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土壤修复技术

>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112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3-09-18 16:22:01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石油烃对土壤的污染日趋严重。目前,通常使用物理法或者物理化学法来修复石油烃对土壤的污染。然而,这些方法存在能耗高、且会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因而,亟需一种新的修复方法对石油烃污染后的土壤进行修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可以解决能耗高同时避免土壤结构破坏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4.提供了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5.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所述第一土壤调节剂包含用于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长的碳源;

6.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

7.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

8.当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时,确定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

9.可选地,所述第一土壤调节剂中包含有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

10.可选地,所述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 (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前,还包括:

11.在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

12.将筛选出的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添加至第二土壤调节剂,所述第二土壤调节剂包含用于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长的碳源;

13.通过所述第二土壤调节剂对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培养,得到富含有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所述第一土壤调节剂。

14.可选地,所述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 (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前,还包括:

15.对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预处理,使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位于ph阈值范围,所述ph阈值范围是指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能够适应的环境的ph值所在的范围。

16.可选地,所述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之前,还包括:

17.在所述石油烃的降解时长内,每间隔参考时长对所述混合土壤进行搅拌,所述参考时长小于所述降解时长的一半。

18.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 1的范围内包括:

19.在所述混合土壤中添加农用化肥,以控制所述混合土壤中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

20.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石油烃的降解过程中,采用防渗布覆盖所述混合土壤,以隔离所述混合土壤与外界环境。

21.可选地,所述第一土壤调节剂包括:植物碳源。

22.可选地,所述植物碳源包括:锯木粉、秸秆粉或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多种。

23.可选地,所述植物碳源包括:粪肥。

24.可选地,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包括产荧光假单孢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阿萨尔基亚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可以包括:

2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首先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后,控制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待温度、湿度以及碳、氮、磷的重量比均位于上述规定的范围内之后,混合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将大量繁殖并开始降解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也即是,开始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之后,将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不难看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是通过石油烃降解微生物降解掉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进而起到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目的的,相比于通过物理法或者物理化学法来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式来说,避免了能耗高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问题以及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31.在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说明。

32.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石油烃对土壤的污染日趋严重。目前,通常使用物理法或者物理化学法来修复石油对土壤的污染。然而,这些方法存在能耗高、且会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进而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基于此种场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友好型

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1,该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可以方法包括:

34.步骤101: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 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第一土壤调节剂包含用于为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提供碳源。

35.步骤102:控制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

36.步骤103: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

37.步骤104:当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时,确定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首先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后,控制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待温度、湿度以及碳、氮、磷的重量比均位于上述规定的范围内之后,混合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将大量繁殖并开始降解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也即是,开始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之后,将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不难看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是通过石油烃降解微生物降解掉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进而起到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目的的,相比于通过物理法或者物理化学法来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式来说,避免了能耗高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问题以及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

3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2,该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可以方法包括:

40.步骤201: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

41.在实际场景中,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往往已经含有少量土著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只是由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含量等往往不是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存的最佳条件,因此,该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并未大量繁殖。基于此,可以通过实验手段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

42.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初筛和复筛的方法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从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也即是,只需能够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从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方法不做具体的限定。

4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即是能够以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作为碳源,在吸收消化石油烃的过程中,达到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目的的微生物。

44.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可以包括产荧光假单孢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阿萨尔基亚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上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还可以为其他能够以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作为碳源的微生物,只需能够降解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石油烃降解微生物不做具体的限定。

45.步骤202:将筛选出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添加至第二土壤调节剂,第二土壤调节剂

包含用于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长的碳源。

46.其中,第二土壤调节剂可以是植物碳源。植物碳源可以是锯木粉、秸秆粉或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植物碳源也可以是粪肥等。也即是,只需能够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提供碳源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植物碳源不做具体的限定。

47.步骤203:通过第二土壤调节剂对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培养,得到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第一土壤调节剂。

48.由于相对于石油烃污染土壤来说,第二土壤调节剂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碳源,因此,第二土壤调节剂更适合石油烃微生物的生长。基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首先通过锯木粉、秸秆粉或花生壳等第二土壤调节剂培养石油烃降解微生物,使得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待石油烃降解微生物通过二土壤调节剂中的碳源大量繁殖之后,即可得到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第一土壤调节剂。

49.步骤204: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预处理,使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位于ph阈值范围,ph阈值范围是指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能够适应的环境的ph 值所在的范围。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石灰浆或稀磷酸液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预处理,在实际操作时,可以首先将石灰浆或稀磷酸液喷洒到石油烃污染土壤上,然后对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搅拌,最后可以通过ph试纸检测石油烃污染土壤的 ph值,当ph值不在ph阈值范围时,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调整到ph阈值范围内。

51.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调节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只需能够保证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调整到ph阈值范围内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调节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的方法不做具体的限定。

