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采用含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分别对硅和石墨进行表面修饰反应,得到氨基功能化的硅材料和氨基功能化的石墨材料;再将氨基功能化的硅材料和石墨材料与含酰胺基的聚酰亚胺进行混合,得到硅碳复合材料前驱体;最后将硅碳复合材料前驱体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碳化处理,即得到所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所述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克服了现有碳硅材料中硅体积仍然发生较大变化的缺陷,最终有效提升了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寒雨靴的生产工艺,属于雨靴生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准备以下重量份原料:天然橡胶70‑75份、丁苯橡胶25‑30份、聚苯乙烯4‑6份、改性纳米二氧化钛10‑15份、硫磺2‑2.5份、促进剂0.4‑0.6份、碳酸锌4‑5份、耐低温增塑剂10‑15份、防老剂0.5份、C5石油树脂2‑4份;第二步、将第一步中原料熔融后,向模具中一体注射熔融的雨靴材料,冷却成型,得到抗寒雨靴,本发明在雨靴基料中加入了耐低温增塑剂和改性纳米二氧化钛,耐低温增塑剂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脆性温度变得的更低,耐低温性能更好,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加入赋予复合材料较强的耐污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型信号电缆及其制作方法,该电缆包括多个电缆内芯,以及多个电缆内芯外依次包覆的第三陶瓷纤维耐火带、第二金属屏蔽层、第二硅橡胶复合材料阻燃层、纳米阻燃绝缘层和阻燃外护套;每个电缆内芯均包括第二陶瓷纤维耐火带、第二陶瓷纤维耐火带内部设置的多个导体芯组、第二陶瓷纤维耐火带外部依次包覆的绝缘屏蔽层和第一金属屏蔽层,以及每个导体芯组外依次包覆的第一陶瓷纤维耐火带和第一硅橡胶复合材料阻燃层;本电缆的耐火试验不仅满足国标GB/T?19216的要求;还可满足英国BS6387标准中规定的C级、W级和Z级的要求;试验过程中,电缆既不短路也不开路。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其包括:首先采用酸或者碱化合物对硅粉进行表面处理后,再进行高温处理,得到表面羟基化的硅粉;接着将表面羟基化的硅粉与含羟基的聚酰亚胺进行混合,得到聚酰亚胺包覆硅粉的复合材料;最后将聚酰亚胺包覆硅粉的复合材料进行碳化处理,即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本发明所述硅碳负极材料可以同时具备硅类材料的高储锂特性和碳类材料的高循环稳定性,并且有效抑制了硅负极的体积膨胀,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静电塑料电瓶壳及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10‑15份抗静电填料,55‑75份基体树脂,5‑10份炭黑,5‑10份丁苯热塑性弹性体,0.1‑0.5份抗氧剂1010,1‑1.5份硬脂酸锌;第一步、将基体树脂和抗静电填料加入密炼机中密炼,制得复合材料;将复合材料、炭黑、丁苯热塑性弹性体、抗氧剂1010和硬脂酸锌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之后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制得抗静电塑料电瓶壳;产物C一端含有脂肪烃结构,能够与高分子基体之间良好的相容,解决了抗静电剂与高分子基体相容性差的技术问题,另一端含有大量羟基,作为亲水基团能够吸附周围的水分子形成导电层,提高抗静电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旧柳编制备的木粉;涉及柳编技术领域,将废旧柳编制品收回后,进行清洗,干燥后,再进行粉碎,得到废旧柳编粉;将废旧柳编粉采用碱液进行浸泡处理,然后过滤,清水洗涤至中性,干燥,得到碱处理废旧柳编粉;将碱处理废旧柳编粉置于炭化炉中,进行表面碳化处理,完成后,得到表面碳化料;将表面碳化料与柳木粉混合,得到混合木粉;对混合木粉置于丙烯酰胺水溶液中真空浸渍处理,然后过滤,再采用微波间歇处理,处理完成后,即可;本发明方法制备通过对废旧柳编粉进行处理,能够显著的改善了废旧柳编粉的性能,通过将其与柳木粉进行混合处理,得到的复合木粉应用于木塑复合材料中,能够更好的改善木塑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不锈钢筛板冲孔加工时毛刺生成率的工艺方法,不锈钢筛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工艺如下:1)制得杂化纳米纤维;2)制得氮化硅复合纤维;3)将无定形硼粉与氮化硅复合纤维混合后得到混合粉体;4)将混合粉体经过高温热处理得到改性氮化硅复合纤维;5)将1Cr18Ni9Ti钢熔炼后得到不锈钢钢液,将改性氮化硅复合纤维预热后转移至模具中,将不锈钢钢液浇注入模具中,铸造成不锈钢复合材料,然后对不锈钢复合材料进行冲孔加工处理即可得到不锈钢筛板。