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熔炼钛及钛合金的耐火材料,按照组分质量百分比,其主要成份包括30~44%的ZrO2、54~68%的SrO、0~3%的其他氧化物杂质,其中氧化物杂质为助熔剂和添加剂,助熔剂为氧化钛或氧化铝,添加剂为氮化硼或氧化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耐火材料在制备复合材料坩埚中的应用和制备复合材料坩埚的方法。本发明耐火材料对于金属熔体有很高的抗腐蚀性,本发明耐火材料几乎不与活泼金属发生反应,性能稳定,能作为潜在的钛及钛合金熔炼坩埚的耐火材料,采用本发明耐火材料制备的复合材料坩埚低成本,寿命长,制备工艺简单,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坩埚可应用于熔炼高纯净度钛及钛合金。
一种复合材料领域的复合水敏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水敏感材料组分和摩尔比为0.6∶2.0∶1.6∶1.7∶1.0的白炭黑、Al(OH)3、H3PO4、环己胺和氢氟酸。制备方法是以带有菱沸石拓扑结构的微孔磷酸硅铝分子筛(SAPO-CHA)为主体材料,先将金属锌引入到孔道中生成含有一价锌离子的主、客体复合材料(Zn+SAPO-CHA),再将硫引入分子筛孔道中还原生成硫自由基(·S3-),合成出一种硫自由基磷酸硅铝分子筛(·S3--Zn-SAPO-CHA)复合水敏感材料。本发明制得的水敏感材料具有遇水敏锐变色的优点,仅通过肉眼即可以判断待测体系中水含量,解决了传统水检测方法均需要专业设备、不易普及的难题。并且这种水敏感材料具有响应速度快、检测下限低、稳定性高、可循环使用的特点,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推广。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地板下抗坠撞吸能支柱,该吸能支柱包括左右对称的两根复合材料管,初始时分别与竖直方向呈θ角,每根复合材料管的一端通过关节轴承及支座连接飞机地板的横梁,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及接头连接机身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飞机坠撞过程中,复合材料管中只受轴向力,不会突然折断,结构能保持完整,吸能更稳定,效率很高;最大限度的使用了复合材料碎片压实阶段的吸能能力,且有压溃过程中无碎片溢出等优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表面喷漆前处理工艺,将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在波长为150~400nm的紫外线下照射,总照射能量为40~100kJ/m2。本发明为一种针对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型材喷漆前处理工艺,具体采用紫外激光对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型材通过光氧化作用去除脱模剂,提高型材表面粗糙度的喷漆前处理工艺。
本发明属分析化学领域,涉及检测牛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其包括合成硼酸修饰的介孔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两步后嫁接反应,将APB与GLYMO反应得GLYMO‑APB,将其嫁接在介孔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表面得硼酸修饰的介孔磁性石墨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的介孔内壁修饰的硼酸功能基团可通过硼酸与糖苷类小分子的邻二醇结构相互作用选择性地与牛奶中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相结合,同时排除牛奶基质中脂肪、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干扰。本方法利用特异的硼酸‑氨基糖苷作用对牛奶中残留抗生素进行富集,克服了耗时、选择性不强、基质干扰严重等问题。
本发明是一种双电机驱动绞刀传动系统,其适用于大型绞吸式挖泥船、可以传递大功率和大转矩且结构紧凑,其中两台变频电机、两个高弹性摩擦离合器和两个齿轮箱分成两组设置,均由桥架支承;每一组包括一台变频电机、一个高弹性摩擦离合器和一个齿轮箱;该串接在一起的多根中间传动轴的一端由所述两组中的齿轮箱共同驱动,且另一端联接绞刀轴;该串接在一起的多根中间传动轴通过中间支承装置的该高分子复合材料轴承来由该多个中间支承装置支承在桥架上;绞刀轴通过可用海水润滑和冷却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轴承可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在桥架的轴承座内,绞刀轴用于联接绞刀。
一种煤气管道复合补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补强结构包覆于需维修的煤气管道外,包括主补强件与辅件,主补强件依次由复合材料防护层、嵌有玻璃纤维加强层的复合材料工作层及将主补强件粘接于煤气管道上的底胶层组成,底胶层中添加有效缓蚀效果的添加剂;所述辅件包括补强龙骨带和/或适应管道特别要求的专用补强件。其施工步骤为:对维修管道本体测厚、并进行表面处理及堵漏处理;对管道的特殊部位进行处理或固定管道特殊部位的专用补强件;打上不锈钢龙骨带;涂上底胶层,铺覆工作层与加强层;粘接防护层。本发明补强结构重量轻,比强度高,成本低廉,施工方便,具有缓蚀作用,防腐性能优良。施工无明火,无高温,对管道无影响。
