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取到更多的钒元素,采用新工艺是发展必然趋势。本文对湿法从矿石中提取钒浸出进行探讨,给提取钒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湿法冶金,新工艺,提钒浸出 1 前言 钒属于一种过渡性的金属元素,因为这种元素遍布在自然界中,所以也叫稀散元素。并且钒被广泛使用在合金、有色金属、钢铁等多个领域之中,是工业中一个重要元素。传统方法提钒一直存在污染严重、进出率低以及控制温度范围比较窄的问题,因此对提钒工艺的研究主要重要价值。 2 湿法提钒新工艺 湿法提钒属于一种新工艺,即将钒矿进行脱碳之后,就将原矿破碎成为-4mm,采用酸液进行搅拌,并且加入粘合剂及助浸剂,放上一段时间后,就放入一定的温度环境下进行熟化,就能把不溶性的三价钒变成了可溶的四价钒,之后通过堆浸就让钒的浸出率超过了92%以上。 2.1 矿样基本性质 本文研究中所用矿样是从湖南衡阳的钒矿,矿样分成了1#、2#两种。矿样中所含的化学元素如下表所示: 表1 矿样中所含的化学元素 从上表中就能够看出来,这两种矿样的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1#矿样是一种次生的氧化矿,这种矿样中基本上都没有含碳,为土黄色,比重不大,很容易破碎,而2#矿样中含有大量的碳与硫,具有较高的烧失量,其中钒为有价金属,而比较常规的金属如硅、钾、钙等,是一种石煤的原生矿,其中含有大量的碳量,呈现为黑色,比重也比较大,极难破碎。 2.2 矿样预处理的影响条件分析 1)破碎粒度,对2号矿样进行了焙烧脱碳之后,就以1#:2#=4:1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合之后就形成了综合矿样。原矿的综合品位大约是1.34%。而破碎到-10,-8,-6以及-4mm后将比例为18%的浓硫酸加进去。在1300C的温度环境下预处理10个小时,取出100g矿石,之后达到矿样:自来水=1:2,进行3小时的搅拌浸出,进行过滤、洗渣、测量渣的品位,对渣的进出率进行计算。粒度越小浸出率就越高,一般而言-4mm粒度就能够达到要求。 2)硫酸的量,当破碎粒度达到了-4mm之后,就要将不同量硫酸加进去,并且在1300C温度环境下预加热10个小时,形成固液比为:矿样:自来水=1:2,搅拌浸出3个小时后过滤、洗渣、测品位,最终计算出浸出率。通过计算可知酸耗量一般为18%最佳。 3)助浸剂LK,要增大钒的浸出率,就必须要对不可溶的三价钒适量进行氧化还原,成为了可溶性四价钒,不能形成为五价钒,必须要选择合理
声明:
“论湿法冶金提钒浸出的新工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