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交替设置的第一钝化接触区和第二钝化接触区;所述第一钝化接触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硅衬底上的第一掺杂层、第一钝化层和第二掺杂层;所述第二钝化接触区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硅衬底上的第二钝化层、第三掺杂层和第三钝化层;所述第二掺杂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掺杂层的厚度,所述第二掺杂层和所述第三掺杂层的掺杂极性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掺杂层的掺杂极性相同;所述第二钝化接触区还包括设于所述硅衬底和所述第二钝化层之间的第四掺杂层,所述第四掺杂层和所述第三掺杂层的掺杂极性相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孔洞区域中具有所述第四掺杂层和/或所述第三掺杂层,所述第三掺杂层与所述第四掺杂层之间通过掺杂的所述孔洞区域进行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孔洞区域中具有所述第一掺杂层和/或所述第二掺杂层,所述第二掺杂层与所述第一掺杂层之间通过掺杂的所述孔洞区域进行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孔洞的平均孔径小于1000nm;和/或,所述第二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孔洞的平均孔径小于1000n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孔洞通过热扩散冲击的方式制备形成;和/或,所述第二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孔洞通过热扩散冲击的方式制备形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各个孔洞在所述第一钝化层上零散稀疏地分布;和/或,所述第二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二钝化层的各个孔洞在所述第二钝化层上零散稀疏地分布。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一钝化层的孔洞区域的面积占所述第一钝化层的整体面积的比值小于20%;和/或,所述第二钝化层为多孔结构,所述第二钝
声明:
“太阳能电池的选择性钝化接触结构和双面太阳能电池”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