本发明提供的工艺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不锈钢筛板在冲孔加工中毛刺的生成,提升了筛孔处的光滑程度,省去了后期筛孔外缘和内孔处的整修,不仅降低了加工成本,并且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型计算机通讯电缆及其制作方法,该电缆包括多个电缆内芯,以及多个电缆内芯外依次包覆的第三陶瓷纤维耐火带、第二金属屏蔽层、第二硅橡胶复合材料阻燃层、纳米阻燃绝缘层和阻燃外护套;每个电缆内芯均包括第二陶瓷纤维耐火带、第二陶瓷纤维耐火带内部设置的多个导体芯组、第二陶瓷纤维耐火带外部依次包覆的绝缘屏蔽层和第一金属屏蔽层,以及每个导体芯组外依次包覆的第一陶瓷纤维耐火带和第一硅橡胶复合材料阻燃层;本电缆的耐火试验不仅满足国标GB/T?19216的要求;还可满足英国BS6387标准中规定的C级、W级和Z级的要求;试验过程中,电缆既不短路也不开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渔线轮用玄武岩纤维、石墨复合增强PA6材料及其制备工艺,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玄武岩纤维作为增强纤维,以纳米石墨粉作为导电填料,相对于采用碳纤维作为增强纤维来说,具有降低成本的明显特点,并通过硅烷偶联剂和抗氧剂的添加制得复合材料;所制复合材料属于轻质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抗静电性能,尺寸稳定性好,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应用性能以及扩大了材料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设备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绝缘导热配电柜,所述柜体由抗张强度为82‑88MPa的复合材料制成,所述复合材料由镍基合金粉末与碳化硅纤维密封制粒后用纳米氧化铝溶胶处理,最后与聚苯硫醚制备得到。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有助于提高碳化硅纤维的导热性,同时对其机械强度有明显提高,然后通过纳米氧化铝溶胶处理,能够改善碳化硅纤维的电绝缘性,然后再与聚苯硫醚混合制备复合材料,硅烷偶联剂能增强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所得塑料强度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导热性,用于制备配电柜,有质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能保证配电柜安全使用的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的阻燃型木纤维复合聚乙烯板材,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杨木粉、高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碳纤维、PE蜡、KH550、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可膨胀石墨、包覆红磷、丙烯酸溶液等为原料。用丙烯酸溶液、KH550/乙醇溶液对杨木粉进行浸泡处理,改性后的木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好,相容性高,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得到改善;且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韧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用三聚氰胺对聚磷酸铵进行活化改性处理后,再与可膨胀石墨、包覆红磷混合球磨,相互间存在协同作用,得到复合阻燃剂,用于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废弃口罩熔喷材料的汽车外饰件专用料,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PC树脂80‑100份、废弃口罩回收料50‑60份、阻燃填料10‑20份、改性蒙脱土10‑15份、玄武岩纤维5‑10份、增韧剂1‑5份、光稳定剂1‑3份和偶联剂1‑3份;其中阻燃填料的加入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阻燃性能和耐热性能,改性蒙脱土和增韧剂从无机、有机两个方面赋予复合材料优异的韧性和抗冲击能量,钛白粉既能散射紫外线,又能吸收紫外线,提高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能,并且利用废弃口罩中的熔喷材料,实现废物二次高效利用,减少污染,因此,本发明的汽车外饰件专用料具有抗冲击、耐高温、阻燃和成本低廉、环保健康等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旧塑料生产的耐磨高强度塑料颗粒,属于塑料技术领域。