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的追求日益迫切,新能源汽车(NEV)已成为减少碳排放和依赖化石燃料的关键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一直受到“里程焦虑”的限制,即车主对于车辆续航里程不足的担忧。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尤其是充电速度慢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新型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间歇性问题的关键技术,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云南省依托其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积极布局新型储能项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投资界,沃伦·巴菲特的名字如同金字招牌,他的每一次出手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近日,“股神”巴菲特近期再度出手,其投资目光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的关键材料——锂。这一战略性的加码投资不仅彰显了他对新能源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也预示着锂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巴菲特此次投资锂产业,不仅是对新能源产业的一次重要布局,也是对全球能源结构调整趋势的深刻洞察。
6月5日,韩国知名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了2023年1至4月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这一时期全球动力电池的装车量达到了216.2 GWh,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8%。然而,这一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出现了显著下滑,增速较去年同期的49%下降了超过一半。去年全年,这个数字为38.6%。
近期,国内光伏行业在东南亚的布局正经历着新一轮的调整。据业内消息透露,包括隆基绿能、天合光能在内的多家头部光伏企业相继传出将关闭在东南亚的部分工厂的消息。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截至6月1日,华能新能源公司年累计完成发电量达到200.29亿千瓦时,这一成绩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5%,显示出公司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强劲增长势头。值得一提的是,华能新能源公司比去年提前了27天实现了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的里程碑,这一进步是公司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的直接体现。
近日,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山西省绿色矿山创建名录,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全省共有51家矿山企业成功上榜,这标志着山西省在推动矿业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山东黄金(600547)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该矿以建体系、查漏洞、强智能为三大核心举措,全面提升设备运行效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富源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新发展理念的号召,全面推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打造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富源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赋能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WA1资源公司近日宣布,其在西澳州与北领地边界处的鲁尼(Luni)铌-稀土矿项目再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钻探成果。该公司在最新的钻探活动中,发现了高品位的铌和稀土矿化,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鲁尼矿床的巨大潜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电解液行业可谓是风光无限,成为了新能源产业链中的明星板块。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市场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这直接推动了电解液需求的急剧上升。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电池制造业的巨头们,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展开了激烈的产能“军备竞赛”。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当前,我国以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竞争也日益激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动力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两年里,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激烈期。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一行业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纷纷加入到这场绿色能源的竞赛中。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位于上海宝山的一家民营企业——上海钢之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却以其独特的战略眼光,将太阳能光伏电站作为其“第二增长曲线”,展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执着与远见。
在中国能源电力领域,中国能建作为国家队的代表,近年来在储能领域的布局日益深入,已经成为该市场的佼佼者。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储能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能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拓展储能业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矿业权出让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传统的矿业权出让模式往往导致资源开发与地方发展脱节。为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分享激励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6月5日,欧洲汽车制造业巨头Stellantis和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宣布,鉴于当前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放缓以及电动汽车成本的持续高昂,两家公司决定暂停各自在欧洲的两家电动汽车电池厂的建设项目。这一决策反映了汽车行业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的灵活调整。
今年初,一家名为瓦司特钠的企业在天开西青园落户,并迅速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加速了其新款钠离子电池的研发进程。经过不懈努力,这两天,该企业的核心技术终于完成了攻关,标志着即将实现量产。
在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装车量在全球占比中达到了63.5%,这一数字不仅彰显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强大实力,也反映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排名中,前十名企业中有六家来自中国,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预焙阳极行业作为电解铝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机遇。预焙阳极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耗材,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电解铝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随着中国对铝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解铝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进而推动了预焙阳极行业的蓬勃发展。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和新能源产业的崛起,预焙阳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深入剖析中国预焙阳极行业的投资策略,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湖北斯诺新材料项目作为当地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于6月2日正式启动带料试生产阶段。该项目总投资高达30亿元人民币,规划分两期进行建设,旨在打造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新能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生产基地。
6月1日,淮海弗迪钠电池科技(徐州)有限公司“年产15GWh钠离子电池项目”备案,并获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批复。据悉,该项目将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生产,预计年产能将达到15GWh,这将极大地推动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满足市场对高效、环保电池产品的需求。这一项目的获批,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徐州市乃至江苏省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年5月,洛阳钼业TFM公司迎来了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其月度产铜量首次突破了4万吨大关,创造了自该公司成立以来的月度产铜新高。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洛阳钼业在铜矿开采领域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也为全球铜市场的稳定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
6月4日消息,印尼财政部于周二发布了一项新规定,宣布将对铜精矿的出口征收7.5%的出口税,并且该政策立即生效。这一措施旨在增加国家收入,并鼓励矿业公司在国内进行更多的加工和冶炼活动,以促进国内产业链的发展。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了《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金属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石油天然气项目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技术规范》等四项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正在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制定的国家标准。这些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矿山生态修复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于推动生产矿山实现“边开采、边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增长,动力电池作为其核心部件,其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在新能源科技的浪潮中,固态电池以其超凡的能量密度,成为了电池领域的璀璨新星。它们不仅在能量密度上轻松超越300Wh/kg,甚至有的型号能够达到惊人的500Wh/kg,这样的表现,无疑是对传统液态锂电池的“吊打”。
近日,据外媒报道,国轩高科的美国子公司Gotion成功获得密歇根州当地法院的裁决,获准在该州建造一座电动汽车电池组件工厂,这一重大进展标志着国轩高科在美国市场的本土化战略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全球电动汽车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在密歇根州建厂的计划,是国轩高科在美国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其全球扩张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日,哈萨克斯坦矿业巨头Kaz Minerals(以下简称Kaz)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对外工程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色建设)携手签署了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合作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两国在矿业领域的深度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强中哈经济合作具有深远影响。
法国初创公司Verkor近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公司的唯一目标是通过加速法国本土的低碳电池生产,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欧洲市场需求。
2023年5月30日,江苏省金坛经济开发区迎来了一项重大合作项目。当日,该开发区与深圳欣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界能源”)正式签署了一项总投资约30亿元的新一代锂金属固态电池项目合作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金坛经济开发区在新能源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同时也展现了欣界能源在固态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雄心。
近日,生态环境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固体废物的管理,提高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相继印发了《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