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废水处理技术

> 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及其方法

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及其方法

1820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03-28 16:17:18

权利要求

1.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反应池、沉降池、除钙后液罐、压滤机,所述曝气池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均匀布有向下的孔且一端连接有CO2投加管,所述沉降池底部设有耙架,耙架上部设有蜂窝斜板填料;所述曝气池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反应池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反应池的出液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沉降池的进液口连接,沉降池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与除钙后液罐连接,沉降池的底部通过第五管道与压滤机连接,且第五管道上设有渣浆泵,所述压滤机的出口与除钙后液罐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设有Na2CO3投加管,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PAC投加管、PAC投加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CO2投加装置,所述CO2投加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CO2储罐、 CO2缓冲罐,所述CO2缓冲罐的出口通过CO2投加管与曝气池底部的曝气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a2CO3投加装置,所述Na2CO3投加装置包括Na2CO3配置槽、Na2CO3投加罐, Na2CO3配置槽通过Na2CO3输送管道与Na2CO3投加罐相连且Na2CO3输送管道上设有Na2CO3输送泵,Na2CO3投加罐通过Na2CO3投加管与第二管道连通且Na2CO3投加管上设有Na2CO3投加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AC配置槽、PAM配置槽, PAC配置槽的出口端通过PAC投加管与第三管道连通,且PAC投加管上设有PAC投加泵,,PAM配置槽的出口端通过PAM投加管与第三管道连通,且PAM投加管上设有PAM投加泵。

5.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投加管、Na2CO3投加管、PAM投加管、PAC投加管上均设有自动阀和流量计,且自动阀与流量计连锁,所述CO2投加管上还设有压力表。

6.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滤机为并列设置的2台,压滤机的进液管进液管上安装压力表。

7.根据权利要1所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池底部设有高钙废水进液管,高钙废水进液管上安装自动阀和流量计,自动阀与流量计连锁。

8.根据权利要1或3或2所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池、Na2CO3配置槽、PAM配置槽、PAC配置槽内均设有搅拌装置。

9.根据权利要1或3或2所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钙后液罐、Na2CO3配置罐、Na2CO3投加罐、PAC配置槽、PAM配置槽均安装有液位计。

10.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药剂配置:通过CO2投加管将气体送入曝气管中,配置好 10%浓度的Na2CO3溶液、0.5%浓度的PAM溶液; 5%浓度的PAC溶液;

步骤B、一级除钙:将高钙废水进入曝气池底部,与曝气管内通入的CO2气体进行反应,废水中的钙部分生成CaCO3被去除,完成一级除钙;

步骤C、二级除钙:一级除钙废水从曝气池上部自流进入反应池下部,与第二管道中加入的Na2CO3溶液反应进一步除钙,完成二级除钙;

步骤D、三级除钙:二级除钙废水由反应池上部自流进入沉降池下部,在第三管道中加入的PAC、PAM溶液絮凝作用下,水体中残存的微量钙去除,CaCO3颗粒变大,完成三级除钙;

步骤E、渣液分离:CaCO3颗粒由下向上流经蜂窝斜板填料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用耙架刮至沉降池底部,经渣浆泵送至压滤机压滤,压滤机清液进入除钙后液罐,沉降池上部清液自流进入除钙后液罐,除钙后液经除钙后液泵送至用水单元回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酸性废水,行业内常用石灰法进行中和,但该法处理后的废液中含有大量钙离子,回用时管道易结垢堵塞,限制工业化稳定生产。目前如沉淀法、纳滤、 离子交换等多种技术都可用于高钙水的软化,然而每种处理技术都存在其局限性:沉淀法虽可用于高钙水的软化,但因加入药剂类多价高,导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废水回用经济性较差;纳滤、离子交换等方法都用到选择性树脂材料,再生困难、工艺复杂,只适用于低浓度钙离子的去除。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的高钙水软化回用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包括曝气池、反应池、沉降池、除钙后液罐、压滤机,所述曝气池底部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均匀布有向下的孔且一端连接有CO2投加管,所述沉降池底部设有耙架,耙架上部设有蜂窝斜板填料;所述曝气池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与反应池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反应池的出液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沉降池的进液口连接,沉降池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与除钙后液罐连接,沉降池的底部通过第五管道与压滤机连接,且第五管道上设有渣浆泵,所述压滤机的出口与除钙后液罐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设有Na2CO3投加管,所述第四管道上设有PAC投加管、PAC投加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CO2投加装置,所述CO2投加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CO2储罐、 CO2缓冲罐,所述CO2缓冲罐的出口通过CO2投加管与曝气池底部的曝气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Na2CO3投加装置,所述Na2CO3投加装置包括Na2CO3配置槽、Na2CO3投加罐, Na2CO3配置槽通过Na2CO3输送管道与Na2CO3投加罐相连且Na2CO3输送管道上设有Na2CO3输送泵,Na2CO3投加罐通过Na2CO3投加管与第二管道连通且Na2CO3投加管上设有Na2CO3投加泵。

