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加工技术

> 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669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2023-11-06 11:49:56
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涉及集装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

背景技术:

2.储能集装箱是将储能单元集成在集装箱内,并应用在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电网削峰填谷等系统中,实现了储能设备的快速集成、快速投入使用。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集装箱储能设备中储能单元的数量不断增多,储能单元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散热,为了提升储能单元的散热效率,现有技术正在从风冷散热向液态冷却储能单元的方向发展。

3.现有液态冷却储能单元的方案中,通过在电池上设置换热件,换热件内的液体与电池换热后通过管路连通于液冷机组,并由液冷机组进行放热后返回换热件内,如此往复实现对电池的液冷降温。为避免液冷机组产生的热量影响电池的降温,会在箱体内设置隔墙,以将容纳腔分隔为电池舱和设备舱,使液冷机组与电池相互间隔,然而,由于电池舱与设备舱相邻设置,使得电池舱内部靠近液冷机组区域的温度较高,导致电池舱内不同位置处存在温度差,从而影响电池的降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的降温快的储能集装箱。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之一,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

6.箱体,包括形成容纳腔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隔墙,所述隔墙将容纳腔分隔为电池舱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与外壳的外部相通;

7.电池簇,设置于所述电池舱内,并包括电池以及连接电池的换热件;

8.液冷机组,设置于所述设备舱内,并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换热件;

9.所述设备舱具有容纳液冷机组的换热室以及与换热室相互间隔的电气室,所述液冷机组与电池舱相对设置于电气室的两侧。

10.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相对设置的端壁和透气箱门,所述电池舱形成于隔墙、端壁、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液冷机组设置于透气箱门与电气室之间。

11.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还包括连接隔墙与第一侧板的隔板,所述电气室形成于隔墙、隔板、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电气室与电池舱相对设置于隔墙的两端。

12.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包括连接隔墙的第一板、连接第一板与第一侧板的第二板,所述液冷机组设置于透气箱门与第二板之间,并位于第一板背离第二侧板的一侧。

13.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换热室内并与液冷机组沿外壳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

一板与第二侧板之间。

14.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托,所述隔墙上设有连通电池舱与换热室的电路安装孔、连通电池舱与电气室的水路安装孔,所述电池簇还包括电性连接电池并设置于电路安装孔内的主电缆,所述管路包括连通换热件并设置于水路安装孔内的主液管,所述电池、主电缆、主液管自上而下排列设置于电池舱内,所述主液管与底托之间间隔设置。

15.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板,所述隔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板上并连通电气室与换热室的电气排气口,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电气室内的配电柜和消防柜、设置于顶板上并位于电池舱内的除湿机、设置于电气排气口内的排风扇,所述隔墙的顶部设有连通电池舱与电气室的消防安装开口,所述水路安装孔设置于隔墙的底部。

16.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墙沿外壳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箱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板上以打开或关闭电气室的电气侧门、设置于第一侧板上并连通换热室的换热孔、设置于第二侧板上以打开或关闭换热室的透气侧门、设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以打开或者关闭电池舱的电池侧门,所述储能变流器至少部分位于透气侧门与第一板之间,所述换热孔朝向液冷机组暴露设置。

17.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机相邻于隔墙设置,并与消防安装开口相对设置。

18.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冷机组具有暴露于设备舱内的液冷排气口和液冷进气口,所述液冷排气口和液冷进气口均正对于所述透气箱门。

19.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连接于箱体底部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外壳相匹配的支撑平台以及连接支撑平台的集液件,所述支撑平台具有朝向外壳暴露的安装通道,所述集液件设置于安装通道内并位于电池舱的下方。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设备舱内设置有与液冷机组相互间隔的电气室,使得电池舱与液冷机组间隔设置于电气室的两侧,减少液冷机组与电池舱之间的换热,从而减小液冷机组对电池舱内部温度的影响,保证电池的液冷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储能集装箱一侧视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22.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23.图3是图1中储能集装箱另一侧视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24.图4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25.图5是图3中储能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隐去了电池侧门和透气侧门;

26.图6是图2中储能集装箱内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优选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储能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

28.图8是图7中支撑装置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29.图9是图8中支撑装置侧视视角的平面示意图;

30.图10是图7中角件与安装结构配合处的剖面示意图;

31.图11是图10中安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32.图12是图7中支撑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33.图13是图12中连接副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3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7.参考图1到图6所示,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储能集装箱,该储能集装箱利用液冷式的降温设备对电池进行散热,使得电池温度恒定,确保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38.具体的,配合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10、电池簇20、液冷机组30。本实施例中,将电池簇20和液冷机组30设置于箱体10内,能够对电池簇20和液冷机组30进行有效防护,并可随箱体10运输。

