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离子导体包覆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层状电池具有较高的容量、放电平台和压实密度,是目前研究最为充分、应用最广泛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锂离子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直接接触,易被电解液腐蚀,发生co、mn、ni等过渡金属的溶出现象,原有的层状结构被破坏,并氧化分解电解液,导致产气,最终使电池容量的迅速衰减,出现电池鼓包甚至燃烧、爆炸等安全问题。
在含锂的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表面包覆其它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减少co、mn、ni等其它过渡金属溶出量,提高结构稳定性和循环性能。常见的包覆材料是金属氧化物,例如zno、a12o3、la2o3、tio2、zro2等,这类材料结构稳定,不会与电解液反应,起到了保护正极材料的作用,但氧化物大多电子绝缘,包覆会提高正极材料电子电导阻抗,降低容量。其次包覆材料是金属磷酸盐,例如alpo4、li3po4、lipo3、li3al(po4)2、limgpo4等,这类材料结构包覆正极材料具有提高容量保持率,提高充电状态下锂离子扩散系数和热稳定性,但磷酸盐包覆不能消除高电压下电解液对正极材料表面的腐蚀,高电压下保护能力有限。
yongjeongkim等人采用溅射法在钴酸锂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约为30nm厚的a12o3,结果显示a12o3包覆的钴酸锂,在半电池2.75~4.4v的循环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但在循环的前80周,a12o3包覆的钴酸锂正极材料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低于未包覆的钴酸锂正极材料,氧化物的包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容量发挥,降低了整体性能(参见文献chem.mater.2003,15,1505-1511)。
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氧化铝包覆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在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一层a12o3包覆层,抑制材料与电解液发生的副反应,同时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性能。但包覆层a12o3并非是锂离子运输的优良导体,在提高电池循环性能的同时,增加了电池的内阻,牺牲了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在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容易存在包覆层与材料表面分层问题,包覆量及包覆均匀程度存在问题。
jaephilcho等人采用沉淀包覆法制备了alpo4包覆的钴酸锂,与未包覆的钴酸锂和a12o3包覆的钴酸锂相比,在半电池3.
声明:
“快离子导体包覆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