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废水处理技术

> 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24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瑞逸鑫环境工程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2023-11-03 11:36:22
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生物复合碳源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2.含有碳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利用的一类营养物质统称为碳源。常用的碳源有糖类、油脂、有机酸及有机酸酯和小分子醇。根据微生物所能产生的酶系不同,不同的微生物可利用不同的碳源。碳源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作用主要为提供细胞的碳架,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产物的碳架。碳源在制作微生物培养基或细胞培养基时有重要的作用,为微生物或细胞的正常生长,分裂提供物质基础。生物碳源一般运用在污水处理领域。

3.现有的市场生物碳源种类繁多,而传统生物碳源内部以葡萄糖为基底,在对污水进行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葡萄糖效应,产生大量污泥,且大部分碳源内部含有甲醇,但甲醇成分具有一定的危化性;在对碳源进行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不同种溶剂混合的完全性,降低后续投放至污水内部与污水内微生物的反应速率;且在混合过程中,不同溶剂导入混合装置内时,易接触大量的空气,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易产生反应,影响该溶液的后续使用。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解决了传统生物碳源内部以葡萄糖为基底,在对污水进行处理过程中,易产生葡萄糖效应,产生大量污泥,且大部分碳源内部含有甲醇,但甲醇成分具有一定的危化性;在对碳源进行生产过程中,无法保证不同种溶剂混合的完全性,降低后续投放至污水内部与污水内微生物的反应速率;且在混合过程中,不同溶剂导入混合装置内时,易接触大量的空气,与空气中的微生物易产生反应,影响该溶液的后续使用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发明为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8.s1:备料、称量:准备原料:葡萄糖、丙三醇、维生素、3磷酸甘油酸和水,对上述原料进行称量,达到葡萄糖占比20%,丙三醇占比30%,维生素10%,3磷酸甘油酸占比5%,最后计量35%的水,得各初始原料备用;

9.s2:将固体原料进行初步溶解,根据不同原料的含量计量一定的水对其进行溶解,保证其溶解后浓度保持在70%至80%之间,初步溶解后得葡萄糖溶剂为a溶剂,丙三醇溶剂为b溶剂,维生素溶剂为c溶剂,分别对三种溶剂其进行储存备用;

10.s3:将上述初步溶解的三组溶剂倒入统一容器混合,对其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混合时间不少于1h,混合时间达到1h后,将初始原料中的3磷酸甘油酸进行1:1溶解并作为添加剂投放入三组溶剂混合的容器中,再次混合,混合时间不小于0.3h;

11.s4:混合溶解完成后,对其进行取样检测,溶液内部碳含量与二羟基丙酮磷酸含量均达到指定数值则为合格产品;

12.s5:最后,将溶液分装至分装瓶内进行密封保存。

13.其中s3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溶剂混合装置;该装置包括振动混合箱,所述振动混合箱正面一侧的底部通过放置架,固定安装有输送泵,所述振动混合箱内部的通过多组振动弹簧支撑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底部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所述安装架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合罐,所述混合罐顶部通过顶盖固定安装有安装箱,所述混合罐内部安装有保证溶剂充分混合的搅拌机构,所述混合罐底部通过a输送系统与输送泵连接安装,所述振动混合箱一侧底部安装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顶部通过三组注入口卡接放置有三组计量配液桶,所述计量配液桶底部与注入口之间通过挤压机构对液体导出,所述收纳箱内部安装有b输送系统,且b输送系统一端与输送泵连接安装。

14.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混合箱内部底部振动电机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顶部振动混合箱内部开设有振动口,所述振动弹簧固定安装在安装槽外部一圈的振动混合箱上,所述安装架底部开设有连接口。

15.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支撑铁架和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焊接在支撑铁架内部底部,所述支撑铁架与安装架底部一圈焊接安装,所述振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铁架底部中心位置处。

16.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搅拌轴安装在顶盖内部顶部,所述安装箱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底部的输出端贯穿顶盖与搅拌轴固定安装,所述搅拌桨安装在搅拌轴两侧,且两者之间通过旋转转盘连接安装。

1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上开设有多组搅拌曲面,所述搅拌桨一侧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上安装有高分子分离膜,所述高分子分离膜一侧搅拌桨上开设有四组过滤孔,所述顶盖上安装有注入管。