39.具体的,箱体10包括形成容纳腔的外壳11以及设置于外壳11内的隔墙12,所述隔墙12将容纳腔分隔为电池舱10a和设备舱10b,所述设备舱10b与外壳11的外部相通。本实施例中,隔墙12采用三明治保温板,由两层钢板以及夹持在两层钢板之间的岩棉支撑组成,不仅具有较好的安装强度,还能起到隔温的作用,从而减小电池舱10a与设备舱10b之间的热交换。设备舱10b能够与外壳11外部相通,并通过气体流动的方式与外壳11外部空气进行换热。

40.具体的,电池簇20设置于所述电池舱10a内,并包括电池以及连接电池的换热件。本实施例中,换热件内设置有流道,当有液体流经流道时,液体能够与换热件和电池进行换热。

41.具体的,液冷机组30设置于所述设备舱10b内,并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换热件。本实施例中,换热件流道内的液体通过管路流入液冷机组30,经液冷机组30与外壳11外部空气进行换热降温后,再将降温后的液体通过管路流回换热件流道内,如此往复循环,实现对电池的液冷降温。

4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1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以及连接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并相对设置的端壁11c和透气箱门11d,所述隔墙12连接

于第一侧板11a与第二侧板11b之间。本实施例中,电池舱10a与设备舱10b沿外壳11的长度方向排列,节约隔墙12长度的同时,最大化地利用电池舱10a,使得电池舱10a内电池的安装数量达到最大。

43.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机组30具有暴露于设备舱10b内的液冷排气口32,所述液冷排气口32正对于所述透气箱门11d。本实施例中,液冷排气口32正对于外壳11背离电池舱10a的一端,避免液冷机组30排出的高温气体对电池舱10a周围的环境温度造成影响,保证电池的液冷降温效果。

44.隔墙12连接于第一侧板11a与第二侧板11b之间,以使电池舱10a与设备舱10b沿外壳11的长度方向排列,并将液冷排气口32正对于外壳11背离电池舱10a的一端,避免液冷机组30排出的高温气体对电池舱10a周围的环境温度造成影响,保证电池的液冷降温效果。

45.配合参照图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机组30还具有暴露于设备舱10b内的液冷进气口33,所述液冷进气口33正对于所述透气箱门11d,所述液冷进气口33的水平高度低于液冷排气口32。本实施例中,液冷机组30采用下进风上出风的方式与外壳11外部进行换热,且液冷进气口33和液冷排气口32均朝向透气箱门11d,并位于外壳11背离电池舱10a的一端,进一步减少了液冷机组30换热过程中的气流对电池舱10a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46.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0还包括设置于外壳11上并连通电池舱10a与外壳11外部的进风口13、设置于隔墙12上并连通电池舱10a与设备舱10b的出风口14,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进风口13和/或出风口14内的驱动风机40。

4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进风口13和/或出风口14内的驱动风机40,驱使电池舱10a内的气流产生流动,从而减小电池舱10a内各个位置存在的温度差,加速电池的降温。

48.而且,电池舱10a内的气流由外壳11外部流入,并流向设备舱10b内,从而加速了设备舱10b内气体的流动,还加速设备舱10b内的气体流出外壳11外。这样一来,既能减小设备舱10b内各个位置存在的温度差,还能加速设备舱10b的散热。

49.另外,相对于单独风冷式的储能集装箱而言,本方案采用液冷式降温与风冷式降温方式相结合,还取消了原有的风冷式的储能集装箱内的风道,从而节约了外壳11内的安装空间,继而安装更多电池簇20,提高能量密度,还不会影响电池的降温效果。

50.其中,进风口13上设置有电动百叶窗和泄压阀,驱动风机40配置为防暴风机,当电池舱10a内的气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自动打开泄压阀进行泄压操作。

51.具体的,所述隔墙12沿外壳1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电池舱10a形成于隔墙12、端壁11c、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之间。本实施例中,隔墙12沿着外壳11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平行于端壁11c,使得电池舱10a呈矩形结构,便于隔墙12和电池簇20的安装。其中,电池舱10a内设置有相对摆放的四组电池簇20,电池簇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电池架以及安装于电池架上的电池、电池控制箱。

52.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13设置于所述端壁11c上。本实施例中,端板11c与隔墙12沿着外壳1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了进风口13与出风口14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气体从进风口13流入电池舱10a到气体从出风口14流出电池舱10a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气体在电池舱10a内的换热时间,提升电池舱10a的风冷降温效率。

5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1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并与端壁11c相对设置的透气箱门11d,所述液冷机组30具有暴露于设备舱10b内的液冷排气口32,所述液冷

排气口32正对于所述透气箱门11d。

54.本实施例中,透气箱门11d配置为对开式钢网门,最大程度地增加设备舱10b的换热面积,便于设备舱10b与外壳11外部空气换热。液冷机组30产生的热量通过液冷排气口32排出,并从透气箱门11d排出外壳11外,由于透气箱门11d与端壁11c沿着外壳1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使得透气箱门11d与端壁11c之间的距离得到最大程度地增加,从而避免液冷机组30产生的热量流向端壁11c,并避免液冷机组30产生的热量从端壁11c上的进风口13进入电池舱10a内,继而保证电池舱10a内的风冷效果。

