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其结构包括出料槽板(1)、脚杆(2)、控制器(3)、搅拌驱动箱(4)、生产机体(5)、进料槽板(6)、进水接管(7)、流量计(8)、抽水泵(9)、进料控制箱(10),所述生产机体(5)底端中部与出料槽板(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生产机体(5)底端四角固定连接有脚杆(2),所述生产机体(5)前端设有控制器(3),所述搅拌驱动箱(4)与生产机体(5)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生产机体(5)左右两端上侧均设有进料槽板(6),所述进水接管(7)一端与生产机体(5)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流量计(8)、抽水泵(9)与进水接管(7)连接,所述进料控制箱(10)与生产机体(5)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控制箱(10)位于右进料槽板(6)下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产机体(5)包括出料阀(a)、混料箱体(b)、第一底料刮板(c)、搅拌连杆(d)、分料推板(e)、搅拌连轴(f)、搅拌槽(g)、进料控制板(h)、称重板(i)、进料口(j)、第一称重槽(k)、压力传感器(l)、进水接管(m)、分流添水板(n)、第二称重槽(o)、第二底料刮板(p),所述搅拌槽(g)设于混料箱体(b)内部,所述出料阀(a)镶嵌设于混料箱体(b)底端中部,所述出料阀(a)顶端与搅拌槽(g)相通,所述搅拌连轴(f)设于搅拌槽(g)内部下侧,所述搅拌连轴(f)左右两端均贯穿混料箱体(b),所述搅拌连轴(f)左端与搅拌驱动箱(4)相接,所述第一称重槽(k)设于混料箱体(b)内,所述第一称重槽(k)位于搅拌槽(g)左上方,所述第二称重槽(o)设于混料箱体(b)内,所述第二称重槽(o)位于搅拌槽(g)右上,所述第一称重槽(k)、第二称重槽(o)底端均与搅拌槽(g)相通,所述第一称重槽(k)、第二称重槽(o)与搅拌槽(g)相通处均设有进料控制板(h),所述进料控制板(h)贯穿混料箱体(b)与进料控制箱(10)相接,所述进料控制板(h)顶端通过压力传感器(l)装配有称重板(i),所述进料口(j)设于混料箱体(b)左右两端上侧,所述第一称重槽(k)、第二称重槽(o)均通过进料口(j)与进料槽板(6)相通,所述进水接管(m)顶端贯穿混料箱体(b)与进水接管(7)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接管(m)底端固定连接有分流添水板(n),所述搅拌连轴(f)底端通过搅拌连杆(d)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料刮板(c),所述第一底料刮板(c)顶端设有分料推板(e),所述搅拌连轴(f)顶端通过搅拌连杆(d)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料刮板(p),所述第二底料刮板(p)底端设有分料推板(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连轴(f)包括第一压缩弹簧(f1)、搅拌连杆(f2)、轴承(f3)、第二压缩弹簧(f4)、内杆(f5)、搅拌外杆(f6)、内缩槽(f7)、控制连杆(f8)、控制防护头(f9),所述搅拌外杆(f6)左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连杆(f2),所述搅拌连杆(f2)左端贯穿混料箱体(b)与搅拌驱动箱(4)相接,所述搅拌外杆(f6)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防护头(f9),所述搅拌外杆(f6)通过控制防护头(f9)与混料箱体(b)扣接,所述搅拌连杆(f2)、控制防护头(f9)与混料箱体(b)相接处均包覆设有轴承(f3),所述内杆(f5)上下两端均设有内缩槽(f7),所述内杆(f5)镶嵌设于搅拌外杆(f6)内部,所述内杆(f5)左端通过第一压缩弹簧(f1)与搅拌外杆(f6)固定连接,所述内杆(f5)右端与控制连杆(f8)一端活动扣接,所述控制连杆(f8)另一端贯穿搅拌外杆(f6)、控制防护头(