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阳江公司承制的三峡阳江青洲五期海上风电导管架项目在阳江市阳西县附近海域顺利开工,规划装机容量1000MW,场址面积165平方公里,水深46.5米至52.5米。阳江公司承接3套13MW风机导管架建造任务,导管架总高73米,宽33.5米,单套重1600吨。为推进项目,公司多措并举,安排专人采购材料,对接业主和监理,编制方案并报审,提前策划生产,优化生产线,开展技术交底。后续将锚定工期目标,兼顾质量和安全,紧盯关键节点,确保项目顺利履约,打造海工装备品牌。
3月21日,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牵头研制的YF-75氢氧发动机在101所完成第400台试车任务。该发动机用于多型运载火箭,支撑了北斗、嫦娥、天问等重大发射任务。其研制试验历程不断提速,创下我国氢氧发动机多项纪录。面对高密度发射任务,团队打破传统分工,优化流程,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提升效率与质量。同时,构建闭环验证体系,利用数据管理系统和专家会诊机制,将可靠性提升至领先水平。101所推进试验单元建设,优化试验流程,缩短试验周期。团队秉持拼搏精神,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攻坚奋战,获批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项荣誉。
宝崴海事工程的4000吨级起重船“SFE Hercules”号在台湾电力公司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中成功首秀,安装了首个导管架基础。该项目位于彰化县鹿港以西约14.7公里处,装机容量294.5MW,计划2025年底投运,预计每年提供1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减少碳排放约50万吨。宝崴海事工程2022年11月获得该项目分包合同,负责运输安装风机基础等多项服务。“SFE Hercules”号由江苏韩通赢吉重工有限公司建造,具备多种施工能力,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3月22日,中国绿发三塘湖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在新疆开工,这是该区域二期重大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风电项目。项目总投资129.37亿元,包含300万千瓦风电及3座220kV升压站建设。它将采用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和智能运维系统,打造世界一流新能源产业基地。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9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80.85万吨,减少多种有害气体排放,还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全球产能最大的短流程钒电解液制备项目于3月11日在四川内江正式投运。该项目由四川发展(控股)公司主导,采用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短流程技术,年产6万立方米钒电解液,广泛应用于电网侧调峰储能。这一成果标志着四川省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迈出重要一步,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包头稀土研究院天津分院与天津纺科联合研发的“稀土红外反射中空隔热聚酰胺纤维”技术,成功将航天热控技术引入民用纺织领域。该技术通过独特的“反射隔热+透射散热”机制,显著降低体感温度,提升面料透气性和汗液导出效率,同时具备抗菌和防紫外线功能。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高温作业者带来清凉,也为稀土功能纺织品市场开辟了广阔前景。
中铝山东氧化铝厂通过设备升级、指标优化和党建引领三大举措,全力冲刺首季生产目标。工厂在设备改造、生产流程优化和团队协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铝山东氧化铝厂以设备升级、指标优化和党建引领为核心,全力冲刺首季生产目标。通过设备改造、生产流程优化和党支部合力攻坚,工厂在产量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全年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甘肃省近日发布《甘肃省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明确以有色金属产业为核心,推动铜、铝、镍、锌等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产业链条、引进先进技术,甘肃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实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KFM在2月份延续1月份的强劲势头,阴极铜产量创下投产以来单月历史新高。通过工艺升级、智能管控和精益管理,KFM成功破解产能瓶颈,展现出高效的生产组织能力和技术攻关成效。
安徽九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智能化生产线与产业研究院的双轮驱动,成功解决了锌合金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了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2024年,该公司锌合金产量和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39%和36%,华南市场份额创历史新高。
2024年,中国在矿产资源勘查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连续三年超千亿元,新发现矿产地150处,其中大中型103处。战略性矿产如铜、铝、锂等资源量实现重大突破,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巴拿马政府已批准第一量子矿业有限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 Ltd.)从其科布雷铜矿运出库存铜,此举被视为双方可能重启矿山谈判的积极信号。科布雷铜矿的关闭对第一量子和巴拿马经济均造成重大影响,重启谈判或将为双方带来新的合作机遇。
近期,锑价大幅上涨,1#锑锭现货价格攀升至17万元/吨,涨幅超21%。这一涨势背后,是全球供需失衡与工业体系绿色转型的深层博弈。锑在光伏玻璃、锂电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市场焦点。
该项目旨在建设一条年产4.8GWh的高安全快充生物碳基电池生产线,主要生产具有高效率、高性能、高性价比、可循环、无污染等特性的生物碳基电池。这种电池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先进的能源储能和转换技术制造而成,具有取代传统电池的巨大潜力,并将在储能、电动汽车及特种消费电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项目是吉木萨尔县有史以来首个投资规模超过百亿元的重大化工项目,由新疆昊源化工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将充分利用吉木萨尔及周边地区的煤炭和太阳能资源,通过先进的耦合转化技术,实现资源的清洁低碳利用。
中国绿发托克逊县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式破土动工。该项目由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建设,总投资额高达53.08亿元人民币,这一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000兆瓦(MW),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巨型清洁能源项目。一旦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营,预计每年将向电网稳定输送高达25.3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