55.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0还包括连接隔墙12与第一侧板11a并位于设备舱10b内的隔板15,所述隔板15将设备舱10b分隔为换热室10b1和电气室10b2。本实施例中,隔板15的设置,能够将换热室10b1与电气室10b2之间进行隔热,减少换热室10b1与电气室10b2之间的换热。隔板15可以采用与隔墙12相同的结构,例如三明治保温板,当然隔板也可以采用与隔墙12不同的结构,只要保证安装强度的同时还能起到隔热保温的作用即可。

56.具体的,所述液冷机组30设置于换热室10b1内,所述出风口14朝向换热室10b1开放设置。本实施例中,隔板15的设置,对出风口14排出的气体进行一定的遮挡,从而避免出风口14排出的气体直接流向液冷机组30时产生回流。当气体遇到液冷机组30产生回流时,该回流会含带液冷机组30产生热量,从而增加出风口14周围的热量,产生热量从出风口14回流入电池舱10a的可能,本方案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57.进一步的,所述液冷机组30与出风口14位于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对称面的两侧。本实施例中,如图2,液冷机组30与出风口14沿设备舱10b的对角线设置,最大程度地增加了出风口14与液冷机组30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液冷机组30对出风口14的影响。

58.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冷机组30也可以与出风口14位于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对称面的同一侧,即液冷机组30与电气室10b2沿设备舱10b的对角线设置,能够使得液冷机组30在换热室10b1内更好的换热。

59.进一步的,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换热室10b1内并与液冷机组30沿外壳1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储能变流器50。本实施例中,储能集装箱具有储能变流器50后,能够配置为用户侧储能箱。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集装箱也可以没有储能交流器50,从而配置为电网侧储能箱。储能交流器50与液冷机组30沿着外壳1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储能交流器50与出风口14沿着外壳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储能交流器50与电气室10b2沿设备舱10b的对角线设置,能够起到遮挡液冷机组30与出风口14的作用,避免液冷机组30产生的热量影响出风口14,还使得设备舱10b内的空间布局更合理。

60.进一步的,所述储能变流器50具有暴露于换热室10b1内的变流进气口51和变流排气口52,所述变流进气口51正对于透气箱门11d,所述出风口14正对于储能变流器50具有变流排气口5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变流进气口51与变流排气口52沿外壳1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储能变流器50的两端,变流排气口52与出风口14沿外壳1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避免出风口14排出的气体进入储能变流器50内,还加速了储能变流器50内热量的排出。

61.具体的,所述储能变流器50与隔墙12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在储能变流器50与隔墙12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便于散热的同时,还方便后期操作人员在该间隙内对储能变流器50或者出风口14进行维护。

62.配合参照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箱体1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侧板11b上以打开或关

闭换热室10b1的透气侧门16。本实施例中,透气侧门16配置为钢网门,使得变流排气口52和出风口14排出的热量通过透气侧门16快速地排出换热室10b1。而且,可以打开透气侧门16,以对储能变流器50或者出风口14进行维护。

6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风机40设置于出风口14内,所述变流排气口52与出风口14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内。本实施例中,电池舱10a内的气体通过出风口14内的驱动风机40抽出并排入换热室10b1,储能变流器50利用变流排气口52排出热量,将变流排气口52与出风口14设置于不同的水平高度内,能够避免排气口52和出风口14排出气体时,两者之间相互对流。优选的在出风口14和进风口13内均设置驱动风机40,从而加速电池舱10a的冷却。

64.配合参照图4所示,所述进风口13与出风口14位于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对称面的两侧,所述出风口14和进风口13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内,且出风口14所在的水平高度高于变流排气口52所在的水平高度。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4和进风口13沿着电池舱10a的对角线设置,确保电池舱10a内部各处均产生气体流动,确保进入电池舱10a内的气体充分换热后再排出,从而提高风冷效率。出风口14和进风口13均位于箱体10顶部位置处,能够加速电池舱10a内顶部热空气的排出,风冷效果更好。

65.具体的,所述隔板15包括连接隔墙12的第一板15a、连接第一板15a与第一侧板11a的第二板15b、设置于第二板15b上并连通电气室10b2与换热室10b1的电气排气口15c。本实施例中,第一板15a平行于第一侧板11a设置,第二板15b平行于端壁11c设置,第一板15a与第二板15b相互垂直,使得电气室10b2呈矩形结构,从而方便隔板15的安装。

66.具体的,所述出风口14位于第一板15a与第二侧板11b之间,所述液冷机组30位于第二板15b与透气箱门11d之间。本实施例中,如图2,换热室10b1呈“l”型结构,避免液冷机组30产生的热量直接流向出风口14,保证电池舱10a的风冷降温效果。