18.进一步地,所述a输送系统包括出液管和连接软管,所述放置架一侧的振动混合箱上开设有排管口,所述排管口高度大于两组出液管的直径,所述出液管安装在混合罐底部中线位置处,且其一端贯穿排管口延伸出振动混合箱,所述出液管上安装有a电磁阀,所述连接软管一端与出液管的延伸端对接安装,其另一端与输送泵顶部对接安装,所述连接软管通过螺旋安装层与出液管和输送泵对接安装。

19.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桶盖和挤压块,所述挤压块安装在注入口内部的底部,所述桶盖通过螺旋安装层安装在计量配液桶底部,所述桶盖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底部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安装与连接钮,所述连接钮顶部一圈通过连接杆连接安装有橡胶塞板,所述橡胶塞板与隔板一圈开设的漏液口大小形状均一致,且两者配合作用。

20.进一步地,所述挤压块对连接钮挤压使计量配液桶进行排液,所述挤压块底部的外圈开设有多组镂空口,所述计量配液桶正面桶体上标注有计量数值,所述桶盖与注入口之间安装有一层防溢层。

21.进一步地,所述b输送系统包括排液管、输出管和导出管,所述排液管安装在收纳箱内部的底部,所述排液管顶部对接安装有三组分支管,且分支管一端贯穿收纳箱与注入口底部对接安装,所述输出管一端与排液管一端对接安装,且其另一端延伸出收纳箱通过三岔管与导出管一端对接安装,所述输出管与导出管之间三岔管顶部对接安装有输送管,

且输送管一端与输送泵一端对接安装,所述输出管、导出管和分支管上均安装有b电磁阀。

22.如上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3.步骤一:将所述s1过程中称量完成的原料取出,通过取下桶盖,将不同的原料放置入不同的计量配液桶中,并对其进行注水搅拌,对原料进行初步溶解与分装;

24.步骤二:将三组装有不同溶剂的计量配液桶与注入口对接安装,通过将输送泵顶部安装的连接软管一端从出液管上拆卸,并与混合罐顶部的注入管对接安装,对三组计量配液桶分别进行输送,输送结束后,将连接软管一端复位安装;

25.步骤三:通过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带动搅拌轴进行转动,通过液体的流向控制搅拌桨的旋转,达到不同方向对内部溶剂进行搅拌混合,且通过搅拌桨上安装的高分子分离膜在搅拌的过程中对溶剂中的同种分子进行分离,保证不同溶剂的分子均达到分离的状态,再通过搅拌桨混合均匀,搅拌的同时,该混合罐底部安装有振动电机,带动混合罐整体进行高速振动,使混合完成的溶液内部溶剂分子均匀分散,增加内部溶剂混合的完全性;

26.步骤四:混合完成后,通过注入管对溶液中注入3磷酸甘油酸,在密闭环境中,3磷酸甘油酸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二羟基丙酮磷酸,二羟基丙酮磷酸是脱氮除磷的关键物质,相比其他碳源,缩短了这些物质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磷酸的时间,间接的提高了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效率,最后再次通过输送泵对混合罐内部的溶液进行输出分装,将该分装溶液进行避光阴凉位置保存。

27.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通过对溶液中注入3磷酸甘油酸添加剂,在密闭环境中,3磷酸甘油酸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二羟基丙酮磷酸,二羟基丙酮磷酸是脱氮除磷的关键物质,相比其他碳源,缩短了这些物质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磷酸的时间,间接的提高了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效率,且严格按照比例对碳源进行配液混合,降低葡萄糖的污泥影响。

29.2、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进行转动,且搅拌桨上安装有高分子分离膜,达到对内部的高速搅拌,且日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对不同溶剂中的分子进行完全性分离,使不同的分子之间混合均匀,达到该碳源在污水中的均匀作用,且在高速搅拌的过程中,该混合罐底部的振动电机带动该混合罐进行高速振动,达到对内部搅拌混合的辅助效果,实现不同种溶剂混合的完全性。