且该高强度塑料颗粒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树脂粒80‑125份、废旧塑料改性颗粒10‑23份、辅助剂8‑26份。且本发明利用强度助剂对废旧塑料颗粒进行了改性,因该强度助剂中含有大量的POSS结构、双键、聚醚链,改善了废旧塑料质脆、韧性差,强度低,耐磨性的缺陷。且将改性肥料加入复合材料体系中,废旧塑料改性颗粒与主体树脂粒均匀混合后,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和分子间的作用力,该强度助剂在复合材料体系内形成聚醚链作为柔性链段,POSS结构作为刚性交联点的网状结构,进而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PBS‑木纤维复合泡沫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以聚乳酸、PBS、杨木粉、碳酸氢钠、过氧化二异丙苯、纳米碳酸钙、KH550、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可膨胀石墨、包覆红磷、丙烯酸溶液等为原料。用丙烯酸溶液、KH550/乙醇溶液对杨木粉进行浸泡处理,改性后的木纤维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好,相容性高,与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得到改善;且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韧性,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用三聚氰胺对聚磷酸铵进行活化改性处理后,再与可膨胀石墨、包覆红磷混合球磨,相互间存在协同作用,得到复合阻燃剂,用于提高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本发明属于纸藤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防霉纸藤加工方法,包括原料的加工制备,抄造制纸后卷制得到螺旋绳体,其原料包括半纤维素含量为1‑2%的纸浆混合料、等规度为95.0‑96.3%的聚丙烯树脂、含有硅烷氧基的有机硅树脂、超细粉碎硅灰石和砒砂岩复合材料、助剂。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能提高产品的耐磨性,加强与有机基体间的相互作用,复合材料具有相比白炭黑更好的补强效果;纸浆混合料的制备分子量较低,与超细粉碎硅灰石和砒砂岩复合材料协同作用,能改善纸浆的干燥性和滤水性能,进一步提高所得产品的耐水性;在产品制备过程中无污染,所得产品具有较高的韧性和综合强度,不易霉变,防污耐水性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回收的透明高阻隔性复合膜,所述复合膜包括A薄膜基层、涂布阻隔层、印刷B薄膜复合层组成,所述A薄膜基层是以塑料薄膜或纸为基材,所述涂布阻隔层为PVA高阻隔涂布液膜层,所述印刷B薄膜复合层为纳米复合材料包装层;所述PVA高阻隔涂布液膜层是由聚乙烯醇及聚乙烯醇合金组合形成的含有大量羟基的聚合物涂布液膜层;所述纳米复合材料包装层是用晶粒尺寸为1‑100rim的单晶或多晶体与其他塑料包装材料复合制成的复合包装材料层。采用本技术方案,复合膜阻隔性能优越,复合膜可以回收再利用,同时生产成本较现有阻隔性复合材料降低40%左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抗划伤性能的PC桶,涉及塑料技术领域,将中制备的改性碳纤维粉与步骤(1)中干燥后的聚碳酸酯树脂按5‑8:70‑80的质量比例添加到高速混合机中混合至均匀,然后再添加到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造粒,再将粒料在100℃下干燥5小时后,添加到注塑机中注塑成型,即得;本发明通过添加经过改性处理后的碳纤维粉改善了PC的耐划伤性能,这是因为碳纤维粉是一种刚性粒子,粒径一般为5μm,将碳纤维粉加入到复合材料中,可起到成核剂的作用,同时碳纤维粉的分散性能好,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改善复合材料的结晶状态,提高复合材料的表面硬度;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表面耐划伤性能。
本发明公开基于碳纳米管‑富勒烯复合材料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方法及应用。传感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预活化;(2)多壁碳纳米管与锌卟啉富勒烯(ZnP‑C60)的复合材料(MWCNTs‑ZnP‑C60)的制备(3)借助四辛基溴化铵(TOAB)唤醒MWCNTs‑ZnP‑C60电化学活性,将其修饰于玻碳电极表面(GCE),构建非酶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TOAB/MWCNTs‑ZnP‑C60/GCE)。