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真空回转窑包括进行反应处理的高温滚筒、与高温滚筒同轴线设置的第一轴承座、第一机械密封,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一机械密封顺序设置于所述高温滚筒的外侧,所述高温滚筒的外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外侧面的外侧,第一机械密封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外侧面对接固定,其特征在于,进料装置包括轴套、进料管、螺旋输送轴、排气管、排气轴,所述轴套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一机械密封的中部并且轴套的内侧端对接所述高温滚筒,所述轴套的外侧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机械密封并且在轴套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排气管分别固定在一固定孔中,所述进料管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排气管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螺旋输送轴穿设在所述进料管中并且一端通入至所述高温滚筒、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排气轴穿设在所述排气管中并且一端通入至所述高温滚筒、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轴套的壁板为具有内部空腔的双层板,在所述壁板上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在所述内部空腔中构成降温用的水循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的壁板内的空腔中设置有多个挡水条,所述多个挡水条在壁板空腔中构成迷宫式的水流通道,外部冷却水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水流通道,冷却水经所述水流通道周转后由所述出水口送出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环绕所述轴套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一机械密封随所述高温滚筒同步绕所述轴套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二机械密封,所述第二机械密封设置于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所述螺旋输送轴穿设在所述进料管中,且所述螺旋输送轴从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机械密封环绕所述螺旋输送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环绕所述螺旋输送轴设置,第二机械密封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侧面对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三机械密封,所述第三机械密封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所述排气轴穿设在所述排气管中,且所述排气轴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三机械密封环绕所述排气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环绕所述排气轴设置,第三机械密封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并与所述第三轴承座的外侧面对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轴包括轴杆以及设置于轴杆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轴杆上的螺旋叶片由所述高温滚筒内至少延伸至所述进料口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轴包括转杆以及设置于转杆上的若干个扇片,所述转杆上的扇片由所述高温滚筒内至少延伸至所述排气口处。
说明书: 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真空回转窑的进料装置。背景技术[0002] 回转窑是指旋转煅烧窑,传统的回转窑属于建材设备类设备,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目前随着
固废物料高温处理的盛行,回转窑也被广泛应
用于高温焚烧处置中,所构成的回转窑高温焚烧装置因其焚烧温度高、焚烧效率高、处置后
酌减率低等优点使用广泛。
[0003] 回转窑(旋窑)包括一个有一定斜度的圆筒状物,同时外部对圆筒进行高温加热,可称为高温滚筒,借助高温滚筒的转动来促进料在窑内搅拌,使料互相混合进而与催化还
原气体充分接触进行反应,实现对物料进行反应处理。物料在送入高温滚筒时,传统的螺旋
输送方式无法保证输送物料过程中耐高温、降温和密封性能。
[0004] 因此,如何改善回转窑的进料结构,对回转窑的耐高温、降温和密封性能进行提高,是当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耐热性能更好,同时有效保障高温滚筒及进料段、排气段的密封性。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真空回转窑包括进行反应处理的高温滚
筒、与高温滚筒同轴线设置的第一轴承座、第一机械密封,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一机械密封
顺序设置于所述高温滚筒的外侧,所述高温滚筒的外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
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外侧面的外侧,第一机械密封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并与
所述第一轴承座的外侧面对接固定,进料装置包括轴套、进料管、螺旋输送轴、排气管、排气
轴,所述轴套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一机械密封的中部并且轴套的内侧端对接所述高
温滚筒,所述轴套的外侧端突出于所述第一机械密封并且在轴套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两个
固定孔,所述进料管与所述排气管分别固定在一固定孔中,所述进料管上开设有进料口,所
述排气管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螺旋输送轴穿设在所述进料管中并且一端通入至所述高温
滚筒、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排气轴穿设在所述排气管中并且一端通入至所述
高温滚筒、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轴套的壁板为具有内部空腔的双层板,
在所述壁板上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在所述内部空腔中构成降温用的水循环结构。
[0007]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申请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措施。[0008] 可选地,所述轴套的壁板内的空腔中设置有多个挡水条,所述多个挡水条在壁板空腔中构成迷宫式的水流通道,外部冷却水由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水流通道,冷却水经所
述水流通道周转后由所述出水口送出循环。
[0009] 可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环绕所述轴套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一机械密封随所述高温滚筒同步绕所述轴套转动。
[0010] 可选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二机械密封,所述第二机械密封设置于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所述螺旋输送轴穿设在所述进料管中,且所述螺旋输送轴从所述进料管的另一
端穿出,所述第二机械密封环绕所述螺旋输送轴设置。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的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环绕所述螺旋输送轴设置,第二机械密封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设