30.通过注入口内部的挤压块对桶盖内的连接钮进行挤压,使橡胶塞板与隔板分离,使计量配液桶进行排液,避免直接倒入混合罐,造成配比完成的溶剂在导入混合罐的过程中与大量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影响该溶液内部碳元素的含量。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中一种溶剂混合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3为图2所示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4为图3所示振动电机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5为图2所示混合罐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6为图5所示搅拌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7为图3所示注入口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8为图2所示收纳箱的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中标号:100、振动混合箱;101、振动口;102、安装架;103、安装槽;104、排管口;105、支撑铁架;106、固定盘;107、振动弹簧;108、振动电机;109、放置架;110、输送泵;200、混合罐;201、顶盖;202、安装箱;203、驱动电机;204、搅拌轴;205、旋转转盘;206、搅拌桨;207、搅拌曲面;208、过滤孔;209、高分子分离膜;210、出液管;211、a电磁阀;212、连接软管;300、收纳箱;301、排液管;302、输出管;303、输送管;304、导出管;305、分支管;306、b电磁阀;307、注入口;308、镂空口;309、挤压块;310、计量配液桶;311、桶盖;312、橡胶塞板;313、连接钮;314、复位弹簧;315、隔板;316、防溢层。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42.请结合参阅图1-8所示,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包括s1:备料、称量:准备原料:葡萄糖、丙三醇、维生素、3磷酸甘油酸和水,对上述原料进行称量,达到葡萄糖占比20%,丙三醇占比30%,维生素10%,3磷酸甘油酸占比5%,最后计量35%的水,得各初始原料备用;

43.s2:将固体原料进行初步溶解,根据不同原料的含量计量一定的水对其进行溶解,保证其溶解后浓度保持在70%至80%之间,初步溶解后得葡萄糖溶剂为a溶剂,丙三醇溶剂为b溶剂,维生素溶剂为c溶剂,分别对三种溶剂其进行储存备用;

44.s3:将上述初步溶解的三组溶剂倒入统一容器混合,对其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混合时间不少于1h,混合时间达到1h后,将初始原料中的3磷酸甘油酸进行1:1溶解并作为添加剂投放入三组溶剂混合的容器中,再次混合,混合时间不小于0.3h;

45.s4:混合溶解完成后,对其进行取样检测,溶液内部碳含量与二羟基丙酮磷酸含量均达到指定数值则为合格产品;

46.s5:最后,将溶液分装至分装瓶内进行密封保存。

47.其中s3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溶剂混合装置;该装置包括振动混合箱100,振动混合箱100正面一侧的底部通过放置架109,固定安装有输送泵110,振动混合箱100内部的通过多组振动弹簧107支撑安装有安装架102,安装架102底部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108,安装机构包括支撑铁架105和固定盘106,固定盘106焊接在支撑铁架105内部底部,支撑铁架105与安装架102底部一圈焊接安装,振动电机108固定安装在支撑铁架105底部中心位置处,振动混合箱100内部底部振动电机108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103,安装槽103顶部振动混合箱100内部开设有振动口101,振动弹簧107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03外部一圈的振动混合箱100上,安装架102底部开设有连接口,安装架102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合罐200,混合罐

200顶部通过顶盖201固定安装有安装箱202,混合罐200内部安装有保证溶剂充分混合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204和搅拌桨206,搅拌轴204安装在顶盖201内部顶部,安装箱202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03,驱动电机203底部的输出端贯穿顶盖201与搅拌轴204固定安装,搅拌桨206安装在搅拌轴204两侧,且两者之间通过旋转转盘205连接安装,搅拌桨206上开设有多组搅拌曲面207,搅拌桨206一侧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上安装有高分子分离膜209,高分子分离膜209一侧搅拌桨206上开设有四组过滤孔208,通过驱动电机203带动搅拌轴204进行转动,且搅拌桨206上安装有高分子分离膜209,达到对内部的高速搅拌,且日通过高分子分离膜209对不同溶剂中的分子进行完全性分离,使不同的分子之间混合均匀,达到该碳源在污水中的均匀作用,且在高速搅拌的过程中,该混合罐200底部的振动电机108带动该混合罐200进行高速振动,达到对内部搅拌混合的辅助效果,实现不同种溶剂混合的完全性;

