,加温加压,使纤维上的和水解出来生物质胶粘剂的多羟基、羧基和氨基在高温下重新发生缩合聚合和交联化学反应,粘接成为一个整体材料,制成全生物质增强纤维板,于该方法可以用模压成型法制备形状负责的硬挺片状产品,其容重也可以随模具的厚薄限位而调整,主要可用于制造汽车、火车、轮船内装饰零部件用的新型复合材料或衬板材料,也可以代替各种纤维板和纤维塑胶板使用,该产品可以回收循环利用。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担载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杀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价格便宜,制备简单,便于回收利用的担载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杀菌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其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为,硝酸银0.05~5%,还原剂0.01~0.5%,氧化石墨烯0.5~10%,余量为柠檬酸缓冲溶液。
本发明公开了利用木质纤维素制备新型热塑性酚醛树脂以及实现固化的方法。利用木质纤维素替代甲醛,与苯酚在酸催化下120-150℃“一锅法”聚合制备无醛型热塑性酚醛树脂。生物质酚醛树脂以六次甲基四胺作为固化剂,在160-180℃热处理可以得到与传统酚醛树脂相当的固化物。本发明制备方法具有绿色环保、简便可靠和成本低廉的优势,产品在胶粘剂、涂料和复合材料基体上应用前景广阔。
一种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三维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石墨烯片层间存在强烈的π‑π相互作用,使得片层间有很强的聚集趋势,难以实现石墨烯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效果,导致石墨烯基聚合物的电学和机械性能差的问题。方法:一、制备三维石墨烯;二、复合,得到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三维石墨烯复合薄膜。本发明中三维石墨烯同聚酰亚胺基体可紧密连接,与聚酰亚胺基体共同作用形成许多“微电容器”,更有利于发挥石墨烯的电学性能优势提高薄膜的介电性能。本发明可获得一种高介电常数聚酰亚胺/三维石墨烯复合薄膜。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芳纶压制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在芳纶基布上选择粘结改性丁腈橡胶,可获得耐油性、抗压性俱佳的芳纶压制环。本发明改性丁腈胶中含有与丁二烯和丙烯腈共聚结合的纳米二氧化硅@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可有效提升橡胶抗压强度和进一步改善橡胶的耐油性。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芳纶压制环,芳纶基布与橡胶层的粘结力更强,进而可进一步改善抗压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型发泡陶瓷板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生产领域。本方法包括,步骤1)在具有围边的耐火窑具内形成底层、中间层和公知的以碳化硅为发泡剂的发泡陶瓷原料层;步骤2)将耐火窑具送入窑中烧成,烧成温度为1050℃‑1200℃;步骤3)出窑后,将复合型发泡陶瓷荒料从耐火窑具中取出,再按所需形制进行切割抛磨获得复合型发泡陶瓷板材;上述底层为在≥1000℃下烧结的陶瓷板、以公知的烧成温度为1050℃‑1200℃的陶瓷砖粉料压制成型的生坯、公知的可在步骤2)的烧成条件不变形开裂的石板、或水泥板中的一种;形成中间层的原料为烧成温度为1050℃‑1200℃的陶瓷原料,其中含有刚玉和熔块,刚玉含量≥5%,熔块含量≥60%。本方案工艺灵活度高,可以获得大规格复合型发泡陶瓷。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包覆硅批量化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石墨烯包覆硅原料预处理:准备硅原料,并采用超声辅助砂磨装置对硅原料进行纳米化处理;S2.硅碳前驱体合成:采用硅碳前驱体作为前驱体原料,通过喷雾干燥和低温热处理工艺,实现硅碳前驱体材料的微纳原位复合造粒;S3.包覆处理:使用高温回转炉或高温高真空设备进行原位异质外延碳包覆处理,得到制备的石墨烯包覆硅材料;本发明利用高温高真空设备、研究真空系统参数、气路方式和热处理温度制度等对石墨烯包覆纳米硅复合材料中各组分结构和含量的影响,综合考察电化学性能和体积膨胀行为,通过制备出的优异结果逐步开展中试放大和批量化制备,提高石墨烯包覆硅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有机骨架‑醋酸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准备CA、制备UiO‑66‑NH2、制备铸膜液、刮涂。本发明制得的UiO‑66‑NH2有着良好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长时间操作稳定性,可持续重复工作;复合材料易得、成本低、可再生可降解。