本发明利用ZnP‑C60为电子中间介体,以MWCNTs为电子转移促进剂,以TOAB为中间介体ZnP‑C60的电子唤醒剂,三者协同作用,制备成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的MWCNTs‑ZnP‑C60纳米复合物,在TOAB膜内,构建具有优良电催化性能的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并应用于亚硝酸盐的检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防臭的珍珠抗菌纱制备方法,该珍珠抗菌纱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原料:粘胶纤维90‑95份、珍珠粉2‑7份、构树汁0.05‑0.1份、花类中药材除臭剂3‑10份、膨胀蛭石‑纳米银复合材料2‑3份、分散剂余量;通过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驱动第二转轴转动,使得第二磨盘对初步研磨后的物料进行精细研磨,将碾磨后的膨胀蛭石‑纳米银复合材料颗粒控制在50‑70纳米,通过双重研磨,提高研磨效果,做到膨胀蛭石‑纳米银复合材料颗粒均在50‑70纳米之间,避免传统研磨机只能进行单次研磨,使得膨胀蛭石‑纳米银复合材料颗粒直径差别较大,而导致材料的浪费,影响抗菌纱的抗菌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耐磨再生塑料瓦及其制备方法,该种高弹耐磨再生塑料瓦,包括钢制瓦坯和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覆盖在钢制瓦坯上表面;其中,复合材料层包括中间层和改性塑料,中间层包括金属丝骨架,改性塑料复合在中间层内,中间层厚度为复合材料层整体厚度的1/2‑1/3;由如下步骤制备:步骤S1、钢制瓦坯预处理,步骤S2、金属丝骨架制备,步骤S3、制备复合材料层,步骤S4、使用热压焊接设备焊接复合材料层和钢制瓦坯;本发明属于塑料瓦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利用再生聚四氟乙烯废料,解决了弹性塑料瓦原材料价格昂贵的问题,通过对弹性塑料瓦材料进行改性处理,解决了弹性塑料瓦耐磨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属于仿生鱼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高分子绝缘树脂复合材料制备仿生鱼饵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1)将尼龙6与细化处理后的玻璃纤维、偶联剂、抗氧剂混合均匀,通过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合挤出、经拉条后水冷、切粒、干燥,得到复合物M;(2)将复合物M与石墨烯混合均匀后下料至双螺杆挤出机中,经拉条后水冷、切粒、干燥,得到改性尼龙6颗粒;(3)将改性尼龙6颗粒加入到密炼机中,密炼处理后,熟化处理,再模压处理,得到仿生鱼饵;本发明不仅提高了玻璃纤维在尼龙6树脂中的分散效果,还改善了其在尼龙6树脂中的自润滑性,避免了仿生鱼饵的塑料外壳在多次使用后产生裂纹的问题,提高了仿生鱼饵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雾霾的复合材料,涉及空气过滤材料技术领域,包括有外表层和内表层,且通过设有吸附层和过滤层,使得吸附层通过活性炭吸附层和静电吸附层,对空气中的细小颗粒以及异味进行吸附过滤,且在吸附层的一侧设有抑菌层,使得吸附层吸附雾霾中的细小颗粒进行抑菌,避免细菌滋生,导致本实用新型污染,且设有过滤层,进一步对空气进行过滤,提高过滤效果,且设有抗拉伸层,抗拉伸层由尼龙纳米纤维成和PET纤维骨架层组成,且尼龙纳米纤维层有交织的第一尼龙丝和第二尼龙丝组成,大大的提高本实用新型横向和纵向的抗拉伸效果,便于使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用造粒装置,包括工作仓,所述工作仓的内腔底侧右部固定安装有导坡,所述导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贯穿开设有通槽,所述挡板的左侧活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位于通槽的上侧,所述移动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裁切刀,相邻的所述裁切刀之间设有间隙;所述工作仓的左侧下部固定安装有下料斗,所述工作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塑加工领域,通过间隔的裁切刀对其进行造粒处理,造粒均匀且效果较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纺织布制造设备,包括剑杆织机本体,剑杆织机本体的内侧壁上固定有导轨板,导轨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导轨滑槽,导轨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滑块,导轨滑槽的内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限位滑槽,移动滑块的两侧均固定有配合限位滑槽使用的限位滑块,移动滑块的上端面固定有飞梭,移动滑块的两侧均设置有拉动带;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导轨板、导轨滑槽的配合,使移动滑