f9)、混料箱体(b),所述搅拌连杆(d)一端镶嵌设于搅拌外杆(f6)内部与内杆(f5)相接,所述搅拌连杆(d)与搅拌外杆(f6)扣接处设有第二压缩弹簧(f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控制板(h)一端为圆形轴杆,所述进料控制板(h)另一端为斜面,所述进料控制板(h)轴杆端设有齿槽,所述进料控制板(h)轴杆端通过齿槽与进料控制箱(10)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槽(g)底端为向下的弧形凸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料刮板(c)、第二底料刮板(p)均为前后端为斜面的弧形板,所述第一底料刮板(c)的厚度比第二底料刮板(p)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推板(e)均匀设于第一底料刮板(c)、第二底料刮板(p)上,所述分料推板(e)与第一底料刮板(c)、第二底料刮板(p)相接反向端为凸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缩槽(f7)位于搅拌连杆(d)右方,所述内缩槽(f7)左侧为斜面,所述内缩槽(f7)左侧与搅拌连杆(d)右侧相接。
说明书: 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生产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背景技术[0002]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
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或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
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在进行工
程使用时往往需要用到较大的量,所以便需要进行混凝土的大量生产,为了增加生产效率,
常常会采用设备进行定比的生产使用,这些用于混凝土生产用的设备等即为混凝土生产装
置,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在进行自动生产混搅使用
时,因为因为混合材料包含细沙等较细小的混合用料,导致在进行混料搅拌时容易出现沉
底处没进行混合的情况,并在进行混搅时,如果具有石头等情况时,还容易出现石头朝低处
汇集的情况,导致混合搅拌的不均匀,造成不便,且现有技术使用时,在进行混凝土出料完
毕后,设备在不需要进行使用时,设备内部混搅轴杆因为混搅的需要具有较多的死角,为了
防止混凝土残留干涸后影响设备的运行,生产完毕进行清洗时常常需要手动敲打设备进行
残留振动脱落,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0003]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自动生产混搅使用时,因为因为混合材料包含细沙等较细小的混合用料,导致在进
行混料搅拌时容易出现沉底处没进行混合的情况,并在进行混搅时,如果具有石头等情况
时,还容易出现石头朝低处汇集的情况,导致混合搅拌的不均匀,造成不便,且现有技术使
用时,在进行混凝土出料完毕后,设备在不需要进行使用时,设备内部混搅轴杆因为混搅的
需要具有较多的死角,为了防止混凝土残留干涸后影响设备的运行,生产完毕进行清洗时
常常需要手动敲打设备进行残留振动脱落,较为不便的效果。
[0005] (二)技术方案[0006]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包括出料槽板、脚杆、控制器、搅拌驱动箱、生产机体、进料槽板、进水接管、流量计、抽水泵、进
料控制箱,所述生产机体底端中部与出料槽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生产机体底端四角固定
连接有脚杆,所述生产机体前端设有控制器,所述搅拌驱动箱与生产机体左端下侧固定连
接,所述生产机体左右两端上侧均设有进料槽板,所述进水接管一端与生产机体顶端固定
连接,所述流量计、抽水泵另一端与进水接管,所述进料控制箱与生产机体右端固定连接,