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耐高温防热辐射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工艺,该纤维增强耐高温防热辐射复合气凝胶包括以下原料组份:硅源10‑20份、有机溶剂2‑80份、水1‑40份、催化剂0.01‑1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10份、正硅酸乙酯0.1‑3份、纳米微孔氧化铝0.5‑3份、纳米陶瓷微球0.5‑3份、二氧化钛0.5‑4份、四氧化三铁0.5‑4份及纤维骨架1份。本发明成本低、工序简单易操作、反应条件温和、产率稳定,可以规模化生产,且制得的气凝胶复合材料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与市场现有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相比,可以耐受1200℃,满足特殊情况下的高温使用条件,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吸附与催化双功能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用于高温烟气二氧化碳捕集与原位甲烷催化转化,该双功能材料的化学表达式为NiaMb/NcCaO,其中,a、b、c分别表示组分Ni、M金属、N金属氧化物的质量含量;M为Fe、Mo、Co、Zr、Mg中的任意一种,N为碱金属;吸附活性组分NcCaO和催化活性组分NiaMb之间的质量比为1:0.05~0.3;c为0.05~0.1,a:b为1:0.05~1。该材料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一步法合成,通过加入有机模板剂,制备出多孔结构的复合材料。该双功能材料吸附容量能达到9‑10mol/kg,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长时间连续甲烷干重整催化反应过程保持超高活性,CO2几乎完全转化,得到的产品气中H2/CO比例稳定为0.9,催化剂无明显积碳现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浸渍法负载石墨炔材料提升纤维织物性能的方法。其特点是: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γ型石墨单炔、三聚氰胺、六水合氯化铁的混合样品溶于无水乙醇中在室温下搅拌24h充分混合并做干燥处理;(2)高温还原后所得的样品即铁、氮共掺杂γ‑石墨单炔复合材料;(3)将预处理过后的干燥的织布浸泡于浓度为2.0mg/mL的混合溶液中并超声处理20min;(4)待γ石墨单炔材料充分负载于织布上后捞出,进行干燥。本发明得到的石墨炔改性纤维织物,其柔性及力学性能、电催化性能等进一步增强,且方法简单、成本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制备的产品在纺织材料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nO2@MoS2/RGO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电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在本发明中,通过将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片状结构的MnO2复合得到MoS2/RGO,然后再复合中空MnO2纳米微球,得到MnO2@MoS2/RGO电极材料;所述MnO2@MoS2/RGO电极材料通过二次结构重组解决了MnO2的团聚问题,MnO2均匀分散在片层间,形成丰富的导电网络,保证了复合材料间的充分密切接触;所述MnO2@MoS2/RGO电极材料比电容高,在超级电容器、微纳米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电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属于氧还原电催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白皮粉主要成分胶原纤维为基材、利用杨梅单宁的界面粘附修饰改性,从而构建出一种分级多孔皮胶原基金属镍有机框架复合碳纳米纤维MOF‑74@CCF‑BT。所述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且反应时间短,所合成的复合材料产量高、形貌均一、比表面积大,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该发明用于解决现有燃料电池催化剂普遍面临前驱体单一的障碍和合成成本较高以及存在的阴极氧还原反应可逆性很低,交换电流密度较小的问题,克服了传统商业Pt基催化材料成本高和有毒性等缺陷,得到的氧还原电催化剂具有较高起始电位、半坡电位、优异的极限电流以及高稳定性和较强的抗甲醇中毒能力等优点,因此,用生物质皮粉作为良载体和碳源,植物单宁作为连接胶原纤维和镍金属有机框架的桥梁分子,开发的MOF‑74@CCF‑BT作为可替代传统商业Pt/C的高效电催化剂,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新型液态金属基光热相变储能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相变储能材料的低光热转换性能,低导热率,易泄露等缺点,其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得液态金属基光热相变颗粒;对纤维素凝胶其进行烷基化改性,即得烷基化纤维素气凝胶;对液态金属基光热相变颗粒进行融化后通过真空浸渍将其负载至烷基化纤维素气凝胶中,即得液态金属基光热相变储能气凝胶。本发明制得的液态金属基光热相变储能气凝胶具有高效光热转换,防泄漏,导热增强以及高储能焓值,使得其在光热相变储能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发明是基于适配体“开关”构象变化控制释放电化学系统的构建及其应用,基于封装MB作为电子转移介质的氨基化介孔硅材料,设计了一种高灵敏检测U118‑MG型细胞的电化学系统。