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大气治理技术

> 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

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

335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福建兴达化机有限公司  
2024-05-06 09:07:0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筒体,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筒状结构,筒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连通至筒体内的进料口,进料口连接有进料管路,筒体的下部一侧设有上下相对的主出料口和次出料口,其中,主出料口位于次出料口下方,主出料口连接有主出料管路,次出料口连接有次出料管路,另外,筒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法兰结构;

第一法兰盖,为平板状结构且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上端,第一法兰盖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第二法兰盖,为平板状结构且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下端;

托栅,下端通过环板设置在主出料口和次出料口之间的筒体内,其中,所述环板的周侧与筒体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的托栅为圆板状结构且设置在环板的上端面;

活性炭过滤柱,设置在筒体内且下端抵接在托栅上端面,活性炭过滤柱的上端高出次出料口;

第一电子压力计,设置在进料口上且用于探测进料压力;

第二电子压力计,设置在主出料管路连接至主出料口的端部上且用于探测主出料管路的出料压力;

第三电子压力计,设置在次出料管路连接至次出料口的端部上且用于探测次出料管路的出料压力;

第一阀,设置在主出料管路上且所述的第二电子压力计位于主出料口和第一阀之间;

第二阀,设置在次出料管路上且所述的第三电子压力计位于次出料口和第二阀之间,所述的第二阀为电控阀;

控制器,与第二电子压力计、第三电子压力计和第二阀电连接并用于接收第二电子压力计和第三电子压力计探测的压力信号和控制第二阀启闭;

喷气管,一端由筒体下端穿入到筒体内且位于托栅下方,喷气管朝上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气孔;

气泵,其出气端与喷气管位于筒体外的端部连接;

第三阀,连接在喷气管位于筒体外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下部一侧还设有手孔,所述的手孔位于托栅上方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上部还设有测温接口且测温接口上穿置有测温探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声光报警器,所述的声光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远程控制终端,所述的远程控制终端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阀、第三阀均为电控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法兰盖和筒体下端之间还设有密封垫片。

说明书: 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背景技术[0002] 活性炭吸附塔作为化工加工过程中常用的设备,其不仅在液体除杂上广泛应用,而且在气体除杂上也备受亲睐,然而现有的活性炭吸附塔在由上至下进行过滤使用的同

时,常常会因为其内部微观结构的塌陷而导致底部的出料口无法正常进行持续出料或者出

料的效率极低,而在上部物料持续注入的情况下,若是没有及时进行联动反馈,那么很有可

能导致活性炭吸附塔内部的进一步堵塞,影响其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过滤效率高、应急响应可靠简单且维护便利的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5] 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包括:[0006] 筒体,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筒状结构,筒体的上部一侧设有连通至筒体内的进料口,进料口连接有进料管路,筒体的下部一侧设有上下相对的主出料口和次出料口,其中,主出

料口位于次出料口下方,主出料口连接有主出料管路,次出料口连接有次出料管路,另外,

筒体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法兰结构;

[0007] 第一法兰盖,为平板状结构且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上端,第一法兰盖顶部设置有排气口;

[0008] 第二法兰盖,为平板状结构且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下端;[0009] 托栅,下端通过环板设置在主出料口和次出料口之间的筒体内,其中,所述环板的周侧与筒体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的托栅为圆板状结构且设置在环板的上端面;

[0010] 活性炭过滤柱,设置在筒体内且下端抵接在托栅上端面,活性炭过滤柱的上端高出次出料口;

[0011] 第一电子压力计,设置在进料口上且用于探测进料压力;[0012] 第二电子压力计,设置在主出料管路连接至主出料口的端部上且用于探测主出料管路的出料压力;

[0013] 第三电子压力计,设置在次出料管路连接至次出料口的端部上且用于探测次出料管路的出料压力;

[0014] 第一阀,设置在主出料管路上且所述的第二电子压力计位于主出料口和第一阀之间;

[0015] 第二阀,设置在次出料管路上且所述的第三电子压力计位于次出料口和第二阀之间,所述的第二阀为电控阀;

[0016] 控制器,与第二电子压力计、第三电子压力计和第二阀电连接并用于接收第二电子压力计和第三电子压力计探测的压力信号和控制第二阀启闭;

[0017] 喷气管,一端由筒体下端穿入到筒体内且位于托栅下方,喷气管朝上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气孔;

[0018] 气泵,其出气端与喷气管位于筒体外的端部连接;[0019] 第三阀,连接在喷气管位于筒体外的部分。[0020]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筒体的下部一侧还设有手孔,所述的手孔位于托栅上方一侧。

[0021]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筒体的上部还设有测温接口且测温接口上穿置有测温探头。

[0022]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声光报警器,所述的声光报警器与控制器电连接。

[0023]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远程控制终端,所述的远程控制终端与控制器通讯连接。

[0024]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阀、第三阀均为电控阀。[0025]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法兰盖和筒体下端之间还设有密封垫片。

[0026]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巧妙性在筒体的下部一侧设有上下相对的主出料口和次出料口,而正常进行吸附过滤时,

