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质船用复合防护舱壁,包括从外往内依次设置的填充式金属夹芯结构、加强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填充式金属夹芯结构包括前面板、后面板、夹芯层,所述夹芯层置于前面板、后面板之间,并分别与前面板、后面板连接;在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前面板与夹芯层之间、后面板与夹芯层之间设有填充材料;在填充式金属夹芯结构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之间有空隙。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能同时抵御冲击波和弹片,可显著提升船用舱壁的防护能力。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智能绳索,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用的复合材料及智能传感器领域。本绳索包括从内向外依次连接的光导纤维(1)、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合股层(2)、尼龙纤维套管(3)和保护涂层(4)。制作方法包括:①将纤维从纱架上引出,经过输送装置,按比例依层次将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合成股纱,再将光导纤维自由导出随多个股纱经高强制绳机制成绳体,同时将高强尼龙纤维在绳体外经双层编织机制成尼龙纤维套管;②在尼龙纤维套管表面涂覆一层硅烷偶联剂和表面处理剂;③经卷取、切割和包装而成分布式智能绳索产品。本绳索是一种自监测、自诊断,并具有优化配置的新资源和智能型多功能的新型建筑复合材料的主要基材之一。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可以生产出三维纺织复合材料骨架的新型三维织机,包括有机架和传动部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设置在机架前端的立体机织物卷取机构,设置在机架末端的多层经纱送经机构,在卷取机构和送经机构中间还依次设置有Y向开口及Z向引纬机构、Z向开口及Y向引纬机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于:(1)本实用新型能完全交织,稳定性好,机织物结构多样,生产出的纺织复合材料性能优异;(2)可以织出四种不同织物;(3)保证织物的整体性;(4)能够较好地控制纱线之间的距离,结合三维机织物的松散型,本实用新型不设打纬机构;(5)充分利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其结构简单,操作和维护方便。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造砖内衬烟囱牛腿的防腐结构,包括牛腿,所述牛腿所在的凹槽处填充有水泥砂浆,所述牛腿的尖角处打磨成一个外圆弧结构,且外圆弧结构的半径R在[50-100]mm之间;所述牛腿与水泥砂浆的阴角处涂抹有耐酸胶泥,且用耐酸胶泥抹成一个内圆弧;所述牛腿的外表层还喷涂有一层VF复合材料。本结构全部拆传统的除隔热层和耐酸砖后,保证混凝土基体的干燥度,增加VF底涂层的粘结性;同时,牛腿位还采用的阴阳角设计,使得依附其上的VF复合材料形成的整体、连续、全封闭式的VF防腐体系,不仅能遇冷热收缩或膨胀,起膨胀节的作用;而且耐强腐蚀、低吸水率与高抗渗性、高强度和抗冲击,同时,抗伸缩、防渗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用旗杆,包括上主杆和下主杆,所述上主杆的上端与顶部灯座板相连,下端与下主杆相连,所述下主杆的下端通过可拆卸式连接件与主杆底座相连,在上主杆上配置有滑轮、旗钩、旗锁,在下主杆上配置有带套箍开口环,所述上主杆、下主杆、支撑杆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加工而成。本实用新型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优良性能,且可进行车、钳、钻等机加工,制作工艺简单,节约能源,易于倒放操作,便于彩旗、灯具更换等维修保养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旗杆采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对雷达波具有良好的透波性,它的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旗杆等水面舰船露天设备的隐身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混凝土坝基抗震防裂结构,设置有铺设在坝基上的ECC垫层,所述ECC垫层为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浇筑而成。所述ECC垫层一端嵌入坝基中,一端与坝体混凝土连接。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具有大变形、高延性、裂缝分散等特性,因此,通过将ECC垫层与坝基和坝体连接,一方面,可提高基础的抗裂能力,另一方面,借助ECC材料的高延性来吸收一定的能量,从而提高拱坝的抗震防裂能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将二氧化钛纳米棒或钛酸锶纳米棒或钛酸钡纳米棒、硝酸铜加入到异丙醇/乙二醇的混合水溶液中,超声分散均匀;150~200℃溶剂热反应10~14h,结束后经离心洗涤、干燥、冷却,得到二氧化钛、钛酸锶或钛酸钡/铜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复合材料中TiO2、SrTiO3和BaTiO3与Cu之间有效的接触,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相比单体材料明显增强光催化二氧化碳活性;同时制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合成的催化剂中铜纳米颗粒负载在二氧化钛、钛酸锶和钛酸钡纳米棒表面,其稳定性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Cu/VN量子点异质结材料,通过将Cu/VN量子点负载在石墨烯纳米片上而成。