利用与U118‑MG型细胞具有良好作用的DNA适体,当其存在时引发适体与介孔硅复合材料的脱离,从而MB被释放。释放的MB信号分子被带负电的ITO电极捕获,从而将大量的信号分子聚集于电极表面实现U118‑MG型细胞的检测。本专利利用上述所提分析检测原理,基于新型ITO电化学系统不仅实现了U118‑MG型细胞适配体的筛选,而且为实际复杂样本中U118‑MG型细胞的高灵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性能好的复合橡胶垫,所述复合橡胶垫由第一橡胶层和第二橡胶层组成;所述第一橡胶层和/或第二橡胶层采用复合补强材料制成,所述复合补强材料由纳米棕榈纤维、螺旋纳米碳纤维、纳米活性碳酸钙和滑石粉组成;其中,所述纳米棕榈纤维、螺旋纳米碳纤维、纳米活性碳酸钙和滑石粉的质量比为2:2:1:2。本发明将纳米棕榈纤维、螺旋纳米碳纤维和纳米活性碳酸钙协同配合添加到橡胶复配体系中。纳米活性碳酸钙改善了纳米棕榈纤维、螺旋纳米碳纤维在橡胶体系内的分散性,使纳米棕榈纤维、螺旋纳米碳纤维可均匀分散于橡胶基体内。同时,三种材料协同为提高橡胶复合材料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等综合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废弃聚丙烯的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塑料着色技术领域,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聚丙烯回收料85‑100份、改性硅藻土15‑20份、颜料10‑14份、聚丙烯接枝物10‑15份、抗氧剂1份;制备步骤如下:将改性硅藻土和颜料混合后,加入聚丙烯回收料、聚丙烯接枝物和抗氧剂混合,然后转移至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得到所需母粒;其中聚丙烯接枝物不仅与聚丙烯回收料具有较高的相容性,并且还因为含有酯基和二苯甲酮结构,能够使颜料与聚合物之间形成较强的亲和力,提高复合材料的耐光老化性,改性硅藻土不仅作为硬质填充物提高色母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而且能够与聚丙烯接枝物协同发挥抗紫外和分散颜料的性能。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S型晶化氮化碳同质结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光催化CO2还原应用。本发明以三聚氰胺、氯化锂、以及氯化钾为原料,结合异步结晶和静电自组装策略制备出S型晶化氮化碳同质结光催化材料并探究了其在光催化CO2还原领域的应用。该复合材料具有1D/2D面对面接触的结构,包含三嗪和七嗪两种晶相,两种晶相比例可精确调控。在三嗪/七嗪两种晶相的界面间存在界面电场,促使光生电子按照S型转移。S型同质结可通过多种表征证明,并且该S型同质结不受两种晶相比例的影响。在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应用中,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其CO生成速率高达19.38μmol g‑1h‑1,并且具有81.8μmol g‑1h‑1的电子消耗速率。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所述材料的成分包括:PEEK树脂、玻璃微珠和表面氧化处理的碳纤维;利用半结晶型聚合物PEEK树脂作为基体树脂,克服了目前电磁屏蔽材料只采用无定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为基体材料的技术偏见,鉴于基体树脂PEEK不仅是半结晶性聚合物,而且常温下它几乎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再加之碳纤维和玻璃微珠这两种吸波剂填料本身也容易发生自身团聚,故通过采用表面氧化处理的碳纤维,使各成分间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和界面效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类火龙果结构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将石墨粉、纳米级硅粉或微纳米级硅粉、导电剂和粘结剂进行干法混合;S2:将步骤S1所得物料进行湿法分散;S3:将步骤S2所得物料进行干燥处理;S4:将步骤S3所得物料进行冷压成型;S5:将步骤S4所得物料进行高温炭化;S6:将步骤S5所得物料进行破碎分级;S7:将步骤S6所得物料进行包覆造粒;S8:将步骤S7所得物料进行二次高温炭化;S9:将步骤S8所得物料进行筛分,得到结构类火龙果型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增强了硅碳复合材料的壳层结构强度,且实现对纳米/微纳米颗粒的完全、均匀包覆,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满足对锂离子电池中高性能负极的应用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载体铜箔、制备工艺、用途及动力电池负极片的制备工艺,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薄膜载体层、磁控溅射金属剥离层/真空蒸镀金属剥离层、磁控溅射种子层/真空蒸镀种子层、电镀铜层,所述薄膜载体层厚为10μm‑25μm,所述金属剥离层为0.1nm‑10nm,所述电镀铜层厚为1.5μm‑4