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达荷电力公司(Idaho Power)计划在爱达荷州首府博伊西市部署的200MW/800MWh电池储能项目近期获批,预计将于2026年年底前完成部署。该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构建储能系统,旨在解决预计将于2026年夏天出现的容量短缺问题。尽管项目在规划过程中遭遇了来自当地民众的反对和上诉,但最终博伊西市议会驳回了上诉,为项目开发扫清了主要障碍。
4月14日晚间,丰元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山东丰元锂能科技有限公司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签订《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2025-2028年度就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的采购、共同开发等事宜构建稳定、互信、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快速发展。
2025年4月13日,长源电力与国能湖北松滋抽水蓄能有限公司签署了《湖北松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转让协议》,将松滋项目整体转让给国家能源集团湖北能源有限公司控股的国能湖北松滋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合同价格为36134.653287万元。此次转让涉及松滋抽蓄项目的全部前期工作成果及相关投入,但不包括松滋市域内不少于150万千瓦的新能源资源开发权。这一举措标志着长源电力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调整,同时也为国家能源集团在抽水蓄能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美国商务部长宣布启动对半导体及半导体制造设备进口的232国家安全调查,同时对进口药品及其成分也发起了类似调查。这一举措可能引发全球贸易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对相关产业的供应链和市场布局产生深远影响。
德业股份2024年业绩表现亮眼,营业总收入达111.95亿元,同比增长49.67%;净利润29.52亿元,同比增长64.80%。公司储能逆变器与储能电池包业务一体化营销,成功抓住全球光储市场差异化增长机遇,尤其在亚非拉、欧洲及乌克兰市场表现突出。家电业务如除湿机、太阳能空调等也利润增长显著,助力公司整体业绩提升。
4月9日,燕赵兴泰储能项目一期10MW/40MWh全钒液流项目预验收会议顺利举行。河北建投集团、建投能源、塞罕绿能、国泰发电等多方参会。会议总结了项目全生命周期,汇报了运行数据,并提出改进建议。建投能源首席科学家郭江龙给出指导意见。集团科技信息部总经理马涛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强调协同合作,推动全钒液流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助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正泰电源在日本千叶县的2MW/8MWh储能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从传统供电到智慧能源管理的转变。该项目采用高压并网和分散式功率转换系统,结合本土化设计,实现削峰填谷与电网辅助服务的双重收益。通过远程监控和预测性维护,系统可用率高达98%以上,显著降低运维成本。这一项目不仅验证了正泰电源的技术实力,也展现了其服务日本市场的本土化创新能力,为未来能源转型树立了标杆。
宁德时代磷酸铁锂产能迎来爆发,多个重大项目落地,总产能接近100万吨。其中,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采用第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助力宁德时代提升自给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高压密磷酸铁锂因能量密度和充电倍率提升,成为市场“新宠”,宁德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和布局,为未来竞争奠定基础。
甘肃2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因市场环境变化而终止投资。金浦钛业子公司南京钛白化工与兰州金川科技园等曾计划共同投资设立参股公司,建设磷酸铁锂项目。然而,市场竞争加剧、供大于求、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钛白粉行业低迷等因素,导致项目可行性降低。金浦钛业最终决定终止投资,这一事件凸显了新能源产业中企业需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合理布局的重要性。
4月9日,云能魔方与日本诺亚在日本东京隆重举行战略采购签署仪式,达成了一项涵盖2GWh电网调频储能系统及1000套储能型充电桩的重磅合作。
大龙开发区万吨级废旧动力锂电池回收项目取得新进展。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先进工艺,从废旧电池中高效提取有价金属,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一期已基本完工,累计生产工业级碳酸锂1500余吨,实现产值约2亿元。二期项目将于今年6月后推进,全面建成后,年处理废旧动力锂电池5万吨,年产值达13亿元,年纳税4800万元,解决200人就业。该项目推动开发区资源循环高效绿色发展,助力锂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西安城投集团交燃公司丈八北路“光储充”项目顺利进入一体化试运行阶段。该项目集光伏、储能、充电等多重功能于一体,包含100.08kWp分布式光伏、125kW/500k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和20台双枪快充充电桩,年平均发电量9.7万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9.1吨,减排二氧化碳79.6吨。其“光伏+储能+充电”微电网模式,实现电力削峰填谷,缓解用电高峰期压力,助力城市能源结构调整和双碳目标实现。此外,项目融合多种便民服务,推出充电2小时免费停车举措,提升市民充电体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储能开发商Energy Vault公司计划收购Enervest集团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运营的125MW/1GWh Stoney Creek电池储能项目,虽未透露收购金额,但已签署合作协议。项目将使用Energy Vault公司的X-Vault集成平台及B-VAULT产品,利用Vault-OS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运营。