本发明以铜盐、偏钒酸铵、氧化石墨烯为主要原料,首先采用液相法制备得到前驱体材料,然后通过调控氮化温度和时间,得到石墨烯负载铜/氮化钒量子点的复合材料;所得石墨烯负载Cu/VN量子点异质结材料中,超薄的石墨烯纳米片可有效提高所得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粒径超小的铜/氮化钒量子点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可有效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并表现出优异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合推广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素/层状氮化硼高介电纳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由纤维素和均匀地分散在纤维素中的氮化硼纳米片层组成。制备:1)制备氮化硼剥落层分散液;2)制备纤维素/氮化硼复合溶液:将步骤1)所制得的氮化硼剥落层分散液降温至0摄氏度以下,按照氮化硼和纤维素为5:95~15:85的质量比加入纤维素,快速搅拌溶解,离心除杂质,得到纤维素/氮化硼复合溶液;3)将步骤2)所配制的纤维素/氮化硼复合溶液在凝固浴中制膜得到。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具有层状结构,具有很高的介电性能及高导热性(击穿电压达300‑450MVm‑1,储能密度高达4Jcm‑3左右,导热性达2Wm‑1K‑1左右),在光电储能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度材料的一体化复合喷管,该喷管的材料成分从喷管的外壁向内壁呈梯度变化,且喷管包括沿该喷管外壁向内壁依次分布并相连的支撑层、隔热层和耐烧蚀层。将耐烧蚀层的陶瓷基复合材料、隔热层的低导热的隔热材料以及支撑层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功能有机地集合,消除各层材料间的拼装的弱界面,增强各层材料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使得喷管的设计重量将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从而实现轻量化,同时,各层之间拼接的宏观界面的消除也大幅提高了喷管结构的可靠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强韧性的镍/铜/二硼化钛陶瓷叠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叠层材料由两层以上镍/铜/二硼化钛复合材料堆叠并焊接得到,其中镍/铜/二硼化钛复合材料具有三层结构,在二硼化钛陶瓷层上依次复合有铜层和镍层。叠层材料的制备方法为:1)将二硼化钛基板表面进行预处理;2)将预处理后的二硼化钛基板材料置于铜电镀液中,在二硼化钛基板材料表面依次电镀铜层和镍层,得到镍/铜/二硼化钛陶瓷材料;3)将镍/铜/二硼化钛陶瓷材料表面清洗干净,然后将两块以上镍/铜/二硼化钛陶瓷材料堆叠起来,置于pas焊接炉中焊接得到叠层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叠层材料具有优异的强度和抗冲击损伤特性,表现出极好的强韧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将基体材料进行清洗、干燥,以除去基体材料表面的附着物,然后通过电晕活化处理对基体材料表面进行修饰;b.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在活化后的基体材料表面沉积功能纳米TiO2薄膜,得到TiO2功能纳米复合材料;c.将TiO2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在空气氛围中500?600℃进行退火处理,得到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剂。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制备比表面积大、催化活性高、具有良好透光性、能回收利用及光响应范围大的光催化剂,且制备过程高度可控,成本和能耗低,可反复利用,对生态环境无污染。
本发明公开了1,2-双(2,6-二氧-4-吗啉基)乙烷(EDTAD)作为新型固化剂在环氧树脂体系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环氧树脂预先加热至80℃后,加入1,2-双(2,6-二氧-4-吗啉基)乙烷,还可以添加促进剂和或填料,搅拌混合均匀成型后,将所得树脂混合物固化。本发明通过一种新型的环氧树脂膨胀固化剂1,2-双(2,6-二氧-4-吗啉基)乙烷的应用,用以降低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在固化过程中的体积收缩率,该环氧树脂体系体积收缩率降低至0~0.5%。
本发明属于再生医学及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泡复合的再生医用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含下述步骤:(1)提取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微泡;(2)将步骤(1)中提取的微泡接种到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上,经过孵育,得到微泡复合的再生医用材料。本发明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微泡接种于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上,得到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实验证明该种复合材料能促进种子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解决组织工程构建过程中种子细胞因血管无法及时长入而过早凋亡的难题。此外,由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微泡在体内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且能跨越物种发挥生物学效应,因而还可解决再生医学工程中供者来源受限的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镉/钴?