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钠离子电池由于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安全稳定、具有与磷酸铁锂相当的能量密度等优势,在低成本运输动力用电、大规模储能技术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得到能源市场的广泛关注。正极材料与钠离子电池的性能和成本密切相关,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在已知的正极材料中,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展现出比容量高、结构可调、合成方法成熟等优点,在商业化应用中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
随着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各国相继出台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呈现井喷式发展,锂资源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材料,需求旺盛,价格一路上涨,上游锂资源的供给也成为关注焦点。要得到可用的锂电池,锂矿石先要经历复杂的选矿过程。目前,已知的锂矿选矿技术有⼿选法、浮选法、联合法、磁选法、热裂选法、放射性选法、颗粒浮选矿法等,实际生产中⼿选法、浮选法、联合法这三种较为常见。
到2008年,世界已查明的铅资源量超过15亿t,铅储量7900万t,储量基础17000万t,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和哈萨克斯坦,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3%,储量基础占世界储量基础的71.2%(见表2-2)。以2008年矿山产量计算,世界现有铅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为20年,而以储量基础计算的铅静态保证年限则为44年。另外,对储量基础进行勘查升级尚可新增储量。从现有世界铅生产和消费趋势来看,较长时期内不会出现资源短缺状况。
稀土矿选矿是从含稀土矿石中分离与富集稀土矿物的过程,通过选矿可使有用组分富集,从而使低品位矿石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产品档次,扩大矿物工业的应用范围。因此选矿工艺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矿产的开发利用。稀土矿选矿方法有哪些?稀土矿为什么难选?下面来了解下。
世界镁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在地壳中的含量达到2.1%~2.7%,在所有元素中排第六位,是仅次于铝、铁、钙居第四位的金属元素。镁资源主要来自海水、天然盐湖水、白云岩、菱镁矿、水镁石和橄榄石等。据估计,全世界的菱镁矿资源量约为120亿t,水镁石数百万吨,海水中的镁含量估计为6×10*t,另外还有大量的白云石和盐湖镁资源。世界菱镁矿基础储量主要分布国家见图2-17。世界上含镁量较高的著名大型盐湖有:以色列的死海、中国青海的察尔汗盐湖、美国大盐湖、土库曼斯坦的卡拉博加兹戈尔湾、英杰尔湖、利比亚的马达拉盐矿等。
全球铜资源量和储量较为丰富。美国内务部地质调查局(USGS)报道,2013 年,全球铜资源量为37亿t,其中,陆相30亿t,海相7亿t;全球铜矿储量和基础储量分别为6.9亿t和10.5亿t。目前全球铜矿平均开采品位为0.81%。图2-11所示为1999—2013年全球铜矿储量变化情况。近10余年来,全球铜矿储量不断增加,2001年仅为3.4亿t,至2013年已增长至6.9亿t。
金矿指金矿石或金矿床(山)。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金矿浮选工艺研究较早、应用广泛、工艺成熟,适用于大多数的含金矿石。
目前锌冶炼前十名企业的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产业集中度没有明显提高,距离“十二五”规划达到60%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防治重金属污染已成为锌冶炼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强化清洁生产、提高环境安全管理和风险排查水平,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已成为锌企业的自觉行动目标。资源、环境和成本三大挑战引发的供求失衡、价格低迷、竞争力下降的困扰仍将继续。要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对锌消费带来的巨大影响,坚决摒弃总量扩张的粗放模式,着重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实现采选冶一
铜及其合金在工业上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材料。铜型材作为最常用的型材之一,看中的正是它耐腐蚀、抗氧化、可塑性强,使用寿命长,外观大气等特点。
间隙溶质,如钢中的碳,是有效的固溶硬化剂。这些合金元素被认为占据了体心立方(bcc)金属中的八面体间隙。本文直接观察高浓度BCC固溶体中的单个氧原子 ,刘畅等通过将大量间隙氧原子(12 at%)固溶进TiZrNb系中熵合金,将其屈服强度提升至接近理论强度的4.2 GPa(C. Liu et al. Nat. Commun. 13, 1102 (2022))。固溶强化效果与间隙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有关。(TiNbZr)86O12C1N1中熵合金(MEA)—提供,从而识别氧原子所在的间隙位点。除了存在于八面体位点的氧间质外,还显示了在高氧浓度下优先于不寻常的四面体位点的第一个明确证据。
我国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2010年9月颁布的《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做了更加严格的限制,对原有企业在一年内两次提高排放标准,同时环保执法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中国企业节能压力进一步加大。
铜(Cuprum)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
近日,上海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贾岳飞在轻质高熵合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题为“Efficient Coarse-grained Superplasticity of a Gigapascal Lightweight Refractory Medium Entropy Alloy”的研究论文(IF=17.5)。材料学院贾岳飞博士生为该文第一作者,孙康博士为通讯作者。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氧化铝、原铝和铝用碳素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有力地保证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需基础原材料的供应。但是由于资源、能源条件难以支撑这么快的发展,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对原铝的需求也将有所回落,目前中国铝工业已经步入了产能过剩的局面。
我国已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行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色金属工业整体技术水平还有差距,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因此,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实现由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向强国转变,今后的发展需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纵观世界,科技革命迅速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有色金属工业,是应对新科技革命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镍矿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属,其中,以硫化镍矿形式存在的镍矿资源可高达20%以上。硫化镍是镍矿的硫化矿,一般都会含有铜,也称硫化铜镍矿,用于制造含镍催化剂和高镍合金,硫化镍选矿工艺主要是浮选法,主要有优先浮选、混合浮选、闪速浮选和电化学浮选几个流程,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硫化镍矿石。
中国镁工业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15年来,中国镁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多家硅热法中小镁厂依托于地区资源、能源、劳动力的优势,同时加大了科技投入,重视科技进步和不断创新,在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指标及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我国硅热法镁冶炼快速发展,产能、产量持续增长。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发铅锌资源的国家,铅锌矿的开采和冶炼曾给古老的中国留下过辉煌的文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世界最大的铅锌大国,我国铅锌行业在产品品种、产品质量、技术开发能力、对外贸易、工艺装备、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黄铁矿,是一种硫化铁与化学式的FeS 2(铁(II)二硫化物)。黄铁矿被认为是最常见的硫化物矿物形式。金常与黄铁矿共生,从而让含金黄铁矿这一最常见的载金矿物在浮选中出现了不少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