进一步地,还包括PAC配置槽、PAM配置槽, PAC配置槽的出口端通过PAC投加管与第三管道连通,且PAC投加管上设有PAC投加泵,,PAM配置槽的出口端通过PAM投加管与第三管道连通,且PAM投加管上设有PAM投加泵。

进一步地,所述CO2投加管、Na2CO3投加管、PAM投加管、PAC投加管上均设有自动阀和流量计,且自动阀与流量计连锁,所述CO2投加管上还设有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压滤机为并列设置的2台,压滤机的进液管进液管上安装压力表。

进一步地,所述曝气池底部设有高钙废水进液管,高钙废水进液管上安装自动阀和流量计,自动阀与流量计连锁。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池、Na2CO3配置槽、PAM配置槽、PAC配置槽内均设有搅拌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除钙后液罐、Na2CO3配置罐、Na2CO3投加罐、PAC配置槽、PAM配置槽均安装有液位计。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药剂配置:通过CO2投加管将气体送入曝气管中,配置好 10%浓度的Na2CO3溶液、0.5%浓度的PAM溶液; 5%浓度的PAC溶液;

步骤B、一级除钙:将高钙废水进入曝气池底部,与曝气管内通入的CO2气体进行反应,废水中的钙部分生成CaCO3被去除,完成一级除钙;

步骤C、二级除钙:一级除钙废水从曝气池上部自流进入反应池下部,与第二管道中加入的Na2CO3溶液反应进一步除钙,完成二级除钙;

步骤D、三级除钙:二级除钙废水由反应池上部自流进入沉降池下部,在第三管道中加入的PAC、PAM溶液絮凝作用下,水体中残存的微量钙去除,CaCO3颗粒变大,完成三级除钙;