磷酸盐复合光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硫化镉/钴?磷酸盐复合光催化材料,它由硫化镉纳米棒和沉积在其表面的钴?磷酸盐无定形颗粒形成。其制备步骤如下:1)在超声作用下将的硫化镉纳米棒分散于磷酸缓冲溶液中,得到硫化镉的分散液,向其中加入六水合硝酸钴水溶液前驱体,六水合硝酸钴以钴元素计为硫化镉的1~20mol%,充分搅拌后得到前驱体溶液;2)将步骤1)得到的前驱体溶液用氙灯光照,随后将溶液静置直至黄色固体完全沉淀,将得到的沉淀经水和乙醇溶液洗涤,真空干燥,然后研磨至粉末即得。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的照射下表现出很高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的能力,同时具有足够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钼/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1)将一定尺寸的棉纤维织物浸泡在磷钼酸的乙醇溶液中,并搅拌;2)将浸泡后的棉纤维织物进行干燥和老化;3)在混合气氛中对经干燥和老化的棉纤维织物进行热处理,即得到二氧化钼/碳(MoO2/C)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负极材料、利用该负极材料制备的电极片以及包括该电极片的扣式电池。本发明制备出的二氧化钼/碳复合材料比容量高,倍率性能好,循环稳定性好,库伦效率高,而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棒材单螺杆挤出机筒成型法及其成型设备,按以下步骤顺序进行:从进料座进料,螺杆静止,随螺槽方向前行,逐渐被压实;高分子材料随螺槽继续前行,进入螺杆根圆渐缩段,进入螺棱直线消失段,高分子材料的运动方向由随螺槽螺旋运动转变为沿平行螺杆方向的直线运动,随着螺杆根圆的消失,充满后端机筒的型腔而形成棒材型胚;在挤出压力的作用下,棒材型胚沿螺杆方向做直线运动并在摩擦热、机筒外加热器加热作用下塑化;冷却定型过程;最后实现高分子材料棒材的连续成型。本发明优点:实现流动动差甚至没有流动性这类高分子材料或复合材料采用单螺杆连续成型棒材;所成型得到的高分子材料棒材可保持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径向连接力矩管及其制造方法,特别适于作高强度、低漏热要求的传递力矩的力矩管。径向连接力矩管,其筒体两端分别有一个外环和一个内环;筒体两端的外环及内环与筒体之间有起连接作用的低温粘胶层;筒体两端的外环的外圆与筒体两端的内环的内圆轴心线重合;筒体两端径向上有定位连接孔;所述的筒体材料为高强度并能满足低漏热的非金属的复合材料或塑料。制造方法为将内外环和筒体连接成一体后再进行加工的两个步骤。本发明优点是:具有高强度、低漏热及满足同轴度等优点,适合在传动技术领域中运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电复合纤维、制法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金属微纳颗粒和聚合物基底材料进行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将所述复合材料通过湿法纺丝或双螺杆挤出得到复合纤维。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能够使得复合纤维中的金属微纳颗粒的掺杂浓度最高可以达到90%,所得到的复合纤维磁性能较好,并且具有较好的应变性能,所得到的织物的表磁较高,从而可以实现为不同领域的电子设备供电。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功能化凹凸棒石负载NiO‑g‑C3N4的光催化‑吸附剂,在凹凸棒石表面引入丰富的巯基官能团,巯基‑SH容易发生电离,失去质子氢,形成‑S‑阴离子,与阳离子染料甲基橙具有良好的静电作用,g‑C3N4纳米片表面生成中空多孔形貌的NiO,两者之间形成异质结结构,通过异质结载流子传输机制,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减少了重组的现象,对甲基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通过水热法进行复合,得到光催化‑吸附复合材料,先通过凹凸棒石修饰的巯基将甲基橙进行静电吸引,吸附到复合材料表面,进一步再被凹凸棒石表面负载的NiO‑g‑C3N4异质结光催化剂降解。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纳米银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将纳米银与柠檬酸钠在HEPES缓冲液中反应,制得羧基化纳米银;步骤S20、将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与所述羧基化纳米银混合后加水溶解,形成混合溶液,向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聚乙烯亚胺并使之溶解,然后在避光条件下反应制得纳米银‑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步骤S30、将活性叶酸酯与所述纳米银‑聚乙烯亚胺复合材料在避光条件下反应,制得纳米银‑叶酸酯复合物。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银复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可用于制备具有抗肿瘤功效的药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交变电磁场控制聚乳酸结晶的方法,属于聚乳酸结晶改性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四氧化三铁粒子采用溶液共混或者熔融共混方法均匀分散到聚乳酸中得到聚乳酸/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然后将聚乳酸/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样品放在交变电磁场中保温结晶,通过控制交变电磁场的频率和强度,可以实现对聚乳酸分子链运动进行精确的控制,进而控制结晶形貌、结晶度,这是其他调节聚乳酸结晶的方法做不到的,另外,本方法所需要的磁场强度低,有希望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控制聚合物结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包括载体和金属活性组分,所述金属活性组分负载在载体上;所述金属活性组分占催化剂成品的重量百分比为5~30%,所述金属活性组分为含有Co、Mo、Ni、W的氧化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所述载体按原料的重量份数比计由1~20份的分子筛石墨烯复合材料、25~65份的无定形硅铝、30~65份的氧化铝和0.5~1份的田菁粉制成。本发明以β分子筛和石墨烯复合,在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达到了β分子筛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高效性能。