67.进一步的,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电气排气口15c内的排风扇60。本实施例中,排风扇60安装于电气排气口15c内后,能够加速第二板15b与透气箱门11d之间的气体流动,从而加速液冷机组30热流排出换热室10b1,还能够对电气室10b2进行降温。

68.配合参照图5所示,所述外壳11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的底托11e,所述隔墙12上设有连通电池舱10a与换热室10b1的电路安装孔12a、连通电池舱10a与电气室10b2的水路安装孔12b,所述电池簇20还包括电性连接电池并设置于电路安装孔12a内的主电缆21,所述管路包括连通换热件并设置于水路安装孔12b内的主液管31a,所述电池、主电缆21、主液管31a自上而下排列设置于电池舱10a内,所述主液管31a与底托11e之间间隔设置。

69.本实施例中,主液管31a利用管支架11g固定在底托11e上,实现与底托11e的间隔设置,当电池舱10a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或者电池漏液在底托11e上形成积液时,管支架11g将主液管31a架空于底托11e之上,避免了积液对主液管31a造成损伤。主电缆21利用分线器12d固定在电路安装孔12a内,并利用电池架底部的电缆支架固定于电池舱10a内,从而使得主电缆21架空于底托11e,避免了积液对主电缆21造成损伤。

70.而且,将主液管31a设置于电池和主电缆21的下方,能够避免主液管31a泄漏后对电池和主电缆21造成损伤。主电缆21间隔设置于主液管31a的上方,实现了主电缆21与主液管31a的分层排布,方便了主电缆21和主液管31a的安装,也便于后期对主电缆21和主液管31a的排查和维护。

71.具体的,所述外壳11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的顶板11f。本实施例中,隔墙12和隔板15的上下两端均连接于底托11e和顶板11f,从而减小各个舱或室之间的气体流动。

72.进一步的,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电气室10b2内的配电柜70和消防柜80、设置于顶板11f上并位于电池舱10a内的除湿机90。

73.本实施例中,将配电柜70和消防柜80设置于独立的电气室10b2内,能够保证两者稳定工作,避免受到其他舱或室的影响。所述箱体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板11a上以打开或关闭电气室10b2的电气侧门10c,电气室10b2利用单独的电气侧门10c打开,方便了后期对电气室10b2进行维护。而且,电气室10b2内还配置有配电控制柜、监控、感应探测设备、照明系统、应急照明系统、系统紧急启停系统等,电气室10b2的设置确保这些电子仪器正常的工作。

74.其中,配电柜70包括emu能量管理单元、ups电源、bms电池管理系统、配电设备等。

75.消防柜80包括消防气瓶和消防主机,舱或室内设置有感烟传感器、感温传感器、可燃气体探测器、有毒气体探测器等警报感应器,通过警报感应器接收舱或室内部危险信息,若信息超过预定阈值,判断为危险,则会向上位机发送警报信息,启动警报灯和警铃等进行相应的警报工作,启动气体灭火装置和水喷淋灭火装置联合灭火。消防柜80在检测到危险信号后,通过控制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上的电动百叶窗开启,并控制进风口13和出风口14内的驱动风机40运行,从而快速排出电池舱10a内的有毒气体或者可燃气体,消除安全隐患。

76.在电池舱10a内设置除湿机90,能够降低电池舱10a内的湿度,减小冷凝水对电池簇20的影响。

77.进一步的,所述隔墙12的顶部设有连通电池舱10a与电气室10b2的消防安装开口12c。继续配合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消防安装开口12c与顶壁11f之间形成安装消防管道的通道,当消防管道安装后,消防安装开口12c与顶壁11f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间隙,此时电池舱10a与电气室10b2之间能够产生一定的气体流动。这样一来,排风扇60在抽出电气室10b2内的气体时,电池舱10a内的气体能够通过消防安装开口12c进入电气室10b2,此时电池舱10a经过除湿后的干燥气体会进入电气室10b2,从而对电气室10b2进行干燥。

78.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隔墙12上设置单独的通风孔来连通电池舱10a与电气室10b2,从而加速电气室10b2内的气体流动,加速电气室10b2内的降温和干燥。

79.具体的,所述电气排气口15c设置于第二板15b的顶部,所述除湿机90与排风扇60相对设置于消防安装开口12c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除湿机90相邻于隔墙12设置,且除湿机90、消防安装开口12c与排风扇60沿着外壳1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使得靠近除湿机90周围的干燥气体更容易被排风扇60通过消防安装开口12c吸入电气室10b2。而且,由于排风扇60设置于第二板15b的顶部,能够加速电气室10b2顶部的热空气排出,还能够加速换热室10b1顶部的热空气排出。

