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材料龙头企业有研新材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受铂族金属及稀土材料价格下行、红外光学产品出口受限等因素影响,公司营收与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报告显示,公司正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应对市场变化。
丰山铜矿一季度生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其中矿山铜产量达计划106.06%,铜精矿含金、含银分别完成计划的123.9%和194.51%。通过科学组织生产和强化安全管理,该矿为全年生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正海磁材近日透露,其高性能磁材产品已成功打入欧洲、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美国市场占比不足5%。公司持续优化无重稀土钕铁硼磁体性能,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增强全球市场竞争力。
广东汉合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的“汉合”牌锡锭(Sn99.90AA)正式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注册审核,获准用于锡期货合约交割。该产品年注册产能达1万吨,符合行业标准,将进一步丰富国内有色金属市场的交割资源,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叔贤指出,我国长距离输氢管道面临氢源供应、市场需求匹配及技术瓶颈三大挑战。未来应加大新材料开发,优化管壁材料,提升储氢钢瓶性能。我国在绿氢制备环节与国际处于同一起跑线,但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产学研合作机制需深化,以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有望引领氢能产业技术革新。
拉美最大光储项目Oasis de Atacama在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开通运营,前两阶段包括221MW太阳能发电场和1.2GWh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分7阶段建设,总规模达2GW太阳能发电场和11GWh电池储能系统。同时,Atlas Renewable Energy公司与Colbun公司签署15年电力采购协议,推动智利储能市场发展。专家指出,电池储能系统与太阳能发电场共址部署是必要的,但需解决财务和政策支持问题。
中色桂林院便已成功通过环境咨询(环保管家)服务认证,成为广西地区第二家获得此项认证的企业。其认证范围广泛,涵盖了排污许可服务、环境问题排查诊断及解决方案制定、生态环境工程监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清洁生产指导、生态环境修复调查与方案策划以及生态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等七大服务类别。
乌兹别克斯坦一直在积极寻求开发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不乏美国所急需的多种关键矿产。今年初,该国启动了一项高达26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支持76个矿业项目的投资,这些项目涉及28种不同的矿产元素。
中国电建贵州工程公司承建的梅州综合保税区和湘乡市经开区两个储能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总规模达200MW/400MWh。项目采用磷酸铁锂储能技术,预计年充放电量8000万度,节省用电成本20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5万吨,为区域电网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金融时报》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此举意在构建关键矿产的“战略储备”,类比于过往的黄金与石油储备,此举旨在确保美国在未来关键矿产供应上的自主性和安全性。具体而言,该计划聚焦于“在美国管辖范围内建立长期可持续的关键材料储备体系”,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和供应链风险。
陕西、云南公布2025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新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达11GWh。陕西43个储能项目涵盖多种技术,装机容量3894MWh;云南17个储能电站规模超7GWh,含1.2GWh全钒液流储能电站。这些项目将推动储能技术应用,助力能源转型。
加拿大知名矿业公司伦丁黄金(Lundin Gold)在厄瓜多尔运营的弗鲁塔北(Fruta del Norte)金矿在一季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该季度内,弗鲁塔北金矿共产出黄金117313盎司,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5%的稳健增长。
龙岩卓越新能源“年产5万吨天然脂肪醇项目”正式投产,采用先进脂肪酸甲酯加氢工艺,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医药等领域。项目投产后,显著增强公司“生物质能化一体化”产业链协同效应。未来,公司计划根据市场需求扩大产能,持续推动绿色化工产业升级。
甸资源公司(Lindian Resources)在马拉维的坎甘昆德(Kangankunde)稀土项目与圣芭芭拉公司(St Barbara)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辛贝里(Simberi)金矿项目,均传来了积极的进展消息。
