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DAHTM型含硅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由4,4’‑二氨基‑4”‑羟基三苯甲烷DAHTM、芳香族二元胺、芳香族二元酐、3‑氨丙基三烷氧基硅烷和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反应产物,以及有机溶剂组成。本发明的原料来源便捷,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综合性能良好,可应用于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特种极性纺织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基材的粘接,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5G基站的玻璃布基板表面金属化方法。本发明选用玻璃布基板作为印制电路(PCB)基底;将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和3‑(2,3‑环氧丙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引入氯金酸溶液中,制备了金纳米颗粒聚合物催化溶液,在玻璃布基板表面建立高结合强度的催化层,再通过简单高效的化学镀技术在其表面沉积金属,得到具有高可靠性金属镀层的玻璃布基板导电复合材料。该技术在制备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绿色工艺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属于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阻燃的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抗菌阻燃聚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阻燃聚乙烯材料配比为:聚乙烯75~90份、抗菌助剂0.1~10份、阻燃剂2~10份、纳米碳酸钙4~8份、抗氧剂0.2~1份和偶联剂1~4份;所述抗菌助剂为纳米铜氧化物‑高分子复合材料;所述阻燃剂为锡基阻燃剂。本发明提供的抗菌阻燃聚乙烯材料以聚乙烯材料为主体,加入铜氧化物‑高分子复合材料为抗菌剂,配合锡基阻燃剂以及纳米碳酸钙、抗氧剂和偶联剂,在上述质量份数的范围内实现了抗菌阻燃聚乙烯材料及其薄膜的制备,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广谱高效的抗菌、抗病毒和阻燃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体直纺制备消光钛基聚酯纤维的方法,先以PTA、EG、聚酯钛系催化剂复合材料体系和钛白粉为主要原料合成消光钛基聚酯熔体,再进行熔体直纺制得消光钛基聚酯纤维;聚酯钛系催化剂复合材料体系主要由聚合度为3~50的聚酯预聚体以及分散在聚酯预聚体中的钛系催化剂组成。本发明中聚酯预聚体只会在较高温度下熔融而释放出钛系催化剂,从而能够减小乃至避免钛系催化剂的水解反应,又保证了聚酯催化剂的高分散性和高活性;本发明消光剂中含有的分散剂在提高消光剂分散性的同时又不会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不良的影响,因而减少了催化剂用量;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应用前景良好。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红外保健片、块、棒、条与球状材料的制造方法,将电气石、麦饭石、黄土石、纳米氧化钛和稀土中的氧化铒与氧化钕原料结合成组合体,先按配方材料称量、配比与搅拌,然后将材料放入坩埚,经逐级加温恒温再降温后倒出锅内材料,碾压成粉末,再经高温炉加热后制成各种形态的片、块、棒、条与球状材料备用,由此能够充分改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强内部晶体结构的强度,使其具备易于释放远红外的功能。采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成的复合材料可用于成品加工,如制作项链吊坠、手链、帽舌、发夹和耳机等,加工简便,穿戴方便,可在2‑6㎛远红外光子作用下,使分子活性激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提高免疫机能。
本发明涉及蜂窝板制造领域内的一种碳纤维面板型蜂窝板板孔及其补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待补强的板孔结构尺寸制备碳纤维复合材料片、塞块、压板以及均压垫,均压垫表面粘贴有脱模布;S2,调配环氧树脂,并将环氧树脂均匀涂覆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片上获得碳纤维预浸料片;S3,将碳纤维预浸料片铺敷于板孔的内周面后,将塞块(2)放入板孔内,然后将位于板孔之外的碳纤维预浸料片部分通过翻边的方式铺覆于蜂窝板的板面上;S4,将均压垫和压板依次叠放在碳纤维预浸料片上并压紧,清理补强区域多余的环氧树脂后进行固化;S5,待完全固化后拆除压板和均压垫。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便捷,可在室温下对任意部位、任一形状的板孔进行补强,适用性强。
