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垃圾储仓(1)、污泥储仓(2)、卸料门(3)、垃圾抓斗(4)、污泥输送装置(5)、螺旋
给料机(6)、污泥进料斗(7)、垃圾进料斗(8)、溜槽(9)、炉膛(10)、布料挡板(11)和外壳(12),所述外壳(12)呈方形一端与焚烧炉的进料口相连,所述污泥储仓(2)设置在所述垃圾储仓(1)内部远离焚烧炉的一侧,所述外壳(12)在所述污泥储仓(2)的一侧设有所述卸料门(3),所述卸料门(3)将所述污泥储仓(2)和垃圾储仓(1)分别与外部连通,所述垃圾抓斗(4)设在装置内部顶端,且能够在顶端自由移动,所述污泥储仓(2)的底部连接所述污泥输送装置(5),所述污泥输送装置(5)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螺旋给料机(6),所述螺旋给料机(6)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所述污泥进料斗(7),所述垃圾进料斗(8)与所述污泥进料斗(7)并排设置,中间设有隔板,所述污泥进料斗(7)下方出口处设有所述布料挡板(11),所述污泥进料斗(7)与所述垃圾进料斗(8)的出料口与所述溜槽(9)连通,所述溜槽(9)的出料口通向推料平台,所述推料平台与焚烧炉的炉膛(10)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储仓(1)内部侧壁与底端设有多层格栅排孔(13),所述格栅排孔(13)的外侧设有滤液排出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的下方设有一次风机(14),所述一次风机(14)的吸风口设置在所述垃圾储仓(1)靠焚烧炉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输送装置(5)采用Z刮板输送机或螺旋输送机倾斜设置在装置内部,将所述污泥储仓(2)和所述污泥进料斗(7)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3)包括垃圾卸料门和污泥卸料门,分别连通所述垃圾储仓(1)和所述污泥储仓(2),所述垃圾卸料门和所述污泥卸料门并排设置,所述污泥卸料门设有一个,所述垃圾卸料门设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储仓(2)底部比所述垃圾储仓(1)的底部高出11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进料斗(8)的尺寸是所述污泥进料斗(7)的六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进料斗(7)与所述溜槽(9)连通处的标高低于所述垃圾进料斗(8)与所述溜槽(9)连通处的标高。
说明书: 一种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与污泥协同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0002] 市政污泥干化厂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蒸汽干化污泥,污泥经干化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协同焚烧。在以焚烧生活垃圾为主,协同焚烧干化污泥(掺烧比例小于10%,一般为
5%左右,质量比)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中:
[0003] 首先,生活垃圾通过垃圾运输车进入厂区,然后通过高架引桥进入焚烧主厂房卸料大厅卸料平台区域,通过卸料门,把垃圾卸入垃圾储坑。垃圾在垃圾储坑的发酵过程是生
活垃圾中有机物在细菌、微生物、酵母和霉等作用下的分解、沥出水分的过程,以达到提高
垃圾热值的目的。生活垃圾需在垃圾储坑堆酵3?7天后再输送到焚烧炉内焚烧。
[0004] 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炉的污泥为经干化后的污泥,一般含水率40%~45%。(从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脱水后污泥为含水率80%,此污泥热值较低,需经过在污泥干化厂采
用干化机干化至含水率40~45%)。
[0005] 目前很多协同焚烧污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污泥进入垃圾焚烧炉的主流输送方式为两种,一种是采用刮板输送机或螺旋输送机等输送设备将干化后污泥送至垃圾进料斗,
垃圾和污泥这两种物料再通过溜槽到达推料平台,经推料器推入到焚烧炉膛;另一种是将
干化后污泥倒运至垃圾池,利用垃圾抓斗将生活垃圾、干化后污泥这两种物料投入到垃圾
进料中,垃圾和污泥这两种物料再通过溜槽到达推料平台,经推料器推入到焚烧炉膛。
[0006] 无论以上哪种输送方式,均存在如下问题,因垃圾进料斗尺寸和溜槽横截面尺寸是依据垃圾进料量和垃圾性质而设计的,而污泥掺烧的质量占比小,如共用垃圾进料斗进
污泥的话,垃圾进料斗尺寸和溜槽横截面尺寸相对大,而污泥在垃圾进料斗和溜槽滑落过
程中相对于垃圾不会发生横向运动,这样会造成污泥和垃圾混合不均匀,使污泥进入垃圾
焚烧炉膛后在垃圾料层分布不均匀,而入炉污泥的含水率比入炉垃圾含水率高,含水率相