所述进料控制箱位于进料槽板下方;
[0007] 所述生产机体包括出料阀、混料箱体、第一底料刮板、搅拌连杆、分料推板、搅拌连轴、搅拌槽、进料控制板、称重板、进料口、第一称重槽、压力传感器、进水接管、分流添水板、
第二称重槽、第二底料刮板,所述搅拌槽设于混料箱体内部,所述出料阀镶嵌设于混料箱体
底端中部,所述出料阀顶端与搅拌槽相通,所述搅拌连轴设于搅拌槽内部下侧,所述搅拌连
轴左右两端均贯穿混料箱体,所述搅拌连轴左端与搅拌驱动箱相接,所述第一称重槽设于
混料箱体内,所述第一称重槽位于搅拌槽左上方,所述第二称重槽设于混料箱体内,所述第
二称重槽位于搅拌槽右上,所述第一称重槽、第二称重槽底端均与搅拌槽相通,所述第一称
重槽、第二称重槽与搅拌槽相通处均设有进料控制板,所述进料控制板贯穿混料箱体与进
料控制箱相接,所述进料控制板顶端通过压力传感器装配有称重板,所述进料口设于混料
箱体左右两端上侧,所述第一称重槽、第二称重槽均通过进料口与进料槽板相通,所述进水
接管顶端贯穿混料箱体与进水接管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接管底端固定连接有分流添水板,
所述搅拌连轴底端通过搅拌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料刮板,所述第一底料刮板顶端设有分
料推板,所述搅拌连轴顶端通过搅拌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料刮板,所述第二底料刮板底
端设有分料推板。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连轴包括第一压缩弹簧、搅拌连杆、轴承、第二压缩弹簧、内杆、搅拌外杆、内缩槽、控制连杆、控制防护头,所述搅拌外杆左端固定连接有搅拌连杆,所
述搅拌连杆左端贯穿混料箱体与搅拌驱动箱相接,所述搅拌外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防护
头,所述搅拌外杆通过控制防护头与混料箱体扣接,所述搅拌连杆、控制防护头与混料箱体
相接处均包覆设有轴承,所述内杆上下两端均设有内缩槽,所述内杆镶嵌设于搅拌外杆内
部,所述内杆左端通过第一压缩弹簧与搅拌外杆固定连接,所述内杆右端与控制连杆一端
活动扣接,所述控制连杆另一端贯穿搅拌外杆、控制防护头、混料箱体,所述搅拌连杆一端
镶嵌设于搅拌外杆内部与内杆相接,所述搅拌连杆与搅拌外杆扣接处设有第二压缩弹簧。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控制板一端为圆形轴杆,所述进料控制板另一端为斜面,所述进料控制板轴杆端设有齿槽,所述进料控制板轴杆端通过齿槽与进料控制箱相接,使进料
控制板能够通过进料控制箱进行便捷开关。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槽底端为向下的弧形凸槽,使混合后的混凝土会向中间汇集。[0011]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料刮板、第二底料刮板均为前后端为斜面的弧形板,所述第一底料刮板的厚度比第二底料刮板薄,使第一底料刮板、第二底料刮板能够对混合底料进
行不同高度的提升。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推板均匀设于第一底料刮板、第二底料刮板上,所述分料推板与第一底料刮板、第二底料刮板相接反向端为凸弧面,使设备在进行混料搅拌时会将混合
料进行左右提升分推,从而形成左右的扩散混搅。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内缩槽位于搅拌连杆右方,所述内缩槽左侧为斜面,所述内缩槽左侧与搅拌连杆右侧相接,使内杆左移时搅拌连杆能够向内缩槽内缩。
[0014] (三)有益效果[0015]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6] 1)、为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自动生产混搅使用时,因为因为混合材料包含细沙等较细小的混合用料,导致在进行混料搅拌时容易出现沉底处没进行混合的情况,并在进行
混搅时,如果具有石头等情况时,还容易出现石头朝低处汇集的情况,导致混合搅拌的不均
匀,造成不便,通过搅拌连轴装配有不同高度的底料刮板,在刮板上设有不同凸弧面的分料