澳大利亚初级勘探企业流星资源公司(Meteoric Resources)正全力推进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卡尔德拉(Caldeira)稀土项目。公司董事总经理斯图尔特·盖尔(Stuart Gale)表示,卡尔德拉项目凭借其庞大的规模与优质的矿石资源,有望成为全球稀土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山东黄金(600547.SH)发布公告,预计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将达9.50亿至11.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74%-61.45%,创下近五年同期新高。这一亮眼成绩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在黄金价格突破32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背景下,凸显了中国黄金产业链的深层变革逻辑。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国内氧化铽现货价格已攀升至725万至730万元/吨的高位区间,较管制措施实施前暴涨9.6%。国际市场同样反应强烈,氧化铽离岸价一举突破994美元/千克大关,涨幅高达9.3%。
我国首条跨区域氢能重卡干线正式贯通,全程约1150公里,途经重庆、贵州、广西,设有4座加氢站。这条“氢走廊”将带动周边中短途物流,促进氢能产业发展。中国石化承建加氢站,建成西南地区最大供氢中心,推动氢能基础设施与产业融合,助力西部地区交通、能源与产业深度协同发展。
澳大利亚储能市场迎来爆发,到2035年部署规模将从2024年的2.3GW增长到18GW。电力市场波动、政府支持性政策和燃煤发电厂退役共同推动了这一趋势。2024年,储能系统通过套利获得1.654亿澳元收入,创历史新高。负电价和燃煤发电厂退役为储能系统提供了更多机会,未来储能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力新能形成了“新势力+合资”的双轮驱动格局。作为零跑汽车的最大电池供应商,其电池在零跑核心纯电车型中的渗透率超过50%,随着零跑2025年60万辆销量目标的实现,预计将带来超过12GWh的电池需求。
广东炬森精密科技1.4MW/3MWh工商业储能项目顺利交付,昇辉控股助力企业绿色转型。项目预计年放电量150万kWh,年省电费80万元。昇辉控股以光储充一体化技术为核心,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工信部正式颁布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该标准以“零热失控”为终极目标,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标准提升至全新高度。这一新规将于2026年7月正式实施,不仅将重塑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路径,还将引发超千亿产业链资源的重新配置。
宝武镁业南京铝业储能项目正式投运,储能规模5.952MW/11.904MWh,通过“光伏+储能”模式优化用电负荷,降低能源成本。项目年省电费80万元,提升绿色电力占比至40%,为制造业破解“用电贵、供电难”提供借鉴。该项目标志着传统制造业向主动参与能源变革转型,助力宝武绿色低碳发展。
青海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项目正在加速建设,预计今年投运。该项目采用深低温梯级蓄冷技术,实现100%设备国产化,填补国内技术空白。项目单次储能可连续放电10小时,输送60万度清洁电能,全年输电量约1.8亿度。它将提升电网稳定性,推动液态储能技术规模化发展,助力能源转型。
瑞浦兰钧能源制造基地建设项目落地温州,预计年产24GWh动力与储能锂离子电池。该项目位于温州湾新能源科技产业园,用地面积3775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68247平方米。温州设计控股集团工业院承接该项目,助力从规划到落地的全方位推进。项目将推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与国内产业创新升级的双重推动下,有色金属等上游原材料领域迎来了积极的发展信号。全球制造业活动的回暖为我国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地区,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处于扩张区间,推动我国对这两个地区的出口分别增长7.8%和12.5%。同时,欧盟和英国消费支出的回升也带动了需求的增长,使得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均实现了增长。
2024年锂电行业年报显示,宁德时代龙头优势稳固,营收虽降但净利润增长超15%。中伟股份等正极材料企业承压,净利润下滑。原料价格下跌为电池企业盈利提供空间,却侵蚀化学品企业利润。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带动锂电池需求,但正极材料市场供大于求,企业毛利率下滑,产能整合加速。
随着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需求激增,针状焦作为关键原材料迎来新机遇。针状焦凭借高结晶度和易石墨化特性,成为负极材料主流选择。然而,天然石墨和硅基负极材料的竞争,以及技术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也给针状焦产业带来挑战。企业需紧跟市场动态,优化产业链布局,关注技术发展,以应对未来复杂变化。
2025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5.5%至112.8万辆,但锂盐产能扩张速度(40%)远超需求增速(15%)。在此背景下,紫金矿业选择在此时放缓阿根廷3Q盐湖的投产节奏(已具备条件但延迟技改),转而加速湖南湘源硬岩锂矿的建设(2025年底投产),实质上是构建“盐湖+硬岩”双技术路径对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