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
1.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包括从动辊(1),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1)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组件(2),且安装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组件(3); 所述安装组件(2)包括安装块(21)、压块(24)和手轮(28),且安装块(21)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板(22)与调节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21)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3),且安装槽(23)的内侧上方间隙连接有压块(24),所述压块(24)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25),且螺纹孔(25)内螺纹连接有转轴(26),所述转轴(26)的顶端贯穿U型架(27)并固定连接有手轮(28),且U型架(27)固定连接在安装块(21)的顶部; 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固定块(31)、U型板(32)和螺帽(38),且固定块(31)的上表面间隙连接在U型板(32)的内侧,所述U型板(32)的下方通过第二连接板(33)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34),且第三连接板(34)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35),所述滑块(35)位于滑槽(36)的内侧,且滑槽(36)开设在固定块(31)的底部,所述滑槽(36)的一侧内壁上活动连接有丝杆(37),且丝杆(37)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块(35)和滑槽(36)的另一侧内壁并固定连接有螺帽(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辊(1)的前后端均抵触连接在半轴承(211)的内侧,且半轴承(211)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槽(23)的内侧下方和压块(24)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24)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210),且安装孔(210)内间隙连接有限位杆(29),所述限位杆(29)的顶端贯穿安装孔(210)并固定连接在U型架(27)内侧顶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32)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9),且螺纹杆(39)的顶端贯穿第一通孔(212)并螺纹连接有螺母(213),所述第一通孔(212)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22)的表面两侧,且第一连接板(22)固定连接在安装块(21)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32)的前后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3),且第二连接板(33)表面两侧的前后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310),所述第二通孔(310)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双头螺栓(311),且双头螺栓(311)的底端贯穿第二通孔(310)并螺纹连接在第三通孔(312)的内侧,所述第三通孔(312)分别开设在第三连接板(34)表面两侧的前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3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块(4),且垫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两侧,所述支撑板(5)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各种金属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冶金行业急速发展,而在冶金行业中铁的冶炼是最常见的,而在炼铁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到高炉烧结,高炉烧结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胶带运输机实现自动上下料,胶带运输机在使用过程中,其胶带的张紧度直接关系到运输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胶带运输机常会配合张紧度调节装置进行使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在使用时,现有的张紧度调节装置大多为配重块,通过改变配重块的重力来调节配重块对胶带的拉力作用,进而实现了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不方便工作人员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且配重块的使用增加了胶带的长度,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不便于使用;
2、现有的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在使用时,现有的张紧度调节装置不便于与从动辊进行连接,从而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装卸,因此不便于使用。
因此,现有的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通过利用安装组件和调节组件,通过安装组件中的手轮和转轴带动压块进行运动,通过压块对从动辊的压力作用实现了对从动辊的安装,便于工作人员对从动辊进行装卸,同时通过调节组件中的螺帽和丝杆带动U型板进行运动,进而实现了带动从动辊进行运动,通过对从动辊的位置进行改变实现了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了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进而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包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组件,且安装组件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组件;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块、压块和手轮,且安装块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板与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侧上方间隙连接有压块,所述压块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端贯穿U型架并固定连接有手轮,且U型架固定连接在安装块的顶部;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块、U型板和螺帽,且固定块的上表面间隙连接在U型板的内侧,所述U型板的下方通过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且第三连接板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滑槽的内侧,且滑槽开设在固定块的底部,所述滑槽的一侧内壁上活动连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块和滑槽的另一侧内壁并固定连接有螺帽。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辊的前后端均抵触连接在半轴承的内侧,且半轴承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槽的内侧下方和压块的底部,在使用过程中,半轴承的设置减小了从动辊转动时摩擦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压块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且安装孔内间隙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顶端贯穿安装孔并固定连接在U型架内侧顶部的两侧,在使用过程中,安装孔和限位杆的设置对压块的运动起到了限位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顶端贯穿第一通孔并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通孔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的表面两侧,且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安装块的底部,在使用过程中,螺纹杆和螺母的设置便于对第一连接板和安装块进行连接,从而方便了对安装组件和调节组件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的前后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且第二连接板表面两侧的前后