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利用性能,有色金属再生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有色金属工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导致了矿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当前我国国内有色金属资源中,目前铜、铝、铅和锌矿产原料的对外依赖度分别为60%、50%、40%和15%以上。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被誉为城市矿山,在有效缓解有色金属供需紧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再生有色金属产品产业关联度广、吸纳就业能力强、资金技术密集,具有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发展的必经之路。
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它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利用性能。与原生金属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分别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3443千克、659千克标煤,节水395立方米、22立方米、235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20吨、128吨,每吨再生铜、再生铅分别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0.03吨[1]。
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一是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再生金属加工园区建设逐步形成规模,企业发展迅速,冶炼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加快,形成了从废金属回收、拆解、冶炼、加工到产品应用完整的产业链;二是再生有色金属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再生铝合金应用前景广阔,再生铅合金、再生铜产业取得良好成果;三是民营企业占据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主体,具有机制活、制度新、创新意识强等优势,为促进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是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始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产学研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合力。
1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现状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再利用、资源优化的原则,到 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200 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占当年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 40%、30%、40%。“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优化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重点支持浙江、广东、山东、天津、江西等地区发展再生铜,支持广东、浙江、重庆、上海、河南等地区发展再生铝,支持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地区发展再生铅。
声明: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现状及问题”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