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各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硫酸、盐酸、磷酸或混酸均属于“HW34废酸”液体危险废物,大多成分复杂,酸性和腐蚀性较强,直接排入环境中不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工业原料,应用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的众多方面,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我国的硫酸产量随着经济发展逐步上升,截止至2020年底,我国硫酸总产能达到1.24亿t,总产量达到9895万t,创下历史新高。硫酸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流向不同。在钢铁、石油化工、化学工业等领域,硫酸经过酸洗、烷基化、催化等工艺后,形成不同硫酸浓度且含有较多不同杂质的废酸。废硫酸产生量超过千万吨级别的行业主要包括钛白粉行业、钢铁酸洗、金属表面处理等,其余产生量较大的行业有精细化工染料中间体、电子电极箔、铅蓄电池拆解、有色金属冶炼、烷基化反应等。我国现阶段的钛白粉生产工艺主要为硫酸法,每生产1t钛白粉,会产生质量分数为20%的废硫酸8t,钛白粉行业产生的废硫酸量占全国废酸量的60%~70%;钢铁企业酸洗工艺每酸洗钢铁1t,约需消耗w(H2SO4)98%的硫酸30~50kg。2016年,用硫酸清洗的钢材约为2500万t,废酸量约1000万t;石油加工行业废硫酸主要来自于硫酸法汽油烷基化生产装置,每产品油,就会产生80~100kg的废硫酸。钢铁企业出1t的成的酸洗工艺除了产生废硫酸,也会产生质量分数为8%左右的废盐酸约6500万t/a;金属表面处理,包括电子电极箔行业,通常会使用大量盐酸、硫酸等强酸,通过及时更换酸液来保证产品质量,替换下来的废酸液占2019年废酸总产出量的23.1%,达到2190万t左右。
随着国家相关环保政策新《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为了全面实现保护环境、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和增效,采用最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和合适的环保技术成为危废治理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低能耗下达到废酸资源化利用的目的。目前废酸处置主要采用中和法、扩散渗析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树脂法、蒸发浓缩法、萃取法、焙烧法等,其中,中和法属于传统处置技术,利用碱性物质,如常用的石灰石,与废液中的硫酸、盐酸等中和形成盐。中和法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但在处理过程中或后续工艺处理中会产生较多的废渣,而废酸液中的大多数重金属离子也会参杂在废渣中,造成废
声明:
“膜蒸馏技术在污酸处理的工程化应用”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