推板,使设备能够通过底料刮板对细沙等底料进行提升混合,而分料推板使混料能够进行
左右扩散混搅,更好的防止底料沉积和颗粒料汇集的情况,保证搅拌的均匀。
[0017] 2)、为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在进行混凝土出料完毕后,设备在不需要进行使用时,设备内部混搅轴杆因为混搅的需要具有较多的死角,为了防止混凝土残留干涸后影响
设备的运行,生产完毕进行清洗时常常需要手动敲打设备进行残留振动脱落,较为不便,通
过设有内外杆结构的搅拌连轴和可互动的搅拌连轴,用户可通过控制连杆顶压内杆内移来
使搅拌连杆内缩和松开内杆的顶压使搅拌连杆外扩,实现搅拌器的伸缩外扩移动振动,使
搅拌器的混凝土在清洗时能够进行振动脱落,便于设备搅拌器的清洗。
附图说明[0018]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9] 图1为本发明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0] 图2为本发明生产机体的正剖结构示意图;[0021]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0022] 图4为本发明图2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0023] 图中:出料槽板?1、脚杆?2、控制器?3、搅拌驱动箱?4、生产机体?5、进料槽板?6、进水接管?7、流量计?8、抽水泵?9、进料控制箱?10、出料阀?a、混料箱体?b、第一底料刮板?c、
搅拌连杆?d、分料推板?e、搅拌连轴?f、搅拌槽?g、进料控制板?h、称重板?i、进料口?j、第一
称重槽?k、压力传感器?l、进水接管?m、分流添水板?n、第二称重槽?o、第二底料刮板?p、第
一压缩弹簧?f1、搅拌连杆?f2、轴承?f3、第二压缩弹簧?f4、内杆?f5、搅拌外杆?f6、内缩槽?
f7、控制连杆?f8、控制防护头?f9。
具体实施方式[0024]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包括出料槽板1、脚杆2、控制器3、搅拌驱动箱4、生产机体5、进料槽板6、进水接管7、流量计8、抽水泵
9、进料控制箱10,所述生产机体5底端中部与出料槽板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生产机体5底端
四角固定连接有脚杆2,所述生产机体5前端设有控制器3,所述搅拌驱动箱4与生产机体5左
端下侧固定连接,所述生产机体5左右两端上侧均设有进料槽板6,所述进水接管7一端与生
产机体5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流量计8、抽水泵9另一端与进水接管7,所述进料控制箱10与生
产机体5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料控制箱10位于进料槽板6下方;
[0025] 所述生产机体5包括出料阀a、混料箱体b、第一底料刮板c、搅拌连杆d、分料推板e、搅拌连轴f、搅拌槽g、进料控制板h、称重板i、进料口j、第一称重槽k、压力传感器l、进水接
管m、分流添水板n、第二称重槽o、第二底料刮板p,所述搅拌槽g设于混料箱体b内部,所述出
料阀a镶嵌设于混料箱体b底端中部,所述出料阀a顶端与搅拌槽g相通,所述搅拌连轴f设于
搅拌槽g内部下侧,所述搅拌连轴f左右两端均贯穿混料箱体b,所述搅拌连轴f左端与搅拌
驱动箱4相接,所述第一称重槽k设于混料箱体b内,所述第一称重槽k位于搅拌槽g左上方,
所述第二称重槽o设于混料箱体b内,所述第二称重槽o位于搅拌槽g右上,所述第一称重槽
k、第二称重槽o底端均与搅拌槽g相通,所述第一称重槽k、第二称重槽o与搅拌槽g相通处均
设有进料控制板h,所述进料控制板h贯穿混料箱体b与进料控制箱10相接,所述进料控制板
h顶端通过压力传感器l装配有称重板i,所述进料口j设于混料箱体b左右两端上侧,所述第
一称重槽k、第二称重槽o均通过进料口j与进料槽板6相通,所述进水接管m顶端贯穿混料箱
体b与进水接管7固定连接,所述进水接管m底端固定连接有分流添水板n,所述搅拌连轴f底
端通过搅拌连杆d固定连接有第一底料刮板c,所述第一底料刮板c顶端设有分料推板e,所
述搅拌连轴f顶端通过搅拌连杆d固定连接有第二底料刮板p,所述第二底料刮板p底端设有
分料推板e。