本发明属于纳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化玻璃纤维多尺度增强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碳纳米管经过纯化,再进行羧基化,酰化后,将酰化的碳纳米管与带有活性氨基的偶联剂溶液反应,得到碳纳米管表面接枝有偶联剂,再将表面接枝有偶联剂的碳纳米管与玻璃纤维反应,得到功能化玻璃纤维多尺度增强体。本发明反应步骤简单,利用碳纳米管的强度和韧性改性玻璃纤维,制备的增强体可以强韧化树脂基体的粘结性能,可以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粘结强度以及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本发明制备的功能化玻璃纤维多尺度增强体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交通运输、机械电子以及民用等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胶体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学涂层上的应用,该复合材料由硅溶胶与金属有机骨架材料胶体溶液复合而成,将该复合材料涂布于基片上,经高温固化处理,得到具有增透功能的薄膜。本发明的薄膜具有高的透过率,在太阳光光谱内,特别是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透过率明显提高,并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候性。
一种无卤阻燃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份计,该材料包括以下组分和配比:三元乙丙橡胶100份,膨胀型无卤阻燃剂20~50份,交联剂0.1~10份,膦酸酯8~50份,三元乙丙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0.1~10份,填充料0.1~7份。由于该材料配合中采用了一种无卤膨胀型阻燃剂和三元乙丙橡胶/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使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具备了良好的阻燃性,达到UL-94?V-0级水平。
本发明涉及一种镀金属复合纤维或金属复合薄膜的制备工艺,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在高强度纤维或薄膜表面上,使用金属或合金用等离子喷涂法制成镀金属具有高导电性或高导磁性的金属复合纤维或薄膜带,本发明与传统电线电缆用屏蔽材料(如铜丝、铝箔)相比干扰性能好(传统屏蔽材料不能防磁场干扰),可广泛应用于电磁兼容要求高的飞机、舰船、车辆电子仪器电线电缆的屏蔽材料。该复合材料具有机械性能好、重量轻、导电率高及导磁率高,对电磁兼容要求好。
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计量管理的超声波多层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电片,用于产生声波;阻尼器,设置在压电片的一侧面上,用于消除向靠近阻尼器的方向传播的声波;匹配层,设置在压电片的另一侧面上,用于增大声波的强度并阻止声波反射回到压电片处,匹配层包括依次设置的复合材料层、金属材料层和复合材料层;以及两个电极,设置在压电片的外圆周上,用于向压电片提供和移除电讯号,其中,复合材料层采用基于高分子聚乙烯的金属及其氧化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为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片层二硫化钨增强型碳纤维上浆剂及其制备方法,是由有机树脂、乳化剂、分散剂、纳米片层二硫化钨、有机溶剂和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体系;以质量百分比计,有机溶剂为有机树脂的20?200%,乳化剂为有机树脂的1?5%、分散剂为有机树脂的0.1?1%、纳米片层二硫化钨为有机树脂的0.05?0.8%,所得混合体系固含量为25?35%。本发明上浆剂通过纳米片层二硫化钨的加入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大幅度提高,界面性能优化,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熔体强度的聚酯弹性体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由芳香族二甲酸二甲酯(或芳香族二甲酸)、α,ω-脂肪族二醇、聚醚二醇和无机前驱体组成,复合材料中的无机部分是由无机前驱体原位生成,无机物表面的氢氧根基团与聚酯弹性体两端的羟基发生反应,从而使部分聚酯弹性体分子链接枝到无机物表面,本复合材料比纯聚酯弹性体具有较高的熔体强度,加入发泡剂后即可制得泡沫弹性体,该泡沫塑料的使用温度比一般泡沫塑料高80~100度,且具有高强度的特点,可以适用于一般泡沫塑料不能胜任的高温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产品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廉,工艺条件易控制,产品性能好,质量稳定的特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复正交异性钢桥板U肋疲劳裂纹的加固结构及方法,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以及粘接层;所属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设置于U肋对接接头需被加固的位置上;所述粘接层设置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与U肋对接接头之间;本方案利用胶粘剂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钢桥面板U肋对接接头进行疲劳加固,能够有效降低结构损伤部位的应力幅,抑制疲劳裂纹的扩展,大幅提高加固结构的可靠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隙率对比试块的制造方法及孔隙率对比试块,属于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计算可溶性预埋丝所需的根数n和所需的总量T;S2、铺设预浸料并按照预埋方式在预浸料内埋设总量为T的可溶性预埋丝;S3、固化预浸料形成复合材料试板;S4、采用化学方法将可溶性预埋丝从复合材料试板内溶出以形成孔隙;S5、对复合材料试板进行封边以形成孔隙率对比试块。