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稀土湿法冶金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目前主要的稀土资源有包头白云鄂博稀土精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和四川氟碳铈矿三种。相关人员和单位根据这三种稀土的特点分别开发出了一些稀土湿法冶金技术,使稀土的分离和提纯技术有了显著进步。介绍三种稀土资源的湿法冶金技术,并简单阐述我国稀土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稀土,湿法冶金,分离,提纯
中图分类号:TF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35(2014)06-0156-02
稀土湿法冶金就是为了分离、提纯和获取更多高价值的稀土产品。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已成为稀土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随着稀土行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稀土开始为人们所关注,如何提高稀土资源的分离和提纯效果,减少湿法冶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白云鄂博稀土精矿综合开发技术
白云鄂博的稀土精矿是以氟碳铈矿和独居石两种稀土矿组成的混合型矿,冶炼难度较大。经过我国稀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开发了多种工艺,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只有硫酸法和烧碱法两种方法。
1.1 硫酸法
1972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开发了硫酸法,并在北京通县冶炼厂的工业试验中取得了成功,解决了低品位稀土精矿的湿法冶金问题。1994年,宝钢稀土三厂引进该技术,使得稀土资源的回收率从原先的40%提升到70%.这一硫酸法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硫酸法,随着分离工艺的不断改进,第二代、第三代硫酸法应运而生。其中,第三代硫酸法可以实现大规模的稀土资源分离,对稀土精矿的品位要求较低,且运行成本低,稀土资源回收率高。但是,该技术会带来较大规模的渣,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硫和氟,多数采用碱或水喷淋吸收,进而产生大量含酸废水,一般采用石灰中和,产生大量含氟废渣,这些渣会对环境产生放射性污染,进而造成钍资源的严重浪费。
1.2 烧碱法
这种工艺的优点是投资低、环境污染小,但是由于分离工艺中使用的碱价格昂贵,且用量多,导致运行成本较高。稀土经过分离后,其中的钍被分散到渣和废水中,很难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并且工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氟废水,回收处理难度较大,最关键的一点是,该工艺对稀土精矿的品位要求较高,包头地区只有10%左右的稀土精矿能使用该种方法进行分离。事实上,包头白云鄂博的稀土精矿目前多采用第三代硫酸法进行分离处理,而后期的提取技术则根据生产产品
声明:
“我国稀土湿法冶金发展状况及研究”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