80.具体的,所述箱体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板11a上并连通换热室10b1的换热孔10d、设置于第一侧板11a和/或第二侧板11b上以打开或者关闭电池舱10a的电池侧门10e。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a上设置有覆盖于换热室10b1端面的通气板,通气板具有多个均匀设置的换热孔10d。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上均设置有电池侧门10e,便于对电池舱10a

内的电池簇20进行安装和维护。

81.具体工作时,配合参照图2、图3和图6所示,外壳11外部的气体在驱动风机14的作用下,从进风口13进入电池舱10a,电池舱10a内的大部分气体从出风口14排入换热室10b1,该部分气体最终通过透气侧门16排出外壳11的外部。电池舱10a内的少部分气体通过受到排风扇60的作用,通过消防安装开口12c进入电气室10b2,并通过排风扇60进入换热室10b1,然后通过透气箱门11d或者换热孔10d排出外壳11外。液冷机组30通过液冷进气口33和换热孔10d抽取外壳11外部气体,并从透气箱门11d顶部排出外壳11外。储能交流器50通过透气箱门11d抽取外壳11外部气体,并从透气侧门16排出外壳11外。

82.进一步的,所述设备舱10b具有容纳液冷机组30的换热室10b1以及与换热室10b1相互间隔的电气室10b2,所述液冷机组30与电池舱10a相对设置于电气室10b2的两侧。

8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设备舱10b内设置有与液冷机组30相互间隔的电气室10b2,使得电池舱10a与液冷机组30间隔设置于电气室10b2的两侧,减少液冷机组30与电池舱10a之间的换热,从而减小液冷机组30对电池舱10a内部温度的影响,保证电池的液冷降温效果。

8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1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以及连接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并相对设置的端壁11c和透气箱门11d,所述电池舱10a形成于隔墙12、端壁11c、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之间,所述液冷机组30设置于透气箱门11d与电气室10b2之间。

85.本实施例中,电池舱10a形成于靠近端壁11c的一侧,液冷机组30相邻设置于透气箱门11d的一侧,这样一来,电池舱10a与液冷机组30相对设置于外壳11长度方向的两端,从而最大程度增加电池舱10a与液冷机组30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电池舱10a与液冷机组30之间的换热。

86.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0还包括连接隔墙12与第一侧板11a的隔板15,所述电气室10b2形成于隔墙12、隔板15、第一侧板11a之间,所述电气室10b2与电池舱10a相对设置于隔墙12的两端。

87.本实施例中,电气室10b2与电池舱10a相对设置于隔墙12的两端,减小换热室10b1与电池舱10a共用隔墙12的面积,从而减少液冷机组30通过换热室10b1内部空气热传递至该共用隔墙12的热量,以减小通过该共用隔墙12传递至电池舱10a内部的热量。

88.进一步的,所述隔板15包括连接隔墙12的第一板15a、连接第一板15a与第一侧板11a的第二板15b,所述液冷机组30设置于透气箱门11d与第二板15b之间,并位于第一板15a背离第二侧板11b的一侧。

89.本实施例中,第一板15a平行于第一侧板11a设置,第二板15b平行于端壁11c设置,第一板15a与第二板15b相互垂直,使得换热室10b1优选呈“l”型,从而在减少换热室10b1与电池舱10a共用隔墙12面积的同时,还减少液冷机组30产生的热量朝向换热室10b1与电池舱10a共用隔墙12处的辐射量,即液冷机组30产生的热量不易通过换热室10b1传递给电池舱10a。

90.进一步的,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换热室10b1内并与液冷机组30沿外壳1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储能变流器50,所述储能变流器5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板15a与第二侧板11b之间。

91.本实施例中,如图2,储能变流器5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板15a与第二侧板11b之

间,能够阻挡液冷机组30通过换热室10b1传递热量给电池舱10a,减小液冷机组30对电池舱10a内部温度的影响。

9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1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的底托11e,所述隔墙12上设有连通电池舱10a与换热室10b1的电路安装孔12a、连通电池舱10a与电气室10b2的水路安装孔12b,所述电池簇20还包括电性连接电池并设置于电路安装孔12a内的主电缆21,所述管路包括连通换热件并设置于水路安装孔12b内的主液管31a,所述电池、主电缆21、主液管31a自上而下排列设置于电池舱10a内,所述主液管31a与底托11e之间间隔设置。

93.本实施例中,如图4,主电缆21从换热室10b1走线,并电连接储能变流器50,节约了主电缆21的走线距离。主液管31a穿过电气室10b2后连通液冷机组30,节约了主液管31a的布管距离,还避免受到换热室10b1内温度的影响。而且,由于主电缆21和主液管31a分别从隔墙12的两侧穿过,两者穿过不同的室,避免了主液管31a上的冷凝水影响主电缆21的安全使用,从而避免主液管31a与主电缆21之间相互影响。