本发明涉及一种14BDAPB型含硅胶粘剂及其制备方法,由1,4‑双(2,4‑二氨基苯氧基)苯14BDAPB、马来酸酐、芳香族二元胺、芳香族二元酐和3‑氨丙基三烷氧基硅烷的反应产物,以及有机溶剂组成。本发明的原料来源便捷,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产品综合性能良好,可应用于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特种极性纺织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基材的粘接,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L肽修饰的具有乳腺癌靶向功能的壳聚糖载药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L肽功能化的L‑CS‑g‑PNIPAAm纳米颗粒制备,L‑CS‑g‑PNIPAAm‑PTX载药纳米颗粒。本发明利用壳聚糖与紫杉醇之间的物理吸附作用,纳米颗粒的疏水核可负载大量治疗药物,合成含紫杉醇的乳腺癌靶向的壳聚糖接枝聚合物载药复合材料,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实验条件温和;得到紫杉醇的乳腺癌靶向的壳聚糖接枝聚合物载药复合材料,能够长效缓释,且具有pH敏感型输送,在较低pH值环境下释放率高,适合肿瘤组织的微环境,具有应用其做后续相关实验分析的潜力。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超耐磨损纳米涂层的压毛刺辊,包括外辊体、内辊体和转轴,所述内辊体为中空设置,内辊体设于所述外辊体内周壁,所述转轴插装于所述内辊体,所述外辊体表面设有耐磨纳米涂层。本发明具有耐磨损、抗粗超度下降的纳米涂层复合材料,该种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可提高涂层与基材的结合能力,同时提高了压毛刺辊表面耐磨损、抗粗超度下降的能力,兼具机械载荷及耐高温性能,使用周期由原来的2个月提高到6‑8个月以上,大大长于现有技术中冷轧压毛刺辊的使用周期,有效提高机组作业率以及产品质量,降低备件消耗,为客户降本增效提供可靠保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耐磨损抗粗超度下降的冷轧张紧辊的纳米涂层,其特征在于:张紧辊表面涂覆有纳米保护层,所述纳米保护层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所述金属陶瓷复合涂层包括纳米底层、纳米过渡层和纳米陶瓷面层,所述纳米底层、纳米过渡层和纳米陶瓷面层由里向外依次喷涂制成。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带有耐磨损抗粗超度下降的纳米涂层的冷轧张紧辊,具有耐磨损、抗粗超度下降的纳米涂层复合材料,该种复合材料兼具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可提高涂层与基材的结合能力,同时提高了张紧辊表面耐磨损、抗粗超度下降的能力,兼具机械载荷及耐高温性能,使用周期由原来的7个月提高到2年以上,大大长于现有技术中冷轧张紧辊的使用周期,有效提高机组作业率以及产品质量,降低检修成本,为客户降本增效提供可靠保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湿法成型预浸料的丝嘴结构及其使用方法,所述丝嘴结构包括支架模块、浸胶模块、预展纱模块和展纱模块;所述支架模块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浸胶模块、预展纱模块和展纱模块沿侧板的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在侧板上。该丝嘴结构通过对展纱辊和预展纱辊的设计,可以实现对纱片宽的控制,在不同的展纱辊和预展纱辊横截面形状条件下实现不同纱片宽的展纱,制备不同厚度的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以满足复合材料产品设计过程中对预浸料厚度的要求。该丝嘴结构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纤维种类、纤维丝束大小的展纱情况;该丝嘴结构可以通过调节展纱辊的横截面形状调节纱片宽,达到制备不同厚度碳纤维预浸料的目的。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聚苯胺包覆的石墨烯@NiMn‑LDH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过程包括:氧化石墨烯溶于去离子水进行超声;苯胺加入到分散剂中超声制备苯胺分散液;氧化石墨烯溶液与苯胺分散液混合超声;氧化石墨烯/苯胺混合液进行聚合反应得氧化石墨烯/聚苯胺粗品;向氧化石墨烯/聚苯胺粗品中加入镍源、锰源及调节剂进行水热反应;过滤洗涤并干燥,即得到聚苯胺包覆的石墨烯@NiMn‑LDH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发挥了聚苯胺、石墨烯和镍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电化学特点,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能好,比电容高等特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冷轧硅钢炉辊的抗结瘤耐磨损耐湿气的纳米涂层,其为纳米结构,包含复合材料层,所述复合材料层包括纳米金属层、纳米金属-陶瓷层和纳米陶瓷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所述纳米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等离子、超音速、热喷涂技术的设备,并对喷涂工艺条件加以控制。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纳米涂层的应用及一种包含上述所述纳米涂层的冷轧硅钢炉辊。所述纳米涂层,不仅具有抗高温、耐磨损、耐湿气的优势,而且其可与基材紧密结合,具有高结合力和高密度,更重要是其高度的抗结瘤性,用于冷轧硅钢炉辊,可保证炉辊长时间的持续工作,提高硅钢的产品质量,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靠的保障。
