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企业一次焙烧使用的带盖环式焙烧炉,一般由两个火焰系统运转,与其他种类的焙烧炉相比较,带盖环式焙烧炉具有连续性生产、热利用率高、适合各种规格制品焙烧、产量大、产品质量好、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或某项工艺参数控制不当时,带盖环式焙烧炉会产生连续、批量的废品,出现产品质量的波动,
焙烧工序在炭素生产中因其焙烧周期长,一直是炭素生产中的瓶颈。而在环式焙烧炉工序一般是由7~8个运行炉室组成一个加热系统,另有2个带盖降温炉室,2个自然降温炉室组成。制品要经过热处理才能有固定的结构,要在焙烧炉内高温烧成。
为了保障烧出的制品是合格的,就要依照制品的规格专门制定相应的焙烧曲线。由于很多的焙烧曲线是从独立的焙烧试验炉中得来的。而带盖环式焙烧炉在联动运行中是以低温、中温、高温、降温等热处理阶段组成的一个运行系统。在运行中各阶段温度过程在具有不同温度的炉室完成,该炉盖炉室的温度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后便向前移动一个炉室,重新执行这一温度过程,以此类推,温度过程是动态的,以此实现焙烧炉的装炉、焙烧、出炉、炉室维修等循环运转。这个时间也称为移动系统时间。移动系统的时间是以焙烧曲线(t)÷系统组成的炉室数(M)定的,而制定焙烧曲线时主要依据是被焙烧制品面向纵火道墙的尺寸规格、材质、密度、结构来确定,同时也要兼顾移动系统的时间编在三班制以整班时间或1/2班的时间表,以利于生产管理。焙烧炉年装出炉产能计算公式如下:
Q---年产装出炉量(炉)
A---每台焙烧炉运转系统数 (暂按1个系统计算)
T---全年生产时间(h)按365(d)×24(h)=8760(h)
t---焙烧曲线 (按576h)
M---每个加热系统组成的炉室数 (7~10个)
从(1)式中可分析出,决定焙烧炉产能的2个主要因素是焙烧曲线“t”和每个加热系统组成的炉室数“M”。焙烧曲线“t”越大“Q”就越小,系统组成的炉室数“M” 越多“Q” 就越大。提高焙烧炉产能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小“t”、增大“M”。
在实践中焙烧曲线“t”的长短是按制品的规格及多项参数制定的,更多是根据各自的炉况通过试验总结出来的,“t”视焙烧产品而异。系统组成的炉室数“M”的构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
声明:
“关于带盖焙烧炉多个炉室联动的应用与比较”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