置并与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侧面对接固定。
[0012] 可选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三机械密封,所述第三机械密封设置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所述排气轴穿设在所述排气管中,且所述排气轴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穿出,所
述第三机械密封环绕所述排气轴设置。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三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内设置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环绕所述排气轴设置,第三机械密封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并
与所述第三轴承座的外侧面对接固定。
[0014] 可选地,所述螺旋输送轴包括轴杆以及设置于轴杆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轴杆上的螺旋叶片由所述高温滚筒内至少延伸至所述进料口处。
[0015] 可选地,所述排气轴包括转杆以及设置于转杆上的若干个扇片,所述转杆上的扇片由所述高温滚筒内至少延伸至所述排气口处。
[0016]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申请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其通过轴套的双层壁板的设计,在轴套内部形成
降温耐热的水循环结构,能够带走高温物料所传导出的热能,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降温效
果,对机械密封及轴承进行保护,从而使得设备的整体耐热性能更好。
[0017] 进一步地,在进料装置中设置第一机械密封,实现对于高温滚筒内部的密封,可防止高温滚筒内部的气体泄漏,而设于进料管和排气管端部所设的机械密封则能够实现进料
管以及排气管的内部密封,可防止物料进料过程中的内部气体泄漏,进而有效保障高温滚
筒及进料段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0018]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
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真空回转窑出料装置中局部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真空回转窑出料装置中局部结构的B?B向剖视图。
[0019]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高温滚筒,2:第一轴承座,3:第一机械密封,4:出水口,5:进水口,6:第二机械密
封,7:进料口,8:驱动机构,9:螺旋输送轴,10:第一轴承,11:第二轴承,12:进料管,13:第二
轴承座,14:排气口,15:第三机械密封,16:排气管,17:排气轴,18:第三轴承,19:第三轴承
座,20: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3] 本实施例描述了一种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如图1至4所示,真空回转窑包括进行反应处理的高温滚筒1、与高温滚筒1同轴线设置的第一轴承座13、第一机械密封3,所述第
一轴承座13、第一机械密封3顺序设置于所述高温滚筒1的外侧,所述高温滚筒1的外侧面中
心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轴承座13固定在所述旋转滚筒的外侧面的外侧,第一机械密
封3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13设置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13的外侧面对接固定,进料装置包括
轴套20、进料管12、螺旋输送轴9、排气管16、排气轴17,所述轴套20穿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座
13、第一机械密封3的中部并且轴套20的内侧端对接所述高温滚筒1,所述轴套20的外侧端
突出于所述第一机械密封3并且在轴套20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所述进料管12
与所述排气管16分别固定在一固定孔中,所述进料管12上开设有进料口7,所述排气管16上
开设有排气口14,所述螺旋输送轴9穿设在所述进料管12中并且一端通入至所述高温滚筒
1、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机构8相连,所述排气轴17穿设在所述排气管16中并且一端通入至所
述高温滚筒1、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机构8相连,其中,所述轴套20的壁板为具有内部空腔的双
层板,在所述壁板上开设有进水口5与出水口4,在所述内部空腔中构成降温用的水循环结
构。
[0024] 在进料装置中设置第一机械密封3,实现对于高温滚筒1内部的密封,可防止高温滚筒1内部的气体泄漏,而设于进料管12和排气管16端部所设的机械密封则能够实现进料
管12以及排气管16的内部密封,可防止物料进料过程中的内部气体泄漏,进而有效保障高
温滚筒1及进料段的密封性。所述轴套20的壁板内的空腔中设置有多个挡水条,所述多个挡
水条在壁板空腔中构成迷宫式的水流通道,外部冷却水由所述进水口5进入所述水流通道,
冷却水经所述水流通道周转后由所述出水口4送出循环。在进料装置工作时,由进水口5给
水,出水口4出水,从而对轴套20进行降温,从而对轴套20外侧所设的第一机械密封3与第一
轴承座13进行保护,防止第一机械密封3以及第一轴承座13损坏,从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0025] 可知,通过轴套20的双层壁板的设计,在轴套20内部形成降温耐热的水循环结构,能够带走高温物料所传导出的热能,从而实现更为高效的降温效果,对机械密封及轴承进
行保护,从而使得设备的整体耐热性能更好。
[0026] 所述第一轴承座13内设置有第一轴承10,所述第一轴承10环绕所述轴套20的外侧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座13、第一机械密封3随所述高温滚筒1同步绕所述轴套20转动。
[002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二机械密封6,所述第二机械密封6设置于所述进料管12的另一端,所述螺旋输送轴9穿设在所述进料管12中,且所述螺旋输送轴9从所
述进料管12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机械密封6环绕所述螺旋输送轴9设置。所述进料管12
的另一端处设置有第二轴承座13,所述第二轴承座13内设置有第二轴承11,所述第二轴承
11环绕所述螺旋输送轴9设置,第二机械密封6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13设置并与所述第二轴
承座13的外侧面对接固定。
[002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三机械密封15,所述第三机械密封15设置于所述排气管16的另一端,所述排气轴17穿设在所述排气管16中,且所述排气轴17从所述排
气管16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三机械密封15环绕所述排气轴17设置。所述排气管16的另一
端处设置有第三轴承座19,所述第三轴承座19内设置有第三轴承18,所述第三轴承18环绕
所述排气轴17设置,第三机械密封15紧贴所述第一轴承座13设置并与所述第三轴承座19的
外侧面对接固定。
[0029] 可以理解的是,真空回转窑在工作时,进料装置正常输送过程中,第一轴承座13、第一机械密封3随高温滚筒1旋转运动,第一机械密封3密封保护防止高温滚筒1内部气体
泄漏;进料管12、第二轴承座13、第二机械密封6处于静止状态,第二机械密封6保护防止物
料输送出来的过程中的内部气体泄漏;排气管16、第三轴承座19、第三机械密封15处于静止
状态,第三机械密封15保护防止排气过程中的气体泄漏。
[0030] 另外,所述螺旋输送轴9包括轴杆以及设置于轴杆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轴杆上的螺旋叶片由所述高温滚筒1内至少延伸至所述进料口7处,所述排气轴17包括转杆以及设置于
转杆上的若干个扇片,所述转杆上的扇片由所述高温滚筒1内至少延伸至所述排气口14处。
[0031]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
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真空回转窑进料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