通过采用可溶性预埋丝作为预埋物,并在预浸料固化完成后采用化学方法将预埋物溶出形成孔隙,不仅提高了孔隙的均匀性,且能避免无法消除的预埋物对孔隙率对比试块的超声衰减特性产生干涉,提高了孔隙率对比试块的制造精度和后续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和尘物医学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接枝工艺制备核壳结构磁性温敏复合微球的方法。制备方法是对四氧化三铁纳米磁性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带有可聚合的双键,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技术,将N-异丙基丙烯酰胺以及亲水性烯类单体于磁性粒子表面原位接枝聚合形成温敏性聚合物,得到具有温敏性亲水性外壳和可控磁热效应磁核的核壳性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核壳复合材料,同时具有四氧化三铁的磁热效应、磁定位能力和温敏性聚合物的温度响应性,在控制释放、免疫分析、记忆元件开关、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发明所述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原料均可工业化生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发明涉及功率器件封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轻质高导热效率的功率器的封装件,其特征在于:由芯片背面从上至下依次键合上高导热键合界面层、热沉薄膜、下高导热键合界面层、散热基板构成;所述的散热基板采用高导热石墨片或高导热纳米碳管/纤维复合材料或高导热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或碳-铜或碳-铝复合材料,或铝基或铜基的碳化硅或氮化硼或氮化铝或氮化硅的陶瓷复合材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将芯片背面与键合膜、热沉层和散热基板直接联结,使工作时芯片上的热量直接通过三层散热结构导出工作区域,提升了产品的散热性能,更可有效地降低芯片与散热基板间的热应力,提高器件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及锂硫电池,属于电化学新材料的技术领域,改性隔膜由基础隔膜和复合材料改性层组成,其中复合材料改性层由基于卟啉的一种MOF材料以及导电剂复合而成;该制备方法主要以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三水合硝酸铜、导电剂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作为原料制得Cu2TCPP‑MOF和导电剂的复合材料,再通过抽滤将该复合材料负载在基础隔膜的表面,最终制备得到改性隔膜。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改性隔膜在应用于锂硫电池时,可以抑制锂硫电池的穿梭效应,提高电池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钴/碳纳米管/钌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溶菌酶辅助钴基沸石咪唑酯骨架前驱体裂解得到包裹钴纳米粒子的竹节状碳纳米管,进一步将钌纳米团簇均匀锚定到竹节状碳纳米管表面,得到具有三相异质结构的钴/碳纳米管/钌复合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得复合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碳管内外表面分别负载钴和钌异质结构以及各组分的协同效应,有助于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提升荷/质传输性能以及优化对氢的吸附能,因此钴/碳纳米管/钌复合材料在全pH的电解液中展现了优异的水分解析氢反应催化活性,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本发明所得复合材料制备所用原料成本低,工艺简单,反应能耗低。
本分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火花加工机的热压烧结的复合工具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称取氧化石墨烯、碳化钨、钴粉放置于球磨罐中,并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作为研磨剂,而后将球磨罐放入球磨机以设定的转速进行混合球磨,得到混合物;步骤2,将混合物置于干燥箱中烘干,而后采用筛网过筛,得到氧化石墨烯/碳化钨/钴复合材料;步骤3,称取适量的氧化石墨烯/碳化钨/钴复合材料放入石墨模具中,而后放入热压烧结炉中在设定的压力和温度下烧结成型,并通入氩气进行保护,而后进行保温,得到复合材料工具电极头;步骤4,将复合材料工具电极头与铜电极用导电银胶粘结起来,并置于烘箱中进行保温,得到复合工具电极。
