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净化新工艺流程如图6-9所示。酸性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是冶炼企业最常见的工业废水,水量大,成分复杂。针对多金属复杂废水传统中和沉淀法稳定达标难、出水硬度高、回用难等问题,基于细菌代谢产物与功能基团嫁接技术,开发了深度净化铅、镉、汞、砷、锌等多金属离子的复合配位体水处理剂(生物制剂),发明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与回用一体化工艺。通过超强配合、强化水解和絮凝分离三个工艺单元实现重金属离子和钙离子同时高效净化。
某校教授开发出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其综合性能与目前最先进的硫化物、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近,但成本不到后者的4%,适合进行产业化应用。
冶炼废水的特征是浓度高、波动大,废水中砷、镉、铅、锌等重金属以及有机物等浓度达几至几千毫克每升;组分杂,含有砷、镉、铅、锌、汞等多金属离子以及有机物和油类物质;水量大,企业废水日排放量可达2万t以上。
7月5日,由高工锂电、高工产业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六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顺利落幕。此次峰会以 “应变局 开新局”为主题,汇聚了来自锂电产业上下游企业领袖、高层及产业精英,共同探讨新周期下锂电产业链破局之策。在“新电池产业化快进”闭幕式专场上,某行业人员应邀发表“锂金属电池产品开发现状及应用前景”主题演讲,与行业专家分享锂金属电池产业化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砷是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石中的主要伴生元素之一。在冶炼过程中,砷分散到了生产各环节,使得脱砷困难。目前,我国有色行业对多金属复杂高砷物料直沿用传统的火法和湿法脱碎工艺,脱砷率低,脱砷及实现有价资源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国有色行业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锗是一种化学元素,属于金属loid(半金属)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Ge,原子序数为32,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碳和锡之间。锗具有许多金属的性质,如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但也具有一些非金属的性质,如不良的金属光泽和较低的熔点。由于它的特殊性质,锗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技术、光学器件、红外技术和太阳能领域等。
由于采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缺乏满足需求的回收基础设施,电动汽车采用锂离子电池的受欢迎程度正在下降。它们对电网的压力有多大也存在争议。氢燃料电池激起了汽车行业的好奇心。要想让它们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还需要进行大量研究。为了获得电动汽车更清洁的声誉,减少对能源密集型充电器的需求,从而减轻电网的压力,是否值得投资?
热法炼镁,每吨产品将产生6.5t固体废渣,导致生产过程及清渣运输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且堆积占地,造成二次污染。镁渣自身具有很高的水化活性,可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因此,不仅可以利用镁渣作为胶凝材料,也可用于制备矿化剂、墙体材料、脱硫剂等产品,代替部分矿渣生产水泥,研究生产农业肥料等。国家新标准《镁渣硅酸盐水泥》(GB/T 23933——2009)的正式颁布,有利于镁渣的综合利用。
硫渣中硫磺的回收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包括高压倾析法、浮选法、热过滤法、制粒筛分法、真空蒸馏法等,化学法包括有机试剂溶解和无机试剂溶解等方法。物理法利用硫的熔点、沸点、黏度等物理性质回收硫。
湿法炼锌无论采用哪种工艺,最终都会产出相当数量的浸出渣。这些浸出渣颗粒细小并含有一定量的锌、铅、铜、铟及金、银等伴生有价元素。为了综合利用浸出渣,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充分有效地利用二次资源,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湿法工艺和火法工艺。
随着储能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需要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然而,由于锂枝晶和锂离子通量不均匀,导致锂金属电池(LMBs)的循环寿命较短,库仑效率(CE)较低,因此LMBs的实际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锂枝晶的形成可分为成核和生长两个过程,根据“Sand’s time”模型,锂成核与锂离子的迁移数(tLi+)密切相关。较高的tLi+能延缓枝晶成核的发生。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将目光聚焦在开发阴离子锚定隔膜,即通过增加tLi+来抑制LMBs中锂枝晶的形成,这种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抑制枝晶生长的效果。
