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涉及硅磷酸钙基体粉料及制备方法、骨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背景技术::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而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上世纪80年代LegerosR、BrownWE和ChowLC等人成功研制出可自固化的磷酸钙的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开启了人们对于新型非陶瓷型CPC类人工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热潮。目前,研究人员对开发基于CPC的兴趣不断增加,是由于它们与人体骨质的矿物成分有许多共同的组成成分,并且其具有的生物降解性,生物活性和骨传导性是医学临床应用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因为其可任意塑形并能够在体温和生理环境下自行固化,成为制备人工骨和填充被修复骨腔的重要材料,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据本公开发明人所知,目前对于骨水泥改性,以添加微量元素为例,利用Sr、Mg、Zn、Ag等元素对其进行改性。Sr元素改性的CPC骨水泥植入动物体内后,Sr离子极易从材料中析出,能够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促进新骨组织的形成,利于植入体周围骨组织的生长。Mg元素能够影响CPC骨水泥的固化速率、HA的结晶生长过程以及材料的机械强度,在骨水泥中添加合适的Mg元素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LiXia等人研究了Zn离子对CPC骨水泥的影响,兔子股骨植入试验结果表明含Zn的骨水泥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生长,但是Zn元素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手术部位的感染。感染是整形外科手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它会加剧病人的痛苦并可能导致手术的失败。在CPC骨水泥中掺杂少量Ag离子对于手术后的感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Ag离子从水泥中析出后能够增加材料的抗细菌能力。技术实现要素:为了拓展提升磷酸钙骨水泥的承重力学性能、生物活性、降低临床免疫排斥的可能性,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硅磷酸钙基体粉料及制备方法、骨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该硅磷酸钙基体粉料能够在体温和生理环境下自行固化,并且形成的骨修复材料能够达到承重骨所需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方面,一种硅磷酸钙基体粉料,为α-硅磷酸三钙,其中,钙元素与磷元素的摩尔比为1.48~1.52:1,钙元素与硅元素的摩尔比为1:0.0326~0.0340。本公开经过实验表明,以钙元素与磷元素的摩尔比为1.48~1.52:1时,硅元素的添加量影响硅磷酸钙基体粉料形成骨水泥的力学性能,而当钙元素与
声明:
“硅磷酸钙基体粉料及制备方法、骨修复材料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