块和拉动带可以在导轨滑槽内移动,减小导轨板侧壁对拉动带的摩擦,从而减小了对拉动带的磨损,降低拉动带的损坏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线轮用玄武岩纤维、石墨复合材料制粒装置,属于制粒技术领域,包括螺杆挤出机,所述螺杆挤出机的右侧端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下方设置有两组造粒机构,所述造粒机构的外部设置有冷却室,所述冷却室与螺杆挤出机连通,所述冷却室的底部设置有冷水槽,所述螺杆挤出机的上方左侧有连通的混合筒,本发明通过两组第三电动机带动转动杆进行顺逆转动,其中左侧的转动杆进行顺时针转动,右侧的转动杆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使两组成型模具的槽孔闭合充满塑化流体,随着转动,成型后的颗粒落入冷水槽冷却,此方式减少了传统先进行细条冷却再进行卷取,卷取过程中细条断裂等一系列步骤及弊端,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组合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柜子,所述柜子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抽屉,所述柜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架板,所述抽屉上转动连接有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的右端端固定连接有边架,所述边架的两端转动连接有支腿,本实用新型涉及木塑领域,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能够切换桌子和柜子的模式,节省空间,易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续成型海洋生物质复合材料的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加料口的料筒,所述料筒的底部通过密封板封闭,且密封板上设有出料口,所述料筒的上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倒锥形下料部,所述下料部的底端连接有位于料筒下部的下料管,下料管与出料口相对应,所述下料管和下料部内通过搅拌杆安装有螺旋搅拌桨,所述搅拌杆的顶端与设置于料筒顶部的电机转轴固定连接,电机用于驱动搅拌杆带动螺旋搅拌桨转动;所述下料部下方的料筒内壁上还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可进行线型海洋生物质材料的连续成型,且成型后的海洋生物质材料结构强度好,粗细均匀,耐用性好。
一种用改性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制作轮船用缆绳的方法,涉及轮船用缆绳编织技术领域,由熔软剂、瓶片PT、柔软剂、氨基硅油乳液、尼龙丝、抗紫外线剂、抗盐碱剂、天然橡胶、碳纳米管、碳酸镁和硅酸钙制备、编织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编织的缆绳不仅具耐磨耗、使用寿命长、抗腐蚀性能良好,而且还具有优越的抗盐碱性能和抗紫外线能力,对于远洋作业的使用有很好的效果,并且本发明中所用到的涂覆助剂也经过特殊研制配比而成,具有卓越的防水、抵抗海水的侵蚀的作用,对缆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本发明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复合材料板簧及其制造工艺,包括卷耳、主体、防撞层和加强层;本发明中通过在主体的外部设置有加强层,由于设置的加强层本身的强度较高,且为整体式的结构,进而在板簧局部受到撞击时,撞击力作用在加强层上,能够承受局部的冲击力,并且将局部的冲击力转换成加强层内部的拉力,进而将局部的冲击分散到较大的区域内,防止在局部撞击的的瞬间出现应力的集中,避免了板簧主体的损伤,增加了板簧承受的局部冲击的能力;同时通过在加强层的外侧设置柔性的防撞层,进而在受到冲击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变形,进而吸收部分的冲击力,进一步的降低了局部冲击造成板簧损伤的风险。
本发明涉及仿真花卉的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仿真花卉着色性能的复合材料,按照重量份计由以下成分制成:高密度聚乙烯100‑110份、松木粉25‑30份、无机钛白粉2‑3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8‑10份、三乙醇胺15‑20份、液体石蜡12‑15份、有机硅藻土5‑10份、油酸4‑6份、水30‑40份,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与松木粉进行复合,木纤维和颜料分子均匀吸附,填充在高密度聚乙烯结构中,不仅提高了色母的分散性,而且还提高了仿真花卉的力学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安徽阜阳有色金属材料制备及加工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