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固/危废处置技术

> 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

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

541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山东慧蓝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2023-12-19 15:10:53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有蓄热体(2),炉体(1)下端连接有OC废气进气管道(3)和排气管道(5),OC废气进气管道(3)上设有切换阀组(4),炉体(1)上端连接有天然气进气管道(8),其特征在于,炉体(1)下部通过炉内废气出气管道(21)连接有防爆箱(12),防爆箱(12)内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除尘器(13)、降温器(14)、流量计(15)、循环泵(16)、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数据传输系统(18),除尘器(13)与炉内废气出气管道(21)相连,数据传输系统(18)与安装在天然气进气管道(8)上的烧嘴控制系统(9)相连,降温器(14)包括串管式换热器和等离子降温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气体浓度检测仪器为PID检测仪(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数据传输系统(18)上连接有显示屏(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烧嘴控制系统(9)与数据传输系统(18)之间设有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排气管道(5)上设有引风机(6),引风机(6)与设置在炉体(1)外的排气烟囱(7)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炉体(1)顶端安装有高温泄压阀(10)和爆破阀(11),高温泄压阀(10)通过管道与排气烟囱(7)连接。

说明书: 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属于有机废气专用焚烧设备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蓄热式焚烧炉是半密闭的明火设备,燃料主要是天然气,功能是焚烧有机废气。现在运行的RTO蓄热式焚烧炉在初次点火或突然停炉的情况下,再次点火的安全措施是对炉膛及各蓄热室进行新风吹扫,吹扫时间各厂家程序控制各有长短,完全是靠经验来设定吹扫时间,但始终没有技术手段确定炉内的天然气和有机废气残留的体积浓度有多少,是不是达到天然气的爆炸下限的25%,满足不满足点火条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现运行的RTO爆炸事故很大部分是因吹扫不彻底引起的。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检测炉体内可燃气体残留浓度,从本质上解决RTO系统存在的安全弊端的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0005] 即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蓄热体,炉体下端连接有OC废气进气管道和排气管道,OC废气进气管道上设有切换阀组,炉体上端连接有天然气进气管道,炉体下部通过炉内废气出气管道连接有防爆箱,防爆箱内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除尘器、降温器、流量计、循环泵、气体浓度检测仪器、数据传输系统,除尘器与炉内废气出气管道相连,数据传输系统与安装在天然气进气管道上的烧嘴控制系统相连,降温器包括串管式换热器和等离子降温器。[0006] 本实用新型能为现行RTO系统提供准确的炉内可燃气体浓度值,可燃气体残留浓度满足点火条件时,检测系统发出信号通知烧嘴点火,与现行经验设定吹扫时间实现点火控制方式并行,技术检测与吹扫设定双安全点火控制模式,解决了现行蓄热式焚烧炉存在的重大弊端。[000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气体浓度检测仪器为PID检测仪。PID检测仪能够检测出极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其它有毒气体,因而对OC废气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000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数据传输系统上连接有显示屏,通过显示屏显示炉体内残留气体的具体浓度值,更加直观。[00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烧嘴控制系统与数据传输系统之间设有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检测到炉体内残留气体浓度达到一定值后,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通知烧嘴控制系统点燃烧嘴,自动化程度更高。[0010]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排气管道上设有引风机,引风机与设置在炉体外的排气烟囱相连。经焚烧处理后的达标气体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由排气烟囱排出到外界。[0011]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有,炉体顶端安装有高温泄压阀和爆破阀,高温泄压阀通过管道与排气烟囱连接。炉体内温度超过一定值后,高温泄压阀打开,排出多余热量,起到高温保护的作用,炉体内压强超过一定值后,爆破阀打开,起到高压保护的作用。[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0013] 本实用新型能为现行RTO系统提供准确的炉内可燃气体浓度值,可燃气体残留浓度满足点火条件时,检测系统发出信号通知烧嘴点火,与现行经验设定吹扫时间实现点火控制方式并行,技术检测与吹扫设定双安全点火控制模式,解决了现行蓄热式焚烧炉存在的重大弊端。附图说明[001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16] 图中:1、炉体;2、蓄热体;3、OC废气进气管道;4、切换阀组;5、排气管道;6、引风机;7、排气烟囱;8、天然气进气管道;9、烧嘴控制系统;10、高温泄压阀;11、爆破阀;12、防爆箱;13、除尘器;14、降温器;15、流量计;16、循环泵;17、PID检测仪;18、数据传输系统;19、显示屏;20、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21、炉内废气出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0018] 如图1所示的一种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有蓄热体2,炉体1下端连接有OC废气进气管道3和排气管道5,OC废气进气管道3上设有切换阀组4,炉体1上端连接有天然气进气管道8,炉体1下部通过炉内废气出气管道21连接有防爆箱

12,防爆箱12内包括首尾依次连接在一起的除尘器13、降温器14、流量计15、循环泵16、PID检测仪17、数据传输系统18,除尘器13与炉内废气出气管道21相连,数据传输系统18与安装在天然气进气管道8上的烧嘴控制系统9相连,数据传输系统18上还连接有显示屏19,降温器14由串管式换热器和等离子降温器组成。

[0019] 其中,烧嘴控制系统9与数据传输系统18之间设有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20,数据传输系统18将PID检测仪17检测到的气体浓度数据传输到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20,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20分析气体浓度值,当气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通知烧嘴点火。[0020] 其中,排气管道5上设有引风机6,引风机6与设置在炉体1外的排气烟囱7相连;[0021] 炉体1顶端安装有高温泄压阀10和爆破阀11,高温泄压阀10通过管道与排气烟囱7连接。[0022] 工作原理:[0023] 除尘器对炉体内残留可燃气体进行除尘,之后残留气体进入到降温器内进行降温,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流量计测量气体流量,循环泵将残留气体能泵入到PID检测仪内进行浓度检测,数据传输系统将浓度数据传送到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RTO焚烧炉PLC控制系统分析气体浓度值,可燃气体残留浓度满足点火条件时,检测系统发出信号通知烧嘴点火,与现行经验设定吹扫时间实现点火控制方式并行,技术检测与吹扫设定双安全点火控制模式,解决了现行蓄热式焚烧炉存在的重大弊端。[002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0025]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002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声明:
“蓄热式焚烧炉点火条件检测系统”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一届矿产品采样与制样技术研讨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