本发明属于重金属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汞离子的表面增强拉曼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制备Au@Ag@Fe3O4@RGO磁性复合材料,在Au@Ag@Fe3O4@RGO磁性复合材料表面修饰TAMRA‑DNA‑SH探针构建一种检测汞离子的SERS传感器,加入汞离子后,DNA碱基序列中胸腺嘧啶(T)与汞离子作用,生成T‑Hg2+‑T结构,使得原本直链状态的DNA弯曲成为茎环结构,这种构象使得拉曼探针分子TAMRA与Au@Ag颗粒之间的间距缩短,产生较大的SERS增强效应,获得较强的拉曼信号,从而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度检测。
本发明属于化工和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支化聚硅氧烷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超支化聚硅氧烷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在氮气气氛中,氢氧化钡的催化作用下,一缩二丙二醇与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发生反应,同时蒸馏排出乙醇;之后过滤氢氧化钡得到所述超支化聚硅氧烷。本发明制备的超支化聚硅氧烷主要应用于环氧树脂的增韧改性,是环氧树脂活性增韧剂,少量加入即可显著提高环氧树脂固化物的韧性,同时提高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液氧相容性提高,是理想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高韧性树脂基体,拓展复合材料在超低温和液氧环境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功能化中空纤维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菌、自清洁功能的聚酯中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有抗菌、自清洁功能的聚酯中空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1)取不饱和聚酯、不饱和磺胺两性盐和引发剂进行自由基接枝共聚反应;反应完毕后将反应物投入双螺杆挤出机,依次经过挤出、造粒后即得到改性聚酯复合材料;2)按重量百分比,取改性聚酯复合材料50~90%和醋酸丁酸纤维素50~10%,混合均匀后利用双螺杆挤出机依次经过挤出、造粒后经过中空纤维纺丝组件进行熔融共混纺丝即得到中空复合纤维;3)利用丙酮萃取中空复合纤维中的醋酸丁酸纤维素后即得到具有抗菌、自清洁功能的聚酯中空纤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线缆,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线芯、包覆在导电线芯外的至少一个包覆层,所述包覆层是单层多相结构,包覆层从内到外包括至少一个绝缘相和至少一个用作电磁屏蔽的导电相,包覆层的绝缘相采用硅橡胶‑耐高温硅酸盐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制成,包覆层的导电相为硅橡胶‑石墨烯复合材料制成,耐高温硅酸盐纳米颗粒和石墨烯均匀的分散在作为硅橡胶基体材料的硅橡胶中形成没有物理界限的单层两相结构。因绝缘相和作为电磁屏蔽的导电相基体材料相同,故可制成单层结构。耐高温硅酸盐纳米颗粒和石墨烯要预先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一方面,本发明极大增强线缆屏蔽性能和阻燃性能;另一方面,本发明增强线缆柔性,减轻线缆整体重量。
本发明提供K3V5O14光催化剂和BiVO4/K3V5O1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K3V5O14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将K源和V源研磨压片,得到片状混合物;将片状混合物在空气气氛下煅烧,自然冷却后充分研磨,即可得到K3V5O14光催化剂。BiVO4/K3V5O14复合光催化剂是通过将K3V5O14与BiVO4混合后在空气气氛下煅烧后自然冷却得到。本发明首次将K3V5O14应用在光催化试验中,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活性较好。同时,首次制备出了BiVO4/K3V5O14光催化复合材料,制备条件温和,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在可见光下具有高光催化活性。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电池板及激光供电设备,其中,光电池板的材料为磷化金属复合材料,其成分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元素:5-15%磷,5-12.5%铜,25-35%硒和13-25%铟。激光供电设备包括电光转换系统、光电转换系统和调压转换装置;电光转换系统包括气体循环装置;气体循环装置的气体受输入电能激发,产生激光,并发射至光电转换系统;光电转换装系统包括上述光电池板,光电池板接收激光,转换为输出电能;调压转换装置与光电池板导通,将输出电能整流为直流电。本发明可提供安全、稳定地电能,具有转换效率高、能耗低、远距离传输、成本低等优点。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湖北武汉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