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飞速发展,印染、造纸、化工等行业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难降解的有机废水。为减小工业废水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危害,保障国人饮用水安全,2015年国务院下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工业污染防治提出了更系统、严格的要求。因而,大力发展难降解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提高工业废水的可生化性,成了工业废水防治的重中之重。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AOPs)是工业废水常用的高效预处理和末端处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难降解污水的可生化性。其主要是依靠外加能量或催化剂,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活性氧物质,例如·OH,·O2-,1O2等,对大分子难降解的物质进行氧化分解,最终使之矿化成CO2和H2O。目前,在工业上备受青睐的高级氧化技术有紫外-可见光催化氧化、臭氧催化氧化、电催化、芬顿氧化技术等。除了添加催化剂外,紫外-可见光、臭氧催化氧化以及电催化技术均需要外加能源,因此能耗较高,而芬顿处理技术由于能耗低、操作简单、效率较高,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发展(类)芬顿技术,使其成本在可控的范围内,高效降解去除有机污染物,实现工艺有效性、安全性,则可为保障出水水质提供极具潜力的应用前景。
1、类芬顿技术原理
类芬顿技术是由传统的芬顿技术发展而来。芬顿反应最早由法国科学家Fenton于1893年提出,主要是依靠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H(E0=2.8eV)来氧化裂解有机物,在理想条件下,Fe2+则可通过自由基链式反应,实现价态循环(方程1、2)。芬顿反应本身速率较快、易于操作、成本较低,并且H2O2本身具有环境友好性,但其操作条件有限。只有在强酸性条件下(pH<3),Fe2+才具备较强活性,一旦溶液的碱性增强,Fe2+极易沉淀最后转变为Fe(OH)3,使得反应失活。故而芬顿反应所适用的pH值范围较窄。同时在反应过程中,也容易产生大量的铁泥,为后续的处理增加额外的成本。·OH的寿命较短,容易与H2O2进一步反应生成氧化力较低的·OOH,导致H2O2在反应过程中的利用率不高。这些缺陷均限制了均相芬顿反应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效能。
针对铁泥不能回收再利用的特点,人们研发了类芬顿技术。类芬顿过程在宏观上包括均相类芬顿反应和
声明:
“工业废水处理类芬顿工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