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与电池储能的共生关系逐渐显现。人工智能在电池储能领域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还为电力交易和材料科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尽管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人工智能在电池储能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推动能源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变革。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在铜矿砂及其精矿、未锻轧铜及铜材的进口,以及未锻轧铝及铝材的出口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变化,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当前市场供需状况,也揭示了相关行业发展的趋势。在铜矿砂及其精矿的进口方面,2025年3月中国进口量达到239.4万吨,而1-3月累计进口量更是高达710.8万吨,与上年同期的698.0万吨相比,实现了1.8%的增长。
2025年3月以来,国内氢能市场迎来新一轮企业布局热潮,截至4月10日,10家氢能公司相继成立。其中包括2家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和2家上市公司合资企业。丰田汽车与蜀道装备在成都成立合资公司蜀丰氢能,国企恒运集团成立全资子公司广州恒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制氢项目建设。新成立企业业务布局呈现多元化、全链条特征,覆盖氢能产业链关键环节。
爱达荷电力公司计划在博伊西市部署的 200MW/800MWh 电池储能项目获批,预计 2026 年年底前完成。该项目旨在解决 2026 年夏天的电力短缺问题,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构建储能系统。尽管项目曾遭当地居民上诉,但博伊西市议会最终驳回上诉,批准有条件使用许可。项目成功后,可为约 7 万户家庭供电 4 小时,推动当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由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尼泊尔三金考拉水电站近日实现投产发电。该工程采用引水式开发,总装机容量78兆瓦,安装3台单机容量26兆瓦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是全球为数不多的超高水头电站。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矛盾,提升清洁能源发展水平,成为中尼务实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新能源合作的典范。
西部矿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00.26亿元,净利润29.32亿元,同比增长5%。矿产铜、钼等主要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增长,其中矿产铜产量同比增长35%。
宁夏中泰新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建设项目传来新动态。目前,项目一期部分车间已完工,预计11月投产。该项目位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计划总投资7.5亿元,分为两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3万吨数码级负极材料和3万吨储能负极材料的生产规模,年均营业收入可达10.5亿元。
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10万吨/年高端碳材料联合装置成功产出Ⅰ类针状焦产品,这一最高等级产品可用作锂电池负极,标志着中国石化在劣质油浆生产优质针状焦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此次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对高能量密度锂电池负极用优质针状焦产品的垄断,为我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近日,一批崭新的一汽解放J6P重载充电式牵引车满载近700吨进口煤炭缓缓驶入甘其毛都口岸,标志着该口岸首次实现新能源汽车跨境过货。此次投放的新能源汽车共43辆,适用于进口煤炭短驳运输。新能源汽车的能耗直降三分之二,具有低成本、高承载、强动力、智能化等优点,促进了甘其毛都口岸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型。
有研新材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30倍,主要得益于高附加值靶材产品销量提升及子公司股权结构调整带来的减亏效应。
河南兴胜新材料有限公司冷轧项目正式投产,成为顾县镇今年第二条投产的冷轧线。该项目利用原营光电缆车间并扩建,建设多条生产线,为顾县镇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顾县镇将继续秉持“企业至上、服务至上”理念,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助力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4月10日,蚂蚁集团、哈啰与宁德时代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基于数字科技、新能源与共享出行生态等核心优势,围绕绿色智能出行、数字科技、绿色运营及绿色投资四大方向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智能化升级和生态体系建设。
洛阳钼业中国区梨树凹尾矿库近日完成带浆试车,该工程总投资5.8亿元,每年可处理547万吨尾矿,标志着企业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经营范围上,这些新设立的公司涵盖了贸易、铝镁合金智能机械零部件生产及总装等多个领域,不仅与旭升集团的主营业务紧密相连,也为其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境外公司注册的顺利完成。
4月3日,宁德时代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究全国重点线路换电设施布局方案,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能源补给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打造电动重卡换电绿色廊道,为交通运输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业低碳转型及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4月11日,某能源有限公司低温动力锂电池生产项目一次性取得多项关键证照,实现“拿地即开工”。该项目总投资额1.2亿元,位于高新区文昌东路南侧、经二路西侧,总用地25亩,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8Ah铁锂电池250万只的生产能力。这一高效推进的项目不仅展示了当地政府的优质营商环境,也体现了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