步骤E、渣液分离:CaCO3颗粒由下向上流经蜂窝斜板填料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用耙架刮至沉降池底部,经渣浆泵送至压滤机压滤,压滤机清液进入除钙后液罐,沉降池上部清液自流进入除钙后液罐,除钙后液经除钙后液泵送至用水单元回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实现了高钙废水的治理及水资源综合利用,通过设置曝气池、反应池、沉降池、除钙后液罐、压滤机形成了三级除钙系统,可处理高钙废水;利用CO2对废水进行一级除钙,将大部分钙去除;再利用Na2CO3进行二级除钙,将废水中残余的钙进一步去除;最后利用PAC、PAM混凝去除水体中残存的微量钙,并通过PAC、PAM的絮凝作用使CaCO3颗粒增大,最终通过浓密机、压滤机将CaCO3从系统中移出。废水中的钙大部分通过廉价的CO2去除,Na2CO3、PAC、PAM用量较少,大大降低了除钙成本。除钙后液中钙含量可降至50mg/l,结垢性大幅降低,可作为补充水循环回用,节约了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曝气池;2、曝气管;3、反应池;4、沉降池;5、除钙后液罐;6、除钙后液泵;7、渣浆泵;8、压滤机;9、蜂窝斜板填料;10、耙架;11、CO2储罐;12、CO2缓冲罐;13、Na2CO3配置罐;14、Na2CO3输送泵;15、Na2CO3投加罐;16、Na2CO3投加泵;17、PAC配置槽;18、PAC投加泵;19、PAM配置槽;20、PAM投加泵;21、CO2投加管;22、第二管道;23、第三管道;24、第四管道;25、第五管道;26、Na2CO3投加管;27、PAM投加管;28、PAC投加管;29、Na2CO3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包括曝气池1、反应池3、沉降池4、除钙后液罐5、压滤机8,所述曝气池1底部设有曝气管2,所述曝气管2均匀布有向下的孔且一端连接有CO2投加管21,曝气管2上均匀布有向下的小孔,使CO2气体在曝气池底部均匀分布,提升反应效率,同时起到风力搅拌作用,防止生成的CaCO3颗粒沉积,所述沉降池4底部设有耙架10,耙架10上部设有蜂窝斜板填料9,料液自下而上流经蜂窝斜板填料9时,CaCO3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被斜管拦截下来沉积到沉降池4底部,起到固液分离的效果;耙架10将沉降池4底部的CaCO3颗粒刮到锥底,便于排出;所述曝气池1出液口通过第二管道22与反应池3的进液口连接,所述反应池3的出液口通过第三管道23与沉降池4的进液口连接,沉降池4的出液口通过第四管道24与除钙后液罐5连接,沉降池4的底部通过第五管道25与压滤机8连接,且第五管道25上设有渣浆泵7,所述压滤机8的出口与除钙后液罐5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2设有Na2CO3投加管,所述第四管道24上设有PAC投加管28、PAM投加管27。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CO2投加装置,所述CO2投加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CO2储罐11、CO2缓冲罐12,所述CO2缓冲罐12的出口通过CO2投加管21与曝气池1底部的曝气管2连接。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Na2CO3投加装置,所述Na2CO3投加装置包括Na2CO3配置槽15、Na2CO3投加罐13, Na2CO3配置槽1通过Na2CO3输送管道29与Na2CO3投加罐13相连且Na2CO3输送管道29上设有Na2CO3输送泵14,Na2CO3投加罐13通过Na2CO3投加管26与第二管道22连通且Na2CO3投加管26上设有Na2CO3投加泵16。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PAC配置槽17、PAM配置槽19, PAC配置槽17的出口端通过PAC投加管28与第三管道23连通,且PAC投加管28上设有PAC投加泵18,PAM配置槽19的出口端通过PAM投加管27与第三管道23连通,且PAM投加管27上设有PAM投加泵20。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 CO2投加管21、Na2CO3投加管26、PAM投加管27、PAC投加管28上均设有自动阀和流量计,且自动阀与流量计连锁, CO2加入量由CO2投加管上的自动阀和流量计控制,根据废水中的钙含量进行调整,Na2CO3加入量由Na2CO3投加管上的自动阀和流量计控制,PAC加入量由PAC投加管上安装的自动阀和流量计控制,PAM加入量由PAM投加管上安装的自动阀和流量计控制;所述CO2投加管上还设有压力表,通过压力表监控CO2供气稳定。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滤机8为并列设置的2台,压滤机8的进液管上安装压力表, 2台压滤机交替运行,一台压滤机进液压力达到0.6MPa,进液阀门关闭,停止进料;另一台压滤机进液阀门打开,开始进料,保证压滤操作不间断。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曝气池1底部设有高钙废水进液管,高钙废水进液管上安装自动阀和流量计,自动阀与流量计连锁。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反应池3、Na2CO3配置槽13、PAM配置槽19、PAC配置槽17内均设有搅拌装置,使药剂与水混合均匀,便于溶解。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除钙后液罐5、Na2CO3配置罐13、Na2CO3投加罐15、PAC配置槽17、PAM配置槽19均安装有液位计,通过监控液位防止冒罐。

沉降池4进液口位于蜂窝斜板填料9与耙架10之间,料液自下而上流经蜂窝斜板填料9时,CaCO3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被斜管拦截下来沉积到沉降池4底部,起到固液分离的效果;耙架10将沉降池4底部的CaCO3颗粒刮到锥底,便于排出;曝气池1、反应池3、沉降池4均为锥底结构,锥底装有短节,短节上安装手动阀,检修时将手动阀打开,将内部料液排空,便于检修;曝气池1、反应池3、沉降池4、除钙后液罐5之间存在梯度高位差,相邻设备间通过高位差输送料液,不设泵类动力设施。

本发明一种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药剂配置:通过CO2投加管将气体送入曝气管2中,配置好 10%浓度的Na2CO3溶液、0.5%浓度的PAM溶液; 5%浓度的PAC溶液;

步骤B、一级除钙:将高钙废水进入曝气池1底部,与曝气管2内通入的CO2气体进行反应,废水中的钙部分生成CaCO3被去除,完成一级除钙;

步骤C、二级除钙:一级除钙废水从曝气池1上部自流进入反应池3下部,与第二管道22中加入的Na2CO3溶液反应进一步除钙,完成二级除钙;

步骤D、三级除钙:二级除钙废水由反应池3上部自流进入沉降池4下部,在第三管道23中加入的PAC、PAM溶液絮凝作用下,水体中残存的微量钙去除,CaCO3颗粒变大,完成三级除钙;