48.顶盖201上安装有注入管,混合罐200底部通过a输送系统与输送泵110连接安装,a输送系统包括出液管210和连接软管212,放置架109一侧的振动混合箱100上开设有排管口104,排管口104高度大于两组出液管210的直径,出液管210安装在混合罐200底部中线位置处,且其一端贯穿排管口104延伸出振动混合箱100,出液管210上安装有a电磁阀211,连接软管212一端与出液管210的延伸端对接安装,其另一端与输送泵110顶部对接安装,连接软管212通过螺旋安装层与出液管210和输送泵110对接安装,振动混合箱100一侧底部安装有收纳箱300,收纳箱300顶部通过三组注入口307卡接放置有三组计量配液桶310,计量配液桶310底部与注入口307之间通过挤压机构对液体导出,挤压机构包括桶盖311和挤压块309,挤压块309安装在注入口307内部的底部,桶盖311通过螺旋安装层安装在计量配液桶310底部,桶盖311内部安装有隔板315,隔板315底部通过复位弹簧314连接安装与连接钮313,连接钮313顶部一圈通过连接杆连接安装有橡胶塞板312,橡胶塞板312与隔板315一圈开设的漏液口大小形状均一致,且两者配合作用,挤压块309对连接钮313挤压使计量配液桶310进行排液,挤压块309底部的外圈开设有多组镂空口308,计量配液桶310正面桶体上标注有计量数值,桶盖311与注入口307之间安装有一层防溢层316,收纳箱300内部安装有b输送系统,且b输送系统一端与输送泵110连接安装,b输送系统包括排液管301、输出管302和导出管304,排液管301安装在收纳箱300内部的底部,排液管301顶部对接安装有三组分支管305,且分支管305一端贯穿收纳箱300与注入口307底部对接安装,输出管302一端与排液管301一端对接安装,且其另一端延伸出收纳箱300通过三岔管与导出管304一端对接安装,输出管302与导出管304之间三岔管顶部对接安装有输送管303,且输送管303一端与输送泵110一端对接安装,输出管302、导出管304和分支管305上均安装有b电磁阀306,通过注入口307内部的挤压块309对桶盖311内的连接钮313进行挤压,使橡胶塞板312与隔板315分离,使计量配液桶310进行排液,避免直接倒入混合罐200,造成配比完成的溶剂在导入混合罐200的过程中与大量空气中的微生物接触,影响该溶液内部碳元素的含量。

49.如图1-8所示,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0.步骤一:将s1过程中称量完成的原料取出,通过取下桶盖311,将不同的原料放置入不同的计量配液桶310中,并对其进行注水搅拌,对原料进行初步溶解与分装,葡萄糖为有机化合物,是自然界分布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单糖,它是一种多羟基醛,其含有大量的碳元素,适合用作碳源,常温条件下,纯净的葡萄糖为无色晶体,故需对其进行初步溶解,得

到a溶剂:葡糖糖溶液;丙三醇,又名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化氢和二氧化硫,且内部也含有大量碳元素,可对其进行保持70%至80%浓度的稀释,便于后期的混合,故得到b溶剂:丙三醇稀释液;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

51.步骤二:将三组装有不同溶剂的计量配液桶310与注入口307对接安装,通过将输送泵110顶部安装的连接软管212一端从出液管210上拆卸,并与混合罐200顶部的注入管对接安装,对三组计量配液桶310分别进行输送,输送结束后,将连接软管212一端复位安装;

52.步骤三:通过驱动电机203的输出端带动搅拌轴204进行转动,通过液体的流向控制搅拌桨206的旋转,达到不同方向对内部溶剂进行搅拌混合,且通过搅拌桨206上安装的高分子分离膜209在搅拌的过程中对溶剂中的同种分子进行分离,保证不同溶剂的分子均达到分离的状态,再通过搅拌桨206混合均匀,搅拌的同时,该混合罐200底部安装有振动电机108,带动混合罐200整体进行高速振动,使混合完成的溶液内部溶剂分子均匀分散,增加内部溶剂混合的完全性;

53.步骤四:混合完成后,通过注入管对溶液中注入3磷酸甘油酸,在密闭环境中,3磷酸甘油酸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二羟基丙酮磷酸,二羟基丙酮磷酸是脱氮除磷的关键物质,相比其他碳源,缩短了这些物质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磷酸的时间,间接的提高了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效率,最后再次通过输送泵110对混合罐200内部的溶液进行输出分装,将该分装溶液进行避光阴凉位置保存,通过对溶液中注入3磷酸甘油酸添加剂,在密闭环境中,3磷酸甘油酸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二羟基丙酮磷酸,二羟基丙酮磷酸是脱氮除磷的关键物质,相比其他碳源,缩短了这些物质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磷酸的时间,间接的提高了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效率,且严格按照比例对碳源进行配液混合,降低葡萄糖的污泥影响。