52.其中,ph阈值范围可以是6.5-8.5的范围。

53.步骤205: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 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第一土壤调节剂用于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提供碳源。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预先测量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重量,待石油烃污染土壤的重量测量出之后,即可根据重量比为100:(10-20)确定出第一土壤调节剂的重量。比如,测量出石油烃污染土壤的重量为1000kg,那么,需加入的第一土壤调节剂的重量即为100kg-200kg范围内的任一重量。作为一种示例,可以在1000kg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加入100kg的第一土壤调节剂。

55.其中,第一土壤调节剂可以包括:植物碳源。植物碳源可以包括:锯木粉、秸秆粉或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多种,当然,植物碳源也可以包括粪肥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另外,根据步骤203可知,第一土壤调节剂即为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土壤调节剂,因此,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进行混合,得到的混合土壤即为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土壤。

5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石油烃污染土壤既可以为经过步骤204对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预处理过的石油烃污染土壤,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石油烃污染土壤也可以为没有经过ph值预处理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也即是,步骤204 为一个可选步骤,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57.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土壤调节剂可以不通过上述步骤201-步骤203得

到,也即是,上述第一土壤调节剂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得到,只需第一土壤调节剂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土壤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也不做具体限定。

58.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01-步骤203之前,第一土壤调节剂可以包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此时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可以包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也可以不包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也即是,在步骤201

-?

步骤203之前,第一土壤调节剂包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时,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混合而成的混合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既可以来自石油烃污染土壤,也可以来自第一土壤调节剂,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59.步骤206:控制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

60.在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之后,可以检测混合土壤中碳、氮、磷的重量比。为了保证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混合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可以将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控制在(80-120):(8-12):1的范围之内。

61.其中,可以通过添加农家肥的方式控制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 (8-12):1的范围之内。比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添加植物碳源、氮肥以及磷肥的方式控制混合土壤中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 的范围之内。示例性地,当混合土壤中含有80kg-120kg中任一重量的植物碳源时,相应地,应该加入8kg-12kg中任一重量的氮肥以及1kg的磷肥,以使得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之内。当然,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在加入农家肥之前,应该预先检测混合土壤中已经含有的碳、氮、磷的重量,这样,就可以根据预先检测到碳、氮、磷的重量以及最终所需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也即,(80-120):(8-12):1这个重量比,来控制还需加入的碳、氮、磷的重量。比如,在加入农家肥之前,混合土壤中已经有40kg的植物碳源,那么只需再加入40kg-80kg中任一重量的植物碳源、8kg-12kg中任一重量的氮肥以及1kg的磷肥,即可满足控制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 1的范围之内的要求。

62.需要说明的是,当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 的范围内时,可以使得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大量的繁殖,进而可以通过大量繁殖后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去降解掉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起到快速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目的。

63.步骤207: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

64.石油烃降解微生物除了对混合土壤中碳、氮、磷的重量比有要求之外,通常还对混合土壤的温度以及湿度也有要求,为保证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大量的繁殖,以将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大量的降解掉,在一些实施例中,需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

65.对于需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来说,在实际场景中,夏季室外温度一般即可满足上述温度要求,但是在冬季时,由于户外温度一般较低,因此,可以通过搭建保温棚的方式来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66.对于需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来说,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

喷洒水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也不做具体的限定。

67.进一步地,为了给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繁殖环境,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降解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防渗布覆盖混合土壤,以隔离混合土壤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样,在温度和湿度调整到适合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长的繁殖的范围内之后,通过防渗布覆盖混合土壤的方式即可保证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环境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避免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环境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68.步骤208:在石油烃的降解时长内,每间隔参考时长对混合土壤进行搅拌,参考时长小于降解时长的一半。

69.待温度,湿度,ph值,碳、氮、磷的重量比均分别控制在上述规定范围内之后,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将大量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大量的降解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

70.为了使得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更充分地和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接触,以便更彻底地降解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在一些实施例中,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降解时长内,每间隔参考时长对混合土壤进行搅拌,其中,参考时长小于降解时长的一半。

71.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参考时长小于降解时长的一半,是因为需每隔间隔时长对混合土壤进行搅拌,因此,参考时长势必小于降解时长的一半。比如,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降解时长为10天,需每间隔2天对混合土壤进行搅拌,也即是,当降解时长为10天,参考时长为2天时,可以对混合土壤搅拌4次。假设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降解时长为10天,需每间隔6天对混合土壤进行搅拌,也即是,当降解时长为10天,参考时长为6天时,显然,参考时长不小于降解时长的一半,此时,通过参考时长对混合土壤进行搅拌时,就不能起到间隔均匀的时间长度进行搅拌混合土壤的目的。

72.步骤209:当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时,确定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检测石油烃的含量是否小于含量阈值,并在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时,可以确定完成对石油烃的降解,进而确定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当降解时长达到时长阈值之后,确定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

74.其中,上述时长阈值可以12周,当然,基于不同的实际场景,上述时长阈值也可以为其他的数值,比如10周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时长阈值不做具体的限定。

75.另外,上述含量阈值可以为1.55

×

104mg/kg,当然,基于不同的实际场景,上述含量阈值也可以为其他的数值,只需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的含量符合gb4284-2018《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指标》、gb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及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等的要求即可,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76.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之后,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用于种植苜蓿及黑麦草、或者用于铺通井路、铺井场等,本技术实施例对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具体用途不做具体的限定。