对高的物料在焚烧过程中会有更多水分发生吸热反应,如入炉污泥和垃圾混合不均匀,会
影响焚烧效果;且污泥灰分比垃圾灰分大,如果炉排垃圾料层上污泥分布不均匀的话,长期
运行会磨损炉排片。
实用新型内容
[0007]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0008]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包括垃圾储仓1、污泥储仓2、卸料门3、垃圾抓斗4、污泥输送装置5、螺旋给料机6、污泥进料斗
7、垃圾进料斗8、溜槽9、炉膛10、布料挡板11和外壳12,所述外壳12整体为方形结构,一端与
焚烧炉的进料口相连,外壳整体及内部的所有设备实现了将发酵、缓存和经干化后污泥与
垃圾的混合物料通入焚烧炉内的功能。所述污泥储仓2设置在所述垃圾储仓1内部远离焚
烧炉的一侧,所述外壳(12)在所述污泥储仓(2)的一侧设有所述卸料门(3),所述卸料门(3)
将所述污泥储仓(2)和垃圾储仓(1)分别与外部连通,所述垃圾抓斗4设在装置内部顶端,
且能够在顶端自由移动,所述污泥储仓2的底部连接所述污泥输送装置5,所述污泥输送装
置5的另一端设有所述螺旋给料机6,所述螺旋给料机6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所述污泥进料斗
7,将污泥物料定量输送至污泥进料斗中,所述垃圾进料斗8与所述污泥进料斗7并排设置,
所述污泥进料斗7下方出口处设有所述布料挡板11,所述污泥进料斗7与所述垃圾进料斗8
的出料口与所述溜槽9连通,所述溜槽9通向所述炉膛10的入口。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储仓1内部侧壁与低端设有多层格栅排孔13,所述格栅排孔的外侧设有滤液排出通道。
[0010] 多层格栅排孔用来沥出垃圾中的渗滤液并排出垃圾储仓,渗滤液的及时排出垃圾储仓可降低入炉垃圾含水率,提高入炉垃圾热值。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焚烧炉的下方设有一次风机14,所述一次风机14的吸风口设置在所述垃圾储仓1靠焚烧炉一侧。
[0012] 一次风机使所述垃圾储仓1内部处于负压状态,避免臭气外溢,同时所述垃圾储仓1内的臭气被一次风机抽吸,吸入到焚烧炉内为垃圾燃烧提供了助燃风。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输送装置5采用Z刮板输送机倾斜设置在装置内部,将所述污泥储仓2与所述污泥进料斗7相连。
[0014] 污泥储仓水平位置低于污泥进料斗,干化后的污泥呈粒块状,需通过输送机进行污泥物料的输送。
[0015] 进一步的,卸料门3包括垃圾卸料门和污泥卸料门,分别连通所述垃圾储仓1和所述污泥储仓2,所述垃圾卸料门和所述污泥卸料门并排设置,所述污泥卸料门为1个,所述垃
圾卸料门设有多个。
[0016] 垃圾卸料门和污泥卸料门分开设置,卸料时相对独立不受影响。[0017]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储仓2底部比所述垃圾储仓1的底部高出11米。[0018] 垃圾焚烧发电厂掺烧的干化后污泥量在焚烧垃圾重量占比中不足十分之一,且污泥储仓的底部高于垃圾储仓的底部,便于污泥通过Z刮板输送机输送至污泥进料斗。
[0019] 进一步的,所述垃圾进料斗8的尺寸是所述污泥进料斗7的六倍,所述尺寸指两进料斗的横截面大小。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进料斗7与所述溜槽9连接处的标高低于所述垃圾进料斗8与所述溜槽9连接处的标高。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0022] 1、所述垃圾进料斗与污泥进料斗按照不同的尺寸分开设置,并与溜槽相通。且污泥进料斗与溜槽连接处标高低于垃圾进料斗,污泥进料斗下方设置有均匀布料挡板,此设
置可保证污泥沿着布料挡板布置方向在进料斗内均匀滑落,保证污泥和垃圾在溜槽内均匀
混合,以保证入炉物料热值均匀,提高了焚烧的效果,同时减少了因炉排垃圾料层上污泥分
布不均匀造成的炉排片磨损。更重要的是可保证污泥在进料斗内均匀滑落,保证污泥和垃
圾在溜槽内均匀混合,使污泥进入垃圾焚烧炉膛后能均匀分布在炉膛的横截面方向垃圾料
层上方,从而保证掺烧污泥的垃圾焚烧厂进入炉膛的物料均匀,并提升了焚烧效果,避免了
因污泥和垃圾混合进料不均匀造成炉排片磨损。
[0023] 2、整个垃圾储仓连同内置的污泥储仓在一次风机作用下,使垃圾储仓和卸料平台区域相对室外处于负压状态,避免臭气外溢和粉尘外溢,优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0024] 3、污泥与垃圾的卸料、缓存分开设置,相互独立,以保证干化后污泥不受含水率相对较高的垃圾沥出水分的影响,而保持卸料时干度。
附图说明[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混料装置滤液部分结构示意图;[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与焚烧炉连接处部分结构示意图。[0028] 附图说明:1?垃圾储仓、2?污泥储仓、3?卸料门、4?垃圾抓斗、5?污泥输送装置、6?螺旋给料机、7?污泥进料斗、8?垃圾进料斗、9?溜槽、10?炉膛、11?布料挡板、12?外壳、13?