步骤E、渣液分离:CaCO3颗粒由下向上流经蜂窝斜板填料9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用耙架10刮至沉降池4底部,经渣浆泵7送至压滤机8压滤,压滤机8清液进入除钙后液罐5,沉降池4上部清液自流进入除钙后液罐5,除钙后液经除钙后液泵6送至用水单元回用。

实施例1

将上述一种废水除钙的系统及方法应用于某生产系统,工况条件:废水量90m3/h、Ca2+浓度1540mg/l,具体步骤:高钙废水进入曝气池1底部,曝气管2内通入过量3倍的CO2气体(经计算理论加入量为0.099t/h ,实际加入量0.3t/h),废水中的钙大部分生成CaCO3被去除,经检测一级除钙废水Ca2+浓度542mg/l,去除率达到65%;一级除钙废水进入反应池3下部,在反应池3进液口加入10%浓度的Na2CO3溶液进一步除钙,Na2CO3溶液加入量取理论值1.2m3/h ,经检测二级除钙废水Ca2+浓度52mg/l,去除率达到90%;二级除钙废水由反应池3上部自流进入沉降池4下部,加入0.8 m3/h PAC溶液、0.5 m3/h PAM溶液,混凝去除水体中残存的微量钙,同时增大 CaCO3颗粒促助沉降,经检测沉降池4上部清液Ca2+浓度44mg/l;沉降池4底部钙渣送入压滤机8压滤,沉降池4上部清液自流进入除钙后液罐5,经除钙后液泵6送至用水单元回用,该实例Ca2+去除率达到97%,除钙后液Ca2+含量达到新水标准,除钙效果显著。

实施例2

将上述一种废水除钙的系统及方法应用于某生产系统,工况条件:废水量50m3/h、Ca2+浓度2126mg/l,具体步骤:高钙废水进入曝气池1底部,曝气管2内通入过量4倍的CO2气体(经计算理论加入量为0.07t/h ,实际加入量0.29t/h),废水中的钙大部分生成CaCO3被去除,经检测一级除钙废水Ca2+浓度807mg/l,去除率达到62%;一级除钙废水进入反应池3下部,在反应池3进液口加入10%浓度的Na2CO3溶液进一步除钙,Na2CO3溶液加入量1.0m3/h(理论值1.1倍),经检测二级除钙废水Ca2+浓度64mg/l,去除率达到92%;二级除钙废水由反应池3上部自流进入沉降池4下部,加入0.6 m3/h PAC溶液、0.3 m3/h PAM溶液,混凝去除水体中残存的微量钙,同时增大 CaCO3颗粒促助沉降,经检测沉降池4上部清液Ca2+浓度50mg/l;沉降池4底部钙渣送入压滤机8压滤,沉降池4上部清液自流进入除钙后液罐5,经除钙后液泵6送至用水单元回用,该实例Ca2+去除率达到98%,除钙后液Ca2+含量达到新水标准,除钙效果显著。

实施例3

将上述一种废水除钙的系统及方法应用于某生产系统,工况条件:废水量75m3/h、Ca2+浓度1762mg/l,具体步骤:高钙废水进入曝气池1底部,曝气管2内通入过量3.5倍的CO2气体(经计算理论加入量为0.11t/h ,实际加入量0.39t/h),废水中的钙大部分生成CaCO3被去除,经检测一级除钙废水Ca2+浓度421mg/l,去除率达到76%;一级除钙废水进入反应池3下部,在反应池3进液口加入10%浓度的Na2CO3溶液进一步除钙,Na2CO3溶液加入量0.86m3/h(理论值1.2倍),经检测二级除钙废水Ca2+浓度54mg/l,去除率达到86%;二级除钙废水由反应池3上部自流进入沉降池4下部,加入5%浓度的PAC溶液0.7m3/h、0.5%浓度的PAM溶液0.4m3/h,混凝去除水体中残存的微量钙,同时增大 CaCO3颗粒促助沉降,经检测沉降池4上部清液Ca2+浓度52mg/l;沉降池4底部钙渣送入压滤机8压滤,沉降池4上部清液自流进入除钙后液罐5,经除钙后液泵6送至用水单元回用;该实例Ca2+去除率达到97%,除钙后液Ca2+含量达到新水标准,除钙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全文PDF

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及其方法.pdf

声明:
“有色金属冶炼废水中钙的去除系统及其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