94.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1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的顶板11f,所述隔板15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板15b上并连通电气室10b2与换热室10b1的电气排气口15c,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电气室10b2内的配电柜70和消防柜80、设置于顶板11f上并位于电池舱10a内的除湿机90、设置于电气排气口15c内的排风扇60,所述隔墙12的顶部设有连通电池舱10a与电气室10b2的消防安装开口12c,所述水路安装孔12b设置于隔墙12的底部。

95.本实施例中,配电柜70和消防柜80设置于电气室10b2靠近隔墙12的一侧。消防管道从隔墙12顶部的布管,主液管31a从隔墙12底部的布管,避免消防管道与主液管31a之间相互影响。

96.进一步的,所述隔墙12沿外壳1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箱体1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板11a上以打开或关闭电气室10b2的电气侧门10c、设置于第一侧板11a上并连通换热室10b1的换热孔10d、设置于第二侧板11b上以打开或关闭换热室10b1的透气侧门16、设置于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上以打开或者关闭电池舱10a的电池侧门10e,所述储能变流器50至少部分位于透气侧门16与第一板15a之间,所述换热孔10d朝向液冷机组30暴露设置。

97.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a上设置有覆盖于换热室10b1端面的通气板,液冷机组30相邻并贴合于通气板和透气箱门11d设置,储能变流器50相邻并贴合于透气侧门16和透气箱门11d设置,合理利用了换热室10b1的内部空间,并使换热室10b1与外部换热效果更好。

98.进一步的,所述除湿机90相邻于隔墙12设置,并与消防安装开口12c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由于除湿机90与消防安装开口12c相对设置,使得除湿机90周围的干燥气体更易被排风扇60通过消防安装开口12c吸入电气室10b2,避免电池舱10a内部潮湿的空气进入电气室10b2,同时也能对电气室10b2内部进行干燥,从而保证电气室10b2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

99.参考图7到图13所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储能集装箱,该储能集装箱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集装箱,还具有连接于箱体10底部的支撑装置100,能够增加箱体10的安装强度,还能够对排出储能集装箱的冷凝水或者电池废液进行收集,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

100.配合参照图7所示,具体的,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连接于箱体10底部的支撑装置

100。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与箱体10连接,并支撑于箱体10的底部,从而无需浇注水泥增高地基,还增强了箱体10的强度,减少箱体10的变形。

101.配合参照图8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100包括与底托11e相匹配的支撑平台101以及连接支撑平台101的集液件103,所述支撑平台101具有朝向底托11e暴露的安装通道101a,所述集液件103设置于安装通道101a内并至少部分位于电池舱10a的下方。

102.本实施例中,支撑平台101具有镂空的安装通道101a,为集液件103提供安装空间,一方面保证支撑平台10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还使用户从支撑平台101外侧无法观察到集液件103,避免用户接触到集液件103内的废液,消除了安全隐患。集液件103至少覆盖于电池舱10a的下方,因为设备舱10b内极少产生废液外,能够节约集液件103的制造成本。

103.支撑装置100利用支撑平台101上设置的集液件103,对储能集装箱内排出的电池废液进行收集,能够避免电池废液直接排出箱体10外而造成环境污染。

104.当然,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100不仅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液冷方式的储能集装箱,即集液件103用于收集冷凝水和电池废液,还适用于单独采用风冷方式的储能集装箱,即集液件103用于收集电池舱10a内产生的电池废液。

105.具体的,所述集液件103包括底壁103a、连接于底壁103a周缘并朝向底托11e延伸的侧壁103b、由所述侧壁103b上侧缘合围形成的开口103c,所述开口103c位于电池舱10a的下方。

106.本实施例中,集液件103配置为向上敞口的皿状结构,并设置于电池舱10a下方,电池舱10a内的冷凝水或者电池废液受重力落入集液件103,方便了废液的收集。而且,当电池舱10a内的冷凝水落入集液件103后,由于底壁103a的面积较大,冷凝水很快就会蒸发掉,避免在集液件103内形成积聚。

107.具体的,通过在底托11e上设置有连通电池舱10a的一个或者多个地漏,将电池舱10a内的液体向下导入开口103c内,此时底壁103a仅需要覆盖于一个或者多个地漏的下方即可。这样一来,集液件103就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储能集装箱,仅需根据地漏的数量来调整底壁103a的大小即可。

108.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导液管连通地漏与集液件103,从而将积液直接导入集液件103内,更利于保护环境。

109.另外,本实施例中,集液件103的数量优选一个,用户在对储能集装箱维护时,仅需对单个集液件103内的废液进行处理即可完成废液处理工作。

110.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液件103的数量还可以是多个,多个集液件103与多个地漏相匹配,从而节约单个集液件103的制造成本。

111.进一步的,所述底壁103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底壁103a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为5

°

,落在底壁103a上液体受到重力会往底壁103a水平高度较低处流,流动过程中加速了冷凝水的蒸发,使得集液件103集中于一侧,便于后期用户对集液件103内的液体进行收取,避免液体羁留在集液件103内。