7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首先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

(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后,控制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待温度、湿度以及碳、氮、磷的重量比均位于上述规定的范围内之后,混合土壤中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将大量繁殖并开始降解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也即是,开始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之后,将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不难看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是通过石油烃降解微生物降解掉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进而起到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目的的,相比于通过物理法或者物理化学法来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方式来说,避免了能耗高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问题以及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

78.接下来,本技术将示出三个实例来对本技术做更详尽的解释。

79.实例一:对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石油烃的含量为6.34

×

104mg/kg的3000kg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

80.首先在3000kg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加入300kg的第一土壤调节剂,在本实例中,第一土壤调节剂可以理解为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猪粪、锯木粉及秸秆粉的混合物,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土壤。之后,在该混合土壤中添加植物碳源、氮肥及磷肥,使该混合土壤中碳、氮、磷的重量比为100:10:1。接下来,通过喷洒水的方式控制该混合土壤的湿度为30%,并用防渗布覆盖该混合土壤,同时每隔一周对该混合土壤搅拌一次。12周后,检测该混合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发现石油烃的含量已经从修复前的6.34

×

104mg/kg下降至1.55

×?

104mg/kg,此时的石油烃的含量符合gb4284-2018《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指标》中对石油烃的含量的规定,将该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种植紫花苜蓿。

81.实例二:对吉林油田新民采油厂石油烃的含量为1.98

×

104mg/kg的2000kg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

82.首先在2000kg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加入200kg的第一土壤调节剂,跟实例一类似,第一土壤调节剂可以理解为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猪粪、锯木粉及秸秆粉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土壤。之后,通过喷洒水的方式调整该混合土壤的湿度为25%,通过添加农家肥的方式控制碳、氮、磷的重量比为80: 10:1,同时用防渗布覆盖,并每周搅拌一次。12周后,检测该混合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发现石油烃的含量从修复前的1.98

×

104mg/kg下降至2.95

×?

103mg/kg,此时的石油烃的含量符合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对石油烃的含量的规定,将该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种植黑麦草。

83.实例三:对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30000kg石油烃的含量为9.1

×

104mg/kg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

84.首先,在该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石油烃降解微生物,之后,将筛选出的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添加至第二土壤调节剂,使得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在第二土壤调节剂中大量的繁殖,得到富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第一土壤调节剂,其中,第二土壤调节是指锯木粉、秸秆粉或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多种。接下来,利用石灰浆或稀磷酸液喷洒该30000kg石油烃污染土壤,同时检测该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当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调整到6.5之后,加入3000kg的上述第一土壤调节剂,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土壤,通过喷洒水的方式控制该混合土壤的湿度为30%,通过添加农家肥的方式控制该碳、氮、磷的重量比为90: 10:1,通过搭

建保温棚的方式控制该混合图土壤的温度为30℃,每隔一周搅拌一次该混合土壤。12周后,检测该混合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发现石油烃的含量从修复前的9.1

×

104mg/kg下降至9.27

×

103mg/kg,此时的石油烃的含量符合 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中对石油烃的含量的规定,将该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用来铺通井路、铺井场。

8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技术特征:

1.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含有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所述第一土壤调节剂包含用于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长的碳源;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当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时,确定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壤调节剂中包含有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筛选出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将筛选出的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添加至第二土壤调节剂,所述第二土壤调节剂包含用于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生长的碳源;通过所述第二土壤调节剂对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进行培养,得到富含有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所述第一土壤调节剂。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之前,还包括:对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预处理,使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ph值位于ph阈值范围,所述ph阈值范围是指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能够适应的环境的ph值所在的范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之前,还包括:在所述石油烃的降解时长内,每间隔参考时长对所述混合土壤进行搅拌,所述参考时长小于所述降解时长的一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包括:在所述混合土壤中添加农用化肥,以控制所述混合土壤中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石油烃的降解过程中,采用防渗布覆盖所述混合土壤,以隔离所述混合土壤与外界环境。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壤调节剂包括:植物碳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碳源包括:锯木粉、秸秆粉或花生壳中的一种或多种。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碳源包括:粪肥。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烃降解微生物包括产荧光假单孢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阿萨尔基亚芽孢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石油烃污染土壤和第一土壤调节剂按照重量比为100:(10-20)进行混合,得到混合土壤;控制混合土壤的碳、氮、磷的重量比位于(80-120):(8-12):1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温度位于10℃-50℃的范围内,控制混合土壤的湿度位于25%-45%的范围内;当所述石油烃污染土壤石油烃的含量小于含量阈值时,确定得到修复后的石油烃污染土壤。本申请中,通过石油烃降解微生物降解掉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相比于通过物理法或者物理化学法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避免了能耗高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造成土壤结构的破坏问题。破坏问题。破坏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房殿军 兰贵红 王占玲 高虹 杨雪峰 赵春林 张雪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14

技术公布日:2021/10/21
声明:
“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