经过滤后的物料从主出料口进行输出,当活性炭过滤柱底部发生阻塞或者是活性炭筒体下

部压力过大时,第二电子压力计、第三电子压力计所探测到的压力值达到预设阙值并反馈

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阀进行开启,利用次出料口对过滤后的物料进行分流输出,

避免筒体内的待过滤物料挤压过多而导致超量溢出的情况,本方案装置适用于液体的过

滤,还可能适用于一些密度大于空气的混合气体过滤,当过滤气体时,第一法兰盖上的排气

口上可以设置一个泄压阀进行控制内部气压,避免混合气体外逸,而进一步设置喷气管,可

以在活性炭吸附塔没有进行吸附工作时,通过喷气管进行注入反应气体对活性炭过滤柱进

行保养清洁,或者通入空气对活性炭过滤柱进行干燥和逆向推动部分堵塞的孔隙,以此达

到活性炭过滤柱的使用寿命延长,提高其利用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剖切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能够尽可能体现多的技术特征,部分对水平安装位置无要求的端口绘制于统一剖视面上;

[002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简要俯视结构示意图;[0030]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方案控制器的简要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1] 如图1至图3之一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其包括:[0032] 筒体1,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筒状结构,筒体1的上部设有连通至筒体1内的进料口11,进料口11连接有进料管路2,筒体1的下部一侧设有上下相对的主出料口12和次出料口

13,其中,主出料口12位于次出料口13下方,主出料口12连接有主出料管路3,次出料口13连

接有次出料管路34,另外,筒体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法兰结构14、16;

[0033] 第一法兰盖17,为平板状结构且固定连接在筒体1的上端,第一法兰盖17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71;

[0034] 第二法兰盖15,为平板状结构且固定连接在筒体1的下端;[0035] 托栅42,下端通过环板41设置在主出料口12和次出料口13之间的筒体1内,其中,所述环板41的周侧与筒体1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的托栅42为圆板状结构且设置在环板41

的上端面;

[0036] 活性炭过滤柱4,设置在筒体1内且下端抵接在托栅42上端面,活性炭过滤柱4的上端高出次出料口13;

[0037] 第一电子压力计21,设置在进料口11上且用于探测进料压力;[0038] 第二电子压力计31,设置在主出料管路3连接至主出料口12的端部上且用于探测主出料管路3的出料压力;

[0039] 第三电子压力计32,设置在次出料管路34连接至次出料口13的端部上且用于探测次出料管路34的出料压力;

[0040] 第一阀35,设置在主出料管路3上且所述的第二电子压力计31位于主出料口12和第一阀35之间;

[0041] 第二阀33,设置在次出料管路34上且所述的第三电子压力计32位于次出料口13和第二阀33之间,所述的第二阀33为电控阀;

[0042] 控制器6,与第二电子压力计31、第三电子压力计32和第二阀33电连接并用于接收第二电子压力计31和第三电子压力计32探测的压力信号和控制第二阀33启闭;

[0043] 喷气管9,一端由筒体1下端穿入到筒体1内且位于托栅42下方,喷气管9朝上的一侧设有若干喷气孔93;

[0044] 气泵92,其出气端与喷气管9位于筒体1外的端部连接;[0045] 第三阀91,连接在喷气管9位于筒体1外的部分。[0046] 其中,为了便于维护,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筒体1的下部一侧还设有手孔19,所述的手孔19位于托栅42上方一侧。

[0047] 为了便于进行温度监控,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筒体1的上部还设有测温接口18且测温接口上穿置有测温探头5。

[0048] 为了能够及时进行警报响应,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声光报警器7,所述的声光报警器7与控制器6电连接。

[0049] 同时,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本方案还包括远程控制终端8,所述的远程控制终端8与控制器6通讯连接。

[0050] 为了便于远程控制启闭,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阀35、第三阀91均为电控阀。

[0051] 另外,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法兰盖15和筒体下端之间还设有密封垫片151。

[0052] 作为一种可能的拓展延伸,本实施例中的所有阀和所有的电子压力计均可以与控制器进行连接并进行联动配合。

[0053] 本方案巧妙性在筒体1的下部一侧设有上下相对的主出料口12和次出料口13,而正常进行吸附过滤时,经过滤后的物料从主出料口12进行输出,当活性炭过滤柱4底部发生

阻塞或者是活性炭筒体1下部压力过大时,第二电子压力计31、第三电子压力计32所探测到

的压力值达到预设阙值并反馈至控制器6,通过控制器6控制第二阀33进行开启,同时还可

以根据需要进行启动声光报警器7,再通过利用次出料口13对过滤后的物料进行分流输出,

避免筒体1内的待过滤物料挤压过多而导致超量溢出的情况,本方案装置适用于液体的过

滤,还可能适用于一些密度大于空气的混合气体过滤,当过滤气体时,第一法兰盖17上的排

气口171上可以设置一个泄压阀进行控制内部气压,避免混合气体外逸,而进一步设置喷气

管9,可以在活性炭吸附塔没有进行吸附工作时,通过喷气管9进行注入反应气体对活性炭

过滤柱4进行保养清洁,或者通入空气对活性炭过滤柱4进行干燥和逆向推动部分堵塞的孔

隙,以此达到活性炭过滤柱4的使用寿命延长,提高其利用的经济效益。

[0054]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

的均等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声明:
“智能型活性炭吸附塔”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标签:
活性炭 吸附塔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