112.配合参照图9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集液件103还包括设置于底壁103a上的排液阀103d,所述排液阀103d设置于底壁103a水平高度较低处。本实施例中,排液阀103d设置于底壁103a的底部,并位于底壁103a水平高度较低一侧,便于后期用户对集液件103内的液体进行收取,方便了集液件103内液体的排出。

113.配合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箱体10还包括连接于底托11e的角件17,所述角件17具有位于底部的角底板17a、设置于角底板17a上的角定位孔17b,所述支撑装置100还包括连接支撑平台101与角件17的安装结构105,所述安装结构105包括连接支撑平台101的安装板105a、连接安装板105a并与角定位孔17b相匹配的限位件105b,在所述角底板17a抵接于安装板105a时,所述限位件105b位于角定位孔17b内并至少部分凸起于安装板105a的上表面。

114.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100包括连接于箱体10的四个角件17的四个安装结构105。箱体10所受重力驱使角件17的角底板17a抵接于安装结构105的安装板105a,使得箱体10保持水平放置。当然,后期还可以通过在角底板17a与安装板105a之间设置垫片来进行校平。

115.角件17与安装结构105配合安装后,限位件105b匹配设置于角定位孔17b内后,限制角件17与安装结构105之间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偏移,确保箱体10与支撑装置100之间位置的稳定,而且配合方便,便于箱体10与支撑装置100安装。

116.进一步的,所述角件17还具有连接于角底板17a周缘的角侧板17c、设置于角侧板17c上的角限位孔17d,所述安装结构105还包括设置于限位件105b上的锁紧孔105c、连接安装板105a并与角侧板17c相匹配的定位件105d、设置于定位件105d上的连接孔105e、连接锁紧孔105c并位于连接孔105e内的固定件105f,所述锁紧孔105c的中心轴线与连接孔105e的中心轴线相互共线,在所述角底板17a抵接于安装板105a时,所述固定件105f至少部分位于角限位孔17d。

117.本实施例中,角件17与安装结构105配合安装后,由于固定件105f位于角限位孔17d内,从而限制角件17向上脱离安装结构105,避免了箱体10与支撑装置100之间相互脱离,确保箱体10与支撑装置100之间的连接强度。

118.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角件17与安装结构105之间还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119.具体的,所述定位件105d包括连接安装板105a并相互垂直的第一定位板105d1和第二定位板105d2以及连接于第一定位板105d1顶部的第一导向板105d3、连接于第二定位板105d2顶部的第二导向板105d4,所述第一导向板105d3自连接于第一定位板105d1的一端向上且朝向背离限位块105b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105d4自连接于第二定位板105d2的一端向上且朝向背离限位块105b的方向倾斜设置。

120.本实施例中,如图5,在角件17竖直向下与安装结构105配合时,利用定位件105d的第一导向板105d3和第二导向板105d4对角侧板17c的侧壁进行导向作用,使角侧板17c更容易进入到第一定位板105d1和第二定位板105d2靠近限位块105b的一侧,便于箱体10与支撑装置100之间的配合安装。

121.具体的,所述限位件105b包括连接安装板105a并形成锁紧孔105c的第一限位块105b1、连接安装板105a并与第一限位块105b1间隔设置的第二限位块105b2,所述第一限位块105b1与第二限位块105b2沿锁紧孔105c的中心轴线方向排列设置。

122.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05b设置为两个相互间隔的第一限位块105b1和第二限位块105b2,一方面而言,不影响限位件105b与角定位孔17b之间的限位强度,另一方面而言,在角定位孔17b与限位件105b定位配合过程中,由于限位件105b的侧面面积的减小,从而减少了角定位孔17b与限位件105b侧面配合的接触面积,从而更方便角定位孔17b与限位件105b

之间的定位配合。

123.具体的,所述支撑平台101包括相互连接以合围形成安装通道101a的横梁101b和纵梁101c。本实施例中,如图8,支撑平台101由两个横梁101b和两个纵梁101c固定而成,从而便于支撑平台101的制造和组装。横梁101b与纵梁101c之间可以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124.配合参照图12和图13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横梁101b和/或纵梁101c包括多个连接梁101d以及连接于相邻连接梁101d之间的连接副101e,所述连接副101e与连接梁101d可拆卸连接。

125.本实施例中,长度较长的纵梁101c可以通过分段式组装而成,即通过多个连接梁101d固定连接后构成,该方式能够将长度较长的纵梁101c拆卸后进行运输,到达现场后再进行组装,从而便于支撑装置100的运输。

126.具体的,如图13,连接副101e包括贴合于连接梁101d的多个连接板101e1、连接连接梁101d与连接板101e1的多个螺栓件101e2,多个螺栓件101e2均匀设置,从而防止纵梁101c上的剪切力集中。其中,连接梁101d采用h型钢制作,当然,也可以采用工字钢或者槽钢制作。