[0026] 其中,所述搅拌连轴f包括第一压缩弹簧f1、搅拌连杆f2、轴承f3、第二压缩弹簧f4、内杆f5、搅拌外杆f6、内缩槽f7、控制连杆f8、控制防护头f9,所述搅拌外杆f6左端固定
连接有搅拌连杆f2,所述搅拌连杆f2左端贯穿混料箱体b与搅拌驱动箱4相接,所述搅拌外
杆f6右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防护头f9,所述搅拌外杆f6通过控制防护头f9与混料箱体b扣接,
所述搅拌连杆f2、控制防护头f9与混料箱体b相接处均包覆设有轴承f3,所述内杆f5上下两
端均设有内缩槽f7,所述内杆f5镶嵌设于搅拌外杆f6内部,所述内杆f5左端通过第一压缩
弹簧f1与搅拌外杆f6固定连接,所述内杆f5右端与控制连杆f8一端活动扣接,所述控制连
杆f8另一端贯穿搅拌外杆f6、控制防护头f9、混料箱体b,所述搅拌连杆d一端镶嵌设于搅拌
外杆f6内部与内杆f5相接,所述搅拌连杆d与搅拌外杆f6扣接处设有第二压缩弹簧f4。
[0027] 其中,所述进料控制板h一端为圆形轴杆,所述进料控制板h另一端为斜面,所述进料控制板h轴杆端设有齿槽,所述进料控制板h轴杆端通过齿槽与进料控制箱10相接。
[0028] 其中,所述搅拌槽g底端为向下的弧形凸槽。[0029] 其中,所述第一底料刮板c、第二底料刮板p均为前后端为斜面的弧形板,所述第一底料刮板c的厚度比第二底料刮板p薄。
[0030] 其中,所述分料推板e均匀设于第一底料刮板c、第二底料刮板p上,所述分料推板e与第一底料刮板c、第二底料刮板p相接反向端为凸弧面。
[0031] 其中,所述内缩槽f7位于搅拌连杆d右方,所述内缩槽f7左侧为斜面,所述内缩槽f7左侧与搅拌连杆d右侧相接。
[0032] 工作原理:设备使用前,用户可通过控制器进行设备进料重量的称重设置和混料用水的水量设置,并将混料用料的送料出口与设备的进料槽板对接,将供水水管与抽水泵
对接,使设备使用时,能够通过称重板对第一称重槽、第二称重槽内内进料进行进料称重,
在重量达到时设备会通过进料控制箱控制进料控制板开启第一称重槽、第二称重槽进行定
量进料,并在进料时,设备还可提供抽水泵对搅拌用水进行抽取,并可通过流量计对进水进
行定量计量,使设备能够进行自动生产的定量进料,而在混料使用时,搅拌驱动箱会带动搅
拌连轴进行转动,使搅拌连轴通过搅拌连杆带动第一底料刮板、第二底料刮板进行转动,使
设备搅拌槽底部的混合用底料会进行不同高度的提升混料,从而更好的防止细沙等底料混
料不到的情况,且设备在进行混搅时,第一底料刮板、第二底料刮板上设有的分料推板还会
将混凝土进行左右分推扩散,从而使混凝土混料时能够更好的防止低处汇集的情况,保证
混凝土混搅时的均匀,且设备在使用完毕要进行清洁时,用户可提供按压控制连杆,使控制
连杆带动内杆左移,从而使搅拌连杆受第二压缩弹簧的力顶压内缩至内缩槽内,而后用户
可松开控制连杆,使控制连杆受第一压缩弹簧的力右移,并使搅拌连杆受顶压回位,从而实
现搅拌器的伸缩振动,便于对死角混凝土残留的清洁,免于对设备进行敲打的不便。
[0033]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人工启动和关闭开关来控制,动力元件的接线图与电源的提供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
解释控制方式和接线布置。
[0034] 本发明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电源的提供也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发明主要用来保
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
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
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
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
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6]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声明:
“混凝土制作自动生产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