本发明涉及三维有序大孔‑介孔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序堆积的有机高分子模板球浸入到陶瓷的前驱体溶液中,分离、干燥后进行热处理,制得有机高分子模板球/陶瓷复合物;(2)将制得的有机高分子模板球/陶瓷复合物中的有机高分子模板球去除,制得三维多孔陶瓷;(3)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制得的三维多孔陶瓷衬底上生长石墨烯,得到生长有石墨烯的三维陶瓷复合材料;(4)将生长有石墨烯的三维陶瓷复合材料放入刻蚀液中,去除陶瓷模板、干燥,即得到所述三维有序大孔‑介孔石墨烯。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控性强,重复性好,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
本发明一种含混杂活性端基齐聚物及其组合物的合成方法,要解决用作复合材料基体树脂时降低粘度、提高力学性能的技术问题,属于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在三口烧瓶中以质量百分比计,加入52~85%环氧树脂,加热搅拌温升至100℃时滴加4~18%不饱和一元羧酸,控制温度110~130℃之间,直到酸值降至0~5mgKOH/g为反应终点;冷却后加入交联剂,控制温度80~90℃搅拌均匀得到含混杂活性端基齐聚物。所述齐聚物的组合物还同时包含有占总重量1~2%过氧化物、1~2%钴液和15.0~45.2%酸酐类三种固化剂。本发明得到的组合物粘度大为降低,浇铸体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均有明显提高,适合于常温下树脂真空导入成型工艺或树脂传递模塑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红外CdSexTe1-x量子点荧光动物体内标记的方法及其用途;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CdCl2水溶液与胶原蛋白溶液混合,加入NaOH调节pH值至10~14;加入NaHTe溶液,反应0.5~2h;逐步加入NaHSe溶液,在25℃~37℃搅拌反应15~45min,即得所述CdSexTe1-x量子点荧光标记胶原蛋白。本发明通过CdSexTe1-x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通过亲和作用形成CdSexTe1-x量子点标记胶原蛋白的复合材料,实现对胶原蛋白的荧光标记,然后利用配套的近红外动物活体成像仪对胶原蛋白在相应的动物模型进行长时间的实时动态观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胆状三维Fe3O4/SnO2纳米棒阵列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具体为本发明利用常见的四氧化三铁和四氯化锡为前驱体,通过简单的两步生长法,首次合成集吸附和光催化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海胆状三维Fe304/SnO2复合材料,并实现了对产品形貌的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使用材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制备条件通用,产物形貌稳定,纯度高,且产物处理简单,适合中等规模工业生产。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胺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碳纳米管/碳布三维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纳米管/碳布复合材料,然后再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制备胺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碳纳米管/碳布三维柔性电极。本方法过程较为简单,所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碳纳米管/碳布三维柔性电极具有高电容性能,电流密度为0.5mA/cm2时,三维电极的面容量可高达842mF/cm2。本发明制备的具有三维结构的胺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碳纳米管/碳布复合柔性电极在新能源纳米器件技术领域展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溶性导电高分子表面修饰炭黑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表面吸附技术以水溶性导电高分子为改性剂对炭黑进行表面修饰。在高速搅拌下将导电高分子水溶液均匀喷洒在炭黑中,干燥后,即制得导电高分子表面修饰炭黑。该表面修饰炭黑具有在聚合物基体中良好分散性、炭黑的本体导电性优异、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可作为导电填料用于制备自控温智能材料、抗静电、电磁屏蔽等高性能导电复合材料。
一种聚醚醚酮全髋股骨头假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本发明材料,是用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形成的,其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碳纤维10-60%,余量为聚醚醚酮。当碳纤维采用短切碳纤维时,首先按照重量百分比称取短切碳纤维与聚醚醚酮树脂,在高速混合机中进行预混合,然后用双螺杆挤出机高温混炼、挤出、造粒、模压成型;当碳纤维采用连续碳纤维,首先称取正交增强的碳纤维平纹布和聚醚醚酮树脂,进行叠层,纤维增强方向在0-90°范围内变化,然后放入平行板的模具中,模压成型。本发明具有高耐磨损性、与骨组织有较好的力学相容性,解决了由假体材料引起的关节假体松动以及骨吸收、骨萎缩等一系列并发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熔融指数相差50%以上的聚合物与导电填料通过机械熔融共混而成。