本发明涉及具有高耐腐蚀性的铝合金复合材料,其包含防水侧合金和芯材合金。其中基于所述芯材合金,所述芯材合金包含:0‑1.0重量%的Si、0.1‑0.3重量%的Fe、0.3‑0.9重量%的Cu、1.1‑1.8重量%的Mn、<0.03重量%的Zn、0.1‑0.2重量%的Zr、0.1‑0.2重量%的Ti、<0.01重量%的Ni,余量为铝。本发明还涉及所述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风机盘管的管材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含低价态Zn+离子的Zn/氮化碳异质结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金属改性g‑C3N4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氢化g‑C3N4材料的制备和利用真空化学气‑固相反应法将金属离子组装扩散到氢化g‑C3N4中,得到富含低价态Zn+离子的Zn/C3N4异质结复合材料。Zn/C3N4异质结结构的存在,能够加快光生电子和空穴向表面的迁移,有效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同时该复合材料中还存在一定量高活性的Zn+离子,在可见光的激发下产生电子的转移,大大提高光催化活性。经测定,该材料的制氢产率可达到36.98 mmol h−1g−1,显示出优异的光解水制氢性能。
一种改善聚醚醚酮表面生物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聚醚醚酮制备过程或者聚醚醚酮再成型过程中,在聚醚醚酮的表面嵌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多孔金属层,获得porousfiber/PEEK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的结构是:表层为生物活性涂层,基体为所述金属多孔层与聚醚醚酮的复合材料。本发明是一种集PEEK表面改性和PEEK制备于一体的方法,方法简单,对仪器要求不高,制备的新型复合材料性能优异,改善了PEEK的生物活性,有利于骨传导和体液传输,提高了力学性能和成骨效能,并且制备的多孔金属层与PEEK有较强的结合力,能够满足大多数骨填充、骨修复、骨移植、骨固定等应用要求,尤其能够用于载荷情况下的骨移植,例如:椎间融合器、椎体置换、股骨病、髋臼杯、固定螺钉和固定板等。
一种以硅橡胶为热界面的高导热弹性复合填料,为金属氧化物与纳米碳的复合材料;金属氧化物为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或氧化铍中的一种,或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纳米碳为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制备方法:先采用球磨法将金属氧化物与纳米碳固体混合;然后加入到配置好的前驱体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前驱体溶液放到单模微波合成系统中,采用微波加热沉积法将复合材料沉积;最后将所得悬浊液进行过滤干燥,即得所需复合材料。本发明提供的以金属氧化物与纳米碳复合材料作为填料,可提高以硅橡胶为基体的导热弹性垫片的散热性能,使其具有高导热系数、绝缘性、柔软性、耐老化等优势,以确保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可靠性。
一种超细晶粒细化剂预制块及其制备工艺,属于材料领域。本发明超细晶粒细化剂预制块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Ti 20~50%,C 4.5~11%,其余为Al,其中Ti∶C比为4.5∶1;(1)按上述比例配好的Ti粉、C粉、Al粉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球磨混粉;(2)将混好的粉末冷压成粉料坯;(3)压制好的粉料坯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存放;(4)粉料坯经高温真空反应烧结后冷却,即得所需原位自生TiC/Al复合材料超细晶粒细化剂预制块。本发明利用高温真空反应烧结法超细晶粒细化剂预制块,通过高温真空反应烧结工艺所得复合材料预制块致密度高,无热力学非稳定相的存在,反应生成TiC颗粒细小、表面洁净、与铝有良好的共格效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锌填充聚酰亚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是以3,3’,4,4’-二苯醚四羧酸二酐和4,4’-二苯醚二胺为单体,合成聚酰胺酸溶液与纳米氧化锌经湿法混合,再经高温热处理制成粉状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将该粉状复合材料置于模具中,在330-400℃和30-100MPa条件下制成模压制品。它具有优良的力学、耐热性能和耐摩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声复合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材料的组分包括,氯化聚乙烯/七孔涤纶短纤复合材料和穿孔板。其中,氯化聚乙烯与七孔涤纶短纤的质量比为4∶1;制备包括:(1)将不锈钢按三角形分布方式进行打孔后,对表面进行清洁即得穿孔板;(2)在氯化聚乙烯/七孔涤纶短纤复合材料的表面平涂粘合剂,即得。本发明的吸声复合结构材料可以有效吸收声能,随结构层数的增加,能充分利用多孔材料与薄膜共振两种不同吸声机理协同拓宽吸声作用频域;且制备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的注塑成型的建筑模板和注塑成型方法及成型模具,建筑模板由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注射而成,其包括一工作面板及位于工作面板背面的加强筋板构成;在所述边缘的加强筋板上开设建筑模板连接通孔。其成型模具,与现有的注塑模具结构基本相同,只是将所述阳模与阴模的工作面板分型面为相互配合的凹、凸球面。本发明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注射成型,其生产效率较现有的复合材料建筑模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成本也得到了降低。该建筑模板通过筋板进行增强,强度好,周转次数在50次以上,且损坏后的模板可以回收再利用,比现有的玻璃钢复合材料的建筑模板更加环保。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上海上海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