铅银渣综合回收方式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以铅银渣作为主要原料,选择适宜的工艺对铅银渣中有价金属进行回收。间接法是将铅银渣以配料的方式加入铅精矿,在铅冶炼的工艺过程中进行回收。
电解槽目前分为三种主要技术:碱性、质子交换膜(PEM)和固体氧化物。其中碱性是最成熟的,PEM是第二种广泛商用的技术,固体氧化物最近进入市场。在欧洲和美国,碱性电解槽成本估计约为100-600欧元/kW,PEM电解槽成本约为300-900欧元/kW。固体氧化物电解槽成本预计超过2000欧元/kW。
炼铅炉渣中含有0.5%~5%的铅、4%~20%的锌,既污染环境也浪费金属资源,其中的锌、铟可以氧化物烟尘的形式回收后送湿法炼锌厂,铅进入浸出渣返回炼铅,高温熔渣含有大量的显热,可以蒸汽的形式部分回收。炼铅炉渣可用回转窑、电炉和烟化炉等火法冶金设备进行处理。
返回重熔和还原造锍是铜渣火法贫化的主要方式。炉渣返回重熔可回收铜得到的铜锍返主流程,炉渣的钴、镍回收采取在主流程之外的单独还原造镜。
随着全球各国加速脱碳进程,展望未来,对“绿氢”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众所周知,绿色氢需要大量的水进行电解,而催化剂就成了尤为重要的一环。
给电动汽车充电通常需要10小时或更长时间,即使采用快速充电方式,也至少需要30分钟。近期,某研究团队最新开发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可将存储容量提高到理论极限的约1.5倍,从而使电动汽车能够在短短6分钟内充满电。
铝电解废槽衬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碳素材料、冰晶石、剩余的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等。我国废旧阴极大部分采用露天或掩埋堆放的方式处理,废内衬中含有可溶氟和氰化物等有毒物质,会随雨水渗入土壤,造成污染。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源,当前世界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人类对地球资源开发已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使得许多资源不断地减少,甚至濒临枯竭,特别是一些稀有的战略资源——比如锑矿,属于不可再生,正日益面临日渐稀少的资源困境,人类发展何去何从?这对资源的技术开发提出了新课题和更高的挑战要求。
赤泥堆存最大的污染控制目标主要是减轻赤泥附水的碱渗透和污染。目前最为有效的赤泥安全堆存的控制技术是赤泥进行压滤后形成干滤饼再予堆存的技术。赤泥干滤饼含附液量低于30%,成干块状,堆存时不会产生大量的附液积聚,因此安全性较高;由于附液大量进入滤液被返回氧化铝厂,不仅降低了赤泥堆存碱污染的风险,而且还降低了氧化铝和碱消耗。此外,赤泥堆场底部及周边的防渗技术、烧结法赤泥混合筑坝、赤泥坝边坡加固绿化、赤泥库内回水聚集回收等技术已经推广应用。采用具有防渗功能的防渗薄膜填衬在堆场底部,可起到附液防渗作用。
固体废物的处理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手段将废物中对人体或环境有害的物质分解为无害成分或转化为毒性较小的物质进行运输、资源化利用和最终处置的过程,如废物解毒、有害成分的分离和浓缩、废物的稳定化等。固废的处置是通过焚烧、填埋或其他改变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并将其置于与环境相对隔绝的场所,避免其中的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
研究人员预测,使用超薄锂金属阳极(LMAs)取代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阳极,锂金属电池(LMBs)可以实现高达500 Wh kg-1的高能量密度。但是LMAs中锂枝晶问题时刻威胁着电池的安全。因此,抑制锂枝晶的生长被认为是实现实用LMBs的前提。大部分的LMAs通过压延和挤压锂锭来生产制造。由于锂的反应性较高,LMAs表面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受到大气污染,表面通常覆盖着由Li2CO3、LiOH和Li2O组成的原生钝化层(NPL)。此外,为获得表面高度光滑的超薄LMAs,通常会使用过度压延从而破坏NPL,导致裂纹、划痕和坑洞等表面缺陷。
5G通信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不管是在关键元器件、上游材料制备还是在网络部署等方面都开始积极布局,抢先发展先机。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半导体芯片功率不断增加,轻型化和高集成度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散热问题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这无疑对封装散热材料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
近日,某实验室已经想出了一个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小调整方法。通过对一种固态电池的制造方式进行小的改变,科学家们成功地消除了电解质薄膜的缺陷,为更安全和更高效的电池开辟了道路。
有色冶金废水排放特征总体表现为:产排放量大,规模达到数万吨/天。目前,中国氧化铝生产废水排放已得到控制,大部分氧化铝企业的碱性生产废水通过回收利用,基本上达到了废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