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渗滤阈值较低,材料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良好,稳定性高。此外,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安全环保。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电聚合处理方法,包括:将碳纤维浸入含有乙烯单体、氧化性物质的电解质溶液中,碳纤维作为阴极通电发生电解反应,表面形成聚合物膜层,反应时间为10~150s,电流密度为1.5~35A/m2。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经过处理的碳纤维丝束的集束性提高,省去上浆步骤,碳纤维和树脂间的粘接力增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抗静电涂料,由聚乙烯醇或一定交联度的聚乙烯醇、正硅酸乙酯、盐酸、水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各组分及其重量份数为:聚乙烯醇或一定交联度的聚100,正硅酸乙酯5-20、盐酸0.04-8.76、水667-2000。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性抗静电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扩以下步骤:聚乙烯醇溶液的制备、聚乙烯醇的交联,硅酸乙酯的水解,得到水性抗静电涂料。该涂料经涂覆到薄膜、片材或者玻璃等表面,新制备的基材表面阻抗在109~1010Ω/□,经过一个多月的放置,仍保持在109~1010Ω/□。另外,此水性体系干燥后所得的涂层透明,具有较低雾度,雾度小于6%。
一种超分辨近场结构光盘,包括锗锑碲记录层和聚碳酸酯光盘基片,特征在于其构成是在光盘基片上依次溅射:第一保护层、非线性掩膜层、第二保护层、记录层和第三保护层构成的,所述的非线性掩膜层为锑;所述的第一保护层、第二保护层和第三保护层都是氮化硅和二氧化硅的复合材料构成的;本发明综合了传统超分辨光盘和近场记录的优点,聚焦光束作用在非线性掩膜层上形成一个动态开关小孔(尺寸小于衍射极限),聚焦光束通过小孔后,光斑大小在近场范是由小孔大小决定而不是由衍射极限决定,所以可以不受衍射极限的限制,大大缩小记录点尺寸,提高光盘的存储密度,具有很高的实用化前景。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它提供一种双轴向增强纬编间隔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该间隔针织结构,包括两个纬平针地组织,一组连接纱,两组纬纱,两组经纱,纬纱、经纱和纬平针地组织形成两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两个双轴向增强纬编针织结构由一组连接纱连接。此种间隔针织机构大大提高了间隔针织物的力学性能;降低了对连接纱编织性能的要求,扩大了连接纱的适用范围,适用于高性能结构一功能复合材料的增强结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纳米管键接磷酸亚铁锂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电极材料以磷酸亚铁锂粉体颗粒为载体,颗粒表面键接碳纳米管成分,含量为0.1~10%之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磷酸亚铁锂粉体与金属盐为原料,通过溶液混合以及高温煅烧,得到表面键合金属氧化物颗粒的磷酸亚铁锂粉体,粉体在高温绝氧条件下与碳源气体反应,利用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催化作用,使碳源裂解生成碳纳米管,碳纳米管与粉体颗粒之间通过金属氧化物颗粒形成有效的连接,从而得到表面键合碳纳米管的磷酸亚铁锂复合电极材料。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负载碳包覆锡锑合金粒子作为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氯化锡、氯化锑、硼氢化钠、天然石墨粉为原料,通过化学氧化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氧化物,气相沉积法包覆Sn-Sb合金粒子,最终形成石墨烯负载碳包覆锡锑合金粒子复合材料,该方法关键是要首先形成石墨烯氧化物负载Sn-Sb合金粒子前驱体,再通过乙炔气体还原石墨烯氧化物,同时在Sn-Sb合金粒子表面包覆一层碳,属于气相沉积法和碳包覆同时进行,经过电化学测试可知该新型石墨烯负载碳包覆锡锑合金粒子复合材料极具应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潜力。
本发明属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噻吩-碳纳米管复合光敏性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薄膜材料由碳纳米管和聚噻吩组成,它具有较高的光敏性、相容性和热稳定性,并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成膜性能和光电性能,该纳米复合光敏薄膜材料的贮存稳定性和碳纳米管在聚噻吩中的分散均匀性等要远远好于传统的物理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工艺简便、涂膜质量高、投入产出比高、成本低廉等优点,利用本发明制备的产品,是新一代绿色环保化工产品,可用于导电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光电导材料和光电转换材料等领域。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上海上海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