格栅排孔、14?一次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
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0]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料装置包括垃圾储仓1、污泥储仓2、卸料门3、垃圾抓斗4、污泥输送装置5、螺旋给料机6、污泥进料斗7、垃圾进料斗8、溜槽9、布料挡板11、外壳12
和格栅排孔13,所述装置一端连接焚烧炉的进料口,通过推料装置将污泥和垃圾混料推入
炉膛中进行焚烧处理,所述装置与连接焚烧炉相对的一端设有所述卸料门3,所述卸料门3
包括垃圾卸料门和污泥卸料门,分别连通所述垃圾储仓1和所述污泥储仓2,从垃圾中转站
运送的垃圾来料和从污泥干化厂运送的干化后污泥卸至对应的储仓中,所述污泥储仓2在
所述垃圾储仓1的内部,设在所述卸料门3下方,固定连接在装置的内壁上,底部为钢筋混泥
土基础支撑所述污泥储仓2,所述污泥储仓2底部标高高出所述垃圾储仓1底部11米,所述
钢筋混泥土基础固定连接在装置内壁,钢筋混泥土基础的宽度小于所述污泥储仓2的宽度,
所述污泥储仓2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与所述污泥输送装置5的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污
泥输送装置5采用Z刮板输送机运送污泥,所述Z刮板输送机的另一端连接有定量螺旋给料
机6,所述Z刮板输送机与所述污泥储仓2的连接端低于所述螺旋给料机6的连接端,所述螺
旋给料机6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所述污泥进料斗7;
[0031] 所述装置的顶部设有交叉排布的轨道,在轨道上设有所述垃圾抓斗4,用来抓取垃圾储仓中的垃圾物料,运送至所述垃圾进料斗8中,所述垃圾进料斗8与所述污泥进料斗并
排设置,所述垃圾进料斗8的尺寸是所述污泥进料斗7的六倍,所述垃圾进料斗8与所述污泥
进料斗7的底部共同连通所述溜槽9,所述污泥进料斗7的底部一侧还设有布料挡板11,所述
布料挡板11将滑落的污泥顺着挡板的方向通入所述垃圾进料斗8出料的垃圾物料中,便于
污泥在溜槽滑落过程中相对于垃圾发生横向运动,使污泥与垃圾更好的均匀混合,所述溜
槽9的另一端设有推料装置的推料平台,所述推料平台与焚烧炉所述炉膛10的入口连接,将
污泥与垃圾混合物料推送至所述炉膛内焚烧。
[0032] 如图2所示,所述垃圾储仓1的两侧和底端设有多层格栅排孔13,所述格栅排孔13的外侧设有滤液通道,在所述外壳12的底端设有滤液排出口连通所述滤液通道,将垃圾中
沥出的滤液排出。
[0033] 如图3所示,焚烧炉下方设有一次风机14,所述一次风机14的吸风口设置在所述垃圾储仓1靠近焚烧炉一侧,出风口与所述焚烧炉连通,将所述垃圾储仓2内的臭气抽入焚烧
炉内助燃,同时保证所述垃圾储仓2内部处于负压状态,避免臭气的外溢。
[003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的运用
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
[0035] 专利保护范围内。
声明:
“污泥与垃圾协同焚烧混料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