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和电池包托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和树脂材料制备得到的壳层,以及树脂材料制备得到的内芯,所述壳层形成对所述内芯的包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和电池包托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的厚度为0.5~2mm,所述内芯的厚度为20~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和电池包托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材料选自PET、PPO、PA、PEEK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碳纤维和第一树脂材料制备得到热塑性碳纤维单向带; (2)将第二树脂材料依次进行改性、切粒、二氧化碳超临界物理发泡和珠粒模压成型,得到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内芯; (3)采用单向带绕制工艺,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碳纤维单向带复合在步骤(2)得到的所述内芯表面,得到预制品; (4)对所述预制品进行激光热固,实现一次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按重量份数计,所述碳纤维为50~65份,第一树脂材料为35~50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第一树脂材料为PET或PPO,所述第一树脂材料与下面的内芯材料为同一材料,这一步骤采用连续复合压机生产线进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第二树脂材料为PET或PPO。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改性为向所述第二树脂材料中加入扩链剂和/或增韧剂,所述扩链剂和/或增韧剂的加入量为所述第二树脂材料的3~10质量%; 经过二氧化碳超临界物理发泡后,所述第二树脂材料成为珠粒; 向所述第二树脂材料加工的珠粒中加入EPET和/或EPPO珠粒,通过全自动模压机成型任意型状的结构件,得到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内芯; 所述第二树脂材料与所述EPET和/或EPPO珠粒的质量比为(3~5):(3~5)。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单向带绕制工艺为3D编织绕线工艺。 10
声明:
“用于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和电池包托盘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