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载体铜箔的薄膜载体层厚为10μm‑25μm,该厚范围的薄膜载体层选材范围广,价格适中,可以作为现有薄膜与铜复合材料的替代方案,采用较大厚度的薄膜载体层,保障了在薄膜载体层表面进行连续化、规模化镀铜,克服了较薄厚度的薄膜容易出现褶皱、断裂的技术难题;另外,电镀铜层为1.5μm‑4μm,更薄的电镀铜层能够降低重量,提高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涉及一种异质材料的声控嫁接增材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待加工材料加入到构件中所需成型的位置;S2:调整超声微聚焦的焦点到需要成型的平面S3:打开超声发生器,根据所加工材料的最佳超声打印参数对应调整超声发生器的参数;S4:驱动超声打印头运动,对所需成型的位置施加机械振动,该位置的待加工材料受到超声作用固化;S5:去除未固化的材料,固化的材料与构件表面连接,实现嫁接增材;本方法突破现有技术的限制,能在不同材料表面的任意位置实现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嫁接增材制造,如在半封闭腔道内、在金属或非金属零件内外壁及管壁间隙,通过声波接触或非接触打印嫁接增材,实现异质材料的零件连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铑的羟基氧化铁负载迈科烯催化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其过程为将氧化剂和所述的催化材料投加到被处理的废水中。该催化材料通过在迈科烯‑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上负载铑和羟基氧化铁得到。本发明利用细菌纤维素原位固定迈科烯,解决了羟基氧化铁因分子表面团聚而造成大量活性位点无法暴露的问题。同时,细菌纤维素的存在使得催化材料的回收循环使用变得更加便利。此外,本发明利用迈科烯和铑显著增强了羟基氧化铁的反应活性:迈科烯对于污染物分子具有富集作用,有利于后续催化反应的进行;迈科烯的独特结构使得其可与羟基氧化铁产生相互作用,并使得催化反应过程的电子转移变得更为便利,达到提高催化剂反应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和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ZCS‑TiO2为材料制备细菌纤维素多功能膜的方法以及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本发明先合成ZCS‑TiO2复合材料,然后以BC为改性配体,ZCS‑TiO2为支撑材料,制备BC/ZCS‑TiO2膜,本发明将ZCS/TiO2结合在BC中,可以提高膜材料的抗菌性能,紫外驱动自清洁性能,还能增加膜材料对有机溶剂和油的分离能力。结果表明利用本发明获得的双功能BC/ZCS‑TiO2膜有优越的油水分离性能,且有较高的可重复使用性。
本发明属于燃料电池用催化剂技术领域,公开了PtCoNi/C合金纳米催化剂,将CoNi/C用于乙二醇溶液中,并搅拌至完全分散;再加入六水合氯化铂(Ⅱ),搅拌至完全溶解;将混合后的溶液加热至140℃,并保持10min,同时进行离心;再利用乙二醇洗涤过滤出固体颗粒,对固体颗粒进行烘干后得到PtCoNi/C合金纳米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催化剂利用3d过渡金属Co、Ni为催化剂带来协同效应,使其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同时相比使用单金属Pt,使用合成的Pt‑M(M=Co、Ni)复合材料,能够降低原料成本。
一种轻质阻燃型生态海岛路基材料的制备方法,选用了耐温耐腐蚀性的多晶莫来石纤维为基体,利用机械搅拌器均匀搅拌,在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的作用下均匀分散于水中,得到流动性良好的浆料。浆料倒入模具中自然成型后通过干燥即可得到轻质多孔的纤维基复合材料,所得的纤维制品具有优良的阻燃特性和耐腐蚀性。本发明为人工生态岛屿建设提供了潜在的一种新型路基材料,并通过无土培育实验证实了在此类材料上生长植被的可能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改性聚氨酯树脂体系,该树脂体系既克服了传统聚氨酯树脂在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不耐潮气的缺点,又保留了聚氨酯树脂优异、宽泛的性能。该树脂体系是通过多元醇小分子、聚酯(聚醚)多元醇大分子与多异氰酸酯、缩水甘油等通过化学反应而获得。其与胺类固化剂、巯基类固化剂形成性能优异的固化物,可用于各种性能要求的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密封(包封)材料等的基础树脂体系。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用超低线性膨胀系数母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Sc2W3O12 30~69份、聚硼硅氧烷10~20份、基体树脂20~45份和表面处理剂1~5份。本发明采用Sc2W3O12和聚硼硅氧烷作为母粒的主体部分,再配合表面处理剂加强其在聚丙烯中分散效果,最终制备出低线性膨胀系数和高表面张力的复合材料,为汽车的轻量化做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所述聚丙烯用超低线性膨胀系数母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江苏无锡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