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双头螺栓,且双头螺栓的底端贯穿第二通孔并螺纹连接在第三通孔的内侧,所述第三通孔分别开设在第三连接板表面两侧的前后端,在使用过程中,双头螺栓和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设置便于对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进行连接,从而方便了对U型板和滑块进行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块,且垫块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上表面两侧,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在使用过程中,垫块的设置对固定块和支撑板起到了连接作用,且支撑板和支撑杆的设置对装置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从动辊与装置进行安装时,首先反转手轮,手轮带动转轴,转轴与螺纹孔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转轴带动压块向上进行运动,接着将从动辊的两端放置在安装槽内,然后正转手轮,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手轮通过转轴带动压块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从动辊的安装,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从动辊与装置进行连接,从而减小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便于使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时,首先握住螺帽,并对螺帽施加外力的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螺帽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与滑块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丝杆带动滑块进行运动,进而通过滑块带动U型板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了带动从动辊进行运动,通过对从动辊的位置进行改变实现了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方便了工作人员对从动辊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方便了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因此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U型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从动辊;2、安装组件;21、安装块;22、第一连接板;23、安装槽;24、压块;25、螺纹孔;26、转轴;27、U型架;28、手轮;29、限位杆;210、安装孔;211、半轴承;212、第一通孔;213、螺母;3、调节组件;31、固定块;32、U型板;33、第二连接板;34、第三连接板;35、滑块;36、滑槽;37、丝杆;38、螺帽;39、螺纹杆;310、第二通孔;311、双头螺栓;312、第三通孔;4、垫块;5、支撑板;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胶带运输机张紧度调节装置,包括从动辊1,从动辊1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组件2,安装组件2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组件3;
安装组件2包括安装块21、压块24和手轮28,安装块21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板22与调节组件3固定连接,安装块21的相向面上均开设有安装槽23,安装槽23的内侧上方间隙连接有压块24,压块24的顶部中心位置开设有螺纹孔25,螺纹孔25内螺纹连接有转轴26,转轴26的顶端贯穿U型架27并固定连接有手轮28,U型架27固定连接在安装块21的顶部;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从动辊1与装置进行安装时,首先反转手轮28,手轮28带动转轴26,转轴26与螺纹孔25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转轴26带动压块24向上进行运动,接着将从动辊1的两端放置在安装槽23内,然后正转手轮28,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手轮28通过转轴26带动压块24向下运动,从而实现了对从动辊1的安装;
调节组件3包括固定块31、U型板32和螺帽38,固定块31的上表面间隙连接在U型板32的内侧,U型板32的下方通过第二连接板33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板34,第三连接板34的上表面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滑块35,滑块35位于滑槽36的内侧,滑槽36开设在固定块31的底部,滑槽36的一侧内壁上活动连接有丝杆37,丝杆37的另一端依次贯穿滑块35和滑槽36的另一侧内壁并固定连接有螺帽38;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时,首先握住螺帽38,并对螺帽38施加外力的作用,在外力的作用下使得螺帽38带动丝杆37进行转动,丝杆37与滑块35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故在螺纹的作用下,使得丝杆37带动滑块35进行运动,进而通过滑块35带动U型板32进行运动,从而实现了带动从动辊1进行运动,通过对从动辊1的位置进行改变实现了对胶带的张紧度进行调节。
其中如图2所示,从动辊1的前后端均抵触连接在半轴承211的内侧,半轴承211分别固定连接在安装槽23的内侧下方和压块24的底部;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半轴承211的内侧面分别与从动辊1前后端的上下表面抵触连接,从而在半轴承211的作用下减小了从动辊1与安装块21之间的摩擦系数,进而降低了摩擦阻力对从动辊1转动的影响。
其中如图2所示,压块24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210,安装孔210内间隙连接有限位杆29,限位杆29的顶端贯穿安装孔210并固定连接在U型架27内侧顶部的两侧;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在压块24运动的过程中,其压块24顶部两侧的安装孔210与限位杆29之间进行相对运动,从而产生摩擦阻力,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对相对运动产生阻碍作用,从而使得压块24的运动更加稳定,且限位杆29的底端间隙连接在安装孔210的内侧,从而在限位杆29的作用下,使得压块24只能进行上下方向的线性运动。
其中如图2和图4所示,U型板32的上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9,螺纹杆39的顶端贯穿第一通孔212并螺纹连接有螺母213,第一通孔212分别开设在第一连接板22的表面两侧,第一连接板22固定连接在安装块21的底部;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安装组件2和调节组件3进行安装时,首先将第一连接板22焊接在安装块21的底部,接着将安装块21和第一连接板22放置在U型板32的正上方,并使得第一连接板22表面的第一通孔212与U型板32上表面的螺纹杆39对齐,接着向下运动安装块21和第一连接板22,直至螺纹杆39完全贯穿第一通孔212,然后将螺母213螺纹连接在螺纹杆39上,从而实现了对安装组件2和调节组件3进行安装。
其中如图4所示,U型板32的前后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3,第二连接板33表面两侧的前后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310,第二通孔310的内侧螺纹连接有双头螺栓311,双头螺栓311的底端贯穿第二通孔310并螺纹连接在第三通孔312的内侧,第三通孔312分别开设在第三连接板34表面两侧的前后端;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U型板32与滑块35进行连接时,首先将U型板32放置在滑块35的上方,并使得第二连接板33表面的第二通孔310与第三连接板34表面的第三通孔312对齐,接着将双头螺栓311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310并螺纹连接在第三通孔312的内侧,从而实现了对U型板32与滑块35进行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固定块31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垫块4,垫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两侧,支撑板5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6;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垫块4的顶部焊接在固定块31的底部两侧,且垫块4的底部焊接在支撑板5的上表面两侧,从而使得固定块31上的重力传递到垫块4上,并通过垫块4传递到支撑板5上,且支撑杆6的顶端焊接在支撑板5的下表面两侧,从而使得支撑板5上的重力传递到支撑杆6上,并最终通过支撑杆6传递到地面上,实现了装置的支撑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