12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装置100还包括连接于支撑平台101的多个支撑柱107、连接支撑平台101并相对设置于支撑平台101两侧的阶梯平台109。本实施例中,多个支撑柱107的设置,增加了箱体10的安装高度,从而无需浇注水泥增高垫块,即可满足使用要求。支撑柱107通过螺栓固定于储能集装箱的工作平面上。阶梯平台109的设置,便于用户对储能集装箱进行操作。其中阶梯平台109与支撑平台101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阶梯平台109设置于支撑平台101两侧,提高了支撑装置100的支撑强度,还能够避免垫高后箱体10发生倾斜。

128.具体的,所述阶梯平台109沿外壳11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本实施例中,两个阶梯平台109设置于外壳11宽度方向的两侧,即设置于第一侧板11a和第二侧板11b旁。从而方便用户对电池侧门10e、透气侧门16、电气侧门10c进行操作,从而满足储能集装箱工作的需要。

129.当然,两个阶梯平台109也可以设置于端壁11c和透气箱门11d旁,或者是在第一侧板11a、第二侧板11b、端壁11c和透气箱门11d旁均设置阶梯平台109。

130.进一步的,底托11e上还设置有多个接地件11h,接地件11h通过外接电线、扁铁与接地网连接,以实现储能集装箱的防雷效果。

131.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32.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包括形成容纳腔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隔墙,所述隔墙将容纳腔分隔为电池舱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与外壳的外部相通;电池簇,设置于所述电池舱内,并包括电池以及连接电池的换热件;液冷机组,设置于所述设备舱内,并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换热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舱具有容纳液冷机组的换热室以及与换热室相互间隔的电气室,所述液冷机组与电池舱相对设置于电气室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沿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并相对设置的端壁和透气箱门,所述电池舱形成于隔墙、端壁、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所述液冷机组设置于透气箱门与电气室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还包括连接隔墙与第一侧板的隔板,所述电气室形成于隔墙、隔板、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电气室与电池舱相对设置于隔墙的两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连接隔墙的第一板、连接第一板与第一侧板的第二板,所述液冷机组设置于透气箱门与第二板之间,并位于第一板背离第二侧板的一侧。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换热室内并与液冷机组沿外壳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储能变流器,所述储能变流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板与第二侧板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托,所述隔墙上设有连通电池舱与换热室的电路安装孔、连通电池舱与电气室的水路安装孔,所述电池簇还包括电性连接电池并设置于电路安装孔内的主电缆,所述管路包括连通换热件并设置于水路安装孔内的主液管,所述电池、主电缆、主液管自上而下排列设置于电池舱内,所述主液管与底托之间间隔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板,所述隔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二板上并连通电气室与换热室的电气排气口,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电气室内的配电柜和消防柜、设置于顶板上并位于电池舱内的除湿机、设置于电气排气口内的排风扇,所述隔墙的顶部设有连通电池舱与电气室的消防安装开口,所述水路安装孔设置于隔墙的底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利于,所述隔墙沿外壳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箱体还包括设置于第一侧板上以打开或关闭电气室的电气侧门、设置于第一侧板上并连通换热室的换热孔、设置于第二侧板上以打开或关闭换热室的透气侧门、设置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以打开或者关闭电池舱的电池侧门,所述储能变流器至少部分位于透气侧门与第一板之间,所述换热孔朝向液冷机组暴露设置。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相邻于隔墙设置,并与消防安装开口相对设置。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机组具有暴露于设备舱内的液冷排气口和液冷进气口,所述液冷排气口和液冷进气口均正对于所述透气箱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集装箱还包括连接于箱体底部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外壳相匹配的支撑平台以及连接支撑平台的集液件,所述支撑平台具有朝向外壳暴露的安装通道,所述集液件设置于安装通道内并位于电池舱的下方。

技术总结

一种储能集装箱,包括箱体、电池簇、液冷机组,箱体包括形成容纳腔的外壳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隔墙,所述隔墙将容纳腔分隔为电池舱和设备舱,所述设备舱与外壳的外部相通,电池簇设置于所述电池舱内,并包括电池以及连接电池的换热件,液冷机组设置于所述设备舱内,并通过管路连通于所述换热件,所述设备舱具有容纳液冷机组的换热室以及与换热室相互间隔的电气室,所述液冷机组与电池舱相对设置于电气室的两侧;通过在设备舱内设置有与液冷机组相互间隔的电气室,使得电池舱与液冷机组间隔设置于电气室的两侧,减少液冷机组与电池舱之间的换热,从而减小液冷机组对电池舱内部温度的影响,保证电池的液冷降温效果。保证电池的液冷降温效果。保证电池的液冷降温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缪晨雷 翟建兴 黄红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29

技术公布日:2022/9/30
声明:
“储能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