5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该溶剂混合装置内部的计量配液桶310对溶剂进行初步溶解与分装,将三组装有不同溶剂的计量配液桶310与注入口307对接安装,通过将输送泵110顶部安装的连接软管212一端从出液管210上拆卸,并与混合罐200顶部的注入管对接安装,对三组计量配液桶310分别进行输送,输送结束后,将连接软管212一端复位安装,其次,通过驱动电机203的输出端带动搅拌轴204进行转动,通过液体的流向控制搅拌桨206的旋转,达到不同方向对内部溶剂进行搅拌混合,且通过搅拌桨206上安装的高分子分离膜209在搅拌的过程中对溶剂中的同种分子进行分离,保证不同溶剂的分子均达到分离的状态,再通过搅拌桨206混合均匀,搅拌的同时,该混合罐200底部安装有振动电机108,带动混合罐200整体进行高速振动,使混合完成的溶液内部溶剂分子均匀分散,增加内部溶剂混合的完全性,混合完成后,通过注入管对溶液中注入3磷酸甘油酸,在密闭环境中,3磷酸甘油酸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二羟基丙酮磷酸,二羟基丙酮磷酸是脱氮除磷的关键物质,相比其他碳源,缩短了这些物质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磷酸的时间,间接的提高了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效率,最后再次通过输送泵110对混合罐200内部的溶液进行输出分装,将该分装溶液进行避光阴凉位置保存。

5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过着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6.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备料、称量:准备原料:葡萄糖、丙三醇、维生素、3磷酸甘油酸和水,对上述原料进行称量,达到葡萄糖占比20%,丙三醇占比30%,维生素10%,3磷酸甘油酸占比5%,最后计量35%的水,得各初始原料备用;s2:将固体原料进行初步溶解,根据不同原料的含量计量一定的水对其进行溶解,保证其溶解后浓度保持在70%至80%之间,初步溶解后得葡萄糖溶剂为a溶剂,丙三醇溶剂为b溶剂,维生素溶剂为c溶剂,分别对三种溶剂其进行储存备用;s3:将上述初步溶解的三组溶剂倒入统一容器混合,对其进行充分搅拌混合,混合时间不少于1h,混合时间达到1h后,将初始原料中的3磷酸甘油酸进行1:1溶解并作为添加剂投放入三组溶剂混合的容器中,再次混合,混合时间不小于0.3h;s4:混合溶解完成后,对其进行取样检测,溶液内部碳含量与二羟基丙酮磷酸含量均达到指定数值则为合格产品;s5:最后,将溶液分装至分装瓶内进行密封保存。其中s3过程中使用了一种溶剂混合装置;该装置包括振动混合箱(100),所述振动混合箱(100)正面一侧的底部通过放置架(109),固定安装有输送泵(110),所述振动混合箱(100)内部的通过多组振动弹簧(107)支撑安装有安装架(102),所述安装架(102)底部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安装有振动电机(108),所述安装架(102)内部固定安装有混合罐(200),所述混合罐(200)顶部通过顶盖(201)固定安装有安装箱(202),所述混合罐(200)内部安装有保证溶剂充分混合的搅拌机构,所述混合罐(200)底部通过a输送系统与输送泵(110)连接安装,所述振动混合箱(100)一侧底部安装有收纳箱(300),所述收纳箱(300)顶部通过三组注入口(307)卡接放置有三组计量配液桶(310),所述计量配液桶(310)底部与注入口(307)之间通过挤压机构对液体导出,所述收纳箱(300)内部安装有b输送系统,且b输送系统一端与输送泵(110)连接安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混合箱(100)内部底部振动电机(108)位置处开设有安装槽(103),所述安装槽(103)顶部振动混合箱(100)内部开设有振动口(101),所述振动弹簧(107)固定安装在安装槽(103)外部一圈的振动混合箱(100)上,所述安装架(102)底部开设有连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支撑铁架(105)和固定盘(106),所述固定盘(106)焊接在支撑铁架(105)内部底部,所述支撑铁架(105)与安装架(102)底部一圈焊接安装,所述振动电机(108)固定安装在支撑铁架(105)底部中心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204)和搅拌桨(206),所述搅拌轴(204)安装在顶盖(201)内部顶部,所述安装箱(202)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203),所述驱动电机(203)底部的输出端贯穿顶盖(201)与搅拌轴(204)固定安装,所述搅拌桨(206)安装在搅拌轴(204)两侧,且两者之间通过旋转转盘(205)连接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206)上开设有多组搅拌曲面(207),所述搅拌桨(206)一侧开设有通口,且通口上安装有高分子分离膜(209),所述高分子分离膜(209)一侧搅拌桨(206)上开设有四组过滤孔(208),所述