2025年3月18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全球电池循环经济的发展。作为首个加入该基金会战略合作网络的新能源创新科技企业,宁德时代发起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研究和全球生态网络构建,推动电池循环经济的转型和发展。这一合作标志着新能源产业首次构建覆盖全产业链、政企决策者、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作网络,为应对全球气候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3月20日,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四川时代60MW/120MWh储能项目在宜宾市正式签约启动。该项目由川投能源和高新发展合作投资建设,是四川首个百兆瓦时级用户侧储能示范工程。项目采用全球领先的磷酸铁锂电芯集成方案,创新构建智能储能矩阵,实现“削峰填谷”“需量优化”“动态响应”等核心功能。投运后年放电量预计达4500万kWh,显著提升区域电网稳定性,为“零碳工厂”的高效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三峡集团积极推进抽水蓄能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的“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落地。近日,青海格尔木南山口抽水蓄能电站场内道路项目1号公路隧道顺利贯通,浙江松阳抽水蓄能电站650米级智能高升门机正式投入运行。这两个项目均取得重要进展,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日,氢电转换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序列。该实验室依托东方锅炉氢能产业发展,聚焦“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电力供给保障体系,重点研发绿色制氢、长寿命氢发电及氢电综合供能等核心技术。通过构建“氢-电”转换体系,实验室推动了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技术升级与协同发展,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氧化铝产业作为一个上下游匹配度极高且产能相对集中的领域,多年来依靠产业自身的弹性生产特性在上下游的博弈中艰难生存。然而,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供应端的持续过剩成为本轮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且跌幅远超市场预期。
2025年3月15日,特隆美储能与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楚能全球总部签署5GWh储能电芯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储能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开拓全球储能市场。楚能新能源将为特隆美全球储能项目供应自主研发的314Ah储能电芯产品。此次合作将助力双方在全球储能市场增长期提升份额,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2025年3月10日,卧龙电气驱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国际权威检测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其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离网型兆瓦级AEM制氢装备进行现场检测。经检测,该设备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判定检测结果为合格,系统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3月15日,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对该装备技术方案开展专项评审,评审组一致认为该方案创新性强,核心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该装备可为风光资源富集区、工业园区、应急场景等提供零碳能源解决方案,填补了我国在兆瓦级AEM离网制氢领域的技术空白。
2024年,华润电力营业额达到1052.84亿港元,同比增加1.9%,权益净利润143.88亿港元,同比增加30.8%。可再生能源业务核心利润贡献为92.28亿港元。截至2024年底,集团管理并网装机容量为82,441兆瓦,其中风电并网权益装机容量为24,313兆瓦。2024年,集团新并网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为7,788兆瓦,其中风电为3,646兆瓦。集团2025年新增风电和光伏项目装机容量目标为10,000兆瓦,预计至“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
2025年3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知,就《点火枪 安全规范》等26项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征求意见。其中,《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计划备受关注。该标准由国家标准委提出,委托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宁德时代、华为数字能源等。标准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能效限定值、能效等级及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涵盖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等八个方面内容。
近日,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位于泊里镇氢能产业园的加氢站建设项目施工招标计划正式发布。该项目由华旺(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招标,占地约8.7亩,储氢规模2吨,加注规模为5吨/天,计划投资7000万元。招标内容涵盖施工图纸范围内的全部工程内容及工程建设相关的设备、材料采购与安装。预计招标公告将于2025年3月21日发布,项目地区为西海岸。这一项目的建设将为青岛氢能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设施支持。
容百科技在仙桃(北京)招商推介会上宣布追加投资12亿元,在湖北仙桃新建容百学院、年产6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及固态电池电解质中试线项目。作为新能源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容百科技在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领域技术领先,此次布局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旨在打造全球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智能化、园林化高端动力锂电三元正极材料生产基地,推动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2025年3月20日,韩国蔚山市南区乐天SK能源氢燃料电池发电厂建筑工地在施工过程中突发爆炸,导致两名工人受伤。事故发生时,工人们正在对输氢管道进行清洁作业。据初步调查,爆炸未引发火灾,也未发生大规模氢气泄漏。乐天SK能源由乐天化学、SK燃气及液化空气韩国公司于2022年合资成立,主营氢基发电及氢运输项目。此次事故或对工程进度造成影响,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