顶盖(201)上安装有注入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a输送系统包括出液管(210)和连接软管(212),所述放置架(109)一侧的振动混合箱(100)上开设有排管口(104),所述排管口(104)高度大于两组出液管(210)的直径,所述出液管(210)安装在混合罐(200)底部中线位置处,且其一端贯穿排管口(104)延伸出振动混合箱(100),所述出液管(210)上安装有a电磁阀(211),所述连接软管(212)一端与出液管(210)的延伸端对接安装,其另一端与输送泵(110)顶部对接安装,所述连接软管(212)通过螺旋安装层与出液管(210)和输送泵(110)对接安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包括桶盖(311)和挤压块(309),所述挤压块(309)安装在注入口(307)内部的底部,所述桶盖(311)通过螺旋安装层安装在计量配液桶(310)底部,所述桶盖(311)内部安装有隔板(315),所述隔板(315)底部通过复位弹簧(314)连接安装与连接钮(313),所述连接钮(313)顶部一圈通过连接杆连接安装有橡胶塞板(312),所述橡胶塞板(312)与隔板(315)一圈开设的漏液口大小形状均一致,且两者配合作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309)对连接钮(313)挤压使计量配液桶(310)进行排液,所述挤压块(309)底部的外圈开设有多组镂空口(308),所述计量配液桶(310)正面桶体上标注有计量数值,所述桶盖(311)与注入口(307)之间安装有一层防溢层(31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b输送系统包括排液管(301)、输出管(302)和导出管(304),所述排液管(301)安装在收纳箱(300)内部的底部,所述排液管(301)顶部对接安装有三组分支管(305),且分支管(305)一端贯穿收纳箱(300)与注入口(307)底部对接安装,所述输出管(302)一端与排液管(301)一端对接安装,且其另一端延伸出收纳箱(300)通过三岔管与导出管(304)一端对接安装,所述输出管(302)与导出管(304)之间三岔管顶部对接安装有输送管(303),且输送管(303)一端与输送泵(110)一端对接安装,所述输出管(302)、导出管(304)和分支管(305)上均安装有b电磁阀(306)。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将所述s1过程中称量完成的原料取出,通过取下桶盖(311),将不同的原料放置入不同的计量配液桶(310)中,并对其进行注水搅拌,对原料进行初步溶解与分装;步骤二:将三组装有不同溶剂的计量配液桶(310)与注入口(307)对接安装,通过将输送泵(110)顶部安装的连接软管(212)一端从出液管(210)上拆卸,并与混合罐(200)顶部的注入管对接安装,对三组计量配液桶(310)分别进行输送,输送结束后,将连接软管(212)一端复位安装;步骤三:通过驱动电机(203)的输出端带动搅拌轴(204)进行转动,通过液体的流向控制搅拌桨(206)的旋转,达到不同方向对内部溶剂进行搅拌混合,且通过搅拌桨(206)上安装的高分子分离膜(209)在搅拌的过程中对溶剂中的同种分子进行分离,保证不同溶剂的分子均达到分离的状态,再通过搅拌桨(206)混合均匀,搅拌的同时,该混合罐(200)底部安装有振动电机(108),带动混合罐(200)整体进行高速振动,使混合完成的溶液内部溶剂分子均匀分散,增加内部溶剂混合的完全性;

步骤四:混合完成后,通过注入管对溶液中注入3磷酸甘油酸,在密闭环境中,3磷酸甘油酸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二羟基丙酮磷酸,二羟基丙酮磷酸是脱氮除磷的关键物质,相比其他碳源,缩短了这些物质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磷酸的时间,间接的提高了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效率,最后再次通过输送泵(110)对混合罐(200)内部的溶液进行输出分装,将该分装溶液进行避光阴凉位置保存。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包括。本发明通过称量20%葡萄糖,30%丙三醇,10%维生素,5%的3磷酸甘油酸和35%的水,将固体原料进行初步溶解,将上述初步溶解的三组溶剂倒入统一容器混合,混合时间达到1h后,将初始原料中的3磷酸甘油酸进行1:1溶解并作为添加剂投放入混合的容器中,混合溶解完成后,对其进行取样检测且将溶液分装至分装瓶内进行密封保存。本发明生产工艺成熟,通过3磷酸甘油酸与葡萄糖反应会生成大量的二羟基丙酮磷酸,缩短了这些物质转化为二羟基丙酮磷酸的时间,间接的提高了生化系统脱氮除磷的效率,且严格按照比例对碳源进行配液混合,降低葡萄糖的污泥影响。低葡萄糖的污泥影响。低葡萄糖的污泥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杨步久 胡冰霞 吴军 沈鑫 王艳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瑞逸鑫环境工程技术(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1/11
声明:
“生物复合碳源生产工艺及生产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